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4-02777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景宁:打造山水“聚宝盆” 描摹治水富民图景
发布日期:2024-12-30 18:2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景宁县水利局

【本站12月30日讯】近年来,景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嘱托,聚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构建“一轴四区十四廊,百脉千珠万幅景”的全域幸福河湖新格局,撬动水旅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让一江碧水“流金淌银”,绘就共同富裕的美丽“钱景”。

东坑镇桃源村的三插溪,原本是一条典型的黑臭河,曾因水质污染被省级媒体曝光。这些年,桃源村以治水为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污染企业,让“臭水河”变为“亲水河”。如今,这里早已是绿水迢迢,游人如织,三插溪重现鱼翔浅底、白鹭栖息的风光,桃源村迎来美丽蝶变。

在“五水共治”时期,桃源村更是创新“党建+治水”的工作模式,全村32名党员干部认领治水责任区块,打好新时期“五水共治”深化战。如今,村内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比例100%,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Ⅱ类。

以治水促转型,换来“泉水叮咚”,点亮“美丽经济”。在治水的同时,桃源村依托三插溪建成2个天然游泳池,一座廊桥,一条500米水果长廊,一个露营基地等旅游设施,使该流域成为集行洪排涝、生态景观、灌溉蓄水、旅游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畲乡水果沟”,成为农旅融合示范点。

这些年,桃源村结合天然游泳池和亲水平台等项目,不断探索滨水康养、亲水运动、水岸经济等新业态,形成了“漫步桃园、品花赏果、采摘游乐、体验滨水风光”的新型乡村体验模式,每年夏季还举办亲水节和葡萄采摘节,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仅2023年,桃源村游客量就超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2万元,美丽经济抒写出新时代“桃花源记”。

水碧万物生,三插溪的“水之变”,是景宁治水富民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畲乡萌生的“治水+”创新发展模式,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景宁乡村的人居环境,更变出了一个个山水“聚宝盆”,让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描摹出一幅幅水美、民富、村兴的幸福图景。


索引号: 002482285/2024-02777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水利
发布机构: 浙江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景宁:打造山水“聚宝盆” 描摹治水富民图景
  • 日期:2024-12-30 18:21
  • 来源: 景宁县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12月30日讯】近年来,景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嘱托,聚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构建“一轴四区十四廊,百脉千珠万幅景”的全域幸福河湖新格局,撬动水旅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让一江碧水“流金淌银”,绘就共同富裕的美丽“钱景”。

东坑镇桃源村的三插溪,原本是一条典型的黑臭河,曾因水质污染被省级媒体曝光。这些年,桃源村以治水为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污染企业,让“臭水河”变为“亲水河”。如今,这里早已是绿水迢迢,游人如织,三插溪重现鱼翔浅底、白鹭栖息的风光,桃源村迎来美丽蝶变。

在“五水共治”时期,桃源村更是创新“党建+治水”的工作模式,全村32名党员干部认领治水责任区块,打好新时期“五水共治”深化战。如今,村内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比例100%,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Ⅱ类。

以治水促转型,换来“泉水叮咚”,点亮“美丽经济”。在治水的同时,桃源村依托三插溪建成2个天然游泳池,一座廊桥,一条500米水果长廊,一个露营基地等旅游设施,使该流域成为集行洪排涝、生态景观、灌溉蓄水、旅游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畲乡水果沟”,成为农旅融合示范点。

这些年,桃源村结合天然游泳池和亲水平台等项目,不断探索滨水康养、亲水运动、水岸经济等新业态,形成了“漫步桃园、品花赏果、采摘游乐、体验滨水风光”的新型乡村体验模式,每年夏季还举办亲水节和葡萄采摘节,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仅2023年,桃源村游客量就超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2万元,美丽经济抒写出新时代“桃花源记”。

水碧万物生,三插溪的“水之变”,是景宁治水富民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畲乡萌生的“治水+”创新发展模式,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景宁乡村的人居环境,更变出了一个个山水“聚宝盆”,让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描摹出一幅幅水美、民富、村兴的幸福图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