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方山乡石前村位于青田东南面,地处方山源畔,背靠奇云山麓,毗邻温州瓯海、瑞安,四周崇山环抱,青翠欲滴,梯田层叠,溪流交错,是青田侨乡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方山乡中心村。方山源系瓯江水系四都港一级支流,起于龙现村止于方山源与四都港交汇口,经方山乡邵山、松树下、石前等村,在山口镇山口村注入四都港,全长12.22千米,流域面积51.03平方公里。
2022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方山乡成功举办。随着全球首届农业遗产大会的 召开,依托“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这张金名片和一汪碧水、层叠水田,为方山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力谋篇布局做好农遗后半篇文章,打造水美乡村,稳住农村基本盘,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打造共同富裕的“方山样板”。
二、做法和成效
1. 传承农遗文化,做深“水文章”。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所在地,方山乡坚持保护与发展共存原则,做深做实山区“水文章”,大力传承发扬稻鱼种养,打造稻鱼共生主导产业示范基地13家,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基地2处,全乡稻鱼种养面积扩至4300亩,带动农户80余户,创收200余万元。建成半亩鱼宿、稻香鱼舍、龙源山庄等“稻鱼”特色农家乐、民宿8家,其中半亩鱼宿荣获省级银宿、“丽水山居”精品民宿等荣誉称号。2023年至今,全乡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300万元。
2.挖掘特色资源,发扬“水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优秀水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村水利文化基因,开展探寻稻鱼文化、水文化系列研学活动,建设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乡村水利文化展示馆、瓯江淡水鱼馆等14个科普展馆,倾力打造全市首个“国际中小学研学营地”,设计集农遗体验、红色涵养、生态游憩、拓展培训于一体的多元优质研学产品,为中小学生、新生代华侨寻根之旅、中华文化认同之旅搭建联络和交流的平台,累计接待海内外中小学研学团队8000余人次。
3.聚力项目建设,涵养“水生态”。坚持水利项目建设与水环境整治相结合,加大河道整治经费投入力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高效率推进方山溪综合整治。实施四都港二期龙现至松树下倪岸段游步道建设、邵山村配套便桥建设、根头村至石前村栏水坝建设、根头村(侨家乐)两岸护堤挡墙建设等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提升重点项目,维护河流水生态环境健康,努力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目标。
4.深化河权改革,释放“水动能”。积极探索农村河道使用经营权改革,推进农村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提质增效,为村集体或经营户提供农田水利建设、河道生态修复等资金,全乡11个村约9.5公里河道共获得“河权贷”授信1500万元。行政村与强村公司签订河道经营管理权合作协议,探索河道经营管理权和农业、旅游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村集体河道经营性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5.促进水旅融合,培育“水经济”。发挥方山源生态价值,融山水人文于一体,将乡愁、民俗、生态等元素与水文化相结合,做足做深临水经济文章,积极谋划发展“活水养鱼”、“生态垂钓”、 “水上娱乐”“鱼家乐”民宿等新业态,进一步打造奇艺水库沿线垂钓基地、石前村鱼翔潜底项目、松树下“鱼莲瑶”赏荷观鱼基地、龙现村亲水平台等,成功引进总投资35亿元的奇云智竞云谷数字产业建设项目,打造集产业旅居、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吸引100家以上知名游戏开发公司设立创新研发基地,培育3000名高端产业人才,提供就业岗位超5000个。
三、经验启示
1.水利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水利建设必须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只有及时回应群众呼声,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对节水护水的热情,形成全民爱水的良好氛围。
2.水利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迈进,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渐强烈。水利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深入思考如何从防汛抗旱的安全功能,进一步向休闲健身的生活功能、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功能延伸,从而实现生态惠民,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根本目标。
信息来源:厅河湖处 省河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