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285/2025-00458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本站4月15日讯】4月15日,桐乡市正式进入汛期。当天上午,在水乡乌镇的上空,一架特殊的“空中卫士”悄然升空,掠过平静的河面,穿梭于闸站之间,用科技之眼守护桐乡水利的安宁——这就是桐乡打造的数字孪生圩区系统的智能奇兵。
科技赋能打造“最强大脑”
数字孪生圩区系统是桐乡数字圩区迭代升级的生动实践,以乌镇圩区整治工程为首个试点,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数字孪生圩区系统,实现对圩区水利设施的全域监测感知、全量远程智控、智能巡查与预警,以及科学研判与决策支持,从而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区域水安全。相比之前的数字圩区建设,数字孪生圩区系统将创造一个数字版的虚拟“克隆体”,且时刻保持真实动态。
启用无人机对圩区开展巡逻是首次尝试,无人机巡逻结合AI等技术,将自动识别警情,为防洪排涝注入新动能。无人机独特的空中视角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实现在地面难以完成的任务。
千年水乡筑牢“防汛长城”
作为桐乡市“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桐乡市乌镇圩区整治工程,迎来了闸站建成后第一个汛期。历时近3年时间建设,该圩区11个闸站相关防洪排涝设施均已投入使用。乌镇圩区整治工程概算投资1.2亿元,工程东起上塔庙港,西至金牛塘,南接东升河,北临澜溪塘,涉及3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3.82万人。目前,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94%左右,预计今年6月全部完工,确保在主汛期来临前发挥作用
此前因为乌镇古镇地势偏低,暴雨侵袭之下,乌镇市河两岸存在洪涝威胁,台汛期为保障区域内人员安全,不得不进行转移安置,给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很多不便。乌镇圩区整治工程建成后,排涝流量最高能达10.5立方米每秒,将大大提高该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实现防洪标准20年一遇,防涝标准10年一遇。
智慧水利守护民生福祉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是防汛度汛的硬核支撑。今年截至目前,桐乡市已完成3个国家基本站、9个县级防汛水雨情遥测站等共计33个水文测站的检查维护。同时该市已于汛前对全市11个镇(街道)的在建工程和运行工程开展水旱灾害防御汛前指导服务,全市累计出动565人次,实地检查各地工程743处,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并建立问题清单,实现闭环处置,保障安全度汛。
接下来,桐乡水利将继续扛牢使命天职,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依托智慧水利平台,整合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等多源数据,实现雨情、水情、险情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持续为桐乡市的防洪排涝建设和居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桐乡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