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78期)
●温州市用全域幸福河湖点亮千年商港
●衢州市高位部署 奋力创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示范区
●景宁县以幸福河湖撬动山区美丽经济
温州市用全域幸福河湖点亮千年商港
温州市全面构建四级河湖长体系,建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河湖长、督查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齐抓共管,汇聚起守护江河的强大合力,奋力打造全域幸福河湖,为“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建设贡献水利力量。
一、强化顶层设计,共绘幸福河湖蓝图
(一)总河长部署推进,奠好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之“基”。9月19日,市级总河长联合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席共同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全面部署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作出批示,市纪委市监委、市委办、市府办以及23个成员单位主要领导、32位市级河道督查长、县级四套班子共同参会。市级总河长会议结束后,各地纷纷召开续会部署动员工作,其中乐清市总河长会议参会范围扩大至村级河长,近千人参会,形成强大声势。
(二)规划引领推进,谋好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之“魂”。以“防洪更安全、生态更健康、环境更宜居、文化更彰显、产业更富民、管护更智慧”为主要目标,谋实谋细温州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在多轮次局内部讨论的基础上,开展两轮意见征求,反复修改后上总河长会议审议,高标准制定五年工作蓝图,构建“三横三纵多节点”全域幸福河湖基本格局。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县级全域幸福河湖规划编制工作,至9月底,全市县级全域幸福河湖规划均已完成批复,正在启动规划修编工作。
(三)专班统筹推进,务好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之“实”。完善工作推进体系,第一时间成立市级全域幸福河湖工作专班,由市水利局总工担任专班召集人,多次召开专班会议研究部署全域幸福河湖相关工作。全市12个县(市、区)积极跟进,行动迅速,成立以县领导为召集人的工作专班、有序推进。利用水利学会平台,组建全域幸福河湖专家组,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最大效能,为高质量建设全域幸福河湖助力。
二、强化水岸监管,共筑河湖保护堤坝
(一)压实河长责任。制定实施《温州市河湖长制提醒、约谈、问责制度》等系列制度,联合市委办围绕“护航亚运”、瓯江沿线生态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开展多轮次的暗访督查,累计下发“温州督考”17份、河长办督办单28份,纳入县级党委政府“七张清单”问题2个,所有问题落实督办、整改、销号、“回头看”闭环管理;加强与市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累计发送各类温馨提示单60余份,对履职不到位的6名县级河长、11名镇级河长进行警示约谈,1名镇级总河长进行通报批评,全面压实各级河长、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各方面工作职责。
(二)压实属地责任。2023年以来,温州市高位谋划瓯江沿线生态环境整治行动,开展水岸“治十乱”、入江(海)排污口整治、打击建筑垃圾及泥浆非法倾倒、船舶港口污染整治、岸线“六化”等五大行动,并以瓯江生态环境整治为起点,开展飞云江、鳌江沿线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全力开展“护航亚运”专项行动,以亚运核心水域为重点,实现全市河湖“四乱 ”、非法排口等岸线水域问题动态清零。截至9月底,温州“三大江”整治“四乱”点位288处、市级河道整治“四乱”点位339处、亚运沿线相关河道整治“四乱”点位320处。
(三)压实法人责任。近年来,温州市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控,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实施监管,健全过程监督、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有序规范,为建设幸福河湖提供有力保障。今年3月,印发全省首个《温州市水利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指南(试行)》,全面推进水利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截止9月底,全市共对283个涉河建设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73处,生态损害工作完成赔偿案件3件,赔偿总金额达350多万。
三、强化开放共享,共谱幸福河湖乐章
(一)聚焦滨河通道,营造“慢节奏”生活。在保障河湖安全与生态的基础上,温州市秉持“全线贯通、景观优越、功能复合”的美丽河湖水上碧道理念,实现慢行道、骑行道、观光车、水上游船“四线贯通”,使群众可以多维度走近幸福河湖,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盘活城市空间,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山-城-水”全域绿色滨水慢行系统,让河道承载更多功能性和实用性。瓯海区会昌河、乐清市中央绿轴水网、平阳县怀溪等美丽河湖滨水绿道均进入“2023年温州最美绿道”候选名单。
(二)聚焦水文化,营造“氛围感”生活。深入挖掘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快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开展《温州市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出版《浙水遗韵·平水温州》水文化专题书籍,打造省级水利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2个,新增泽雅水库水文化馆、市水生态文化科普馆等6个市级以上水情教育基地,新增“走进瓯海:千年纸山·灵韵戍浦”等水文化研学路线8条,打造河湖长制主题公园1个。同时,每年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纪念和宣传活动,借助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节水知识和水文化,营造全民参与河湖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聚焦河湖经济,营造“烟火气”生活。与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了《温州市乡村振兴水利示范项目投资激励办法(试行)》,积极引导做优“乡村水利+”“+乡村水利”,推动水利工程与农业产业振兴、乡村文旅融合。支持瓯江夜游、印象南塘光影秀、楠溪江滩地音乐节等滨水文旅项目纵深发展,打造水上旅游休闲特色品牌。引导风味美食、露营民宿、文化演绎、夜间沙龙等业态拥河发展,助力沿岸群众增加就业、提升收入。今年计划打造共富亲水IP12个、水美乡村20个、水上碧道100公里,已完成创建水美乡镇29个。同时,积极培育水产业,盘活水资源,激活水优势,开发多样化“涉水产品”,促进“水资源﹢”产业发展,释放绿色生态价值,如文成县沿着飞云江蹚出一条新“水路”,成功引进娃哈哈等水制品头部企业,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全新路径。
衢州市高位部署 奋力创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示范区
衢州作为钱江源头和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自觉、更大的担当,奋力打造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示范区,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凝聚推动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共识。
一是政治站位高。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刻认识建设幸福河湖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题中之意,深化河湖长制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市委书记、市长充分履行总河长河湖管护“第一责任”,市级双总河长赴省水利厅专题对接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今年以来先后五次召开总河长会议推动幸福河湖建设,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带领全体市级河湖长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省总河长会议精神,部署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与幸福水网工作。
二是谋划部署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等专题研究《衢州市创建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行动方案(2023—2027年)》,谋划200余个幸福河湖重大项目,按照有序推进、分批建设的工作步骤,计划2023至2027五年投资798亿元建设水利惠民类和涉水产业类重大项目155个。9月27日,衢州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暨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创建动员会,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级部门负责人参会。坚持以河湖长制为关键抓手,强化责任落实、督查考核、数字赋能、氛围营造,协同联动、齐抓共管,加快推动示范区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标志性成果。
三是思路理念新。坚持保护为先,抓好生态修复和源头治理,纵深推进河湖生态治理;坚持安全为重,扎实开展安澜提标行动,加快打造现代水网体系,筑起护民安民的“铜墙铁壁”;坚持民生为本,有序开放水域空间,建设一批星级游憩绿道、“野能游”的安全泳场、观星空露营滩地,全方位宣传打响亲水惠民示范窗口、衢州亲水游品牌,开发“一县一特色水上游”,推动水上运动、滨水休闲、培育水上赛事等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满足群众对临水而居、择水而憩、人水和谐共生的需求。坚持产业兴水富民,大力发展水利+,做好绿色渔业、高效农业,水旅融合、文旅开发,建设现代化幸福水产业园,打造滨水绿色产业带。
四是落地有保障。浙江省水利厅、衢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衢州市创建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在规划编制落地、重点工程建设围绕战略合作协议的内容、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产业园建设、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水文化弘扬等6个方面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衢州市建立“三走进一报告”制度,暨河湖长走进重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走进重点涉河涉水问题现场、走进重要亲水惠民示范窗口以及涉及河湖重大事项向上级河湖长书面报告,为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景宁县以全域幸福河湖为抓手撬动山区美丽经济
丽水市景宁县持续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有力撬动涉水经济产业和水旅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探索走出一条让一江碧水“流金淌银”的山区治水兴水之路。
一是全域打造高品质幸福河湖。立足山区实际和自然资源禀赋,做好顶层规划,以小溪(千峡湖)为幸福河湖引领轴,划定“百山祖国家公园源头保护区、水岸风情生态宜居区、湖光山色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区”等三个工作片区,开展水岸同治和区域同治,构建山区立体治理格局。累计投入资金5亿余元,建成生态护岸堤防59公里、生物栖息繁衍塘坝88座、水系连通40余公里,疏浚清淤18.9万方,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有效破除防洪、亲水、生态等方面短板,让水清岸绿蝶变升级。
二是全力激发水旅文化新生。立足当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挖掘纤夫文化、廊桥文化等特色水文化底蕴,开展“水美乡村”品牌化建设和“畲韵幸福河湖”全域化创建,培育水旅融合发展经济带。目前,共打造畲族廊桥、《千峡湖》歌舞剧等水生态文化产品45个,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道化堰、英川堰等5处水利工程入选浙江水文化书籍《浙水遗韵》,8个物质、非物质类遗产中有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依托灌溉古堰、水运古道等水利文化遗址,因地制宜开展依水岸线生态长廊、河岸水文化景观公园建设。有机植入一批运动、休闲及文创等新概念消费元素,建设滨水岸线景观带98km、文化景观节点78处、滨水生态体验园21个。
三是全面激活共富引擎。立足良好水生态环境,围绕“水利+”理念,积极探索河湖空间开放,着力打造涉水旅游,催生民宿产业、乡村旅游、水上娱乐、垂钓、救援培训等特色经济,释放生态红利。大均乡在幸福河湖建设基础上,建立浙江省首个全国国际搜救教练联盟急流救生培训基地,为省内外红十字、消防等各领域救援人员提供专业培训9000多人次,并参与了杭州亚运会水上安保救生员培训,每年带动“水经济”增收2000多万元。梧桐乡依托流域Ⅱ类以上水质资源,建成冷水鱼养殖基地,培育各类鱼苗约300万尾,成鱼约3000余斤,创收60余万元。鹤溪街道和渤海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基础提升,推动资本驻入和乡贤回归,成功打造千峡湾农文旅基地等一大批乡村振兴旗舰项目,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生态引擎”,促进藏在深山里的“绿水青山”转变为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信息来源:省河长办、农水中心、温州市河长办、衢州市河长办、景宁县河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