索引号 002482285/2020-01027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我厅召开防汛准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0-04-16 17:18 浏览次数:

主题:防汛准备工作情况

时间:4月15日

主发布人: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施俊跃

副发布人: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  陈烨兴

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处长   赵法元

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  丁伯良

主持人:省水利信息宣传中心主任  包志炎

【本站4月16日讯】4月15日,我省正式入汛。我厅召开了防汛准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俊跃出席发布会并作情况介绍。厅防御处处长陈烨兴、厅运管处处长赵法元、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丁伯良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包志炎主持发布会。来自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之声等1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环节一:施俊跃发言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今天是我省的法定入汛日,欢迎大家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代表浙江省水利厅,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下面,我通报四个方面情况:

第一方面是今年水文中长期趋势预测分析。省水文管理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省面雨量409毫米,比常年均值偏多9%,其中湖州和嘉兴偏多超过3成。根据气象部门对今年3~9月气象灾害趋势分析,预计今年汛期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气象灾害偏重,气象年景偏差。梅汛期浙北和浙西的部分地区有降雨集中期,局部暴雨洪涝或内涝的可能性较大;影响我省台风接近常年或偏多(常年3.3个),可能有1~2个严重影响台风,暴雨和短时强降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风险较高;夏季极端高温较去年偏重。根据省水文管理中心中长期水文预测,今年,钱塘江、瓯江、苕溪、杭嘉湖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概率很大,其中杭嘉湖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概率较大。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易发短时暴雨,不排除发生超标准洪水事件。

第二方面是统筹疫情防控和汛前准备情况。

一是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省水利厅出台九项举措,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派出11个由水利厅级领导带队的指导组,深入一线“三服务”。截至3月25日,全省1458项在建重点水利项目、病险水库加固工程、美丽河湖项目和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已100%复工,复工项目没有出现疫情,复产形势平稳。

二是着力构建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为了更好发挥水利部门在防汛防台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我厅提出了“主动履职、全力以赴、提升能力、确保安全”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要求,推进 “一平台”(钱塘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牵引、“五体系”(领导组织、监测预报、方案预案、应急响应、协同联动)联动的“1+5”工作体系建设。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87个县(市、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完成,成员总计达2730人。

三是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全省水利系统采取工程单位自查、县级检查、市级抽查,对防汛准备、工程安全度汛、水毁工程修复、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准备、监测预警体系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3月中旬,由厅领导带队,分组对全省11个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排查。据统计,全省水利系统出动5.75万人次,检查工程4.15万处(点)。同时,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去年的1.94万个水毁点,99.4%的项目已完成修复。

四是着力强化物资队伍保障。各级水利部门采用自行储备、委托储备、社会号料等方式,及时调整补充水利防汛物资,储备了871万条编织袋、46万平方米土工布、6万件救生衣(圈)、899艘舟艇等防汛抢险物资,总价值约2.2亿元。组建了90支2700余人的水利抢险和抗旱服务队。省水利厅从科研、设计、施工、质监等相关单位选聘防洪调度和防汛抢险专家94人,组成了省级防洪调度和防汛抢险专家库。

第三方面是水利领域三大风险防范准备工作情况。

当前超标准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范是水利部门的三项重点工作。前段时间,我们按照水利部、省委省政府、省防指要求,组织开展了相关防范准备工作。

一是抓好超标洪水防御准备。去年“利奇马”台风过后,我们组织分析了各大流域在现状工况下,遭遇1949年以来最大洪水的防御形势,梳理了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前段时间,省水利厅下发了《浙江省2020年度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工作方案》,组织编制(修订)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河流)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有防洪任务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

二是启动实施水库“提能保安”专项行动。为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省水利厅印发了《浙江省水库提能保安专项行动方案》,从提升“三个责任人”能力、加强“三个重点环节”建设、加快“三项安全措施”落实、推进水库管理“三化”改革、做实“三类监督检查”工作等5个方面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水库安全管理从“有实”到“有能”的目标,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能力。目前,按照管理权限,省、市、县分级完成了水库责任人公布,全省大中型水库完成控制运用计划报批,计划于5月底前进行一次调度推演。在汛前检查的基础上,按照水利部要求,4月底前对水库安全度汛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三是加快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省防指工作分工,省水利厅牵头负责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作。去年12月以来,省水利厅按照范围全域化、对象清单化、预报精准化、工作规范化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制防御对象“一张单”、绘制山洪灾害风险 “一张图”、开发预报预警“一平台”。目前,69个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已开展调查评价,调查确定山洪灾害风险村落10800个。按照“省级统建、分级应用”的原则,组织开发了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省对县未来24小时预警模块已投入试运行,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模块4月底可上线运行。同时,加强与应急、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构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领导、水利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基层地方政府负责的山洪灾害防御应急联动机制。

第四方面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一些新老问题,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工程体系补短板任务艰巨。我省的沿海海塘工程因沉降等原因御潮能力降低,防洪排涝重大水利工程需要分批分期实施,在这些工程完工前,我省的防洪排涝能力仍然偏低。

二是工程安全度汛压力大。我省已建成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其中小型水库有4100多座、山塘2万多座,病险水库山塘动态发生,防洪保安压力大。受今年疫情影响,部分应在汛前完工见效或完成重点节点的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安全度汛任务繁重。

三是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任务重。我省山区面积占70%,江河源短流急,遭受强降雨时,极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精准预报难,加上居住点分散,预警和转移难度大。不少农居点突遭强降雨,往往容易受灾,人员逃生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防指的要求,坚持“宁可抓重,不可抓漏”,按照“主动履职,全力以赴,提升能力,确保安全”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总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各级水利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工情,及时预警。

二是加快推进防汛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和水毁工程修复,对一时无法彻底整改的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三是全面落实水库安全度汛措施,抓好防御台风、暴雨、洪水期间的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置,确保安全。

四是加强水情监测,根据气象、水文预报,科学调度,确保全省防汛安全、抗旱用水安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五是聚焦聚力水利工程补短板,加快推进“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和其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一批标志性水利工程落地见效。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内容。谢谢大家!

环节二:问答环节

1、新华社记者问:去年,浙江省内四大流域在同一天发生了洪水,根据现在的水文预报分析情况,今年的情况如何?多流域同一时间发生大洪水的概率有多大?

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丁伯良答:水文是通过对自然界中降水量、水位、流量等要素的监测,分析研究自然界中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实时水文信息和预警预报成果,可以说是防汛工作的“耳目”。

确实,去年,浙江省内有苕溪、杭嘉湖平原、钱塘江、椒江和甬江等五个流域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2019年7月13日,受梅雨期强降雨影响,苕溪、杭嘉湖平原、钱塘江和甬江等四个流域同日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属历史首次。2019年台汛期,受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正面登陆影响,椒江流域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

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分析,1956年以来的64年中,浙江省八大流域中有55年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两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年份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共有42年,概率为65.6%。其中1962年、1992年、1997年和2019年各有5个流域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

从历史洪水发生的情况看,4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仅有2019年,概率较低;3个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有9年,2个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有28年。也就是说,2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共有38年,概率为59.4%。

我们预测今年我省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汛期雨水偏多,受梅雨和台风影响将重于常年,钱塘江、苕溪超警概率大,杭嘉湖超保概率大,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可能多发。

为全面提升水文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水文管理中心从2018年开始谋划开展预报双提升、通信双保障、站网优化、直属站示范、综合平台等五大工程建设,结合去年我省遭遇超强台风“利奇马”补短板实施方案,形成《浙江水文防汛“5+1”工程》,总投资14.59亿元,围绕水文“测、传、报、算”等核心业务,通过在“测”业务上抓站网布局优化和监测稳定性提高,在“传”业务上抓通信信道升级拓展和遥测中心升级,在“报”业务上立足预报精度提高和预见期延长,在“算”业务上着力于对水旱灾害防御等支撑力的提升,以此实现“大感知、大集成、大分析、大支撑”的建设目标。全省865个防汛重要站点实现“双测(2套测验设备)、双传(2种传输方式)、双终端(2个信息发送设备)”,尤其对防汛支撑要做到极端暴雨洪水下,能够“测得到、传得出、算得准、报得及时”。

针对今年我省雨水可能偏多,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的情况,水文管理中心加快推进超标准洪水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按照“急用先做”的原则,优先保障应急监测设备在主汛期前投入使用。完成《浙江省水文应对超标洪水预案》编制,规范水文应对超标洪水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增强应对超标准洪水的应急处置和服务能力,并开展预案演练,为今年主汛期可能出现的超标准洪水做好应对准备。

2、浙江经视记者问:针对可能多发的极端气象水文事件,请问今年浙江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做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处长赵法元答:水旱灾害防御,如同打仗一样,没有武器是难以战胜洪魔、潮魔、旱魔。水旱灾害防御的重要武器就是我们的水利工程,如何管好发挥好这些水旱灾害防御武器,是我们夺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胜利的关键所在。

截至2019年底,我省有水库4308座,万方以上山塘2万余座,5级以上堤防海塘1.9万余公里,水闸1.3万余座,泵站4.9万余座。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在防御历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作用,也为供水、灌溉、生态、发电、交通、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大中型水库就拦蓄洪水106亿立方米,提供生产生活生态用水137亿立方米;大中型水闸、泵站外排水量186亿立方米,全省主要江河干堤和标准海塘无一溃决,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平原地区的防洪安全,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并充分发挥效能是我们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在年初就研究提出了5个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以改革为动力,破解水利工程管理难题。主要是深入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短板问题,组织实施水利工程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简称“三化”)改革,调研制定《确权登记颁证管理办法》《物业管理指导意见》,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管保范围划定,打造数字工程样板,创建10个示范县和100个示范工程,提升我们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第二,以标准为基础,规范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落实并公布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水利部已公布了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人,省水利厅在4月10日公布了全省大中型水库、大型水闸泵站、二级以上堤防海塘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蓄滞洪区防汛责任人,其他水利工程责任人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科学制定水利工程控运计划并监督执行,由省水利厅核准的大型及跨市中型水库和重点水闸控运计划都已完成编制审批,接下来要重点抓好执行。同时,加强水利工程检查和维修养护,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第三,以清零为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工作。主要是全面排查梳理水利工程安全鉴定情况,实施存量清零行动,确保按期开展安全鉴定,今年要完成800个以上工程安全鉴定任务。对安全鉴定为病险的工程,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并抓紧组织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安全度。

第四,以制度为保障,提升水利工程依法依标管理水平。主要是进一步梳理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启动《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修订前期工作,修订小型水库等安全鉴定办法及报告编制导则,启动《海塘工程技术规定》等技术标准修订和调研起草《引调水工程管理规程》,以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管理。

第五,以能力为导向,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运管队伍。主要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优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事审批流程。加强培训指导,分级分类培训运管人员1万人次以上,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以上5方面工作,把我省的水利工程管到位,管出最大效能,为夺取水旱灾害防御胜利提供强大支撑。

3、浙江之声记者问:近年来,短历时集中强降雨带来的小流域山洪灾害在浙江时有发生。对此,请问省水利厅有没有新的防御和应对举措?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陈烨兴答:浙江省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决定了山洪灾害易发、频发。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全省发生较严重的溪河洪水共100多次,平均每年两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威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2010年以来,按照国家防总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基本掌握了我省山洪灾害区域分布、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区划等情况,确定了重要沿河村落危险区等级和人员转移预警指标;水雨情监测站网密度达到每20平方公里一站;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互联互通,预警信息通过平台可发送至县、乡、村各级各类防汛防台责任人,并由村级预警责任人传递到户到人,“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

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预警区域范围存在盲区,部分村落缺乏所在流域关联测站,预警指标不够合理,预警提前量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府去年提出要推进小流域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并明确由水利部门牵头负责这项工作。我们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按照防御范围全域化、对象清单化的要求,重新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主要参照以下要素:①离河道水域50m范围以内分布有房屋(有人居住)的,且最低宅基高程与河道岸坡顶部的高差在2m以下的村落;②房屋基础占用河道水域或位于盖板涵式溪沟两侧的村落;③村落上游存在屋顶山塘、病险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④村落上游及下游一定范围内存在滑坡体、高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⑤可能受山体冲沟降雨汇流冲击影响的村落;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山洪灾害的村落。截至目前,调查确定10800个村落存在山洪灾害风险。

二是按照“点面结合、远近互补”的原则,实施预报预警。一类是省级面向县(市、区)预警,作出风险提示,时间跨度为未来24小时,预警等级分为蓝黄橙红四级,蓝色对应可能发生,黄色对应发生可能性较大,橙色对应发生可能性大,红色对应发生可能性很大。另一类是县级向村预警,时间跨度为未来3小时、6小时,预警类型分为“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类。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预警提前量。

三是加快推进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建设。研究确定了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一库、一图、二模型、二预警”的总体架构。目前,已完成山洪灾害数据库“一库”的搭建;完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一张图的设计;初步完成未来24小时预报预警和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模型设计;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预警功能模块已投入试运行,目前正开展迭代模块开发,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功能模块正在开发。

四是编制完成《山洪灾害应急工作指南》,明确了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主体、工作流程和要求。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

索引号 002482285/2020-01027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我厅召开防汛准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0-04-16 17:18 浏览次数:

主题:防汛准备工作情况

时间:4月15日

主发布人: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施俊跃

副发布人: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  陈烨兴

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处长   赵法元

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  丁伯良

主持人:省水利信息宣传中心主任  包志炎

【本站4月16日讯】4月15日,我省正式入汛。我厅召开了防汛准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俊跃出席发布会并作情况介绍。厅防御处处长陈烨兴、厅运管处处长赵法元、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丁伯良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包志炎主持发布会。来自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之声等1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环节一:施俊跃发言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今天是我省的法定入汛日,欢迎大家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代表浙江省水利厅,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下面,我通报四个方面情况:

第一方面是今年水文中长期趋势预测分析。省水文管理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省面雨量409毫米,比常年均值偏多9%,其中湖州和嘉兴偏多超过3成。根据气象部门对今年3~9月气象灾害趋势分析,预计今年汛期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气象灾害偏重,气象年景偏差。梅汛期浙北和浙西的部分地区有降雨集中期,局部暴雨洪涝或内涝的可能性较大;影响我省台风接近常年或偏多(常年3.3个),可能有1~2个严重影响台风,暴雨和短时强降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风险较高;夏季极端高温较去年偏重。根据省水文管理中心中长期水文预测,今年,钱塘江、瓯江、苕溪、杭嘉湖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概率很大,其中杭嘉湖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概率较大。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易发短时暴雨,不排除发生超标准洪水事件。

第二方面是统筹疫情防控和汛前准备情况。

一是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省水利厅出台九项举措,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派出11个由水利厅级领导带队的指导组,深入一线“三服务”。截至3月25日,全省1458项在建重点水利项目、病险水库加固工程、美丽河湖项目和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已100%复工,复工项目没有出现疫情,复产形势平稳。

二是着力构建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为了更好发挥水利部门在防汛防台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我厅提出了“主动履职、全力以赴、提升能力、确保安全”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要求,推进 “一平台”(钱塘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牵引、“五体系”(领导组织、监测预报、方案预案、应急响应、协同联动)联动的“1+5”工作体系建设。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87个县(市、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完成,成员总计达2730人。

三是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全省水利系统采取工程单位自查、县级检查、市级抽查,对防汛准备、工程安全度汛、水毁工程修复、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准备、监测预警体系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3月中旬,由厅领导带队,分组对全省11个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排查。据统计,全省水利系统出动5.75万人次,检查工程4.15万处(点)。同时,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去年的1.94万个水毁点,99.4%的项目已完成修复。

四是着力强化物资队伍保障。各级水利部门采用自行储备、委托储备、社会号料等方式,及时调整补充水利防汛物资,储备了871万条编织袋、46万平方米土工布、6万件救生衣(圈)、899艘舟艇等防汛抢险物资,总价值约2.2亿元。组建了90支2700余人的水利抢险和抗旱服务队。省水利厅从科研、设计、施工、质监等相关单位选聘防洪调度和防汛抢险专家94人,组成了省级防洪调度和防汛抢险专家库。

第三方面是水利领域三大风险防范准备工作情况。

当前超标准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范是水利部门的三项重点工作。前段时间,我们按照水利部、省委省政府、省防指要求,组织开展了相关防范准备工作。

一是抓好超标洪水防御准备。去年“利奇马”台风过后,我们组织分析了各大流域在现状工况下,遭遇1949年以来最大洪水的防御形势,梳理了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前段时间,省水利厅下发了《浙江省2020年度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工作方案》,组织编制(修订)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河流)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有防洪任务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

二是启动实施水库“提能保安”专项行动。为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省水利厅印发了《浙江省水库提能保安专项行动方案》,从提升“三个责任人”能力、加强“三个重点环节”建设、加快“三项安全措施”落实、推进水库管理“三化”改革、做实“三类监督检查”工作等5个方面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水库安全管理从“有实”到“有能”的目标,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能力。目前,按照管理权限,省、市、县分级完成了水库责任人公布,全省大中型水库完成控制运用计划报批,计划于5月底前进行一次调度推演。在汛前检查的基础上,按照水利部要求,4月底前对水库安全度汛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三是加快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省防指工作分工,省水利厅牵头负责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作。去年12月以来,省水利厅按照范围全域化、对象清单化、预报精准化、工作规范化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制防御对象“一张单”、绘制山洪灾害风险 “一张图”、开发预报预警“一平台”。目前,69个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已开展调查评价,调查确定山洪灾害风险村落10800个。按照“省级统建、分级应用”的原则,组织开发了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省对县未来24小时预警模块已投入试运行,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模块4月底可上线运行。同时,加强与应急、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构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领导、水利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基层地方政府负责的山洪灾害防御应急联动机制。

第四方面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一些新老问题,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工程体系补短板任务艰巨。我省的沿海海塘工程因沉降等原因御潮能力降低,防洪排涝重大水利工程需要分批分期实施,在这些工程完工前,我省的防洪排涝能力仍然偏低。

二是工程安全度汛压力大。我省已建成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其中小型水库有4100多座、山塘2万多座,病险水库山塘动态发生,防洪保安压力大。受今年疫情影响,部分应在汛前完工见效或完成重点节点的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安全度汛任务繁重。

三是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任务重。我省山区面积占70%,江河源短流急,遭受强降雨时,极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精准预报难,加上居住点分散,预警和转移难度大。不少农居点突遭强降雨,往往容易受灾,人员逃生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防指的要求,坚持“宁可抓重,不可抓漏”,按照“主动履职,全力以赴,提升能力,确保安全”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总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各级水利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工情,及时预警。

二是加快推进防汛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和水毁工程修复,对一时无法彻底整改的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三是全面落实水库安全度汛措施,抓好防御台风、暴雨、洪水期间的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置,确保安全。

四是加强水情监测,根据气象、水文预报,科学调度,确保全省防汛安全、抗旱用水安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五是聚焦聚力水利工程补短板,加快推进“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和其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一批标志性水利工程落地见效。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内容。谢谢大家!

环节二:问答环节

1、新华社记者问:去年,浙江省内四大流域在同一天发生了洪水,根据现在的水文预报分析情况,今年的情况如何?多流域同一时间发生大洪水的概率有多大?

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丁伯良答:水文是通过对自然界中降水量、水位、流量等要素的监测,分析研究自然界中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实时水文信息和预警预报成果,可以说是防汛工作的“耳目”。

确实,去年,浙江省内有苕溪、杭嘉湖平原、钱塘江、椒江和甬江等五个流域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2019年7月13日,受梅雨期强降雨影响,苕溪、杭嘉湖平原、钱塘江和甬江等四个流域同日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属历史首次。2019年台汛期,受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正面登陆影响,椒江流域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

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分析,1956年以来的64年中,浙江省八大流域中有55年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两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年份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共有42年,概率为65.6%。其中1962年、1992年、1997年和2019年各有5个流域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

从历史洪水发生的情况看,4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仅有2019年,概率较低;3个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有9年,2个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有28年。也就是说,2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共有38年,概率为59.4%。

我们预测今年我省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汛期雨水偏多,受梅雨和台风影响将重于常年,钱塘江、苕溪超警概率大,杭嘉湖超保概率大,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可能多发。

为全面提升水文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水文管理中心从2018年开始谋划开展预报双提升、通信双保障、站网优化、直属站示范、综合平台等五大工程建设,结合去年我省遭遇超强台风“利奇马”补短板实施方案,形成《浙江水文防汛“5+1”工程》,总投资14.59亿元,围绕水文“测、传、报、算”等核心业务,通过在“测”业务上抓站网布局优化和监测稳定性提高,在“传”业务上抓通信信道升级拓展和遥测中心升级,在“报”业务上立足预报精度提高和预见期延长,在“算”业务上着力于对水旱灾害防御等支撑力的提升,以此实现“大感知、大集成、大分析、大支撑”的建设目标。全省865个防汛重要站点实现“双测(2套测验设备)、双传(2种传输方式)、双终端(2个信息发送设备)”,尤其对防汛支撑要做到极端暴雨洪水下,能够“测得到、传得出、算得准、报得及时”。

针对今年我省雨水可能偏多,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的情况,水文管理中心加快推进超标准洪水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按照“急用先做”的原则,优先保障应急监测设备在主汛期前投入使用。完成《浙江省水文应对超标洪水预案》编制,规范水文应对超标洪水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增强应对超标准洪水的应急处置和服务能力,并开展预案演练,为今年主汛期可能出现的超标准洪水做好应对准备。

2、浙江经视记者问:针对可能多发的极端气象水文事件,请问今年浙江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做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处长赵法元答:水旱灾害防御,如同打仗一样,没有武器是难以战胜洪魔、潮魔、旱魔。水旱灾害防御的重要武器就是我们的水利工程,如何管好发挥好这些水旱灾害防御武器,是我们夺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胜利的关键所在。

截至2019年底,我省有水库4308座,万方以上山塘2万余座,5级以上堤防海塘1.9万余公里,水闸1.3万余座,泵站4.9万余座。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在防御历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作用,也为供水、灌溉、生态、发电、交通、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大中型水库就拦蓄洪水106亿立方米,提供生产生活生态用水137亿立方米;大中型水闸、泵站外排水量186亿立方米,全省主要江河干堤和标准海塘无一溃决,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平原地区的防洪安全,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并充分发挥效能是我们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在年初就研究提出了5个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以改革为动力,破解水利工程管理难题。主要是深入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短板问题,组织实施水利工程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简称“三化”)改革,调研制定《确权登记颁证管理办法》《物业管理指导意见》,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管保范围划定,打造数字工程样板,创建10个示范县和100个示范工程,提升我们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第二,以标准为基础,规范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落实并公布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水利部已公布了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人,省水利厅在4月10日公布了全省大中型水库、大型水闸泵站、二级以上堤防海塘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蓄滞洪区防汛责任人,其他水利工程责任人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科学制定水利工程控运计划并监督执行,由省水利厅核准的大型及跨市中型水库和重点水闸控运计划都已完成编制审批,接下来要重点抓好执行。同时,加强水利工程检查和维修养护,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第三,以清零为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工作。主要是全面排查梳理水利工程安全鉴定情况,实施存量清零行动,确保按期开展安全鉴定,今年要完成800个以上工程安全鉴定任务。对安全鉴定为病险的工程,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并抓紧组织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安全度。

第四,以制度为保障,提升水利工程依法依标管理水平。主要是进一步梳理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启动《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修订前期工作,修订小型水库等安全鉴定办法及报告编制导则,启动《海塘工程技术规定》等技术标准修订和调研起草《引调水工程管理规程》,以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管理。

第五,以能力为导向,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运管队伍。主要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优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事审批流程。加强培训指导,分级分类培训运管人员1万人次以上,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以上5方面工作,把我省的水利工程管到位,管出最大效能,为夺取水旱灾害防御胜利提供强大支撑。

3、浙江之声记者问:近年来,短历时集中强降雨带来的小流域山洪灾害在浙江时有发生。对此,请问省水利厅有没有新的防御和应对举措?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陈烨兴答:浙江省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决定了山洪灾害易发、频发。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全省发生较严重的溪河洪水共100多次,平均每年两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威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2010年以来,按照国家防总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基本掌握了我省山洪灾害区域分布、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区划等情况,确定了重要沿河村落危险区等级和人员转移预警指标;水雨情监测站网密度达到每20平方公里一站;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互联互通,预警信息通过平台可发送至县、乡、村各级各类防汛防台责任人,并由村级预警责任人传递到户到人,“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

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预警区域范围存在盲区,部分村落缺乏所在流域关联测站,预警指标不够合理,预警提前量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府去年提出要推进小流域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并明确由水利部门牵头负责这项工作。我们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按照防御范围全域化、对象清单化的要求,重新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主要参照以下要素:①离河道水域50m范围以内分布有房屋(有人居住)的,且最低宅基高程与河道岸坡顶部的高差在2m以下的村落;②房屋基础占用河道水域或位于盖板涵式溪沟两侧的村落;③村落上游存在屋顶山塘、病险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④村落上游及下游一定范围内存在滑坡体、高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⑤可能受山体冲沟降雨汇流冲击影响的村落;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山洪灾害的村落。截至目前,调查确定10800个村落存在山洪灾害风险。

二是按照“点面结合、远近互补”的原则,实施预报预警。一类是省级面向县(市、区)预警,作出风险提示,时间跨度为未来24小时,预警等级分为蓝黄橙红四级,蓝色对应可能发生,黄色对应发生可能性较大,橙色对应发生可能性大,红色对应发生可能性很大。另一类是县级向村预警,时间跨度为未来3小时、6小时,预警类型分为“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类。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预警提前量。

三是加快推进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建设。研究确定了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一库、一图、二模型、二预警”的总体架构。目前,已完成山洪灾害数据库“一库”的搭建;完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一张图的设计;初步完成未来24小时预报预警和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模型设计;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预警功能模块已投入试运行,目前正开展迭代模块开发,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功能模块正在开发。

四是编制完成《山洪灾害应急工作指南》,明确了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主体、工作流程和要求。

主题:防汛准备工作情况

时间:4月15日

主发布人: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施俊跃

副发布人: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  陈烨兴

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处长   赵法元

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  丁伯良

主持人:省水利信息宣传中心主任  包志炎

【本站4月16日讯】4月15日,我省正式入汛。我厅召开了防汛准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俊跃出席发布会并作情况介绍。厅防御处处长陈烨兴、厅运管处处长赵法元、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丁伯良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包志炎主持发布会。来自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之声等1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环节一:施俊跃发言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今天是我省的法定入汛日,欢迎大家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代表浙江省水利厅,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下面,我通报四个方面情况:

第一方面是今年水文中长期趋势预测分析。省水文管理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省面雨量409毫米,比常年均值偏多9%,其中湖州和嘉兴偏多超过3成。根据气象部门对今年3~9月气象灾害趋势分析,预计今年汛期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气象灾害偏重,气象年景偏差。梅汛期浙北和浙西的部分地区有降雨集中期,局部暴雨洪涝或内涝的可能性较大;影响我省台风接近常年或偏多(常年3.3个),可能有1~2个严重影响台风,暴雨和短时强降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风险较高;夏季极端高温较去年偏重。根据省水文管理中心中长期水文预测,今年,钱塘江、瓯江、苕溪、杭嘉湖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概率很大,其中杭嘉湖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概率较大。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易发短时暴雨,不排除发生超标准洪水事件。

第二方面是统筹疫情防控和汛前准备情况。

一是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省水利厅出台九项举措,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派出11个由水利厅级领导带队的指导组,深入一线“三服务”。截至3月25日,全省1458项在建重点水利项目、病险水库加固工程、美丽河湖项目和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已100%复工,复工项目没有出现疫情,复产形势平稳。

二是着力构建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为了更好发挥水利部门在防汛防台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我厅提出了“主动履职、全力以赴、提升能力、确保安全”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要求,推进 “一平台”(钱塘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牵引、“五体系”(领导组织、监测预报、方案预案、应急响应、协同联动)联动的“1+5”工作体系建设。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87个县(市、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完成,成员总计达2730人。

三是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全省水利系统采取工程单位自查、县级检查、市级抽查,对防汛准备、工程安全度汛、水毁工程修复、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准备、监测预警体系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3月中旬,由厅领导带队,分组对全省11个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排查。据统计,全省水利系统出动5.75万人次,检查工程4.15万处(点)。同时,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去年的1.94万个水毁点,99.4%的项目已完成修复。

四是着力强化物资队伍保障。各级水利部门采用自行储备、委托储备、社会号料等方式,及时调整补充水利防汛物资,储备了871万条编织袋、46万平方米土工布、6万件救生衣(圈)、899艘舟艇等防汛抢险物资,总价值约2.2亿元。组建了90支2700余人的水利抢险和抗旱服务队。省水利厅从科研、设计、施工、质监等相关单位选聘防洪调度和防汛抢险专家94人,组成了省级防洪调度和防汛抢险专家库。

第三方面是水利领域三大风险防范准备工作情况。

当前超标准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范是水利部门的三项重点工作。前段时间,我们按照水利部、省委省政府、省防指要求,组织开展了相关防范准备工作。

一是抓好超标洪水防御准备。去年“利奇马”台风过后,我们组织分析了各大流域在现状工况下,遭遇1949年以来最大洪水的防御形势,梳理了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前段时间,省水利厅下发了《浙江省2020年度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工作方案》,组织编制(修订)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河流)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有防洪任务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

二是启动实施水库“提能保安”专项行动。为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省水利厅印发了《浙江省水库提能保安专项行动方案》,从提升“三个责任人”能力、加强“三个重点环节”建设、加快“三项安全措施”落实、推进水库管理“三化”改革、做实“三类监督检查”工作等5个方面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水库安全管理从“有实”到“有能”的目标,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能力。目前,按照管理权限,省、市、县分级完成了水库责任人公布,全省大中型水库完成控制运用计划报批,计划于5月底前进行一次调度推演。在汛前检查的基础上,按照水利部要求,4月底前对水库安全度汛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三是加快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省防指工作分工,省水利厅牵头负责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作。去年12月以来,省水利厅按照范围全域化、对象清单化、预报精准化、工作规范化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制防御对象“一张单”、绘制山洪灾害风险 “一张图”、开发预报预警“一平台”。目前,69个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已开展调查评价,调查确定山洪灾害风险村落10800个。按照“省级统建、分级应用”的原则,组织开发了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省对县未来24小时预警模块已投入试运行,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模块4月底可上线运行。同时,加强与应急、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构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领导、水利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基层地方政府负责的山洪灾害防御应急联动机制。

第四方面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一些新老问题,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工程体系补短板任务艰巨。我省的沿海海塘工程因沉降等原因御潮能力降低,防洪排涝重大水利工程需要分批分期实施,在这些工程完工前,我省的防洪排涝能力仍然偏低。

二是工程安全度汛压力大。我省已建成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其中小型水库有4100多座、山塘2万多座,病险水库山塘动态发生,防洪保安压力大。受今年疫情影响,部分应在汛前完工见效或完成重点节点的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安全度汛任务繁重。

三是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任务重。我省山区面积占70%,江河源短流急,遭受强降雨时,极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精准预报难,加上居住点分散,预警和转移难度大。不少农居点突遭强降雨,往往容易受灾,人员逃生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防指的要求,坚持“宁可抓重,不可抓漏”,按照“主动履职,全力以赴,提升能力,确保安全”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总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各级水利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工情,及时预警。

二是加快推进防汛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和水毁工程修复,对一时无法彻底整改的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三是全面落实水库安全度汛措施,抓好防御台风、暴雨、洪水期间的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置,确保安全。

四是加强水情监测,根据气象、水文预报,科学调度,确保全省防汛安全、抗旱用水安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五是聚焦聚力水利工程补短板,加快推进“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和其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一批标志性水利工程落地见效。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内容。谢谢大家!

环节二:问答环节

1、新华社记者问:去年,浙江省内四大流域在同一天发生了洪水,根据现在的水文预报分析情况,今年的情况如何?多流域同一时间发生大洪水的概率有多大?

省水文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丁伯良答:水文是通过对自然界中降水量、水位、流量等要素的监测,分析研究自然界中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实时水文信息和预警预报成果,可以说是防汛工作的“耳目”。

确实,去年,浙江省内有苕溪、杭嘉湖平原、钱塘江、椒江和甬江等五个流域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2019年7月13日,受梅雨期强降雨影响,苕溪、杭嘉湖平原、钱塘江和甬江等四个流域同日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属历史首次。2019年台汛期,受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正面登陆影响,椒江流域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

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分析,1956年以来的64年中,浙江省八大流域中有55年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两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年份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共有42年,概率为65.6%。其中1962年、1992年、1997年和2019年各有5个流域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

从历史洪水发生的情况看,4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仅有2019年,概率较低;3个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有9年,2个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有28年。也就是说,2个及以上流域同一天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的共有38年,概率为59.4%。

我们预测今年我省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汛期雨水偏多,受梅雨和台风影响将重于常年,钱塘江、苕溪超警概率大,杭嘉湖超保概率大,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可能多发。

为全面提升水文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水文管理中心从2018年开始谋划开展预报双提升、通信双保障、站网优化、直属站示范、综合平台等五大工程建设,结合去年我省遭遇超强台风“利奇马”补短板实施方案,形成《浙江水文防汛“5+1”工程》,总投资14.59亿元,围绕水文“测、传、报、算”等核心业务,通过在“测”业务上抓站网布局优化和监测稳定性提高,在“传”业务上抓通信信道升级拓展和遥测中心升级,在“报”业务上立足预报精度提高和预见期延长,在“算”业务上着力于对水旱灾害防御等支撑力的提升,以此实现“大感知、大集成、大分析、大支撑”的建设目标。全省865个防汛重要站点实现“双测(2套测验设备)、双传(2种传输方式)、双终端(2个信息发送设备)”,尤其对防汛支撑要做到极端暴雨洪水下,能够“测得到、传得出、算得准、报得及时”。

针对今年我省雨水可能偏多,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的情况,水文管理中心加快推进超标准洪水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按照“急用先做”的原则,优先保障应急监测设备在主汛期前投入使用。完成《浙江省水文应对超标洪水预案》编制,规范水文应对超标洪水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增强应对超标准洪水的应急处置和服务能力,并开展预案演练,为今年主汛期可能出现的超标准洪水做好应对准备。

2、浙江经视记者问:针对可能多发的极端气象水文事件,请问今年浙江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做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处长赵法元答:水旱灾害防御,如同打仗一样,没有武器是难以战胜洪魔、潮魔、旱魔。水旱灾害防御的重要武器就是我们的水利工程,如何管好发挥好这些水旱灾害防御武器,是我们夺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胜利的关键所在。

截至2019年底,我省有水库4308座,万方以上山塘2万余座,5级以上堤防海塘1.9万余公里,水闸1.3万余座,泵站4.9万余座。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在防御历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作用,也为供水、灌溉、生态、发电、交通、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大中型水库就拦蓄洪水106亿立方米,提供生产生活生态用水137亿立方米;大中型水闸、泵站外排水量186亿立方米,全省主要江河干堤和标准海塘无一溃决,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平原地区的防洪安全,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并充分发挥效能是我们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在年初就研究提出了5个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以改革为动力,破解水利工程管理难题。主要是深入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短板问题,组织实施水利工程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简称“三化”)改革,调研制定《确权登记颁证管理办法》《物业管理指导意见》,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管保范围划定,打造数字工程样板,创建10个示范县和100个示范工程,提升我们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第二,以标准为基础,规范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落实并公布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水利部已公布了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人,省水利厅在4月10日公布了全省大中型水库、大型水闸泵站、二级以上堤防海塘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蓄滞洪区防汛责任人,其他水利工程责任人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科学制定水利工程控运计划并监督执行,由省水利厅核准的大型及跨市中型水库和重点水闸控运计划都已完成编制审批,接下来要重点抓好执行。同时,加强水利工程检查和维修养护,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第三,以清零为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工作。主要是全面排查梳理水利工程安全鉴定情况,实施存量清零行动,确保按期开展安全鉴定,今年要完成800个以上工程安全鉴定任务。对安全鉴定为病险的工程,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并抓紧组织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安全度。

第四,以制度为保障,提升水利工程依法依标管理水平。主要是进一步梳理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启动《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修订前期工作,修订小型水库等安全鉴定办法及报告编制导则,启动《海塘工程技术规定》等技术标准修订和调研起草《引调水工程管理规程》,以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管理。

第五,以能力为导向,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运管队伍。主要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优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事审批流程。加强培训指导,分级分类培训运管人员1万人次以上,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以上5方面工作,把我省的水利工程管到位,管出最大效能,为夺取水旱灾害防御胜利提供强大支撑。

3、浙江之声记者问:近年来,短历时集中强降雨带来的小流域山洪灾害在浙江时有发生。对此,请问省水利厅有没有新的防御和应对举措?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陈烨兴答:浙江省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决定了山洪灾害易发、频发。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全省发生较严重的溪河洪水共100多次,平均每年两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威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2010年以来,按照国家防总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基本掌握了我省山洪灾害区域分布、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区划等情况,确定了重要沿河村落危险区等级和人员转移预警指标;水雨情监测站网密度达到每20平方公里一站;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互联互通,预警信息通过平台可发送至县、乡、村各级各类防汛防台责任人,并由村级预警责任人传递到户到人,“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

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预警区域范围存在盲区,部分村落缺乏所在流域关联测站,预警指标不够合理,预警提前量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府去年提出要推进小流域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并明确由水利部门牵头负责这项工作。我们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按照防御范围全域化、对象清单化的要求,重新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主要参照以下要素:①离河道水域50m范围以内分布有房屋(有人居住)的,且最低宅基高程与河道岸坡顶部的高差在2m以下的村落;②房屋基础占用河道水域或位于盖板涵式溪沟两侧的村落;③村落上游存在屋顶山塘、病险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④村落上游及下游一定范围内存在滑坡体、高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⑤可能受山体冲沟降雨汇流冲击影响的村落;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山洪灾害的村落。截至目前,调查确定10800个村落存在山洪灾害风险。

二是按照“点面结合、远近互补”的原则,实施预报预警。一类是省级面向县(市、区)预警,作出风险提示,时间跨度为未来24小时,预警等级分为蓝黄橙红四级,蓝色对应可能发生,黄色对应发生可能性较大,橙色对应发生可能性大,红色对应发生可能性很大。另一类是县级向村预警,时间跨度为未来3小时、6小时,预警类型分为“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类。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预警提前量。

三是加快推进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建设。研究确定了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一库、一图、二模型、二预警”的总体架构。目前,已完成山洪灾害数据库“一库”的搭建;完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一张图的设计;初步完成未来24小时预报预警和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模型设计;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预警功能模块已投入试运行,目前正开展迭代模块开发,未来3小时、6小时的短临预警功能模块正在开发。

四是编制完成《山洪灾害应急工作指南》,明确了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主体、工作流程和要求。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