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5-00298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浙江发布】浙江最新公布20个典型案例!还有这份“成绩单”请查收~
发布日期:2025-03-25 16:44 浏览次数: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由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河长办、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浙江省“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湖州安吉举行。

今年,我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浙江省宣传主题是“水润共富 绿动未来”。

20年来,全省水利系统以河湖长制为牵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先后开展“万里清水河道”“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等一系列治水行动,累计治理河流4.9万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27平方公里,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495个,贯通滨水绿道1.1万余公里,串联起4419余处滨水公园、亲水节点,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

坚持“节水优先”,用水效率居长江经济带首位。江河湖泊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水质比例从2013年的63.8%上升到97.0%,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水土保持率从2004年的86.8%提升至93.2%,连续五年获国家水土保持评估优秀,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9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个,示范工程10个。

活动现场

省水利厅发布了20个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典型案例

来看看他们的做法↓↓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绍兴市推动全国水利首单REITs上市,拓展投融资渠道促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2024年11月8日,绍兴汤浦水库REITs项目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了水利基础设施REITs从“0”到“1”的突破。上市净回收资金将全部用于镜岭水库的建设,有效盘活了水利资产,极大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丽水市创新“取水贷”金融产品,盘活水利资产促进民生水利建设

丽水市积极探索“取水贷”改革,立足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市场需求,创新“传统抵押+取水权征信”融资模式,盘活全市90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破解了小水电股东多、产权分散等带来的融资困境。

湖州市安吉县推进全域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水治理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安吉县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山塘水库用水权交易等探索实践,不断拓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初,安吉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开启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新实践。

杭州市淳安县与建德市探索开展区域间用水权交易,促进优质水资源生态价值实现

淳安县与建德市就千岛湖优质水资源开展区域间水权交易,有效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和用水效益,共同推进了淳安县、建德市两地水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两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舟山市定海区创新五山水利工程融合建设模式,发挥工程保安全促发展助共富综合作用

定海区打造五山水利工程,系统谋划以水利工程为基本载体,融合文旅、体育、资规、市政等综合功能的建设方式。2024年“康妮”台风期间全面发挥作用,实现“水患”变“水利”;衍生景区自2023年5月27日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承接高能级赛事活动66场。

金华市浦江县探索区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水库资源资产市场化盘活

2024年,浦江县成为全省唯一以全域为单元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试点区县。2024年12月,金坑源区块30年经营权以16.5亿元转让,实现了水库资源资产的市场化盘活,形成了政府、企业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温州乐清市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自2024年3月获批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以来,乐清市加快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转化交易、政策保障等工作,于2024年10月23日成功完成温州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

衢州市衢江区探索开展企业间用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和利用效益提升

衢江区聚焦企业因产能增长而用水不足问题,通过探索企业间水权交易,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有偿转让相应的取水权方式,解决企业新增用水需求。自2023年至2024年,衢江区成功促成两笔企业间取水权交易共450万方。

台州市仙居县依托优美河湖岸线资源,打造“十滩十溪百里共富带”

仙居县积极创新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模式,实现水生态产品规划引领、规矩准入、规范流程,有力拓宽了价值转化、产业融合路径。目前,已引进水生态产业项目超26亿元,建成温都水城、韦羌物语古建筑文化博览园等项目。

宁波市海曙区探索发展水岸经济,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海曙区以西洋港河及其水系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探索水与岸的融合发展,通过水的生态效益激发农业、服务业等多产业活力。其中,形成“舟游古林”水上共富精品环线品牌,汇聚20余处游玩打卡点的水旅板块。

丽水市青田县首创“河权”改革,促进“以河养河”社会共治

青田县纵深推进河权改革,发放全国首笔“河道使用经营权” 抵押贷款,引来了“金融活水”,趟出了“致富金山”。河权改革惠及11个乡镇(街道)、45个行政村,承包河段49条,共计163.3公里,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80万元。

绍兴市新昌县创新推出“水保共富贷”,助力亲水新业态发展

新昌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治理,并在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4年8月23日,新昌县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共富贷”在浙江签约。

湖州市南浔区探索水域指标化管理改革,优化水系格局释放生态红利

南浔区积极探索水域指标化管理改革,开展水域指标的收储、认定、调剂、补偿和更新的全流程管理。通过水域指标先收储后使用模式,涉水项目审批从原来水域调整方案(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审查、审批平均45天缩短至20天。

湖州市德清县探索“共富库塘”,推进水利+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德清县积极探索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打造共富库塘,加快水库山塘水生态价值转化。以长春、象跃、长林坞、劳岭等库塘为依托,形成了郡安里、象月湖、裸心谷等10多个大型文旅项目。

嘉兴市嘉善县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转换机制,打造幸福河湖生态共富样板

嘉善县深化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转换机制,将水生态修复与碳汇交易试点建设紧密融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功完成全市首笔水生态修复项目碳汇交易。

衢州市开化县、湖州市德清县实现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落地

近年来,浙江加快构建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机制,以河湖生态空间价值等小切口为试点,探索形成产品挖掘培育、权属确认、价值核算、资产评估、产品交易、收益反哺的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9月,全国水利风景区开化县马金溪下淤村区块300亩水域、1.7亩滩地和德清县张陆湾村洛漾半岛区块0.4公里岸线、2亩水域5年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经营权,分别以500万元、550万元成交,为全国河湖生态产品交易首单。

衢州市常山县创新“幸福河湖贷”,拓展生态富民新场

常山县以水利工程确权改革省级试点项目为契机,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激活资产、资源为重点,与金融机构联合探索投融资新模式,利用山塘水库经营权、水资源使用权,创新推出“幸福河湖贷”,推进存量水利资产盘活,实现水利资源变资金,资产变资本。

金华市磐安县推动全省首例社会资本培育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落地

磐安县在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培育生态产品。2024年11月7日,磐安县南西溪小流域泥潭坪水土保持农业资源完成交易,实现全省首例社会资本培育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功落地磐安。

温州市平阳县探索河湖空间开放共享机制,实现流域水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

平阳县在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开放共享的现状调研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出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工作机制,构建了流域水生态资源“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开发运营模式。周垟河网等10个爆款亲水圈带动周边4个村集体收入达 2000万元。

台州市三门县盘活水库经营权,提升水利资产管理效益

三门县建立多方协同联动的财务竣工决算与项目融资机制,对石门水库等6座供水水库的水资源经营权进行盘活转让,推动水库水资源经营权融资7.4亿元,实现水利工程固定资产高效管理和效益发挥。

接下来,全省水利系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进、接续奋斗,让保护绿水青山成为全社会自觉,积极探索“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机制。


信息来源:浙江发布

索引号 002482285/2025-00298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浙江发布】浙江最新公布20个典型案例!还有这份“成绩单”请查收~
发布日期:2025-03-25 16:44 浏览次数: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由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河长办、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浙江省“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湖州安吉举行。

今年,我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浙江省宣传主题是“水润共富 绿动未来”。

20年来,全省水利系统以河湖长制为牵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先后开展“万里清水河道”“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等一系列治水行动,累计治理河流4.9万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27平方公里,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495个,贯通滨水绿道1.1万余公里,串联起4419余处滨水公园、亲水节点,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

坚持“节水优先”,用水效率居长江经济带首位。江河湖泊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水质比例从2013年的63.8%上升到97.0%,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水土保持率从2004年的86.8%提升至93.2%,连续五年获国家水土保持评估优秀,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9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个,示范工程10个。

活动现场

省水利厅发布了20个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典型案例

来看看他们的做法↓↓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绍兴市推动全国水利首单REITs上市,拓展投融资渠道促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2024年11月8日,绍兴汤浦水库REITs项目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了水利基础设施REITs从“0”到“1”的突破。上市净回收资金将全部用于镜岭水库的建设,有效盘活了水利资产,极大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丽水市创新“取水贷”金融产品,盘活水利资产促进民生水利建设

丽水市积极探索“取水贷”改革,立足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市场需求,创新“传统抵押+取水权征信”融资模式,盘活全市90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破解了小水电股东多、产权分散等带来的融资困境。

湖州市安吉县推进全域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水治理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安吉县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山塘水库用水权交易等探索实践,不断拓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初,安吉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开启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新实践。

杭州市淳安县与建德市探索开展区域间用水权交易,促进优质水资源生态价值实现

淳安县与建德市就千岛湖优质水资源开展区域间水权交易,有效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和用水效益,共同推进了淳安县、建德市两地水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两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舟山市定海区创新五山水利工程融合建设模式,发挥工程保安全促发展助共富综合作用

定海区打造五山水利工程,系统谋划以水利工程为基本载体,融合文旅、体育、资规、市政等综合功能的建设方式。2024年“康妮”台风期间全面发挥作用,实现“水患”变“水利”;衍生景区自2023年5月27日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承接高能级赛事活动66场。

金华市浦江县探索区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水库资源资产市场化盘活

2024年,浦江县成为全省唯一以全域为单元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试点区县。2024年12月,金坑源区块30年经营权以16.5亿元转让,实现了水库资源资产的市场化盘活,形成了政府、企业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温州乐清市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自2024年3月获批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以来,乐清市加快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转化交易、政策保障等工作,于2024年10月23日成功完成温州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

衢州市衢江区探索开展企业间用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和利用效益提升

衢江区聚焦企业因产能增长而用水不足问题,通过探索企业间水权交易,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有偿转让相应的取水权方式,解决企业新增用水需求。自2023年至2024年,衢江区成功促成两笔企业间取水权交易共450万方。

台州市仙居县依托优美河湖岸线资源,打造“十滩十溪百里共富带”

仙居县积极创新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模式,实现水生态产品规划引领、规矩准入、规范流程,有力拓宽了价值转化、产业融合路径。目前,已引进水生态产业项目超26亿元,建成温都水城、韦羌物语古建筑文化博览园等项目。

宁波市海曙区探索发展水岸经济,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海曙区以西洋港河及其水系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探索水与岸的融合发展,通过水的生态效益激发农业、服务业等多产业活力。其中,形成“舟游古林”水上共富精品环线品牌,汇聚20余处游玩打卡点的水旅板块。

丽水市青田县首创“河权”改革,促进“以河养河”社会共治

青田县纵深推进河权改革,发放全国首笔“河道使用经营权” 抵押贷款,引来了“金融活水”,趟出了“致富金山”。河权改革惠及11个乡镇(街道)、45个行政村,承包河段49条,共计163.3公里,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80万元。

绍兴市新昌县创新推出“水保共富贷”,助力亲水新业态发展

新昌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治理,并在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4年8月23日,新昌县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共富贷”在浙江签约。

湖州市南浔区探索水域指标化管理改革,优化水系格局释放生态红利

南浔区积极探索水域指标化管理改革,开展水域指标的收储、认定、调剂、补偿和更新的全流程管理。通过水域指标先收储后使用模式,涉水项目审批从原来水域调整方案(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审查、审批平均45天缩短至20天。

湖州市德清县探索“共富库塘”,推进水利+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德清县积极探索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打造共富库塘,加快水库山塘水生态价值转化。以长春、象跃、长林坞、劳岭等库塘为依托,形成了郡安里、象月湖、裸心谷等10多个大型文旅项目。

嘉兴市嘉善县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转换机制,打造幸福河湖生态共富样板

嘉善县深化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转换机制,将水生态修复与碳汇交易试点建设紧密融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功完成全市首笔水生态修复项目碳汇交易。

衢州市开化县、湖州市德清县实现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落地

近年来,浙江加快构建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机制,以河湖生态空间价值等小切口为试点,探索形成产品挖掘培育、权属确认、价值核算、资产评估、产品交易、收益反哺的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9月,全国水利风景区开化县马金溪下淤村区块300亩水域、1.7亩滩地和德清县张陆湾村洛漾半岛区块0.4公里岸线、2亩水域5年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经营权,分别以500万元、550万元成交,为全国河湖生态产品交易首单。

衢州市常山县创新“幸福河湖贷”,拓展生态富民新场

常山县以水利工程确权改革省级试点项目为契机,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激活资产、资源为重点,与金融机构联合探索投融资新模式,利用山塘水库经营权、水资源使用权,创新推出“幸福河湖贷”,推进存量水利资产盘活,实现水利资源变资金,资产变资本。

金华市磐安县推动全省首例社会资本培育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落地

磐安县在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培育生态产品。2024年11月7日,磐安县南西溪小流域泥潭坪水土保持农业资源完成交易,实现全省首例社会资本培育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功落地磐安。

温州市平阳县探索河湖空间开放共享机制,实现流域水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

平阳县在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开放共享的现状调研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出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工作机制,构建了流域水生态资源“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开发运营模式。周垟河网等10个爆款亲水圈带动周边4个村集体收入达 2000万元。

台州市三门县盘活水库经营权,提升水利资产管理效益

三门县建立多方协同联动的财务竣工决算与项目融资机制,对石门水库等6座供水水库的水资源经营权进行盘活转让,推动水库水资源经营权融资7.4亿元,实现水利工程固定资产高效管理和效益发挥。

接下来,全省水利系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进、接续奋斗,让保护绿水青山成为全社会自觉,积极探索“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机制。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由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河长办、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浙江省“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湖州安吉举行。

今年,我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浙江省宣传主题是“水润共富 绿动未来”。

20年来,全省水利系统以河湖长制为牵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先后开展“万里清水河道”“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等一系列治水行动,累计治理河流4.9万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27平方公里,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495个,贯通滨水绿道1.1万余公里,串联起4419余处滨水公园、亲水节点,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

坚持“节水优先”,用水效率居长江经济带首位。江河湖泊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水质比例从2013年的63.8%上升到97.0%,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水土保持率从2004年的86.8%提升至93.2%,连续五年获国家水土保持评估优秀,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9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个,示范工程10个。

活动现场

省水利厅发布了20个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典型案例

来看看他们的做法↓↓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绍兴市推动全国水利首单REITs上市,拓展投融资渠道促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2024年11月8日,绍兴汤浦水库REITs项目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了水利基础设施REITs从“0”到“1”的突破。上市净回收资金将全部用于镜岭水库的建设,有效盘活了水利资产,极大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丽水市创新“取水贷”金融产品,盘活水利资产促进民生水利建设

丽水市积极探索“取水贷”改革,立足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市场需求,创新“传统抵押+取水权征信”融资模式,盘活全市90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破解了小水电股东多、产权分散等带来的融资困境。

湖州市安吉县推进全域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水治理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安吉县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山塘水库用水权交易等探索实践,不断拓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初,安吉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开启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新实践。

杭州市淳安县与建德市探索开展区域间用水权交易,促进优质水资源生态价值实现

淳安县与建德市就千岛湖优质水资源开展区域间水权交易,有效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和用水效益,共同推进了淳安县、建德市两地水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两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舟山市定海区创新五山水利工程融合建设模式,发挥工程保安全促发展助共富综合作用

定海区打造五山水利工程,系统谋划以水利工程为基本载体,融合文旅、体育、资规、市政等综合功能的建设方式。2024年“康妮”台风期间全面发挥作用,实现“水患”变“水利”;衍生景区自2023年5月27日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承接高能级赛事活动66场。

金华市浦江县探索区域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水库资源资产市场化盘活

2024年,浦江县成为全省唯一以全域为单元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试点区县。2024年12月,金坑源区块30年经营权以16.5亿元转让,实现了水库资源资产的市场化盘活,形成了政府、企业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温州乐清市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自2024年3月获批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以来,乐清市加快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转化交易、政策保障等工作,于2024年10月23日成功完成温州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

衢州市衢江区探索开展企业间用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和利用效益提升

衢江区聚焦企业因产能增长而用水不足问题,通过探索企业间水权交易,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有偿转让相应的取水权方式,解决企业新增用水需求。自2023年至2024年,衢江区成功促成两笔企业间取水权交易共450万方。

台州市仙居县依托优美河湖岸线资源,打造“十滩十溪百里共富带”

仙居县积极创新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模式,实现水生态产品规划引领、规矩准入、规范流程,有力拓宽了价值转化、产业融合路径。目前,已引进水生态产业项目超26亿元,建成温都水城、韦羌物语古建筑文化博览园等项目。

宁波市海曙区探索发展水岸经济,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海曙区以西洋港河及其水系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探索水与岸的融合发展,通过水的生态效益激发农业、服务业等多产业活力。其中,形成“舟游古林”水上共富精品环线品牌,汇聚20余处游玩打卡点的水旅板块。

丽水市青田县首创“河权”改革,促进“以河养河”社会共治

青田县纵深推进河权改革,发放全国首笔“河道使用经营权” 抵押贷款,引来了“金融活水”,趟出了“致富金山”。河权改革惠及11个乡镇(街道)、45个行政村,承包河段49条,共计163.3公里,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80万元。

绍兴市新昌县创新推出“水保共富贷”,助力亲水新业态发展

新昌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治理,并在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4年8月23日,新昌县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共富贷”在浙江签约。

湖州市南浔区探索水域指标化管理改革,优化水系格局释放生态红利

南浔区积极探索水域指标化管理改革,开展水域指标的收储、认定、调剂、补偿和更新的全流程管理。通过水域指标先收储后使用模式,涉水项目审批从原来水域调整方案(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审查、审批平均45天缩短至20天。

湖州市德清县探索“共富库塘”,推进水利+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德清县积极探索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打造共富库塘,加快水库山塘水生态价值转化。以长春、象跃、长林坞、劳岭等库塘为依托,形成了郡安里、象月湖、裸心谷等10多个大型文旅项目。

嘉兴市嘉善县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转换机制,打造幸福河湖生态共富样板

嘉善县深化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探索建立“水生态修复+”转换机制,将水生态修复与碳汇交易试点建设紧密融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功完成全市首笔水生态修复项目碳汇交易。

衢州市开化县、湖州市德清县实现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落地

近年来,浙江加快构建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机制,以河湖生态空间价值等小切口为试点,探索形成产品挖掘培育、权属确认、价值核算、资产评估、产品交易、收益反哺的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9月,全国水利风景区开化县马金溪下淤村区块300亩水域、1.7亩滩地和德清县张陆湾村洛漾半岛区块0.4公里岸线、2亩水域5年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经营权,分别以500万元、550万元成交,为全国河湖生态产品交易首单。

衢州市常山县创新“幸福河湖贷”,拓展生态富民新场

常山县以水利工程确权改革省级试点项目为契机,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激活资产、资源为重点,与金融机构联合探索投融资新模式,利用山塘水库经营权、水资源使用权,创新推出“幸福河湖贷”,推进存量水利资产盘活,实现水利资源变资金,资产变资本。

金华市磐安县推动全省首例社会资本培育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落地

磐安县在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培育生态产品。2024年11月7日,磐安县南西溪小流域泥潭坪水土保持农业资源完成交易,实现全省首例社会资本培育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功落地磐安。

温州市平阳县探索河湖空间开放共享机制,实现流域水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

平阳县在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开放共享的现状调研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出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工作机制,构建了流域水生态资源“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开发运营模式。周垟河网等10个爆款亲水圈带动周边4个村集体收入达 2000万元。

台州市三门县盘活水库经营权,提升水利资产管理效益

三门县建立多方协同联动的财务竣工决算与项目融资机制,对石门水库等6座供水水库的水资源经营权进行盘活转让,推动水库水资源经营权融资7.4亿元,实现水利工程固定资产高效管理和效益发挥。

接下来,全省水利系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进、接续奋斗,让保护绿水青山成为全社会自觉,积极探索“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机制。


信息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