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27日讯】作为全省第一批市级水网先行区,今年来,台州聚焦“构建现代水网、建设幸福水城”目标,着力实施“兴水、安水、碧水、美水、知水”五项行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循环畅通、转化集成、绿色智能”的现代水网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1至4月,全市完成水利投资20.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39.5%。
保供防洪强起来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朱溪水库蓄水情况良好,当前水位已达142米,蓄水量7797万立方米,工程扫尾工作基本结束,计划5月底完成通水验收,6月正式通水。
台州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为资源型缺水城市。朱溪水库总库容1.25亿立方米,建成后多年平均可向台州南片调水9072万立方米,将有效解决台州南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问题。
近年来,台州以椒江河口水利枢纽工程为核心、十余座大中型水库为基础,科学规划水网工程布局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水库增蓄提效、供水联网提能、农村供水提质等“三提”行动,为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水资源保障,全市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达98.7%。
除保供水外,立足流域防洪、湾区御潮、平原排涝等突出短板,台州谋划建设防洪排涝御潮骨干工程,着力构建“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立体化流域减灾体系。
在黄岩海塘安澜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塔吊等设备开足马力,数百名身穿黄色反光背心的工人分布在各个作业面,正紧锣密鼓地施工中。该项目为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永宁江闸外右侧,东至三山小普陀,全长2.9公里,建成后,海塘防洪(潮)标准将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
据了解,全市共有67个防洪排涝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水网安澜提升、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等项目,其中临海市海塘安澜(桃渚、涌泉片)等4个工程已建成,仙居县北岙水库等28个工程正加快推进。
水城风貌靓起来
前段时间,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河长制办公室公布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名单,天台后岸村、仙居尚仁村入选。
尚仁村坐落于仙居母亲河永安溪支流——十三都坑沿线。走进村内,只见山峰高耸,蜿蜒的溪流清澈如镜。此番美景,得益于仙居久久为功开展水系治理。
近年来,仙居先后实施十三都坑流域水土保持修复工程、十三都坑(官坑-下陈朱段)右岸堤防工程、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淡竹乡尚仁下扇防洪堤工程等,持续发力水环境整治提升。
“环境好了,来玩的游客也变多了。”尚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说。
后岸村是将生态“好水”转变成经济“活水”的典范。该村三面青山环抱,始丰溪从村前穿流而过,在水域岸线并治的过程中,沿溪修建游览步行线、健康骑行线、观光车行线等多个滨水景观点,大力发展旅游业。2023年,后岸村游客量达97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4万元。
去年以来,全市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0.3公里、农村水系整治463.5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4.03%,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保持100%,滨水经济增长15%以上。
智慧水网建起来
在永宁江闸枢纽工程二楼的监控室里,工作人员正远程遥控着一台机器人对一楼设备运行间里的各台设备进行检查。
据了解,这台机器人配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油、温度异常、压力失衡等问题。“一旦发现问题,机器人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我们处理问题的速度更快了。”黄岩区永宁江事务中心运行科技术员说。
机器人的应用,让水利设备运行管理更加高效。而总投资1600万元的数字孪生永宁江闸系统,则在防汛防台调度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该系统应用了BIM技术,可根据降雨量、水位等数据,每15分钟进行滚动计算,自动生成闸门启闭时间以及闸门开关孔数等信息。
近年来,台州以水网工程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座、数学模型为核心、水利知识为驱动,构建由1套物联感知网、1个水利大脑、3个数字孪生、N项业务场景应用组成的“113N”智慧水网体系,推动水管理信息全要素感知。
“在智慧水网建设上,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数字孪生椒江’应用被列为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试点,是全省唯一一个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同步建设的试点项目。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水利数字化转型,加快建立务实高效管用的现代化水管理体系。”台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来源:台州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