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9日讯】为深化青少年对大运河的认识,中国水利博物馆于近期组织开展了“船只如何过闸”大运河主题研学活动。活动涵盖展览参观、实地体验、研学课堂和手作实验等多种形式,让青少年全方位学习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现状。
活动第一站,研学团队抵达杭州市八堡船闸。这里不仅是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水上枢纽,也是展现运河水运智慧的重要场所。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浙江船闸科普馆和船闸集控中心,对船闸的构造、形态和运行流程有了初步了解。随后来到船闸现场,近距离观察船只过闸的全过程,学习船闸在运河水运中的重要作用。
在杭州市八堡排水泵站,同学们学习泵站如何将运河水“低水高走”排入钱塘江,减少城市内涝风险、连接泵站在调节运河水位、保证运河航运、合理分配水资源、维护运河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实地感受水利工程的高效和智能化。
在中国水利博物馆,大家参观了“水与人类文明”和“水利千秋”基本陈列展区。在“古代水利”展厅,一幅虚实结合的半景画“穿越南北的梦”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画面精选了大运河沿线极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元素,生动描绘了运河沿线商贾云集、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大运河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专题研学课程《千里大运河——贯通南北大动脉》将此次研学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一起探究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蕴含的水利科技智慧,动手制作了“连通器”,模拟船只过闸的过程,让他们对大运河的科技智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本次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大运河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大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激发了对于水利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对于加强青少年水情教育科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