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古称“浙江”“折江”或“之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也是古代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流域邻近我国东南沿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7℃,冬季盛行西北风,天气晴冷干燥;夏季多东南风,气温高,光照强,空气湿润;春秋两季气旋活动频繁,冷暖变化大。春季及初夏多锋面雨,夏秋之际多台风,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主要山脉走向基本正交,山脉起着阻滞北方寒流和台风的作用。
而提到钱塘江,人们一定会提起钱塘江大潮。“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这是李白在《横江词》中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气势磅礴,引人惊叹。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其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以其潮高、多变、凶猛、惊险而闻名世界,因此有人赞其为“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钱塘江大潮的关键在于“潮”,那么“潮”到底是什么呢?事实上,这里的“潮”指的就是海洋潮汐。海洋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波动现象,表现为垂直方向的潮位升降和水平方向的潮流进退。我们通常把发生在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发生在夜间的称为“汐”。因为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具有周期性,所以潮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这也是为什么钱塘江大潮有固定的最佳观潮时间。
除了潮汐的作用,如若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很难形成壮观的钱塘江大潮。钱塘江河道在临近出海口急剧变窄抬高,从而导致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被迫涌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无法行进,而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声响,最终呈现出惊险而壮观的阵势。与此同时,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后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只能顺势上涨。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呼啸奔腾,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蔚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也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信息来源:科普中国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