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利厅简报(2024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24-06-19 19:13 浏览次数:

(2024年第4期)


●衢州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创新建立农村供水应急处置机制

●诸暨市创新“枫桥式”农村供水路径 全民参与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


衢州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创新建立农村供水应急处置机制


去年以来,衢州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率先建立农村供水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提升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水平。运行半年来,已累计解决农村区域用水难题426个,2024年春节期间全市农村饮用水投诉量同比下降51.08%,3-4月投诉量同比下降62.4%。

一、从“常规处理”到“高效精准” ,打造“一一零”模式

一是问题速办“一步到位”。打造快速响应、高效办理的处置机制。将群众反映问题分类处置,针对停水、管道破裂等紧急类问题,确保问题接收后5分钟内联系群众,2小时内核实原因,24小时内处置完毕;针对水费收取、管网建设等非紧急类问题,确保问题接收后3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该机制运行后,农村饮用水问题投诉基本实现“当日事、当日毕”,处置效率远高于原本一周的投诉处理周期。

二是服务直通“一步到位”。打造反映便捷、处理得当的服务机制。针对群众急难愁盼建立问题清单,围绕清单组建应急处置服务队伍,第一时间上门服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做到一般问题接诉即办,疑难问题协同联办,紧急问题特事特办。将问题的发现和处置解决在前端,确保群众诉求听得到、管得了、办得好。

三是重复问题“零容忍”。打造百姓满意、及时处置的长效机制。建立“回访+通报+问责”体系,倒逼各责任主体履职尽责,保证问题处置闭环有效。群众反映问题答复完毕后,将在24小时内进行回访,如群众评价不满意的,1 个工作日内二次交办,2个工作日内核实办结,并定期对农村饮用水问题处置应急联动机制运行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农村饮用水问题销号率100%,群众满意度100%,问题重现率0%。

二、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打破信息孤岛

一是责任落实“全链条”。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工作思路,将群众投诉处置情况纳入市政府农村供水安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部门、统管机构、乡镇街道、应急救援及其他共九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有效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构建“明责、履责、评责、问责”的全过程责任链条,筑牢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压舱石”。

二是信息共享“全过程”。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各部门农村饮用水问题信息共用制度。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群众反映的停水、水压、水质等各类问题,按照事权职责进行分类整理,一方面让相关单位动态掌握所辖工作进展和突出问题,便于对症下药,高效办结。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迅速明确部门责任,便于督促落实,完善整改处置闭环。

三是部门联动“全覆盖”。进一步强化部门间、区域间协同合力,推进全市域齐抓共管,不留管理“死角”。市水业集团不属于水利部门管理,原有投诉问题协调解决难度大、效率低。应急联动机制运行后,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涉及市水业集团群众投诉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100%,实现了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从“全民有水”到“共饮好水”,打响全城攻坚

一是加快项目推进。将农饮水工作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农业农村“十大专项”行动和民生“夯基工程”。2023年10月,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衢州市农村供水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对17个城市管网延伸项目、10个乡镇水厂项目和482座单村水站开展提升改造任务,总投资约24.9亿元。当前,项目正有序推进并已完成投资10.9亿元。

二是加大要素保障。聚焦农饮水工程建设领域“资金、土地、电力”三块短板做好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已成功争取各类资金8.18亿元,新增112座单村水站电力供应,全市482座单村水站实现100%通电。在衢江区试点推行用地审批“容错纠错”机制,累计解决工程用地40处21.6亩。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市政府第二期“民生面对面”栏目专题聚焦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邀请农村群众和“两代表一委”现场共商民生大计。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专题询问活动,监督政府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县级统管机构组建104个单村水站网格协管队伍,通过走村入户发放农饮水“明白卡”并告知供水服务热线,引导群众健康饮水、节约用水,营造农村饮用水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诸暨市创新“枫桥式”农村供水路径

全民参与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


近年来,诸暨市深化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为目标,探索建立“用水矛盾不上交、饮水平安不出事、供水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式”农村供水服务路径,推动单村水站建设管理“双提升”。全市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开工,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9%以上。

一、用水矛盾不上交,多途径缓解建管矛盾

一是坚持工程建设问需于民。通过现场踏看、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基层用水需求调研,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工程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申报立项、建设监督、质量评价、长效运维、水费收缴、激励奖惩等事项由群众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有效减少项目推进阻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启动以来,38处工程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为改造提升打下坚实民意基础。

二是坚持工程设计问计于民。创新将评审会搬到村里,征求当地群众对水源选取、水站选址、管网走向、入户布线、消防设施布设等相关意见建议,实现“纸上评”到“现场评”转变,增加项目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真正将服务送达基层“最后一公里”。同时,开展多部门联评联审,将涉路管线埋设、水源保护工作前置,有效提高建设效率,节约项目投资。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启动以来,“现场评审”调整各类方案16处。

三是坚持工程管理问效于民。通过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用水户水量、水压、水质等情况,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向群众普及水站制水工艺、运行情况等,引导群众自觉爱护制水供水设施设备和参与农村供水工程监督管理,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工程良性运行。

二、饮水平安不出事,多举措保障供水安全

一是鼓励群众参与水源保护。诸暨市现有县级饮用水源地2处,200吨千人以上水源地21处,200吨千人以下130处。200吨千人以下水源地普遍位置偏、分布散、管理难,该市利用“枫桥经验”发源地的优势,坚持发动和依靠当地群众,将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强化水源保护宣传力度,由全体村民共同维护水源水质。

二是因地制宜制定“一站一策”。根据原水水质情况、群众用水习惯、人口密度等因素,按照高效实用原则,计划投入2581万元,对全市10座单村水站分类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包括制水设施设备提升、主水源及备用水源改造、供水管网更新等。对有条件的镇村实施膜处理工艺,实现水处理环节提档升级;对偏远山区部分海拔200米以下或3级加压可覆盖的镇村,开展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进一步提高城乡规模化供水覆盖率。

三是扎实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加强供水站原水、出厂水水质检验和监测,建立三级检测机制,确保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一级为在线仪表监测,二级为县级统管单位专业检测公司月检,三级为主管部门和卫健部门抽检,每当常规监测结果发现数据有明显异常时,及时分析原因,合理调整水站工艺。2024年年初以来,农村供水站水质样品送检680余个,共计检测6120余项次,所检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

三、供水服务不缺位,多方位提升用水体验

一是从县级统管到共管共享。充分发挥统管单位的专业优势和属地镇村的区位优势,建立全市农村供水“土专家”跨区域指导实训机制,优化管理力量共管共享。同时,加强统管单位对镇村协管队伍统一调度,从“源头”到“龙头”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单村供水工程高质量运行。

二是从自动管理到智慧闭环。着力提升单村水站数字化管理水平,优化县级运管平台驾驶舱功能,配备水源水位、水站水量、出厂水质等在线监测设备,有效建立“水源干旱有预警、制水非标有告警、供水过量有报警”全过程预警机制。此外,群众可通过扫描工程二维码反馈水源、水站、管网等制供水设施安全问题,水利部门第一时间通过运管平台知晓并及时处理形成闭环,实现群众全方位、全时段动态监督,确保供水安全。

三是从专员护水到共学共享。从水源保护、水站巡查维护、水费收缴等多方面,开展农村供水运管人员培训,提升日常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大政策、制度解读和宣传力度,增强用水户节约用水的意识,农村供水共建共管共富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信息来源:衢州市水利局、诸暨市水利局

浙江省水利厅简报(2024年第4期)
  • 日期:2024-06-19 19:13
  • 来源: 衢州市水利局、诸暨市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2024年第4期)


●衢州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创新建立农村供水应急处置机制

●诸暨市创新“枫桥式”农村供水路径 全民参与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


衢州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创新建立农村供水应急处置机制


去年以来,衢州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率先建立农村供水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提升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水平。运行半年来,已累计解决农村区域用水难题426个,2024年春节期间全市农村饮用水投诉量同比下降51.08%,3-4月投诉量同比下降62.4%。

一、从“常规处理”到“高效精准” ,打造“一一零”模式

一是问题速办“一步到位”。打造快速响应、高效办理的处置机制。将群众反映问题分类处置,针对停水、管道破裂等紧急类问题,确保问题接收后5分钟内联系群众,2小时内核实原因,24小时内处置完毕;针对水费收取、管网建设等非紧急类问题,确保问题接收后3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该机制运行后,农村饮用水问题投诉基本实现“当日事、当日毕”,处置效率远高于原本一周的投诉处理周期。

二是服务直通“一步到位”。打造反映便捷、处理得当的服务机制。针对群众急难愁盼建立问题清单,围绕清单组建应急处置服务队伍,第一时间上门服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做到一般问题接诉即办,疑难问题协同联办,紧急问题特事特办。将问题的发现和处置解决在前端,确保群众诉求听得到、管得了、办得好。

三是重复问题“零容忍”。打造百姓满意、及时处置的长效机制。建立“回访+通报+问责”体系,倒逼各责任主体履职尽责,保证问题处置闭环有效。群众反映问题答复完毕后,将在24小时内进行回访,如群众评价不满意的,1 个工作日内二次交办,2个工作日内核实办结,并定期对农村饮用水问题处置应急联动机制运行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农村饮用水问题销号率100%,群众满意度100%,问题重现率0%。

二、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打破信息孤岛

一是责任落实“全链条”。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工作思路,将群众投诉处置情况纳入市政府农村供水安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部门、统管机构、乡镇街道、应急救援及其他共九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有效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构建“明责、履责、评责、问责”的全过程责任链条,筑牢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压舱石”。

二是信息共享“全过程”。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各部门农村饮用水问题信息共用制度。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群众反映的停水、水压、水质等各类问题,按照事权职责进行分类整理,一方面让相关单位动态掌握所辖工作进展和突出问题,便于对症下药,高效办结。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迅速明确部门责任,便于督促落实,完善整改处置闭环。

三是部门联动“全覆盖”。进一步强化部门间、区域间协同合力,推进全市域齐抓共管,不留管理“死角”。市水业集团不属于水利部门管理,原有投诉问题协调解决难度大、效率低。应急联动机制运行后,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涉及市水业集团群众投诉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100%,实现了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从“全民有水”到“共饮好水”,打响全城攻坚

一是加快项目推进。将农饮水工作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农业农村“十大专项”行动和民生“夯基工程”。2023年10月,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衢州市农村供水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对17个城市管网延伸项目、10个乡镇水厂项目和482座单村水站开展提升改造任务,总投资约24.9亿元。当前,项目正有序推进并已完成投资10.9亿元。

二是加大要素保障。聚焦农饮水工程建设领域“资金、土地、电力”三块短板做好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已成功争取各类资金8.18亿元,新增112座单村水站电力供应,全市482座单村水站实现100%通电。在衢江区试点推行用地审批“容错纠错”机制,累计解决工程用地40处21.6亩。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市政府第二期“民生面对面”栏目专题聚焦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邀请农村群众和“两代表一委”现场共商民生大计。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专题询问活动,监督政府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县级统管机构组建104个单村水站网格协管队伍,通过走村入户发放农饮水“明白卡”并告知供水服务热线,引导群众健康饮水、节约用水,营造农村饮用水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诸暨市创新“枫桥式”农村供水路径

全民参与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


近年来,诸暨市深化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为目标,探索建立“用水矛盾不上交、饮水平安不出事、供水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式”农村供水服务路径,推动单村水站建设管理“双提升”。全市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开工,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9%以上。

一、用水矛盾不上交,多途径缓解建管矛盾

一是坚持工程建设问需于民。通过现场踏看、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基层用水需求调研,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工程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申报立项、建设监督、质量评价、长效运维、水费收缴、激励奖惩等事项由群众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有效减少项目推进阻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启动以来,38处工程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为改造提升打下坚实民意基础。

二是坚持工程设计问计于民。创新将评审会搬到村里,征求当地群众对水源选取、水站选址、管网走向、入户布线、消防设施布设等相关意见建议,实现“纸上评”到“现场评”转变,增加项目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真正将服务送达基层“最后一公里”。同时,开展多部门联评联审,将涉路管线埋设、水源保护工作前置,有效提高建设效率,节约项目投资。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启动以来,“现场评审”调整各类方案16处。

三是坚持工程管理问效于民。通过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用水户水量、水压、水质等情况,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向群众普及水站制水工艺、运行情况等,引导群众自觉爱护制水供水设施设备和参与农村供水工程监督管理,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工程良性运行。

二、饮水平安不出事,多举措保障供水安全

一是鼓励群众参与水源保护。诸暨市现有县级饮用水源地2处,200吨千人以上水源地21处,200吨千人以下130处。200吨千人以下水源地普遍位置偏、分布散、管理难,该市利用“枫桥经验”发源地的优势,坚持发动和依靠当地群众,将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强化水源保护宣传力度,由全体村民共同维护水源水质。

二是因地制宜制定“一站一策”。根据原水水质情况、群众用水习惯、人口密度等因素,按照高效实用原则,计划投入2581万元,对全市10座单村水站分类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包括制水设施设备提升、主水源及备用水源改造、供水管网更新等。对有条件的镇村实施膜处理工艺,实现水处理环节提档升级;对偏远山区部分海拔200米以下或3级加压可覆盖的镇村,开展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进一步提高城乡规模化供水覆盖率。

三是扎实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加强供水站原水、出厂水水质检验和监测,建立三级检测机制,确保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一级为在线仪表监测,二级为县级统管单位专业检测公司月检,三级为主管部门和卫健部门抽检,每当常规监测结果发现数据有明显异常时,及时分析原因,合理调整水站工艺。2024年年初以来,农村供水站水质样品送检680余个,共计检测6120余项次,所检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

三、供水服务不缺位,多方位提升用水体验

一是从县级统管到共管共享。充分发挥统管单位的专业优势和属地镇村的区位优势,建立全市农村供水“土专家”跨区域指导实训机制,优化管理力量共管共享。同时,加强统管单位对镇村协管队伍统一调度,从“源头”到“龙头”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单村供水工程高质量运行。

二是从自动管理到智慧闭环。着力提升单村水站数字化管理水平,优化县级运管平台驾驶舱功能,配备水源水位、水站水量、出厂水质等在线监测设备,有效建立“水源干旱有预警、制水非标有告警、供水过量有报警”全过程预警机制。此外,群众可通过扫描工程二维码反馈水源、水站、管网等制供水设施安全问题,水利部门第一时间通过运管平台知晓并及时处理形成闭环,实现群众全方位、全时段动态监督,确保供水安全。

三是从专员护水到共学共享。从水源保护、水站巡查维护、水费收缴等多方面,开展农村供水运管人员培训,提升日常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大政策、制度解读和宣传力度,增强用水户节约用水的意识,农村供水共建共管共富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