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地方水利
莲都:小安溪幸福河湖项目多点开花 绘就"一轴五区"生态惠民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5-03-11 17:25 浏览次数:

【本站3月11日讯】作为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小安溪以水为脉、以绿为韵,通过系统化治理与创新性开发,全面激活小安溪流域生态价值,致力打造秀丽河川公园示范窗口。近年来,随着幸福河湖项目的逐步推进,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将在处州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为基,擘画“一轴联动”新蓝图。在小安溪河畔,能清楚地看到挖掘机、推土机在河岸上来回穿梭,扬起一片片泥土的气息。该项目核心的“一轴”工程以莲都境内河长41.3千米的小安溪主干河道为载体,通过以水为脉打造小安溪生态主轴,形成贯通的滨水绿道网、辐射镇村的亲水活动圈。项目主要以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为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治理河道26.81公里,河道清淤15.83公里,新建、改建巡查道路17.79公里,以及堰坝改造、新建亲水平台及以及管理信息化建设等。

多元融合,“五区协同”激活全域价值。基于小安溪河流本底,该项目分区布局以“莲花”为原型,以水为茎,五区为莲花花瓣,雅溪水库喻为花蕊,寓意小安溪流域莲花绽放,花开兴业。凤鸣河滩生态公园作为城市休闲区的闪亮名片,巧妙融合空中花廊景观带与滨水健身绿道带,空中花廊、公园滩地点缀各类花卉与绿植;滨水健身绿道蜿蜒于河岸,尽享水岸旖旎风光。在田园康养区,涵盖生态护岸、堰坝修复、亲水设施等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小水电科普体验基地是小安溪创新水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绿色小水电实景科普体验园区。该基地集技术考察交流、科普文化学习、日常文化休闲、全域旅游体验于一体,基地建筑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

数字赋能,创新治水新模式。该项目持续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推动河道管护信息化建设,实现流域内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已初步构建信息化河道管理系统,小安溪流域内水库、堤防等重要水利工程均已落实管护单位,并探索建立了莲都区河湖“四乱”监管平台,加强砂石资源的智慧化管理。监测设施方面,莲都区小安溪已设置水位等监测设施,并将信息报送至省级“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平台。后续,项目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以数字变革为牵引,强化数字化手段应用,构建“天空地人”感知体系,提升河湖智能管理管护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通过幸福河湖相关指数发布和无人值守等数字化手段,加快发展河湖管护新质生产力。


信息来源:莲都区水利局

莲都:小安溪幸福河湖项目多点开花 绘就"一轴五区"生态惠民新画卷
  • 日期:2025-03-11 17:25
  • 来源: 莲都区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3月11日讯】作为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小安溪以水为脉、以绿为韵,通过系统化治理与创新性开发,全面激活小安溪流域生态价值,致力打造秀丽河川公园示范窗口。近年来,随着幸福河湖项目的逐步推进,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将在处州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为基,擘画“一轴联动”新蓝图。在小安溪河畔,能清楚地看到挖掘机、推土机在河岸上来回穿梭,扬起一片片泥土的气息。该项目核心的“一轴”工程以莲都境内河长41.3千米的小安溪主干河道为载体,通过以水为脉打造小安溪生态主轴,形成贯通的滨水绿道网、辐射镇村的亲水活动圈。项目主要以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为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治理河道26.81公里,河道清淤15.83公里,新建、改建巡查道路17.79公里,以及堰坝改造、新建亲水平台及以及管理信息化建设等。

多元融合,“五区协同”激活全域价值。基于小安溪河流本底,该项目分区布局以“莲花”为原型,以水为茎,五区为莲花花瓣,雅溪水库喻为花蕊,寓意小安溪流域莲花绽放,花开兴业。凤鸣河滩生态公园作为城市休闲区的闪亮名片,巧妙融合空中花廊景观带与滨水健身绿道带,空中花廊、公园滩地点缀各类花卉与绿植;滨水健身绿道蜿蜒于河岸,尽享水岸旖旎风光。在田园康养区,涵盖生态护岸、堰坝修复、亲水设施等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小水电科普体验基地是小安溪创新水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绿色小水电实景科普体验园区。该基地集技术考察交流、科普文化学习、日常文化休闲、全域旅游体验于一体,基地建筑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

数字赋能,创新治水新模式。该项目持续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推动河道管护信息化建设,实现流域内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已初步构建信息化河道管理系统,小安溪流域内水库、堤防等重要水利工程均已落实管护单位,并探索建立了莲都区河湖“四乱”监管平台,加强砂石资源的智慧化管理。监测设施方面,莲都区小安溪已设置水位等监测设施,并将信息报送至省级“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平台。后续,项目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以数字变革为牵引,强化数字化手段应用,构建“天空地人”感知体系,提升河湖智能管理管护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通过幸福河湖相关指数发布和无人值守等数字化手段,加快发展河湖管护新质生产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