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利厅简报(2022年第98期)
发布日期:2023-01-11 15:33 浏览次数:

(2022年第98期)


●宁海县念好“三字经”织密河湖管护网

●南湖区打好“三场战役” 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松阳县河长治水走在前 松古灌区展新颜


宁海县念好“三字经”织密河湖管护网

宁波市宁海县多措并举念好“三字经”,狠抓河湖长制管理,织密河湖管护网。

一是念好任务分工“管”字经。制定《宁海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联合县综合执法局等18个县级部门,从水资源保护、河湖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6个方面细化河湖管理保护任务,逐条逐项落实到人头、细化到节点、明确到单位,确保全年河湖管理保护任务按期按质推进。目前已完成整改河湖“四乱”问题42处,清理乱堆3.89万立方,拆除乱占7000平方,拆除乱建1500余平方,查处非法采砂3件。

二是念好监管提升“快”字经。县级河湖长牵头动态修编河湖圈流域治理“一河(湖)一策”,实行“21715事件处置工作法”,各级河湖长收到问题报告后,2个工作日内确定问题责任主体,1天内办结轻微问题,7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问题,15个工作日内办结重大问题。截至目前,已办理公众协管问题8533件,公众举报问题635件。

三是念好立体巡河“数”字经。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立体监管模式,完成人工巡河17138次,借助“甬水美丽”数字化平台、无人机等,常态化开展巡河问河,完成县域18个河道、7个大中型水库和天明湖52次无人机巡查。


南湖区打好“三场战役” 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嘉兴市南湖区牢牢锚定“两个先行”的奋斗目标,打好“高效协作、数字赋能、全域幸福”三场战役,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一是上下同欲,打好高效协作整体战。坚持高位推进,区委书记、区长联合召开区级总河长会议,共同签发总河长令,深化年度河湖长制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助力江南水乡幸福新高地建设。深化部门协同,建立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21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细化全年湖长制工作要点,合力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提升服务能力,区河长办当好服务河湖长的“河小二”,通过浙政钉、短信、电话的“三端提醒”及定期当面的“上门服务”,提高河湖长整体履职水平。截至目前,河湖长巡河率和问题及时处置率较年初显著提升,其中巡河率提升10.3%、问题及时处置率提升33.3%。

二是整体智治,打好数字赋能主动战。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物联网感知、水下探测等手段,打造多维度、全视角的“天空地人水”监管网络,全面提升发现涉水问题的能力。以全省水域监管“一件事”建设试点为契机,上线“水云监”应用,构建水上云智管、水下云智控、全景云汇聚、处置云协同4个子场景,推进基层水域监管全链条闭环。开发河湖长“云上巡河”功能,汇集河湖高清影像、视频监控、存在问题,让河湖长沉浸式、立体式巡河,及时发现问题、交办处置。同时,发现问题同步推送相应河湖长,协调推进问题整改落实,提高涉水重大问题处置能力。应用正式上线1个月以来,累计推送预警628条,联动巡河1588人次,问题整改137起,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50吨、非法占用河道岸线1.4公里,拆除违法建筑1560平方米。

三是共建共治,打好全域幸福主体战。充分发挥河湖长牵头抓总作用,聚焦“断头浜”民生痛点,统筹水利、生态、建设等部门建设,按照“因地制宜、一浜一策”原则量身定制治理方案,科学高效开展断头浜“复活”工程,打通河湖治理末端,全面改善水环境。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断头浜治理85条,清除淤泥5万方,打捞沉船1426吨,水质稳定在III类水。建立美丽河湖建设全周期联动机制,河湖长共同参与美丽河湖建设前期谋划,协调推进工程建设,监督项目验收工程质量及长效管护落实,打造水更清、河更畅、岸更绿、景更美、共同富裕更可感的美丽河湖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美丽河湖88条,其中省级美丽河湖4条,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松阳县河长治水走在前 松古灌区展新颜

近年来,丽水市松阳县坚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实现了水域向“水清景美”的转变,历经千年的松古灌区再次焕发新机。

一是系统推进,让灌区安澜。制度先行,全力护水保安定。2022年以来不断深化河长制,先后出台了《松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松阳县河道保洁实施方案》等方案规划,在保障灌区古水利工程功能可持续发挥基础上,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依托小港综合治理工程、松古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打好防洪排涝基础,进一步确保灌区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的巨大作用。项目保障,全面治水助生产。松古灌区是丽水市(古称“处州”)最大的产粮区,素有“松阳熟,处州足”之说。现代松阳立足筑牢生产屏障,重点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三类工程建设。自2019年以来,松阳县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3亿元,新建和修复堰坝117座、渠道165公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灌区内的农业用水提供坚实保障。“河长”接续,促进人水和谐。今年,松古灌区入选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一结果来自于古今“河长”的接续用力。在松阳档案馆存档的古水利榜文记载有“圳长”“堰长”的说法,与现如今的“河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是研究古代“河长制”起源的实物史料。从古至今,不变的是凝聚民间力量共同治水的精神。广泛的社会参与让治水成为全民行动,促进了人与水的和谐共生。

二是综合治理,让灌区美丽。析水情,定“河长”。松阳县按照“织密水网,压实责任”的要求,选优配强县、乡、村三级共387名河长,编织起层级清晰、责任明确、推进有力的河道管护网络。全面压实河长责任,落实河长徒步巡河制度,做到各级河长对负责的区域水系水情了然于胸。通过设立河长公示牌、河道“健康卡”、绘制河道水情作战图、制定包干河道“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等措施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为灌区水域实现长效整治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清三河”,迎“碧水”。松阳县紧盯源头治理,切断垃圾入河途径。投入资金7400万元,改造提升废水集中处理中心,补齐全县不锈钢行业总氮排放监管短板。投入资金480万元,新建改造项目36个,全面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在松阴溪干流推行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尚未纳入市场化运作范围的河道,按照属地原则,实行村庄、河道一体化保洁模式,有效巩固“清三河”治理成果,为松古灌区营造了洁净的水生态环境。重创建,“美”河湖。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2022年以来,依托小港综合治理工程和幸福河湖试点县等项目开展河道清淤工程5个,疏浚淤积料约8万立方米,进一步畅通水网,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松阴溪境内60.5公里的河道全部完成划界,松古平原段32公里河道实现全线监控,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保护。目前全县累计创成省级美丽河湖7条,实现松古灌区水生态环境由“清”到“美”的蝶变。

三是融合发展,让灌区惠民。着重水治理,让水生态“怡人”。在松阴溪建设治理中最大限度依循河流走势,保留树木、河滩地,每年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建成黄圩、石门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精品驿站;利用溪滩地、江心岛等资源,在松阴溪沿线建成了生态滩、力溪湖、在河舟等一批优美的生态湿地公园,给松古灌区增添了多种风情,给松阳人民带来了悠闲娱乐的好去处,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讲好水故事,让水文化“润心”。为讲好灌区故事,打响灌区品牌,松阳县建成占地3.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水利博物馆、堰湖公园和白沙水利枢纽在内的水文化公园,全面展示了松阳县千年治水历史变迁以及近年来治水工作成果。水文化公园集科学普及、学生研学和市民娱乐于一体,拓宽了水情教育辐射面。挖掘水价值,让水经济“富民”。在坚持“水岸同治”的基础上,松阳县充分整合灌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注入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文化科普等新型业态,如开设马拉松运动线路、举办松阴溪钓鱼节、引入瓦窑头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等,借助美丽河湖、水美乡村建设、中小河流治理,让古堰坝的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附件:浙江水利简报2022年第98期.docx


信息来源:省河长办、农水中心、宁海县河长办、南湖区河长办、松阳县河长办

浙江省水利厅简报(2022年第98期)
  • 日期:2023-01-11 15:33
  • 来源: 省河长办、农水中心、宁海县河长办、南湖区河长办、松阳县河长办
  • 浏览次数:
  • 字体:[ ]

(2022年第98期)


●宁海县念好“三字经”织密河湖管护网

●南湖区打好“三场战役” 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松阳县河长治水走在前 松古灌区展新颜


宁海县念好“三字经”织密河湖管护网

宁波市宁海县多措并举念好“三字经”,狠抓河湖长制管理,织密河湖管护网。

一是念好任务分工“管”字经。制定《宁海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联合县综合执法局等18个县级部门,从水资源保护、河湖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6个方面细化河湖管理保护任务,逐条逐项落实到人头、细化到节点、明确到单位,确保全年河湖管理保护任务按期按质推进。目前已完成整改河湖“四乱”问题42处,清理乱堆3.89万立方,拆除乱占7000平方,拆除乱建1500余平方,查处非法采砂3件。

二是念好监管提升“快”字经。县级河湖长牵头动态修编河湖圈流域治理“一河(湖)一策”,实行“21715事件处置工作法”,各级河湖长收到问题报告后,2个工作日内确定问题责任主体,1天内办结轻微问题,7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问题,15个工作日内办结重大问题。截至目前,已办理公众协管问题8533件,公众举报问题635件。

三是念好立体巡河“数”字经。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立体监管模式,完成人工巡河17138次,借助“甬水美丽”数字化平台、无人机等,常态化开展巡河问河,完成县域18个河道、7个大中型水库和天明湖52次无人机巡查。


南湖区打好“三场战役” 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嘉兴市南湖区牢牢锚定“两个先行”的奋斗目标,打好“高效协作、数字赋能、全域幸福”三场战役,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一是上下同欲,打好高效协作整体战。坚持高位推进,区委书记、区长联合召开区级总河长会议,共同签发总河长令,深化年度河湖长制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助力江南水乡幸福新高地建设。深化部门协同,建立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21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细化全年湖长制工作要点,合力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提升服务能力,区河长办当好服务河湖长的“河小二”,通过浙政钉、短信、电话的“三端提醒”及定期当面的“上门服务”,提高河湖长整体履职水平。截至目前,河湖长巡河率和问题及时处置率较年初显著提升,其中巡河率提升10.3%、问题及时处置率提升33.3%。

二是整体智治,打好数字赋能主动战。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物联网感知、水下探测等手段,打造多维度、全视角的“天空地人水”监管网络,全面提升发现涉水问题的能力。以全省水域监管“一件事”建设试点为契机,上线“水云监”应用,构建水上云智管、水下云智控、全景云汇聚、处置云协同4个子场景,推进基层水域监管全链条闭环。开发河湖长“云上巡河”功能,汇集河湖高清影像、视频监控、存在问题,让河湖长沉浸式、立体式巡河,及时发现问题、交办处置。同时,发现问题同步推送相应河湖长,协调推进问题整改落实,提高涉水重大问题处置能力。应用正式上线1个月以来,累计推送预警628条,联动巡河1588人次,问题整改137起,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50吨、非法占用河道岸线1.4公里,拆除违法建筑1560平方米。

三是共建共治,打好全域幸福主体战。充分发挥河湖长牵头抓总作用,聚焦“断头浜”民生痛点,统筹水利、生态、建设等部门建设,按照“因地制宜、一浜一策”原则量身定制治理方案,科学高效开展断头浜“复活”工程,打通河湖治理末端,全面改善水环境。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断头浜治理85条,清除淤泥5万方,打捞沉船1426吨,水质稳定在III类水。建立美丽河湖建设全周期联动机制,河湖长共同参与美丽河湖建设前期谋划,协调推进工程建设,监督项目验收工程质量及长效管护落实,打造水更清、河更畅、岸更绿、景更美、共同富裕更可感的美丽河湖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美丽河湖88条,其中省级美丽河湖4条,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松阳县河长治水走在前 松古灌区展新颜

近年来,丽水市松阳县坚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实现了水域向“水清景美”的转变,历经千年的松古灌区再次焕发新机。

一是系统推进,让灌区安澜。制度先行,全力护水保安定。2022年以来不断深化河长制,先后出台了《松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松阳县河道保洁实施方案》等方案规划,在保障灌区古水利工程功能可持续发挥基础上,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依托小港综合治理工程、松古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打好防洪排涝基础,进一步确保灌区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的巨大作用。项目保障,全面治水助生产。松古灌区是丽水市(古称“处州”)最大的产粮区,素有“松阳熟,处州足”之说。现代松阳立足筑牢生产屏障,重点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三类工程建设。自2019年以来,松阳县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3亿元,新建和修复堰坝117座、渠道165公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灌区内的农业用水提供坚实保障。“河长”接续,促进人水和谐。今年,松古灌区入选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一结果来自于古今“河长”的接续用力。在松阳档案馆存档的古水利榜文记载有“圳长”“堰长”的说法,与现如今的“河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是研究古代“河长制”起源的实物史料。从古至今,不变的是凝聚民间力量共同治水的精神。广泛的社会参与让治水成为全民行动,促进了人与水的和谐共生。

二是综合治理,让灌区美丽。析水情,定“河长”。松阳县按照“织密水网,压实责任”的要求,选优配强县、乡、村三级共387名河长,编织起层级清晰、责任明确、推进有力的河道管护网络。全面压实河长责任,落实河长徒步巡河制度,做到各级河长对负责的区域水系水情了然于胸。通过设立河长公示牌、河道“健康卡”、绘制河道水情作战图、制定包干河道“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等措施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为灌区水域实现长效整治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清三河”,迎“碧水”。松阳县紧盯源头治理,切断垃圾入河途径。投入资金7400万元,改造提升废水集中处理中心,补齐全县不锈钢行业总氮排放监管短板。投入资金480万元,新建改造项目36个,全面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在松阴溪干流推行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尚未纳入市场化运作范围的河道,按照属地原则,实行村庄、河道一体化保洁模式,有效巩固“清三河”治理成果,为松古灌区营造了洁净的水生态环境。重创建,“美”河湖。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2022年以来,依托小港综合治理工程和幸福河湖试点县等项目开展河道清淤工程5个,疏浚淤积料约8万立方米,进一步畅通水网,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松阴溪境内60.5公里的河道全部完成划界,松古平原段32公里河道实现全线监控,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保护。目前全县累计创成省级美丽河湖7条,实现松古灌区水生态环境由“清”到“美”的蝶变。

三是融合发展,让灌区惠民。着重水治理,让水生态“怡人”。在松阴溪建设治理中最大限度依循河流走势,保留树木、河滩地,每年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建成黄圩、石门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精品驿站;利用溪滩地、江心岛等资源,在松阴溪沿线建成了生态滩、力溪湖、在河舟等一批优美的生态湿地公园,给松古灌区增添了多种风情,给松阳人民带来了悠闲娱乐的好去处,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讲好水故事,让水文化“润心”。为讲好灌区故事,打响灌区品牌,松阳县建成占地3.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水利博物馆、堰湖公园和白沙水利枢纽在内的水文化公园,全面展示了松阳县千年治水历史变迁以及近年来治水工作成果。水文化公园集科学普及、学生研学和市民娱乐于一体,拓宽了水情教育辐射面。挖掘水价值,让水经济“富民”。在坚持“水岸同治”的基础上,松阳县充分整合灌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注入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文化科普等新型业态,如开设马拉松运动线路、举办松阴溪钓鱼节、引入瓦窑头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等,借助美丽河湖、水美乡村建设、中小河流治理,让古堰坝的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附件:浙江水利简报2022年第98期.docx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