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简报2024年第10期(河湖长制第5期)
发布日期:2024-08-28 17:16 浏览次数:

●湖州市:一以贯之河长制 谱写基层河长制工作新篇章

●宁波市奉化区:三管齐下擦亮全域幸福河湖底色

●天台县:搭建河湖长“沟通桥梁”以更强担当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湖州市:一以贯之河长制 谱写基层河长制工作新篇章

多年来,湖州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严格对照浙江省总河长令的相关要求,建机制、强治理、谋方法,奋力谱写基层河长制工作新篇章。

健全体制机制,构筑巡河新视角。充分发挥河长办统筹、协调、督推作用,不断完善基层河长工作体系,推出问题清单、工作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明确基层河长的职责和任务,系统指导基层河长开展工作;依托省人大执法检查,广泛听取基层河长意见,提升基层河长在工作落实、督查检查和项目推进中的话语权,推动“要我巡河”转变为“我要巡河”。

提升履职实质,形成工作新效能。定期组织轮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11次,覆盖基层河长1415人。落实提醒、通报、约谈制度,对督查检查、群众举报等发现问题但未上报的,下发交办单或提醒单,今年以来共下发交办单16份,提醒函67份,推动问题快速整改。目前,全市河长3788名,巡河率、问题解决率始终保持在100%,问题平均解决时间缩短为3天,履职提质有了新成效。

推动问题解决,打造河湖新面貌。定期召开总河长会议、联席会议、市县河长专题会议,协商推动解决重大河湖问题。依托《看见》栏目曝光河湖问题,倒逼河长履职到位。组织基层河长常态化开展“水葫芦除根去苗”“沉船打捞”等工作,同时发挥带头作用,发动公众参与护河巡河,河湖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实现价值转化,探索绿水新路径。依托基层河长贴近群众、熟悉河湖情况的优势,梳理掌握基层河湖情况,挖掘本地水利文化特色,开展亲水圈、文旅融合等建设。目前,城乡“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94.9%。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安吉成功签约,探索建成安吉县赋石水库“一库带三村”等优秀案例,真正让“河湖资源”成为群众可享的资源,共富的资源。


宁波市奉化区:三管齐下擦亮全域幸福河湖底色

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开展河湖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三管齐下擦亮全域幸福河湖底色。

多元参与,共护安全“本色”。严格落实各级“一把手”负总责、各级河湖库长负主责的责任机制,不断完善河湖长常态履职、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制度体系。目前,全区355条河道已实现区、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全覆盖。2024年共发布总河长令2次,各级河长召开专题会议30余次,协助镇(街道)村级河湖长解决重点问题21个,河湖长以及公众协管队员巡河发现问题共4282个,整改率均为100%。

系统治理,提升生态“成色”。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整治,全区80多公里市级河道实现区级统一管护。在幸福河湖创建过程中,河道岸线顺应天然走势,宜弯则弯,宜宽则宽,最大程度地保障河道泄洪通畅;对原有江心洲、滩地等自然风貌进行保护提升,着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幸福河湖3条、高品质水美乡村5个、城乡亲水节点12个、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治理17.5公里,城乡居民亲水圈覆盖率达84.2%。

产业融合,增添共富“亮色”。探索“水利+农业”融合发展模式,盘活河湖资源,助力共同富裕。开展“稻生西坞 共富田园”万亩方——甬新河水体治理项目,将农业面源系统治理理念融入项目全过程,通过“防、控、治”全流程发力,基本实现“万亩方”连片农田面源污染全拦截和“近零”排放,河道水质明显改善,为“万亩方”灌溉、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据统计,该项目每年度可带动村集体增收约300万元,农户增收约200万元。


天台县:搭建河湖长“沟通桥梁”以更强担当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近年来,天台一以贯之河长制,拓展河湖长履职维度,推动“护水”向“造福”转变。六夺“大禹鼎”工作经验获省部级领导肯定并予以推广。

构建“河长群链”,拓展水域空间。以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为牵引,建立矩形晾晒群,形成河湖长领治、上下齐治的全链条治水格局。组建“头雁”群,集中晾晒巡河履职情况,不定期晾晒找差,营造比争赶超氛围。各河湖长建立“群雁”群,群内交办、上报、反馈河湖问题,构建问题处置全链条“闭合圈”。今年以来,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6269次,整改销号问题157个。

落实“共建载体”,复苏河湖生态。健全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度,定期组织联合巡河、监测和执法,积极吸纳大学生、公益团队、爱心企业等各行业优秀人才,组建志愿服务队17支,合力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累计创成省级美丽河湖12条,始丰溪入选第二届浙江省“最美家乡河”,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省第二批观鸟胜地。

深化“一河一策”,城乡逐“绿”而兴。实施“清单化+个性化+动态化”履职模式,推动河湖长治水与产业、景观、文化、城市规划等融合发展,形成“水生态育富、水产业带富、水文化润富”的共富模式,创成水韵安科、水美南屏、水文塔后等一批共富典型,打造始丰湖夜游、赭溪夜经济等融合样板。2024年1-6月全域过夜游客人数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1%,塔后村入选浙江省第一批幸福河湖建设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

附件:浙江水利简报2024年第10期(河湖长制第5期).docx


信息来源:省河长办、湖州市河长办、宁波市奉化区河长办、天台县河长办

浙江水利简报2024年第10期(河湖长制第5期)
  • 日期:2024-08-28 17:16
  • 来源: 省河长办、湖州市河长办、宁波市奉化区河长办、天台县河长办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湖州市:一以贯之河长制 谱写基层河长制工作新篇章

●宁波市奉化区:三管齐下擦亮全域幸福河湖底色

●天台县:搭建河湖长“沟通桥梁”以更强担当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湖州市:一以贯之河长制 谱写基层河长制工作新篇章

多年来,湖州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严格对照浙江省总河长令的相关要求,建机制、强治理、谋方法,奋力谱写基层河长制工作新篇章。

健全体制机制,构筑巡河新视角。充分发挥河长办统筹、协调、督推作用,不断完善基层河长工作体系,推出问题清单、工作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明确基层河长的职责和任务,系统指导基层河长开展工作;依托省人大执法检查,广泛听取基层河长意见,提升基层河长在工作落实、督查检查和项目推进中的话语权,推动“要我巡河”转变为“我要巡河”。

提升履职实质,形成工作新效能。定期组织轮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11次,覆盖基层河长1415人。落实提醒、通报、约谈制度,对督查检查、群众举报等发现问题但未上报的,下发交办单或提醒单,今年以来共下发交办单16份,提醒函67份,推动问题快速整改。目前,全市河长3788名,巡河率、问题解决率始终保持在100%,问题平均解决时间缩短为3天,履职提质有了新成效。

推动问题解决,打造河湖新面貌。定期召开总河长会议、联席会议、市县河长专题会议,协商推动解决重大河湖问题。依托《看见》栏目曝光河湖问题,倒逼河长履职到位。组织基层河长常态化开展“水葫芦除根去苗”“沉船打捞”等工作,同时发挥带头作用,发动公众参与护河巡河,河湖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实现价值转化,探索绿水新路径。依托基层河长贴近群众、熟悉河湖情况的优势,梳理掌握基层河湖情况,挖掘本地水利文化特色,开展亲水圈、文旅融合等建设。目前,城乡“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94.9%。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安吉成功签约,探索建成安吉县赋石水库“一库带三村”等优秀案例,真正让“河湖资源”成为群众可享的资源,共富的资源。


宁波市奉化区:三管齐下擦亮全域幸福河湖底色

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开展河湖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三管齐下擦亮全域幸福河湖底色。

多元参与,共护安全“本色”。严格落实各级“一把手”负总责、各级河湖库长负主责的责任机制,不断完善河湖长常态履职、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制度体系。目前,全区355条河道已实现区、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全覆盖。2024年共发布总河长令2次,各级河长召开专题会议30余次,协助镇(街道)村级河湖长解决重点问题21个,河湖长以及公众协管队员巡河发现问题共4282个,整改率均为100%。

系统治理,提升生态“成色”。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整治,全区80多公里市级河道实现区级统一管护。在幸福河湖创建过程中,河道岸线顺应天然走势,宜弯则弯,宜宽则宽,最大程度地保障河道泄洪通畅;对原有江心洲、滩地等自然风貌进行保护提升,着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幸福河湖3条、高品质水美乡村5个、城乡亲水节点12个、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治理17.5公里,城乡居民亲水圈覆盖率达84.2%。

产业融合,增添共富“亮色”。探索“水利+农业”融合发展模式,盘活河湖资源,助力共同富裕。开展“稻生西坞 共富田园”万亩方——甬新河水体治理项目,将农业面源系统治理理念融入项目全过程,通过“防、控、治”全流程发力,基本实现“万亩方”连片农田面源污染全拦截和“近零”排放,河道水质明显改善,为“万亩方”灌溉、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据统计,该项目每年度可带动村集体增收约300万元,农户增收约200万元。


天台县:搭建河湖长“沟通桥梁”以更强担当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近年来,天台一以贯之河长制,拓展河湖长履职维度,推动“护水”向“造福”转变。六夺“大禹鼎”工作经验获省部级领导肯定并予以推广。

构建“河长群链”,拓展水域空间。以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为牵引,建立矩形晾晒群,形成河湖长领治、上下齐治的全链条治水格局。组建“头雁”群,集中晾晒巡河履职情况,不定期晾晒找差,营造比争赶超氛围。各河湖长建立“群雁”群,群内交办、上报、反馈河湖问题,构建问题处置全链条“闭合圈”。今年以来,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6269次,整改销号问题157个。

落实“共建载体”,复苏河湖生态。健全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度,定期组织联合巡河、监测和执法,积极吸纳大学生、公益团队、爱心企业等各行业优秀人才,组建志愿服务队17支,合力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累计创成省级美丽河湖12条,始丰溪入选第二届浙江省“最美家乡河”,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省第二批观鸟胜地。

深化“一河一策”,城乡逐“绿”而兴。实施“清单化+个性化+动态化”履职模式,推动河湖长治水与产业、景观、文化、城市规划等融合发展,形成“水生态育富、水产业带富、水文化润富”的共富模式,创成水韵安科、水美南屏、水文塔后等一批共富典型,打造始丰湖夜游、赭溪夜经济等融合样板。2024年1-6月全域过夜游客人数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1%,塔后村入选浙江省第一批幸福河湖建设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

附件:浙江水利简报2024年第10期(河湖长制第5期).docx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