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20天,这座水库顺利结顶!
发布日期:2025-04-22 16:52 浏览次数:

4月18日上午9时,随着最后一车堆石料的填筑压实,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542米长的坝体顺利填筑结顶,较原年度计划提前20天完成,为后续混凝土面板施工及明年下闸蓄水争取了宝贵时间。

寺桥水库大坝填筑到顶.jpg

寺桥水库大坝填筑到顶

工程简介

寺桥水库是柯城区首座以防洪、灌溉、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发电的中型水库,总投资23.5亿元,总库容3589万立方米,是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项目,也被列入省“千项万亿”重点工程。

智破地质难题,拼出“寺桥速度”

重大工程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自选址之时,寺桥水库大坝建设便面临“先天难题”。坝址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S形河道弯顶处,右岸山脊直插坝体,地方道路又横穿施工区。车辆要通行,大坝更要建,怎么办?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全咨、监理、设计、施工等参建各方群策群力,并邀请省市权威专家现场指导论证,创新提出“四次导改”方案,即分四次调整施工区域和交通路线,“拼图”式开展大坝填筑,实现边筑坝、边通行。2023年6月,施工方将左岸一块相对平坦的区域作为先行施工区,拉开了大坝填筑的序幕,并通过优化料场开采与坝面施工衔接,将复杂地形制约转化为高效施工动能。

开展挖坑试验,检测大坝填筑质量

创新方法是开端,建设者的日夜鏖战则是工程加速推进的关键。高温季“白+黑”轮班突击、雨雪天“见缝插针”精细施工……全体建设者仅历时22个月便完成大坝575万立方米填筑,平均月填筑量26万立方米,拼出了“寺桥速度”。

雪夜奋战.jpg

建设者雪夜奋战

数字监控筑坝,智能碾压提质

在传统水利工程中融入“智慧基因”,是寺桥水库的另一大亮点。寺桥水库以BIM模型为基石,结合智能碾压技术,搭建起“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全方位管控体系,实现了建管各项业务的全面融合。

数字化配图1.jpg

BIM+智能碾压

该技术相当于为每台碾压机械安装了“智慧大脑”,通过对其运行轨迹、速度、振动频率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每一层填筑体质量可追溯、可控制,实现工程的精细化管理。2024年11月,寺桥水库工程智慧建设管理平台BIM技术应用荣获第七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银奖,成为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的一次积极探索。

数字化配图2.png

智能碾压监测

守护绿水青山,书写惠民答卷

建设团队将生态保护措施贯穿施工全程,采用边开挖边绿化模式,及时在开挖区域播撒草籽、栽种绿植,降低生态影响。现场还定时洒水抑尘,将闲置裸露区域覆盖绿网,全方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2023年,寺桥水库项目获评“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优”。

绿化配图1-边坡绿化养护.jpg       绿化配图-挂网绿化.jpg

边坡绿化养护                                                                                                                 挂网绿化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寺桥水库施工高峰期还为当地创造了近1500个就业岗位,助力山区百姓增收。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石梁溪流域防洪体系,提高下游农田灌溉保证率,有力缓解山区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现状,改善提升石梁溪和智慧新城水生态和水环境,实现农业增产、生态优化和城市发展的协调共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水库主体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65%,下一步,施工方将开展溢洪道钢闸门结构安装、发电厂房机组基座浇筑等工序,预计于今年年底启动混凝土面板施工,全力冲刺明年下闸蓄水目标。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

提前20天,这座水库顺利结顶!
  • 日期:2025-04-22 16:52
  • 来源: 省水利厅
  • 浏览次数:
  • 字体:[ ]

4月18日上午9时,随着最后一车堆石料的填筑压实,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542米长的坝体顺利填筑结顶,较原年度计划提前20天完成,为后续混凝土面板施工及明年下闸蓄水争取了宝贵时间。

寺桥水库大坝填筑到顶.jpg

寺桥水库大坝填筑到顶

工程简介

寺桥水库是柯城区首座以防洪、灌溉、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发电的中型水库,总投资23.5亿元,总库容3589万立方米,是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项目,也被列入省“千项万亿”重点工程。

智破地质难题,拼出“寺桥速度”

重大工程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自选址之时,寺桥水库大坝建设便面临“先天难题”。坝址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S形河道弯顶处,右岸山脊直插坝体,地方道路又横穿施工区。车辆要通行,大坝更要建,怎么办?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全咨、监理、设计、施工等参建各方群策群力,并邀请省市权威专家现场指导论证,创新提出“四次导改”方案,即分四次调整施工区域和交通路线,“拼图”式开展大坝填筑,实现边筑坝、边通行。2023年6月,施工方将左岸一块相对平坦的区域作为先行施工区,拉开了大坝填筑的序幕,并通过优化料场开采与坝面施工衔接,将复杂地形制约转化为高效施工动能。

开展挖坑试验,检测大坝填筑质量

创新方法是开端,建设者的日夜鏖战则是工程加速推进的关键。高温季“白+黑”轮班突击、雨雪天“见缝插针”精细施工……全体建设者仅历时22个月便完成大坝575万立方米填筑,平均月填筑量26万立方米,拼出了“寺桥速度”。

雪夜奋战.jpg

建设者雪夜奋战

数字监控筑坝,智能碾压提质

在传统水利工程中融入“智慧基因”,是寺桥水库的另一大亮点。寺桥水库以BIM模型为基石,结合智能碾压技术,搭建起“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全方位管控体系,实现了建管各项业务的全面融合。

数字化配图1.jpg

BIM+智能碾压

该技术相当于为每台碾压机械安装了“智慧大脑”,通过对其运行轨迹、速度、振动频率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每一层填筑体质量可追溯、可控制,实现工程的精细化管理。2024年11月,寺桥水库工程智慧建设管理平台BIM技术应用荣获第七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银奖,成为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的一次积极探索。

数字化配图2.png

智能碾压监测

守护绿水青山,书写惠民答卷

建设团队将生态保护措施贯穿施工全程,采用边开挖边绿化模式,及时在开挖区域播撒草籽、栽种绿植,降低生态影响。现场还定时洒水抑尘,将闲置裸露区域覆盖绿网,全方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2023年,寺桥水库项目获评“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优”。

绿化配图1-边坡绿化养护.jpg       绿化配图-挂网绿化.jpg

边坡绿化养护                                                                                                                 挂网绿化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寺桥水库施工高峰期还为当地创造了近1500个就业岗位,助力山区百姓增收。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石梁溪流域防洪体系,提高下游农田灌溉保证率,有力缓解山区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现状,改善提升石梁溪和智慧新城水生态和水环境,实现农业增产、生态优化和城市发展的协调共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水库主体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65%,下一步,施工方将开展溢洪道钢闸门结构安装、发电厂房机组基座浇筑等工序,预计于今年年底启动混凝土面板施工,全力冲刺明年下闸蓄水目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