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物风采
【浙江省劳动模范】曾剑
发布日期:2024-05-11 11:41 浏览次数:

【人物介绍】曾剑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总工程师

作为扎根一线的水利科技专家,曾剑几十年如一日,潜心致力于钱塘江河口水沙过程及其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他坚持用智慧和汗水,把一篇篇论文写在宽阔的河口海岸上:不论是涌潮模拟、水沙预测、生态海堤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技术进展,还是浙江海塘安澜、杭州湾大桥等众多重大工程的服务支撑,都对助推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科技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勇于创新破难题

自1996年进入单位后,曾剑追逐老一辈技术专家的脚步,在河口一线顶风冒雨,在办公桌前通宵达旦,潜心探索与研究,突破了“涌潮模拟难、工程防护难”的技术瓶颈,构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强潮河口水沙过程模拟与生态减灾技术体系。他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重大基金和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26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及学术荣誉15项,授权发明专利28项,充分展现了他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

敢挑担子强发展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凭借对水利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仰,他敢于担当,在风雨交织中稳稳地握住船舵,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带领浙水研究在河口海岸研究领域乘风破浪。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以解决重大涉水工程的技术难题为己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支撑浙江海塘安澜、杭州湾大桥、杭州地铁过江隧道、秦山核电厂、三门火电厂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涉及工程投资超万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甘当人梯重引领

“甘当人梯助攀登,引领后学步新程”。在科研领域勇攀高峰的同时,他也不忘为青年科研人才铺设向上的阶梯。作为项目负责人,他通过科研项目的实际历练加速后辈成长;作为生态海堤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他通过日常例会制度,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作为研究院的副院长,他在院内积极推行一系列激励政策,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研究热情……在他的引领下,许多青年人逐步成长为各自领域的技术骨干,为研究院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入职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28年,曾剑用行动诠释着“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也成为了浙江三支队伍建设中高素质干部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典型映射。寄语未来,他坚定地表示,将继续按照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要求,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浙江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主要获奖情况

2003.12

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7.12

杭州地铁一号线钱塘江隧道河段最大冲刷深度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12

钱塘江涌潮数值模拟及其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3.12

强涌潮钱塘江河口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7.11

荣获水利部水利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2019.12

荣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20.01

滨海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1.12

入选水利部生态海堤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2022.06

强潮河口桥梁工程与水沙相互作用及监测防护关键技术,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3.01

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

【浙江省劳动模范】曾剑
  • 日期:2024-05-11 11:41
  • 来源: 省水利厅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人物介绍】曾剑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总工程师

作为扎根一线的水利科技专家,曾剑几十年如一日,潜心致力于钱塘江河口水沙过程及其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他坚持用智慧和汗水,把一篇篇论文写在宽阔的河口海岸上:不论是涌潮模拟、水沙预测、生态海堤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技术进展,还是浙江海塘安澜、杭州湾大桥等众多重大工程的服务支撑,都对助推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科技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勇于创新破难题

自1996年进入单位后,曾剑追逐老一辈技术专家的脚步,在河口一线顶风冒雨,在办公桌前通宵达旦,潜心探索与研究,突破了“涌潮模拟难、工程防护难”的技术瓶颈,构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强潮河口水沙过程模拟与生态减灾技术体系。他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重大基金和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26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及学术荣誉15项,授权发明专利28项,充分展现了他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

敢挑担子强发展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凭借对水利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仰,他敢于担当,在风雨交织中稳稳地握住船舵,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带领浙水研究在河口海岸研究领域乘风破浪。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以解决重大涉水工程的技术难题为己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支撑浙江海塘安澜、杭州湾大桥、杭州地铁过江隧道、秦山核电厂、三门火电厂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涉及工程投资超万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甘当人梯重引领

“甘当人梯助攀登,引领后学步新程”。在科研领域勇攀高峰的同时,他也不忘为青年科研人才铺设向上的阶梯。作为项目负责人,他通过科研项目的实际历练加速后辈成长;作为生态海堤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他通过日常例会制度,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作为研究院的副院长,他在院内积极推行一系列激励政策,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研究热情……在他的引领下,许多青年人逐步成长为各自领域的技术骨干,为研究院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入职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28年,曾剑用行动诠释着“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也成为了浙江三支队伍建设中高素质干部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典型映射。寄语未来,他坚定地表示,将继续按照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要求,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浙江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主要获奖情况

2003.12

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7.12

杭州地铁一号线钱塘江隧道河段最大冲刷深度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12

钱塘江涌潮数值模拟及其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3.12

强涌潮钱塘江河口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7.11

荣获水利部水利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2019.12

荣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20.01

滨海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1.12

入选水利部生态海堤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2022.06

强潮河口桥梁工程与水沙相互作用及监测防护关键技术,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3.01

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