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1-01998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浙江日报】绘就新时代“山水清远图”
——湖州吴兴:河湖安澜 水韵华章
发布日期:2021-05-27 10:11 浏览次数:

君不见,太湖南岸,江南吴兴好风光。一座座水库如明珠般镶嵌在青山中,一条条水渠蜿蜒于乡村田野,一股股甘泉流淌进千家万户,一条条河湖焕发出勃勃生机……

湖州吴兴,历来以“山水清远”而著称。自2003年建区以来,吴兴一直传承着潘季驯“治水安澜、兴水惠民”的精神,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和“五水共治”,防洪、治污、供水、通水系、造景观、搞活水经济……绘就了新时代的吴兴“山水清远图”。

2021年是伟大的水利专家、有着“千古治黄第一人”之称的潘季驯诞辰500周年,作为潘季驯的家乡,5月27日至5月28日,吴兴联合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浙江省水利学会等单位举办潘季驯治水成就与新时代水文化高层论坛。

活动以“传承治水精神、弘扬兴水文化”为主题,水利部宣教中心、中国水科院等单位的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水利史、水文化专家共聚一堂,全面展现吴兴区坚定不移当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实践成果。

在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坛即将开幕之际,且看吴兴治水一路乘风破浪……

安全屏障

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健全

眼下,快到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据吴兴区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监测,4月底以来,吴兴区的降雨量与往年比,基本持平且略有增加,是常年的1.1倍。但是2020年超长梅雨季却让人记忆深刻,吴兴的梅汛达50天,在这50天中,吴兴群众平稳度过汛期,这正是得益于近年来吴兴区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梅汛期间,湖州市入梅后雨量比常年多近八成,老虎潭水库临近梅汛汛限水位。从2020年7月2日至7月13日,老虎潭水库3次开闸泄洪,实施错峰调度,累计腾出全部防洪库容2200多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22.15%,充分发挥水库防洪作用,确保防洪安全。

江河安澜,人民安居。吴兴一以贯之治水为民、兴水惠民的理念,不断为老百姓生产、生活筑牢安全屏障——

相继完成罗溇、幻溇、濮溇、汤溇四大溇港和苕溪清水入湖吴兴段工程;实施“病险水库”清零行动,全面整治境内20座水库,初步实现全区水库山塘“安全有保障、管理有标准、运行智能化、面貌景观化”的目标,在防洪防汛时期充分发挥了蓄水、拦水作用。

实施了八里店南片圩区、东溪桥圩区、诸娄圩区等5大圩区综合整治,整治面积达12万亩,确保将洪水挡在圩外河道;不断推进农村低洼易涝区的整治,启动了大溇、杨溇、红里山等圩区建设;全面启动了太湖流域苕溪(吴兴区)周边水系综合整治、高铁新城周边水系综合整治和老虎潭水库下游河道及周边水系综合整治三大投资3亿元以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全区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健全。

一项项工程建成,为湖州乃至杭嘉湖东部平原筑起了安全防线。近几年,湖州市先后经历了太湖高水位、“利奇马”台风、“超长梅”的严峻考验,汛情始终保持平稳。

滨湖花园

美丽河湖环境不断改善

为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添新景,今年4月,吴兴区启动了“一塘十山十漾”公园建设,计划投资50亿元,围绕“十山环吴、十漾连兴、一塘串链”目标,在东部新城区域建设21个公园。

“根据规划方案,一塘即頔塘,十山为乌山、西山、移沿山、戴山、义山、升山、蜀山、沈长山、毗山、乔木山,十漾是诸墓漾、西山漾、西湖漾、万谦漾、南荡漾、钱山漾、塔荡漾、大河漾、乌几漾以及南塘漾。”吴兴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率先启动诸墓漾、乌山等10个公园建设,到2025年,21个公园的建设工作将全面完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1个公园串珠成链,将成为新时代吴兴“山水清远图”的一抹亮色。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吴兴区通过“河湖长制”和“美丽河漾三年打造行动”的深入实施,打造了一批“美丽河湖”样板。

在西山漾国家湿地公园,水网密布,白鹭齐飞,景色宜人,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西山漾是我区建设‘美丽河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针对其境内湖漾密布的特点,实施了十漾连通工程和景区建设,让水‘活’起来。”吴兴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山漾的建设实施湖岸同治,强化水政执法,杜绝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现象,同时开展常态化生物治理,陆续投放各类鱼苗丰富漾区水体鱼类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总共扩大湖漾岸线4公里,扩大水域面积600亩,增容120万立方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数据显示,五年来,吴兴区共完成河道清淤602公里,清淤土方523.3万立方米,完成生态护岸建设近200公里。全区1185条1405公里河道、66个12.25平方公里湖漾水环境持续向好,涌现出罗溇港、幻溇港、长漾等一批“美丽河湖”,不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金名片。

逐绿前行

深厚水利文化不断彰显

吴兴境内溇港密布、河道纵横,不仅山水秀丽,水利文化更是悠久而深厚。作为吴兴水利工程的重要遗产,太湖溇港水利工程价值独特。2016年,太湖溇港水利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衍生的桑基鱼塘循环农业生态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太湖溇港源于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它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效益,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保护中发展,吴兴依托溇港打造了自然文化景观区,大力发展溇港旅游,成功创建太湖溇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作为溇港文化的典型载体之一,织里镇义皋村在保护开发中让古村原貌再现,同时又为全域旅游的发展腾出了新的空间。义皋的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原本是一座废弃的茧站,如今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系统介绍溇港系统的专业展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年均接待各类参观者达6万人次。2018年,太湖溇港展示馆被评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古村焕新颜,是吴兴水利逐绿前行的“美丽实践”。2014年,吴兴区委、区政府拨款重修了潘季驯墓,建起了潘季驯纪念园,形成人文与自然相辉相映的园区景观,为进一步打响潘季驯治水名人文化奠定了基础。

江南生态美,绿意最动人。山美水美的吴兴,近年来取得了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国字号”荣誉,也夺得过“五水共治”大禹鼎……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一幅山水清远、和谐宜居的动人画卷,正在吴兴这片江南水乡的土地上徐徐铺展。在“科学治水,生态兴水”的大道上,吴兴人也将一如既往,阔步前进,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延伸——

潘季驯与吴兴

潘季驯(1521年-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今湖州市吴兴区人)。1550年,潘季驯中进士。从嘉靖四十四年开始,到万历二十年止,他奉三朝简命,先后4次出任治河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淮河。他为我国古代的治河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治河实践中,他辩证地处理了黄、淮、运三河的关系,优先对黄河采取了坚筑堤防、稳定河床的治理措施,并系统地提出了以“筑堤束水、借水攻沙”为核心内容的治河思想,把治理多泥沙河流的措施由单纯治水转移到水流、泥沙二者并治的轨道上。

中国水利史学会原会长、著名水利专家周魁一教授曾指出,“束水攻沙”这一思想暗合了黄河下游水流挟沙能力大约和流量平方成正比的现代河流动力学研究的结论。1995年9月初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的“潘季驯治河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对潘季驯就评价道:“他以理论和实践的突出建树,在治黄史上也在世界河工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2019年,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在12位“历史治水名人”中,潘季驯名列其中。潘季驯去世后,安葬在今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诸墓村三墩自然村,至今吴兴区还遗留“潘公桥”等遗迹。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1-01998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浙江日报】绘就新时代“山水清远图”
——湖州吴兴:河湖安澜 水韵华章
发布日期:2021-05-27 10:11 浏览次数:

君不见,太湖南岸,江南吴兴好风光。一座座水库如明珠般镶嵌在青山中,一条条水渠蜿蜒于乡村田野,一股股甘泉流淌进千家万户,一条条河湖焕发出勃勃生机……

湖州吴兴,历来以“山水清远”而著称。自2003年建区以来,吴兴一直传承着潘季驯“治水安澜、兴水惠民”的精神,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和“五水共治”,防洪、治污、供水、通水系、造景观、搞活水经济……绘就了新时代的吴兴“山水清远图”。

2021年是伟大的水利专家、有着“千古治黄第一人”之称的潘季驯诞辰500周年,作为潘季驯的家乡,5月27日至5月28日,吴兴联合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浙江省水利学会等单位举办潘季驯治水成就与新时代水文化高层论坛。

活动以“传承治水精神、弘扬兴水文化”为主题,水利部宣教中心、中国水科院等单位的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水利史、水文化专家共聚一堂,全面展现吴兴区坚定不移当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实践成果。

在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坛即将开幕之际,且看吴兴治水一路乘风破浪……

安全屏障

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健全

眼下,快到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据吴兴区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监测,4月底以来,吴兴区的降雨量与往年比,基本持平且略有增加,是常年的1.1倍。但是2020年超长梅雨季却让人记忆深刻,吴兴的梅汛达50天,在这50天中,吴兴群众平稳度过汛期,这正是得益于近年来吴兴区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梅汛期间,湖州市入梅后雨量比常年多近八成,老虎潭水库临近梅汛汛限水位。从2020年7月2日至7月13日,老虎潭水库3次开闸泄洪,实施错峰调度,累计腾出全部防洪库容2200多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22.15%,充分发挥水库防洪作用,确保防洪安全。

江河安澜,人民安居。吴兴一以贯之治水为民、兴水惠民的理念,不断为老百姓生产、生活筑牢安全屏障——

相继完成罗溇、幻溇、濮溇、汤溇四大溇港和苕溪清水入湖吴兴段工程;实施“病险水库”清零行动,全面整治境内20座水库,初步实现全区水库山塘“安全有保障、管理有标准、运行智能化、面貌景观化”的目标,在防洪防汛时期充分发挥了蓄水、拦水作用。

实施了八里店南片圩区、东溪桥圩区、诸娄圩区等5大圩区综合整治,整治面积达12万亩,确保将洪水挡在圩外河道;不断推进农村低洼易涝区的整治,启动了大溇、杨溇、红里山等圩区建设;全面启动了太湖流域苕溪(吴兴区)周边水系综合整治、高铁新城周边水系综合整治和老虎潭水库下游河道及周边水系综合整治三大投资3亿元以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全区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健全。

一项项工程建成,为湖州乃至杭嘉湖东部平原筑起了安全防线。近几年,湖州市先后经历了太湖高水位、“利奇马”台风、“超长梅”的严峻考验,汛情始终保持平稳。

滨湖花园

美丽河湖环境不断改善

为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添新景,今年4月,吴兴区启动了“一塘十山十漾”公园建设,计划投资50亿元,围绕“十山环吴、十漾连兴、一塘串链”目标,在东部新城区域建设21个公园。

“根据规划方案,一塘即頔塘,十山为乌山、西山、移沿山、戴山、义山、升山、蜀山、沈长山、毗山、乔木山,十漾是诸墓漾、西山漾、西湖漾、万谦漾、南荡漾、钱山漾、塔荡漾、大河漾、乌几漾以及南塘漾。”吴兴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率先启动诸墓漾、乌山等10个公园建设,到2025年,21个公园的建设工作将全面完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1个公园串珠成链,将成为新时代吴兴“山水清远图”的一抹亮色。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吴兴区通过“河湖长制”和“美丽河漾三年打造行动”的深入实施,打造了一批“美丽河湖”样板。

在西山漾国家湿地公园,水网密布,白鹭齐飞,景色宜人,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西山漾是我区建设‘美丽河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针对其境内湖漾密布的特点,实施了十漾连通工程和景区建设,让水‘活’起来。”吴兴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山漾的建设实施湖岸同治,强化水政执法,杜绝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现象,同时开展常态化生物治理,陆续投放各类鱼苗丰富漾区水体鱼类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总共扩大湖漾岸线4公里,扩大水域面积600亩,增容120万立方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数据显示,五年来,吴兴区共完成河道清淤602公里,清淤土方523.3万立方米,完成生态护岸建设近200公里。全区1185条1405公里河道、66个12.25平方公里湖漾水环境持续向好,涌现出罗溇港、幻溇港、长漾等一批“美丽河湖”,不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金名片。

逐绿前行

深厚水利文化不断彰显

吴兴境内溇港密布、河道纵横,不仅山水秀丽,水利文化更是悠久而深厚。作为吴兴水利工程的重要遗产,太湖溇港水利工程价值独特。2016年,太湖溇港水利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衍生的桑基鱼塘循环农业生态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太湖溇港源于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它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效益,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保护中发展,吴兴依托溇港打造了自然文化景观区,大力发展溇港旅游,成功创建太湖溇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作为溇港文化的典型载体之一,织里镇义皋村在保护开发中让古村原貌再现,同时又为全域旅游的发展腾出了新的空间。义皋的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原本是一座废弃的茧站,如今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系统介绍溇港系统的专业展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年均接待各类参观者达6万人次。2018年,太湖溇港展示馆被评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古村焕新颜,是吴兴水利逐绿前行的“美丽实践”。2014年,吴兴区委、区政府拨款重修了潘季驯墓,建起了潘季驯纪念园,形成人文与自然相辉相映的园区景观,为进一步打响潘季驯治水名人文化奠定了基础。

江南生态美,绿意最动人。山美水美的吴兴,近年来取得了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国字号”荣誉,也夺得过“五水共治”大禹鼎……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一幅山水清远、和谐宜居的动人画卷,正在吴兴这片江南水乡的土地上徐徐铺展。在“科学治水,生态兴水”的大道上,吴兴人也将一如既往,阔步前进,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延伸——

潘季驯与吴兴

潘季驯(1521年-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今湖州市吴兴区人)。1550年,潘季驯中进士。从嘉靖四十四年开始,到万历二十年止,他奉三朝简命,先后4次出任治河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淮河。他为我国古代的治河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治河实践中,他辩证地处理了黄、淮、运三河的关系,优先对黄河采取了坚筑堤防、稳定河床的治理措施,并系统地提出了以“筑堤束水、借水攻沙”为核心内容的治河思想,把治理多泥沙河流的措施由单纯治水转移到水流、泥沙二者并治的轨道上。

中国水利史学会原会长、著名水利专家周魁一教授曾指出,“束水攻沙”这一思想暗合了黄河下游水流挟沙能力大约和流量平方成正比的现代河流动力学研究的结论。1995年9月初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的“潘季驯治河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对潘季驯就评价道:“他以理论和实践的突出建树,在治黄史上也在世界河工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2019年,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在12位“历史治水名人”中,潘季驯名列其中。潘季驯去世后,安葬在今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诸墓村三墩自然村,至今吴兴区还遗留“潘公桥”等遗迹。

君不见,太湖南岸,江南吴兴好风光。一座座水库如明珠般镶嵌在青山中,一条条水渠蜿蜒于乡村田野,一股股甘泉流淌进千家万户,一条条河湖焕发出勃勃生机……

湖州吴兴,历来以“山水清远”而著称。自2003年建区以来,吴兴一直传承着潘季驯“治水安澜、兴水惠民”的精神,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和“五水共治”,防洪、治污、供水、通水系、造景观、搞活水经济……绘就了新时代的吴兴“山水清远图”。

2021年是伟大的水利专家、有着“千古治黄第一人”之称的潘季驯诞辰500周年,作为潘季驯的家乡,5月27日至5月28日,吴兴联合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浙江省水利学会等单位举办潘季驯治水成就与新时代水文化高层论坛。

活动以“传承治水精神、弘扬兴水文化”为主题,水利部宣教中心、中国水科院等单位的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水利史、水文化专家共聚一堂,全面展现吴兴区坚定不移当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实践成果。

在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坛即将开幕之际,且看吴兴治水一路乘风破浪……

安全屏障

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健全

眼下,快到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据吴兴区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监测,4月底以来,吴兴区的降雨量与往年比,基本持平且略有增加,是常年的1.1倍。但是2020年超长梅雨季却让人记忆深刻,吴兴的梅汛达50天,在这50天中,吴兴群众平稳度过汛期,这正是得益于近年来吴兴区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梅汛期间,湖州市入梅后雨量比常年多近八成,老虎潭水库临近梅汛汛限水位。从2020年7月2日至7月13日,老虎潭水库3次开闸泄洪,实施错峰调度,累计腾出全部防洪库容2200多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22.15%,充分发挥水库防洪作用,确保防洪安全。

江河安澜,人民安居。吴兴一以贯之治水为民、兴水惠民的理念,不断为老百姓生产、生活筑牢安全屏障——

相继完成罗溇、幻溇、濮溇、汤溇四大溇港和苕溪清水入湖吴兴段工程;实施“病险水库”清零行动,全面整治境内20座水库,初步实现全区水库山塘“安全有保障、管理有标准、运行智能化、面貌景观化”的目标,在防洪防汛时期充分发挥了蓄水、拦水作用。

实施了八里店南片圩区、东溪桥圩区、诸娄圩区等5大圩区综合整治,整治面积达12万亩,确保将洪水挡在圩外河道;不断推进农村低洼易涝区的整治,启动了大溇、杨溇、红里山等圩区建设;全面启动了太湖流域苕溪(吴兴区)周边水系综合整治、高铁新城周边水系综合整治和老虎潭水库下游河道及周边水系综合整治三大投资3亿元以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全区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健全。

一项项工程建成,为湖州乃至杭嘉湖东部平原筑起了安全防线。近几年,湖州市先后经历了太湖高水位、“利奇马”台风、“超长梅”的严峻考验,汛情始终保持平稳。

滨湖花园

美丽河湖环境不断改善

为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添新景,今年4月,吴兴区启动了“一塘十山十漾”公园建设,计划投资50亿元,围绕“十山环吴、十漾连兴、一塘串链”目标,在东部新城区域建设21个公园。

“根据规划方案,一塘即頔塘,十山为乌山、西山、移沿山、戴山、义山、升山、蜀山、沈长山、毗山、乔木山,十漾是诸墓漾、西山漾、西湖漾、万谦漾、南荡漾、钱山漾、塔荡漾、大河漾、乌几漾以及南塘漾。”吴兴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率先启动诸墓漾、乌山等10个公园建设,到2025年,21个公园的建设工作将全面完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1个公园串珠成链,将成为新时代吴兴“山水清远图”的一抹亮色。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吴兴区通过“河湖长制”和“美丽河漾三年打造行动”的深入实施,打造了一批“美丽河湖”样板。

在西山漾国家湿地公园,水网密布,白鹭齐飞,景色宜人,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西山漾是我区建设‘美丽河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针对其境内湖漾密布的特点,实施了十漾连通工程和景区建设,让水‘活’起来。”吴兴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山漾的建设实施湖岸同治,强化水政执法,杜绝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现象,同时开展常态化生物治理,陆续投放各类鱼苗丰富漾区水体鱼类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总共扩大湖漾岸线4公里,扩大水域面积600亩,增容120万立方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数据显示,五年来,吴兴区共完成河道清淤602公里,清淤土方523.3万立方米,完成生态护岸建设近200公里。全区1185条1405公里河道、66个12.25平方公里湖漾水环境持续向好,涌现出罗溇港、幻溇港、长漾等一批“美丽河湖”,不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金名片。

逐绿前行

深厚水利文化不断彰显

吴兴境内溇港密布、河道纵横,不仅山水秀丽,水利文化更是悠久而深厚。作为吴兴水利工程的重要遗产,太湖溇港水利工程价值独特。2016年,太湖溇港水利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衍生的桑基鱼塘循环农业生态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太湖溇港源于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它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效益,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保护中发展,吴兴依托溇港打造了自然文化景观区,大力发展溇港旅游,成功创建太湖溇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作为溇港文化的典型载体之一,织里镇义皋村在保护开发中让古村原貌再现,同时又为全域旅游的发展腾出了新的空间。义皋的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原本是一座废弃的茧站,如今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系统介绍溇港系统的专业展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年均接待各类参观者达6万人次。2018年,太湖溇港展示馆被评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古村焕新颜,是吴兴水利逐绿前行的“美丽实践”。2014年,吴兴区委、区政府拨款重修了潘季驯墓,建起了潘季驯纪念园,形成人文与自然相辉相映的园区景观,为进一步打响潘季驯治水名人文化奠定了基础。

江南生态美,绿意最动人。山美水美的吴兴,近年来取得了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国字号”荣誉,也夺得过“五水共治”大禹鼎……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一幅山水清远、和谐宜居的动人画卷,正在吴兴这片江南水乡的土地上徐徐铺展。在“科学治水,生态兴水”的大道上,吴兴人也将一如既往,阔步前进,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延伸——

潘季驯与吴兴

潘季驯(1521年-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今湖州市吴兴区人)。1550年,潘季驯中进士。从嘉靖四十四年开始,到万历二十年止,他奉三朝简命,先后4次出任治河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淮河。他为我国古代的治河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治河实践中,他辩证地处理了黄、淮、运三河的关系,优先对黄河采取了坚筑堤防、稳定河床的治理措施,并系统地提出了以“筑堤束水、借水攻沙”为核心内容的治河思想,把治理多泥沙河流的措施由单纯治水转移到水流、泥沙二者并治的轨道上。

中国水利史学会原会长、著名水利专家周魁一教授曾指出,“束水攻沙”这一思想暗合了黄河下游水流挟沙能力大约和流量平方成正比的现代河流动力学研究的结论。1995年9月初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的“潘季驯治河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对潘季驯就评价道:“他以理论和实践的突出建树,在治黄史上也在世界河工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2019年,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在12位“历史治水名人”中,潘季驯名列其中。潘季驯去世后,安葬在今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诸墓村三墩自然村,至今吴兴区还遗留“潘公桥”等遗迹。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