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月19日讯】近日,经省水利厅发文,余姚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5个县级水网先行区之一,也成为宁波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以示范引领为加快构建浙江及宁波水网创造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科学统筹,高效完成水网建设规划。组建专班,提早启动。该局于2023年4月第一时间启动相关工作,立足余姚水网建设基础条件,组建水网建设规划专班队伍,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明确编制目标要求,凝心聚力高质量谋划水网建设、创建县级水网示范。共召开专题会议6次,制定任务清单10张。活用专家,精准优化。根据2023年9月省水利厅县级水网规划复审意见对接会、10月余姚市级部门意见征求会、11月宁波市水利局技术审查会等多次会议“把脉定向”,梳理总结省级水网规划主要编制人员、各方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全面优化《余姚市水网建设规划》,为科学有序推进水网建设提供扎实基础和依据。共邀请10名专家,采纳专业意见建议8条。强化对接,靶向发力。市级各责任部门间的横向协调与省级层面、宁波层面的纵向对接相结合,全面整合资源,形成水网建设规划与先行区创建的工作合力。共开展协调8次,向上对接5次,有效推动县级水网先行区创建落实落地。
精准挖掘,全面打造区域鲜明特色。因地制宜,指标领先。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水网建设格局,明确到2027年-2035年“两步走”建设余姚水网,提出发展指标14项,其中包含省规划指标8项,指标值均优于或达到省级下达目标要求。系统贯彻,体系完善。以“三横三纵十枢纽”为总体布局,详细谋划制定防洪保安等5大体系的目标路径与任务要求,“纲、目、结”并举,全面发挥水网行蓄洪水等多种功能,系统解决水资源等相关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四大效益相统一。协同融合,区域贯通。通过“中部姚江干流水系(浙东引水工程引曹南线)、北部浙东引水工程引曹北线、南部山区水库联网联调通道”三条水资源配置通道建设,北排一、二、三通道三条“高速水路”建设,水库、闸泵站等10处控制性水工程建设,补网强链、联网增效,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建章立制,积极开创先行先试典范。立足优势,提升效能。在县级水网先行区创建的优势基础上,扎实做好水网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推动一批重大引调水等水网骨干工程落地,打造扩大北排等5大标志性工程,持续增强水流调控能力、提升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培育典型,示范引领。以专班工作调度为抓手,推进典型全链条培育,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成效、挖掘拓宽宣传渠道,形成“平原防洪治涝余姚模式”等5项具有余姚特色的“先进典型矩阵”。强建机制,长效发展。研究完善县级水网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常态化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办法,通过统筹水网与农业、能源、水运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凝聚合力加快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域样板。
信息来源:余姚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