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1日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宁波市水利部门以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更新升级为抓手,全面夯实农田水利设施基础,系统开展全市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摸底调查,并分年度制定实施更新升级行动。计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完成2301座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改造任务,通过补齐短板、优化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完成1915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更新升级,提升了灌溉设施水平,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在更新升级过程中,宁波市创新推行“多维度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泵站机埠、堰坝水闸等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建立“一村一清单、一站一方案”精准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民生水利工程综合效益。通过资源整合与项目联动,宁波市在保障资金投入的同时,系统解决高标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
强化项目统筹,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镇海区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水利和农业双职责的职能优势,加强科室联动,统筹谋划农业灌溉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数据共享、一体推进,既提升了农田水利设施,又有效解决了高标准农田的灌溉需求。2024年,镇海区共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3575亩,配套建设灌溉沟渠1.35万米,新建及改造提升泵站21座,显著补齐了灌区灌排工程短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水利文化新亮点。鄞州区立足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节水优先战略,科学规划泵站布局,统筹考虑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要素,将泵站打造为水利文化展示点和乡村旅游打卡地,提升区域综合价值。近年来,鄞州区累计完成248座泵站更新升级,提前完成“十四五”农业灌溉工程任务目标。通过标准化管理,强化泵站管护职责,健全农业用水计量监管体系。同时,注重水旅融合,在甬新河畔以“绿水青山”和“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打造墙绘,助力建设江南水乡宜居村;在横溪镇凰山岙农旅小镇城杨村1号泵站,建设节水灌溉宣传文化节点,将泵站升级为集水利功能、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改造后的泵站不仅成为水利文化展示窗口,更成为乡村旅游特色打卡地,实现了农业、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
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创新泵站景观化改造。奉化区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推动泵站改造与乡村风貌深度融合,通过将水利设施功能性与乡村风貌相融合,植入水文化元素、建设观景平台、优化景观绿化等方式,打造集灌溉、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利景观节点,实现实用功能与景观价值的有机统一。例如,西坞街道将水乡马头墙设计元素融入泵站改造,展现了独特的水乡韵味;江口、方桥街道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加入节水元素进行彩绘设计;萧王庙街道采用简欧风格的泵房设计,美观大方;松岙镇则以黑瓦白墙的徽式风格,体现了古镇的浓厚韵味。这些改造不仅提升了泵站的功能性,还使其成为乡村景观的新亮点,实现了“乡村有景、田间有水、效率有升、整洁有序、节水有据、智慧有数、管护有力”的目标,为农田水利灌溉增添了新的风景线。
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支撑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益人口近29万,受益农田面积超80万亩。通过优化灌溉设施,宁波市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增强了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为全市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农田水利设施的升级改造,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下一步,宁波市水利部门将加快推进408座农业灌溉工程升级改造,确保顺利完成“十四五”既定目标,为宁波市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水利保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强动力。
信息来源:宁波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