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3-788292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浙水运管〔2023〕7号 有 效 性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蚁患防治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2023-07-19 16:3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

各市、县(市、区)水利(水务、水电)局,厅直属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蚁患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蚁患“防查治”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按照水利部李国英部长调研我省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的指示要求,以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为目标,增强风险意识,围绕“主动防、全面查、及时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利工程蚁患防治体制机制和制度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做好蚁患预防、排查和治理工作。

(二)主要目标。“早”“长”“常”结合,健全蚁患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完善体制机制,落实防治责任,加强白蚁生存活动习性规律研究,强化“发现于早、防治于小”的措施,着力提升蚁患防查治能力和水平,全面消除堤坝上的成年巢,遏制减少幼年巢,阻断周边环境蚁患蔓延危害,最大程度降低水利工程蚁患风险水平,牢牢守住水利工程安全底线。

二、落实预防六项举措

(一)建设工程落实预防措施。土石坝水库山塘和堤防海塘工程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除险加固等),要把白蚁防治措施纳入设计和建设内容,并落实有关经费。白蚁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涉及饮用水源的工程,选择的措施要兼顾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已建工程完善绿化养护。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水利工程,将蚁患防治作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重要任务,迎水坡和背水坡绿化养护要按照便于监测白蚁活动痕迹要求检视完善,及时清理枯死绿化,堤身坝体不留白蚁喜食物料。

(三)安全鉴定开展专项排查。安全鉴定时对工程有无蚁患进行专项排查分析。发现蚁患的,在安全鉴定结论中提出处理意见,在除险加固设计和建设中落实治理措施,及时灭治消险。未发现蚁患的,在加固建设时落实预防措施和必要监测手段。

(四)常态化完善预防措施。根据白蚁活动特性和排查情况,合理布设引诱桩(堆、坑)等监测设施,有条件的可设置动态监控和智能监测设施,提高防治智能化水平。已埋设的诱杀包、引诱桩、自动监测设施等要根据产品性能及时补投更新。

(五)分飞期开展一周重点预防。每年春秋两季为白蚁外出活动高峰期,若发现或监测到成熟白蚁即将分飞,关闭堤坝上的灯光一周,减少白蚁因趋光性飞到堤坝上形成新生蚁巢。

(六)注重截断周边蚁患通道。排查发现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或者蚁源区尤其是堤坝与两岸山坡连接部位有蚁患的,及时设置截蚁沟等措施,截断白蚁危害堤坝通道。混凝土堤坝周边森林植被较多,白蚁食源丰富的,堤坝附近应落实蚁患预防措施。

三、细化排查六项举措

(一)强化培训明确排查重点。将蚁患排查纳入每年水利工程“三个责任人”培训,普及白蚁防治知识,明确蚁患排查方式、内容和发现隐患的处置流程,区分蚁患区全面排查和蚁源区重点排查内容,强化不同岗位发现水利工程蚁患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常态化蚁患检查机制。组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蚁患日常巡查、检查,重点检查曾经发生蚁害的部位。建立汛期前全面巡查、主汛期前二次巡查、发生白蚁活动预警重点巡查机制。在春秋两季白蚁外出活动高峰期,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检查。

(三)定期开展白蚁危害及防治普查。每年组织开展白蚁危害及防治情况全覆盖普查,逐个工程摸清白蚁种类、活动规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以及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

(四)实施蚁患闭环管控。对于排查检查发现的蚁患,对照《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GB/T51253-2017)评定危害等级,建立蚁患清单台账,并上传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工程运管”应用,实行闭环管控。

(五)五年一次组织“回头看”。每五年开展一次蚁患防治情况“回头看”,针对反复出现的工程、部位开展专题研究和综合施策。

(六)修订完善制度标准。修订《大中型水库管理规程》(DB33T 2103-2018)、《小型水库管理规程》(DB33T 2214-2019)、《堤防工程管理规程》(DB33/T2201-2019)、《海塘工程管理规程》(DB33T596-2019)等地方标准和《浙江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经费编制细则》(浙水科〔2018〕8号),建立完善涵盖预防、发现、处置、治理、验收等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全链条的制度标准。

四、严格整治六项举措

(一)因地制宜开展蚁患整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排查出的蚁患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工程实际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制定整治方案,加强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精心组织实施。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蚁患防治,推动防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规范蚁患整治过程。排查发现蚁患危害程度较轻的,及时施药灭杀,做好施工记录;需要挖巢的,要制定开挖方案,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开挖、回填。主汛期禁止挖巢,不能及时销号的,应落实应急措施,加强隐患部位监测,汛后及时整治,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蚁患整治项目完成后及时验收,形成完整档案资料。

(三)强化整治检查指导。省、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水利工程蚁患整治开展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切实提升蚁患整治成效。

(四)加强整治后巡查监测。对当年进行蚁患整治的水利工程加强巡查、监测,尤其是高水位渗漏观测,确保隐患治理到位,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在高水位挡水时因蚁患出现险情的,要按照“先抢险后治蚁”的原则,先进行应急抢险,水位退到安全水位以下及时进行蚁患整治。

(五)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组织科研院所开展白蚁影响水利工程规律性研究,推动防治新技术、新设备特别是高效、环保型防治技术研发,加大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分析蚁患整治主要技术适用条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用,做好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提升蚁患防治水平。

(六)做好蚁患整治评价总结。以整治成效为导向,总结各地蚁患防治经验做法,开展防治效果评价。按照《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机构信用评价规程》(T/CMEC-30-2022)团体标准对专业机构开展评价,进一步规范蚁患防治市场。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蚁患防治工作,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千年古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把水利工程蚁患防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构建“研究—实验—规律”“预防—发现—处置”“能力—机制—经费”“规范—定额—制度”组成的综合防治工作体系。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渠道筹措蚁患防治经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将蚁患防治经费纳入工程概算,已建水利工程纳入维修养护经费,投入较大的应急整治项目列入专项经费。各地可建立资金奖补、政策支持等激励措施。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大力引进和培养水利工程蚁患防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蚁患防治人才队伍,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不断提升防治成效。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物联网等各类宣传载体,全面普及白蚁危害及防治知识,广泛宣传开展水利工程白蚁防治的重要意义、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白蚁防治工作,形成带动效应,共筑水利工程安全防线。

浙江省水利厅

2023年7月18日

索引号: 002482285/2023-788292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水利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浙水运管〔2023〕7号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蚁患防治工作的意见
  • 日期:2023-07-19 16:34
  • 来源: 省水利厅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各市、县(市、区)水利(水务、水电)局,厅直属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蚁患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蚁患“防查治”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按照水利部李国英部长调研我省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的指示要求,以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为目标,增强风险意识,围绕“主动防、全面查、及时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利工程蚁患防治体制机制和制度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做好蚁患预防、排查和治理工作。

(二)主要目标。“早”“长”“常”结合,健全蚁患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完善体制机制,落实防治责任,加强白蚁生存活动习性规律研究,强化“发现于早、防治于小”的措施,着力提升蚁患防查治能力和水平,全面消除堤坝上的成年巢,遏制减少幼年巢,阻断周边环境蚁患蔓延危害,最大程度降低水利工程蚁患风险水平,牢牢守住水利工程安全底线。

二、落实预防六项举措

(一)建设工程落实预防措施。土石坝水库山塘和堤防海塘工程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除险加固等),要把白蚁防治措施纳入设计和建设内容,并落实有关经费。白蚁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涉及饮用水源的工程,选择的措施要兼顾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已建工程完善绿化养护。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水利工程,将蚁患防治作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重要任务,迎水坡和背水坡绿化养护要按照便于监测白蚁活动痕迹要求检视完善,及时清理枯死绿化,堤身坝体不留白蚁喜食物料。

(三)安全鉴定开展专项排查。安全鉴定时对工程有无蚁患进行专项排查分析。发现蚁患的,在安全鉴定结论中提出处理意见,在除险加固设计和建设中落实治理措施,及时灭治消险。未发现蚁患的,在加固建设时落实预防措施和必要监测手段。

(四)常态化完善预防措施。根据白蚁活动特性和排查情况,合理布设引诱桩(堆、坑)等监测设施,有条件的可设置动态监控和智能监测设施,提高防治智能化水平。已埋设的诱杀包、引诱桩、自动监测设施等要根据产品性能及时补投更新。

(五)分飞期开展一周重点预防。每年春秋两季为白蚁外出活动高峰期,若发现或监测到成熟白蚁即将分飞,关闭堤坝上的灯光一周,减少白蚁因趋光性飞到堤坝上形成新生蚁巢。

(六)注重截断周边蚁患通道。排查发现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或者蚁源区尤其是堤坝与两岸山坡连接部位有蚁患的,及时设置截蚁沟等措施,截断白蚁危害堤坝通道。混凝土堤坝周边森林植被较多,白蚁食源丰富的,堤坝附近应落实蚁患预防措施。

三、细化排查六项举措

(一)强化培训明确排查重点。将蚁患排查纳入每年水利工程“三个责任人”培训,普及白蚁防治知识,明确蚁患排查方式、内容和发现隐患的处置流程,区分蚁患区全面排查和蚁源区重点排查内容,强化不同岗位发现水利工程蚁患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常态化蚁患检查机制。组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蚁患日常巡查、检查,重点检查曾经发生蚁害的部位。建立汛期前全面巡查、主汛期前二次巡查、发生白蚁活动预警重点巡查机制。在春秋两季白蚁外出活动高峰期,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检查。

(三)定期开展白蚁危害及防治普查。每年组织开展白蚁危害及防治情况全覆盖普查,逐个工程摸清白蚁种类、活动规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以及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

(四)实施蚁患闭环管控。对于排查检查发现的蚁患,对照《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GB/T51253-2017)评定危害等级,建立蚁患清单台账,并上传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工程运管”应用,实行闭环管控。

(五)五年一次组织“回头看”。每五年开展一次蚁患防治情况“回头看”,针对反复出现的工程、部位开展专题研究和综合施策。

(六)修订完善制度标准。修订《大中型水库管理规程》(DB33T 2103-2018)、《小型水库管理规程》(DB33T 2214-2019)、《堤防工程管理规程》(DB33/T2201-2019)、《海塘工程管理规程》(DB33T596-2019)等地方标准和《浙江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经费编制细则》(浙水科〔2018〕8号),建立完善涵盖预防、发现、处置、治理、验收等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全链条的制度标准。

四、严格整治六项举措

(一)因地制宜开展蚁患整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排查出的蚁患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工程实际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制定整治方案,加强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精心组织实施。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蚁患防治,推动防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规范蚁患整治过程。排查发现蚁患危害程度较轻的,及时施药灭杀,做好施工记录;需要挖巢的,要制定开挖方案,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开挖、回填。主汛期禁止挖巢,不能及时销号的,应落实应急措施,加强隐患部位监测,汛后及时整治,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蚁患整治项目完成后及时验收,形成完整档案资料。

(三)强化整治检查指导。省、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水利工程蚁患整治开展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切实提升蚁患整治成效。

(四)加强整治后巡查监测。对当年进行蚁患整治的水利工程加强巡查、监测,尤其是高水位渗漏观测,确保隐患治理到位,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在高水位挡水时因蚁患出现险情的,要按照“先抢险后治蚁”的原则,先进行应急抢险,水位退到安全水位以下及时进行蚁患整治。

(五)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组织科研院所开展白蚁影响水利工程规律性研究,推动防治新技术、新设备特别是高效、环保型防治技术研发,加大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分析蚁患整治主要技术适用条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用,做好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提升蚁患防治水平。

(六)做好蚁患整治评价总结。以整治成效为导向,总结各地蚁患防治经验做法,开展防治效果评价。按照《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机构信用评价规程》(T/CMEC-30-2022)团体标准对专业机构开展评价,进一步规范蚁患防治市场。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蚁患防治工作,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千年古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把水利工程蚁患防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构建“研究—实验—规律”“预防—发现—处置”“能力—机制—经费”“规范—定额—制度”组成的综合防治工作体系。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渠道筹措蚁患防治经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将蚁患防治经费纳入工程概算,已建水利工程纳入维修养护经费,投入较大的应急整治项目列入专项经费。各地可建立资金奖补、政策支持等激励措施。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大力引进和培养水利工程蚁患防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蚁患防治人才队伍,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不断提升防治成效。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物联网等各类宣传载体,全面普及白蚁危害及防治知识,广泛宣传开展水利工程白蚁防治的重要意义、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白蚁防治工作,形成带动效应,共筑水利工程安全防线。

浙江省水利厅

2023年7月18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