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0-43088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下淤村“靠水吃水”的致富经
发布日期:2020-09-24 10:31 浏览次数:

溪水绕村,绿树如荫,景色怡人。

笔者近日走进浙江省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村里停满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一批批观光游客慕名而来。

下淤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全长100公里的马金溪绕村而过。2014年以来,下淤村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对河道、村庄进行整治,形成集亲水游玩、农事体验、写生创作、户外烧烤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乐园,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村、国家3A景区村、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集体资产达55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余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1.5倍。

河滩地变身“聚宝盆”

河滩是垃圾填埋场,河道是垃圾消纳地。10年前,说起下淤村两公里的河滩、三公里的河道,许多人都直摇头。

2014年年初,下淤村大力开展“治水造景、富民强村”行动,竖起河长牌,建起责任制,订起村规民约,半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猪移栏出村,河水变得清澈了,河滩变得整洁了。

当年6月,村里将河滩地的使用权首次对外招标,村集体经济新增49万元,全部投入“治水造景”再发展。不久,河滩上修起了游步道,种下了新草坪,营造了小景观。村里还根据河滩的地势特点,划分出水上游乐区、河滩烧烤区等不同区块,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经营利润业主共享。

2016年河滩地已经第三次招标,昔日的“垃圾填埋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每天大概百来位客人,每位客人平均消费40多元。”烧烤园老板叶建林说。几年前,他以每年向村集体上交11.3万元租金的形式,拿到了烧烤园经营权,遇到节假日,一天能接待千余人。

打工村变身旅游村

10年前,下淤村2/3的劳动力在外打工。如今的马金溪,出境Ⅰ、Ⅱ类水质占比达99.2%,溪水清澈见底,两岸风光旖旎,吸引更多城里人来游玩。看到商机,一个又一个在外打工的村民开始回乡,依托美丽的马金溪发展经济。

“当时,我每月已经能挣到1万多元了,但在外没有家的感觉。”2014年,外出做建筑水泥工人的叶小平带头回乡发展“农家乐”,主营餐饮,还有4间民宿。开张以来,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达到2000元。

6年来,下淤村将民宿产业作为治水转型的重要载体,依托马金溪,打造滨水休闲带,在开发亲水项目的同时,发展民宿标间260间床位486张。同时,村里投入5000多万元项目资金,先后新建、提升水上游乐园、农业创意园、果栖民宿、乡村振兴讲堂等项目。目前,全村从事旅游服务经营户60多家,从业人员150多人,2019年旅游营业性收入突破1300多万元。

老年人依水再就业

“10年前腿伤残后一直在家,没想到现在老了还能再就业。”村民郑良仁说,和他一样,在村里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哪怕老年人也能找到工作。

郑良仁和60岁的妻子姜苏花都是残疾人。3年前,村里安排夫妻俩负责水岸游步道的保洁工作,每年工资1.5万元。郑良仁还在村口桥头摆了一个小摊,夏天卖饮料,秋冬卖水果和土特产。“节假日旅游旺季每天有100多元收入,家门口创业一年收入超过4万元,今年还建了一幢三层小楼,日子真是越过越顺心。”郑良仁说。

今年68岁的村民叶卫洪,和另外3位村民共同经营着70余辆观光自行车。“一辆车租金40元,遇到双休日每天能租出去50多辆。”叶卫洪说,“家里还经营着一个民宿,一年毛收入超过3万元,我们年纪大了,在村里能赚到这些钱,足够花了。”

据介绍,下淤村集体经济收入中,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分红形式“反哺”村民的资金有38万元,通过劳务工资形式发放给村民的将近70万元。下淤村每年还拿出26万多元,给全村65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发放100~300元的生活补助。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0-43088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下淤村“靠水吃水”的致富经
发布日期:2020-09-24 10:31 浏览次数:

溪水绕村,绿树如荫,景色怡人。

笔者近日走进浙江省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村里停满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一批批观光游客慕名而来。

下淤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全长100公里的马金溪绕村而过。2014年以来,下淤村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对河道、村庄进行整治,形成集亲水游玩、农事体验、写生创作、户外烧烤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乐园,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村、国家3A景区村、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集体资产达55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余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1.5倍。

河滩地变身“聚宝盆”

河滩是垃圾填埋场,河道是垃圾消纳地。10年前,说起下淤村两公里的河滩、三公里的河道,许多人都直摇头。

2014年年初,下淤村大力开展“治水造景、富民强村”行动,竖起河长牌,建起责任制,订起村规民约,半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猪移栏出村,河水变得清澈了,河滩变得整洁了。

当年6月,村里将河滩地的使用权首次对外招标,村集体经济新增49万元,全部投入“治水造景”再发展。不久,河滩上修起了游步道,种下了新草坪,营造了小景观。村里还根据河滩的地势特点,划分出水上游乐区、河滩烧烤区等不同区块,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经营利润业主共享。

2016年河滩地已经第三次招标,昔日的“垃圾填埋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每天大概百来位客人,每位客人平均消费40多元。”烧烤园老板叶建林说。几年前,他以每年向村集体上交11.3万元租金的形式,拿到了烧烤园经营权,遇到节假日,一天能接待千余人。

打工村变身旅游村

10年前,下淤村2/3的劳动力在外打工。如今的马金溪,出境Ⅰ、Ⅱ类水质占比达99.2%,溪水清澈见底,两岸风光旖旎,吸引更多城里人来游玩。看到商机,一个又一个在外打工的村民开始回乡,依托美丽的马金溪发展经济。

“当时,我每月已经能挣到1万多元了,但在外没有家的感觉。”2014年,外出做建筑水泥工人的叶小平带头回乡发展“农家乐”,主营餐饮,还有4间民宿。开张以来,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达到2000元。

6年来,下淤村将民宿产业作为治水转型的重要载体,依托马金溪,打造滨水休闲带,在开发亲水项目的同时,发展民宿标间260间床位486张。同时,村里投入5000多万元项目资金,先后新建、提升水上游乐园、农业创意园、果栖民宿、乡村振兴讲堂等项目。目前,全村从事旅游服务经营户60多家,从业人员150多人,2019年旅游营业性收入突破1300多万元。

老年人依水再就业

“10年前腿伤残后一直在家,没想到现在老了还能再就业。”村民郑良仁说,和他一样,在村里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哪怕老年人也能找到工作。

郑良仁和60岁的妻子姜苏花都是残疾人。3年前,村里安排夫妻俩负责水岸游步道的保洁工作,每年工资1.5万元。郑良仁还在村口桥头摆了一个小摊,夏天卖饮料,秋冬卖水果和土特产。“节假日旅游旺季每天有100多元收入,家门口创业一年收入超过4万元,今年还建了一幢三层小楼,日子真是越过越顺心。”郑良仁说。

今年68岁的村民叶卫洪,和另外3位村民共同经营着70余辆观光自行车。“一辆车租金40元,遇到双休日每天能租出去50多辆。”叶卫洪说,“家里还经营着一个民宿,一年毛收入超过3万元,我们年纪大了,在村里能赚到这些钱,足够花了。”

据介绍,下淤村集体经济收入中,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分红形式“反哺”村民的资金有38万元,通过劳务工资形式发放给村民的将近70万元。下淤村每年还拿出26万多元,给全村65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发放100~300元的生活补助。

溪水绕村,绿树如荫,景色怡人。

笔者近日走进浙江省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村里停满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一批批观光游客慕名而来。

下淤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全长100公里的马金溪绕村而过。2014年以来,下淤村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对河道、村庄进行整治,形成集亲水游玩、农事体验、写生创作、户外烧烤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乐园,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村、国家3A景区村、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集体资产达55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余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1.5倍。

河滩地变身“聚宝盆”

河滩是垃圾填埋场,河道是垃圾消纳地。10年前,说起下淤村两公里的河滩、三公里的河道,许多人都直摇头。

2014年年初,下淤村大力开展“治水造景、富民强村”行动,竖起河长牌,建起责任制,订起村规民约,半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猪移栏出村,河水变得清澈了,河滩变得整洁了。

当年6月,村里将河滩地的使用权首次对外招标,村集体经济新增49万元,全部投入“治水造景”再发展。不久,河滩上修起了游步道,种下了新草坪,营造了小景观。村里还根据河滩的地势特点,划分出水上游乐区、河滩烧烤区等不同区块,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经营利润业主共享。

2016年河滩地已经第三次招标,昔日的“垃圾填埋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每天大概百来位客人,每位客人平均消费40多元。”烧烤园老板叶建林说。几年前,他以每年向村集体上交11.3万元租金的形式,拿到了烧烤园经营权,遇到节假日,一天能接待千余人。

打工村变身旅游村

10年前,下淤村2/3的劳动力在外打工。如今的马金溪,出境Ⅰ、Ⅱ类水质占比达99.2%,溪水清澈见底,两岸风光旖旎,吸引更多城里人来游玩。看到商机,一个又一个在外打工的村民开始回乡,依托美丽的马金溪发展经济。

“当时,我每月已经能挣到1万多元了,但在外没有家的感觉。”2014年,外出做建筑水泥工人的叶小平带头回乡发展“农家乐”,主营餐饮,还有4间民宿。开张以来,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达到2000元。

6年来,下淤村将民宿产业作为治水转型的重要载体,依托马金溪,打造滨水休闲带,在开发亲水项目的同时,发展民宿标间260间床位486张。同时,村里投入5000多万元项目资金,先后新建、提升水上游乐园、农业创意园、果栖民宿、乡村振兴讲堂等项目。目前,全村从事旅游服务经营户60多家,从业人员150多人,2019年旅游营业性收入突破1300多万元。

老年人依水再就业

“10年前腿伤残后一直在家,没想到现在老了还能再就业。”村民郑良仁说,和他一样,在村里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哪怕老年人也能找到工作。

郑良仁和60岁的妻子姜苏花都是残疾人。3年前,村里安排夫妻俩负责水岸游步道的保洁工作,每年工资1.5万元。郑良仁还在村口桥头摆了一个小摊,夏天卖饮料,秋冬卖水果和土特产。“节假日旅游旺季每天有100多元收入,家门口创业一年收入超过4万元,今年还建了一幢三层小楼,日子真是越过越顺心。”郑良仁说。

今年68岁的村民叶卫洪,和另外3位村民共同经营着70余辆观光自行车。“一辆车租金40元,遇到双休日每天能租出去50多辆。”叶卫洪说,“家里还经营着一个民宿,一年毛收入超过3万元,我们年纪大了,在村里能赚到这些钱,足够花了。”

据介绍,下淤村集体经济收入中,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分红形式“反哺”村民的资金有38万元,通过劳务工资形式发放给村民的将近70万元。下淤村每年还拿出26万多元,给全村65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发放100~300元的生活补助。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