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地方水利
景宁:打好治水“攻坚战” 铺就美丽经济底色
发布日期:2024-12-26 14:37 浏览次数:

【本站12月26日讯】近年来,景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嘱托,聚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小溪流域治理入选2023年太湖流域片幸福河湖建设全省5个典型案例集之一,鹤溪河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幸福母亲河”榜单,“取水贷”创新做法获评全国十大治水经验。

治水十载筑基,共绘畲乡生态画卷。美丽山水,为美丽经济铺就发展底色。十年来,景宁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河湖长制工作,累计投资约31亿元系统开展全域治水工作,打出“项目治水、转型治水、长效治水、全民治水”组合拳,打好打赢“清三河”大会战、剿灭劣五类水等治水攻坚战,进一步夯实畲乡大花园的生态本底,筑牢幸福河湖安全根基。十年治水,景宁全县8个市控及以上断面、21个乡镇(街道)断面水质(均值)均优于Ⅱ类,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创新治水模式,共筑山区幸福家园。立足山区实际和自然资源禀赋,景宁创新系统治理理念和方式,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岸同治和区域同治,将水利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有机融合。以小溪(千峡湖)为幸福河湖引领轴,规划项目69个,总投资214.45亿元。重点打造百山祖国家公园源头保护区、水岸风情生态宜居区、湖光山色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区等三个共同富裕水利样板区,实现水岸同治和区域同治。加快建设金村水库及供水工程、滩坑水库库尾消落带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项目,有效改善水环境、提升水生态景观。成功创建水利风景区6个(国家级1个)、省级美丽河湖10条、乐水小镇(水美乡镇)17个、水美乡村(乡村美丽河湖)25个,亲水节点12处。获“中国天然氧吧”之称,景宁作为山水之城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河长制新阶启航,共绘全域幸福河湖蓝图。2023年3月,丽水首个县级“河长办”落户景宁,标志着景宁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进入新阶段。景宁县现已配备三级河(湖)长共计272名,其中县级河(湖)长11名,乡级河(湖)长100名,村级河(湖)长161名。在此基础上,景宁将全力构建造福人民的全域幸福河湖格局,合理安排滨水区域的生态、公共、商业功能,促进旅游观光、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产业沿河发展,滨水产业发展与城市、乡村发展格局良好互动,以水为纽带,不断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


信息来源:景宁县水利局

景宁:打好治水“攻坚战” 铺就美丽经济底色
  • 日期:2024-12-26 14:37
  • 来源: 景宁县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12月26日讯】近年来,景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嘱托,聚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小溪流域治理入选2023年太湖流域片幸福河湖建设全省5个典型案例集之一,鹤溪河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幸福母亲河”榜单,“取水贷”创新做法获评全国十大治水经验。

治水十载筑基,共绘畲乡生态画卷。美丽山水,为美丽经济铺就发展底色。十年来,景宁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河湖长制工作,累计投资约31亿元系统开展全域治水工作,打出“项目治水、转型治水、长效治水、全民治水”组合拳,打好打赢“清三河”大会战、剿灭劣五类水等治水攻坚战,进一步夯实畲乡大花园的生态本底,筑牢幸福河湖安全根基。十年治水,景宁全县8个市控及以上断面、21个乡镇(街道)断面水质(均值)均优于Ⅱ类,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创新治水模式,共筑山区幸福家园。立足山区实际和自然资源禀赋,景宁创新系统治理理念和方式,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岸同治和区域同治,将水利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有机融合。以小溪(千峡湖)为幸福河湖引领轴,规划项目69个,总投资214.45亿元。重点打造百山祖国家公园源头保护区、水岸风情生态宜居区、湖光山色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区等三个共同富裕水利样板区,实现水岸同治和区域同治。加快建设金村水库及供水工程、滩坑水库库尾消落带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项目,有效改善水环境、提升水生态景观。成功创建水利风景区6个(国家级1个)、省级美丽河湖10条、乐水小镇(水美乡镇)17个、水美乡村(乡村美丽河湖)25个,亲水节点12处。获“中国天然氧吧”之称,景宁作为山水之城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河长制新阶启航,共绘全域幸福河湖蓝图。2023年3月,丽水首个县级“河长办”落户景宁,标志着景宁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进入新阶段。景宁县现已配备三级河(湖)长共计272名,其中县级河(湖)长11名,乡级河(湖)长100名,村级河(湖)长161名。在此基础上,景宁将全力构建造福人民的全域幸福河湖格局,合理安排滨水区域的生态、公共、商业功能,促进旅游观光、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产业沿河发展,滨水产业发展与城市、乡村发展格局良好互动,以水为纽带,不断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