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1-01415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浙江德清县:强化水资源监督管理 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
发布日期:2021-04-22 09:34 浏览次数:

德清国家级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俯瞰图

节水宣传

节水灌溉-现代农业产业全过程终端管理

德清县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五山一水四分田”, 地势西高东低, 县域面积9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水,自古以来就是德清的生命所在、活力所在。 德清治水有4000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防风古国。

近年来,德清县深入学习、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稳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强化了水资源监管,推进了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强化水资源监管 守护城市命脉

节水优先, 落实高效节水措施。德清县水利局始终重视节水宣传工作,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的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爱水护水节水的认知度,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积极宣传节约用水先进典型,倡导良好的用水习惯,树立“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社会风气。 目前全县已建成节水载体共计178家,其中节水型企业24家、节水型公共机构132家、节水型灌区2个、节水型小区18个、节水型酒店2家。

夯实基础, 实行取水标准化管理。依托地理信息产业优势,以“一张图”、“一张网”和“一本账”为支撑,建立德清县水资源强监管信息化平台,以用促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服务, 为取水户营造便利环境。一是审批高效化。按照取水许可审批的总体要求, 结合 “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取水许可审批流程。 二是设施标准化。 按照德清县取水设施、监控设施建设标准要求,实现新增取用水户设施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非农取用水户在线监控全覆盖。三是管理规范化。 结合水资源管理平台开发,实现水资源日常工作在线智慧监管,建设全过程防控体系,通过取、用、排全过程数据分析,完善非法取水排查方法,建立非法取水排查制度。

空间均衡, 开展生态配水行动。按照引水水源、 引水路线及引水量,建成湘溪、余英溪、阜溪城市段的生态引调水系统。建立生态配水调度机制和调度规则,补充主城区水系生态用水来源,引清释污,改善河道水环境。 实施“双向引水”,枯水期引下渚湖水入凤栖湖及武康城区,丰水期引对河口水库多余的水入城区,调活整个城区生态用水,实现城区河道“清水长流”。

综合整治, 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一是建立水源保护机制。县政府出台相关办法,有效促进对河口水库上游生态建设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的形成;编制《德清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方案》, 开展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不断提升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二是强化巡查监管。建立河口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 通过视频监控点全方位24小时对水库周边进行实时监控;结合水面巡查和环库巡查, 开展水面保洁,整治非法行为。三是加强专家合作。与中科院南京地理河湖所合作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综合措施、 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检测水库水体理化状况、 浮游动植物季节空间变化等情况, 科学指导增殖放流工作。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

连续三年省绩效评价优秀

自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历经试点先行、扩面推广、全县覆盖、示范创建、巩固深化五个阶段,德清县“四项机制”建立并有效运行、 示范创建成果落地见效、村级“八个一”改革全覆盖,落实35.91万亩改革面积,农业灌溉节水比例达13.42%,构建形成“三减三提”的实效改革格局。 其间,德清县承办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研讨会,试点经验入选水利部改革专题简报、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十大典型经验、全省地方水利改革创新典型经验等。德清县还连续三年获得省级绩效评价优秀,成为浙江省改革先进示范县之一。

创立“四项联动机制”

发挥奖补最大合力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 进一步推动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督促用水户定额内用水。 全县农业水价目前总体已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 符合改革预期要求。

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充分激发主动节水,结合县水利工程标准化长效管理资金考核机制,德清县已经连续三年下达管护资金共计约5263万元,其中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约734万元, 已基本做到管护有钱、节水有奖。

工程终端管护机制。规范终端管护组织,将管护职责落到个人,进一步落实终端管护,配套制定工程管护等一系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终端管理制度。 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全县累计发放产权证书2307本。

“以电折水”用水管理机制。以县域用水总量控制,农业用水指标分解到村为原则,合理测算作物灌溉控制定额,累计完成量水设施建设及率定共106处。将农业用水量测数据接入改革智能管理平台,实现量测点动态监测,同时筛分其余灌溉机埠泵站信息,全面建立“以电折水”用水管理机制,跨步进入计量“微时代”,基本实现全县农业用水“全计量”。

高起点示范创建

“八个一”覆盖落地

精细化调研。 分门别类建立“一镇一村一表”,明确全县35.9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4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23万亩农业“两区”改革范围,明晰全县各改革镇(街道)的改革实施范围、管理形式、作物结构等,为最终下达改革资金提供充分依据。

高标准示范。在全县择优选择新安镇下舍村、洛舍镇张陆湾村等9个村共计1.9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创建示范典型。 成功创成省级示范村,以点带面扩大辐射效应,完成全县行政村“八个一”全覆盖,建立电子台账,总结形成新经验、新成果。

覆盖式推广。总结推广示范村创建经验和做法, 并指导建立村级台账。 目前,“八个一”创建已经覆盖至全县12个镇(街道)共计139个行政村,实际完成改革面积35.91万亩,完成率100%, 提前实现县域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覆盖。

构建“三减三提”格局

提升用水节水效率

减少灌溉成本, 提高用水效率。结合低压管道灌溉建设项目,大力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水平,降低农业灌溉成本,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率。

减少水源污染, 提高管护水平。结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确权发证,进一步规范终端用水管理组织建设,大大减少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直接入河水量,减轻农业水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从而提高灌区终端用水管护水平。

减少农业用水, 提高节水意识。通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维护, 完善农田水利建管机制,建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经费,农业节水率达10%~15%, 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建设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

提供节水灌溉工程样板

德清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位于省现代水利示范区内,总面积395亩。德清县以智能节水灌溉园为依托, 建设节水灌溉标准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利现代化尤其是节水灌溉工程提供了样板。德清县2020年4月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年度全国唯一的节水灌溉示范区, 在水利部2020年度绩效考评中高分获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按照江南典型的产业结构划分为“稻油区、果蔬区、水产养殖区、生态水源区、设施农业区”五大板块,有低压管灌、喷灌、微喷灌、滴灌等多种不同的灌溉方式, 采用了智能灌溉、 水肥一体、品质灌溉、精准灌溉、尾水循环等技术。 德清县通过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江苏省农科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学实验, 完成了以智能节水灌溉为中心, 由一体化智能泵站—全园管道供水—田间需水信息自动采集—用水精准计量—节水终端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突出了“节水优先”的重点,通过精准计量、复核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为相关规范修订、农业水价改革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提高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得到长期发挥,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推动了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园区内60亩的 “南粳46”优质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1200斤;养殖的青虾也开始出售。 大棚中的白草莓即将成熟上市,品质明显高于其他草莓,已被电商平台以128元/斤的高价预定。采用智能节水灌溉的露天蔬菜比传统地面灌溉节水40%以上,节水效果非常明显。二是带来了社会效益。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引领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提升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能力, 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带动了田园风光乡村旅游,助力了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1-01415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浙江德清县:强化水资源监督管理 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
发布日期:2021-04-22 09:34 浏览次数:

德清国家级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俯瞰图

节水宣传

节水灌溉-现代农业产业全过程终端管理

德清县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五山一水四分田”, 地势西高东低, 县域面积9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水,自古以来就是德清的生命所在、活力所在。 德清治水有4000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防风古国。

近年来,德清县深入学习、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稳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强化了水资源监管,推进了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强化水资源监管 守护城市命脉

节水优先, 落实高效节水措施。德清县水利局始终重视节水宣传工作,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的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爱水护水节水的认知度,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积极宣传节约用水先进典型,倡导良好的用水习惯,树立“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社会风气。 目前全县已建成节水载体共计178家,其中节水型企业24家、节水型公共机构132家、节水型灌区2个、节水型小区18个、节水型酒店2家。

夯实基础, 实行取水标准化管理。依托地理信息产业优势,以“一张图”、“一张网”和“一本账”为支撑,建立德清县水资源强监管信息化平台,以用促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服务, 为取水户营造便利环境。一是审批高效化。按照取水许可审批的总体要求, 结合 “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取水许可审批流程。 二是设施标准化。 按照德清县取水设施、监控设施建设标准要求,实现新增取用水户设施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非农取用水户在线监控全覆盖。三是管理规范化。 结合水资源管理平台开发,实现水资源日常工作在线智慧监管,建设全过程防控体系,通过取、用、排全过程数据分析,完善非法取水排查方法,建立非法取水排查制度。

空间均衡, 开展生态配水行动。按照引水水源、 引水路线及引水量,建成湘溪、余英溪、阜溪城市段的生态引调水系统。建立生态配水调度机制和调度规则,补充主城区水系生态用水来源,引清释污,改善河道水环境。 实施“双向引水”,枯水期引下渚湖水入凤栖湖及武康城区,丰水期引对河口水库多余的水入城区,调活整个城区生态用水,实现城区河道“清水长流”。

综合整治, 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一是建立水源保护机制。县政府出台相关办法,有效促进对河口水库上游生态建设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的形成;编制《德清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方案》, 开展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不断提升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二是强化巡查监管。建立河口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 通过视频监控点全方位24小时对水库周边进行实时监控;结合水面巡查和环库巡查, 开展水面保洁,整治非法行为。三是加强专家合作。与中科院南京地理河湖所合作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综合措施、 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检测水库水体理化状况、 浮游动植物季节空间变化等情况, 科学指导增殖放流工作。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

连续三年省绩效评价优秀

自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历经试点先行、扩面推广、全县覆盖、示范创建、巩固深化五个阶段,德清县“四项机制”建立并有效运行、 示范创建成果落地见效、村级“八个一”改革全覆盖,落实35.91万亩改革面积,农业灌溉节水比例达13.42%,构建形成“三减三提”的实效改革格局。 其间,德清县承办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研讨会,试点经验入选水利部改革专题简报、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十大典型经验、全省地方水利改革创新典型经验等。德清县还连续三年获得省级绩效评价优秀,成为浙江省改革先进示范县之一。

创立“四项联动机制”

发挥奖补最大合力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 进一步推动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督促用水户定额内用水。 全县农业水价目前总体已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 符合改革预期要求。

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充分激发主动节水,结合县水利工程标准化长效管理资金考核机制,德清县已经连续三年下达管护资金共计约5263万元,其中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约734万元, 已基本做到管护有钱、节水有奖。

工程终端管护机制。规范终端管护组织,将管护职责落到个人,进一步落实终端管护,配套制定工程管护等一系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终端管理制度。 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全县累计发放产权证书2307本。

“以电折水”用水管理机制。以县域用水总量控制,农业用水指标分解到村为原则,合理测算作物灌溉控制定额,累计完成量水设施建设及率定共106处。将农业用水量测数据接入改革智能管理平台,实现量测点动态监测,同时筛分其余灌溉机埠泵站信息,全面建立“以电折水”用水管理机制,跨步进入计量“微时代”,基本实现全县农业用水“全计量”。

高起点示范创建

“八个一”覆盖落地

精细化调研。 分门别类建立“一镇一村一表”,明确全县35.9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4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23万亩农业“两区”改革范围,明晰全县各改革镇(街道)的改革实施范围、管理形式、作物结构等,为最终下达改革资金提供充分依据。

高标准示范。在全县择优选择新安镇下舍村、洛舍镇张陆湾村等9个村共计1.9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创建示范典型。 成功创成省级示范村,以点带面扩大辐射效应,完成全县行政村“八个一”全覆盖,建立电子台账,总结形成新经验、新成果。

覆盖式推广。总结推广示范村创建经验和做法, 并指导建立村级台账。 目前,“八个一”创建已经覆盖至全县12个镇(街道)共计139个行政村,实际完成改革面积35.91万亩,完成率100%, 提前实现县域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覆盖。

构建“三减三提”格局

提升用水节水效率

减少灌溉成本, 提高用水效率。结合低压管道灌溉建设项目,大力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水平,降低农业灌溉成本,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率。

减少水源污染, 提高管护水平。结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确权发证,进一步规范终端用水管理组织建设,大大减少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直接入河水量,减轻农业水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从而提高灌区终端用水管护水平。

减少农业用水, 提高节水意识。通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维护, 完善农田水利建管机制,建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经费,农业节水率达10%~15%, 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建设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

提供节水灌溉工程样板

德清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位于省现代水利示范区内,总面积395亩。德清县以智能节水灌溉园为依托, 建设节水灌溉标准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利现代化尤其是节水灌溉工程提供了样板。德清县2020年4月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年度全国唯一的节水灌溉示范区, 在水利部2020年度绩效考评中高分获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按照江南典型的产业结构划分为“稻油区、果蔬区、水产养殖区、生态水源区、设施农业区”五大板块,有低压管灌、喷灌、微喷灌、滴灌等多种不同的灌溉方式, 采用了智能灌溉、 水肥一体、品质灌溉、精准灌溉、尾水循环等技术。 德清县通过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江苏省农科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学实验, 完成了以智能节水灌溉为中心, 由一体化智能泵站—全园管道供水—田间需水信息自动采集—用水精准计量—节水终端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突出了“节水优先”的重点,通过精准计量、复核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为相关规范修订、农业水价改革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提高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得到长期发挥,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推动了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园区内60亩的 “南粳46”优质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1200斤;养殖的青虾也开始出售。 大棚中的白草莓即将成熟上市,品质明显高于其他草莓,已被电商平台以128元/斤的高价预定。采用智能节水灌溉的露天蔬菜比传统地面灌溉节水40%以上,节水效果非常明显。二是带来了社会效益。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引领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提升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能力, 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带动了田园风光乡村旅游,助力了乡村振兴。

德清国家级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俯瞰图

节水宣传

节水灌溉-现代农业产业全过程终端管理

德清县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五山一水四分田”, 地势西高东低, 县域面积9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水,自古以来就是德清的生命所在、活力所在。 德清治水有4000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防风古国。

近年来,德清县深入学习、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稳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强化了水资源监管,推进了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强化水资源监管 守护城市命脉

节水优先, 落实高效节水措施。德清县水利局始终重视节水宣传工作,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的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爱水护水节水的认知度,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积极宣传节约用水先进典型,倡导良好的用水习惯,树立“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社会风气。 目前全县已建成节水载体共计178家,其中节水型企业24家、节水型公共机构132家、节水型灌区2个、节水型小区18个、节水型酒店2家。

夯实基础, 实行取水标准化管理。依托地理信息产业优势,以“一张图”、“一张网”和“一本账”为支撑,建立德清县水资源强监管信息化平台,以用促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服务, 为取水户营造便利环境。一是审批高效化。按照取水许可审批的总体要求, 结合 “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取水许可审批流程。 二是设施标准化。 按照德清县取水设施、监控设施建设标准要求,实现新增取用水户设施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非农取用水户在线监控全覆盖。三是管理规范化。 结合水资源管理平台开发,实现水资源日常工作在线智慧监管,建设全过程防控体系,通过取、用、排全过程数据分析,完善非法取水排查方法,建立非法取水排查制度。

空间均衡, 开展生态配水行动。按照引水水源、 引水路线及引水量,建成湘溪、余英溪、阜溪城市段的生态引调水系统。建立生态配水调度机制和调度规则,补充主城区水系生态用水来源,引清释污,改善河道水环境。 实施“双向引水”,枯水期引下渚湖水入凤栖湖及武康城区,丰水期引对河口水库多余的水入城区,调活整个城区生态用水,实现城区河道“清水长流”。

综合整治, 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一是建立水源保护机制。县政府出台相关办法,有效促进对河口水库上游生态建设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的形成;编制《德清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方案》, 开展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不断提升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二是强化巡查监管。建立河口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 通过视频监控点全方位24小时对水库周边进行实时监控;结合水面巡查和环库巡查, 开展水面保洁,整治非法行为。三是加强专家合作。与中科院南京地理河湖所合作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综合措施、 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检测水库水体理化状况、 浮游动植物季节空间变化等情况, 科学指导增殖放流工作。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

连续三年省绩效评价优秀

自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历经试点先行、扩面推广、全县覆盖、示范创建、巩固深化五个阶段,德清县“四项机制”建立并有效运行、 示范创建成果落地见效、村级“八个一”改革全覆盖,落实35.91万亩改革面积,农业灌溉节水比例达13.42%,构建形成“三减三提”的实效改革格局。 其间,德清县承办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研讨会,试点经验入选水利部改革专题简报、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十大典型经验、全省地方水利改革创新典型经验等。德清县还连续三年获得省级绩效评价优秀,成为浙江省改革先进示范县之一。

创立“四项联动机制”

发挥奖补最大合力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 进一步推动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督促用水户定额内用水。 全县农业水价目前总体已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 符合改革预期要求。

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充分激发主动节水,结合县水利工程标准化长效管理资金考核机制,德清县已经连续三年下达管护资金共计约5263万元,其中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约734万元, 已基本做到管护有钱、节水有奖。

工程终端管护机制。规范终端管护组织,将管护职责落到个人,进一步落实终端管护,配套制定工程管护等一系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终端管理制度。 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全县累计发放产权证书2307本。

“以电折水”用水管理机制。以县域用水总量控制,农业用水指标分解到村为原则,合理测算作物灌溉控制定额,累计完成量水设施建设及率定共106处。将农业用水量测数据接入改革智能管理平台,实现量测点动态监测,同时筛分其余灌溉机埠泵站信息,全面建立“以电折水”用水管理机制,跨步进入计量“微时代”,基本实现全县农业用水“全计量”。

高起点示范创建

“八个一”覆盖落地

精细化调研。 分门别类建立“一镇一村一表”,明确全县35.9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4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23万亩农业“两区”改革范围,明晰全县各改革镇(街道)的改革实施范围、管理形式、作物结构等,为最终下达改革资金提供充分依据。

高标准示范。在全县择优选择新安镇下舍村、洛舍镇张陆湾村等9个村共计1.9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创建示范典型。 成功创成省级示范村,以点带面扩大辐射效应,完成全县行政村“八个一”全覆盖,建立电子台账,总结形成新经验、新成果。

覆盖式推广。总结推广示范村创建经验和做法, 并指导建立村级台账。 目前,“八个一”创建已经覆盖至全县12个镇(街道)共计139个行政村,实际完成改革面积35.91万亩,完成率100%, 提前实现县域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覆盖。

构建“三减三提”格局

提升用水节水效率

减少灌溉成本, 提高用水效率。结合低压管道灌溉建设项目,大力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水平,降低农业灌溉成本,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率。

减少水源污染, 提高管护水平。结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确权发证,进一步规范终端用水管理组织建设,大大减少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直接入河水量,减轻农业水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从而提高灌区终端用水管护水平。

减少农业用水, 提高节水意识。通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维护, 完善农田水利建管机制,建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经费,农业节水率达10%~15%, 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建设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

提供节水灌溉工程样板

德清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位于省现代水利示范区内,总面积395亩。德清县以智能节水灌溉园为依托, 建设节水灌溉标准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利现代化尤其是节水灌溉工程提供了样板。德清县2020年4月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年度全国唯一的节水灌溉示范区, 在水利部2020年度绩效考评中高分获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按照江南典型的产业结构划分为“稻油区、果蔬区、水产养殖区、生态水源区、设施农业区”五大板块,有低压管灌、喷灌、微喷灌、滴灌等多种不同的灌溉方式, 采用了智能灌溉、 水肥一体、品质灌溉、精准灌溉、尾水循环等技术。 德清县通过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江苏省农科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学实验, 完成了以智能节水灌溉为中心, 由一体化智能泵站—全园管道供水—田间需水信息自动采集—用水精准计量—节水终端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突出了“节水优先”的重点,通过精准计量、复核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为相关规范修订、农业水价改革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提高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得到长期发挥,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国家级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推动了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园区内60亩的 “南粳46”优质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1200斤;养殖的青虾也开始出售。 大棚中的白草莓即将成熟上市,品质明显高于其他草莓,已被电商平台以128元/斤的高价预定。采用智能节水灌溉的露天蔬菜比传统地面灌溉节水40%以上,节水效果非常明显。二是带来了社会效益。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引领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提升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能力, 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带动了田园风光乡村旅游,助力了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