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285/2025-00493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2025年4月21日至23日,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现场推进会将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召开。
这次全国会议,为何选在浙江?带着问题,我们一探农村供水的“浙江经验”。
20余年接续奋斗
一场“喝好水”的民生接力
遂昌县排前村山高路远,且受地势条件限制建不了山塘水库,后山的溪沟就是当地人的水源。沿着这条溪沟溯源,两公里不到的一段路,竟藏着浙江农村供水的“前世今生”:简易储水桶、斑驳的混凝土蓄水池和一座崭新的现代供水站。
村民雷月新介绍,这些供水装置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是排前村从“没水喝”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的最好见证。
这也是浙江农村供水发展的生动缩影。
时间拨回至2003年,刚刚履新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也应运而生,明确要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并列入2005年浙江省政府首批“十方面民生实事”。2010年,浙江进一步响应水利部号召,深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至2017年年底,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没水喝”的问题。
“有水喝”,还要“喝好水”。2018年,浙江再次拉升标杆,启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按照能延则延、能扩则扩、进村到户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管网延伸,提升城乡供水规模化水平。经过多轮建设,浙江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城市水厂为主、乡镇水厂为辅、单村水站为补充的供水格局,到2021年城乡供水规模化覆盖人口已占全省的96%。
但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决定了浙江仍存在8828座单村水站,覆盖全省4%人口。何为单村水站?单村水站是农村供水的“最后一公里”,主要解决一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群众的饮水问题,分布散、距离远、位置偏,水站水源单一,80%以上水站从溪沟堰坝取水,受天气影响大,暴雨水浑、干旱没水,影响群众“喝好水”。遂昌县排前村就是典型代表。
当前,浙江正在全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乡村民宿、农家乐、乡村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城市居民向农村“潮汐式”流动,这些都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年6月27日,时任浙江省省长王浩到遂昌下访接访,雷月新现场反映了喝好水难的问题。“省长听完后,当即就对在场的水利厅厅长等人说,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在提供优质供水服务方面确保‘一村不落、一人不少’!”雷月新回忆道。
以群众所盼引领浙江之干,一场回应全省剩余4%山区海岛群众“喝好水”需求的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由此铺开。
浙江省水利厅迅速行动,派出16个专家组,花了2个月时间下沉全省各县各村落,以单座水站为点,溪沟堰坝、水库、山塘、地下水4类主水源为线,水站供水覆盖范围为面,开展地毯式查勘、摸排,对全省单村水站的现状、问题和群众诉求进行了全面梳理。跑到、看到、听到、问到、座谈到!最后,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提出“三个一批”方案:对城郊接合部,能延则延、能并则并,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对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区,依托稳定水源和引调水工程,以大带小推动集中供水规模化;对相对偏远的自然村落,重点关注水量、水质,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
“水到渠成”难于上青天
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
毛阳村海拔810米,山间布满灌木丛、陡坡和悬崖石壁,几乎没有路,很多地方连村民也没走过。2024年7月,遂昌县水利局的“95后”小伙子黄升军跟着师傅踏上了找水源之路。
“知道农村供水工程难做,但没想到这么难!”黄升军感慨,一路上连滚带爬,一共三四公里路,没承想整整走了一天,“因为穿的是短袖短裤,下山后才发现胳膊腿上布满了划痕。”
启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的2年多来,在浙江每天都有数千名农饮人奔跑在这样的场景里,没有路就逢山开路,不能用机械就靠肩挑背扛,人力不行就骡马驮,他们用汗水把农村供水的“浙江方案”从蓝图变成现实——
深藏在浙江西南山褶里的松阳县,按照“能延则延、能连则连”原则,分层推进管网建设,铺设管道约433公里,将位于松古平原县城水厂的水一路输送到管网延伸的末端——板桥畲族乡,途经50多个村庄,服务人口近3万人,实现了“水往高处流、百姓不发愁”。
守着新安江水库这个“大水缸”却喝不上好水的淳安县,开启了从分散“小水源”到集中“大水网”的布局。通过水厂水源同谋划、同建设、同使用,新建规模化水厂(水站)30座,全县供水设施由631处减少为263处,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由19%提升至73.8%,让高山村民也喝上了千岛湖的水。
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4年年底,浙江全省累计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8017座,完工率达90.8%。
“水到渠成”缘何这般难?数字背后,不仅是攻坚克难的勇气,更是改革破局的魄力!
钱从哪里来?农村供水工程作为公益性工程,钱是最大的拦路虎。自带改革“基因”的浙江人,靠财政资金“拨”一点、整合资源“凑”一点、专项债券“筹”一点、申请银行“贷”一点、社会融资“引”一点,全面落实单村水站建设资金。
地从哪里找?用地审批难是广大山区的共性,对此浙江各地水利、资规、电力、乡镇、行政村利用“水利一张图”应用系统,联合开展避线选址工作,强化用地审批。同时针对存量水站的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占地类型及审批程序,先易后难、分批推进土地审批工作。
没有电怎么办?一些偏远山区,在修建水站之处,甚至都没有通电!电力部门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电网建设,探索风光电储能等新技术,做到“电网覆盖解决一批、新型技术解决一批”,切实兜住单村水站用电底线。
特殊时间、空间下的农村群众饮水需求怎么满足?共同富裕场景下,“一村不落、一人不少”的农村供水保障,该如何实现?从一线着手,在广泛扎实的调研中发现,全省还有1.5万人的分散农村人口,或处于过渡期的下山移民,或是偏远山区散居村民。“建设小微型水站成为多地选择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微型水站是一种小型供水设施,由一组小型水处理设备和储水设施组成,出水浊度可达到规模水厂标准。“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座微型水站的造价仅为传统单村水站的25%,建设时间更是可以缩短七成,占地面积仅需要5平方米。”
群众有异议怎么办?把评审会搬到村里!诸暨市深化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将评审会搬到村里,征求群众对水源选取、水站选址、管网走向、入户布线、消防设施布设等意见建议,实现“纸上评”到“现场评”转变,增加项目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饮水安全问题。
县级统管保长效
一场破局创新的机制变革
4月1日,清明小长假还未到,松阳县四都乡榔树村民宿村已是一房难求。“自从民宿火起来,一进入旅游高峰期我就焦虑,怕水压、水量跟不上,被客人投诉。”原舍·揽树山房民宿职业经理人许建国说,2024年开始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偶尔还能听到客人夸水甜。他不知道的是,这得益于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带来的变化。
自来水在净水处理过程中要添加消毒剂,灭活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但消毒剂的投放量需要根据用水量、天气变化等情况随时调整,这样才够精准。”松阳县水利局农村供水服务中心主任陈松建介绍,余氯值低了,可能因消毒剂投放不足导致微生物超标;在安全范围内的余氯值高了,就会出现大家常说的“漂白粉味道”。过去,单村水站消毒剂投放都是人工操作,自来水余氯值不稳定时有发生。
数字化自动精准加药设备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设备的核心控制器能自主采集供水流量等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变化实时调整消毒剂加药剂量。
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中,浙江各地纷纷以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农村供水服务水平。以城乡供水数字化应用“浙水好喝”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就像一个个触角,连接到了千万家灶台。而支撑平台上跃动的数字的,是一个个靠谱专业的“水管家”。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对单村水站来说,尤为如此。“早年单村水站管理基本是村建村管。”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管理缺失、反应滞后、专业不足、经费短缺等,都是过去单村水站管护中的弊端。
2018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城乡供水“县级统管”模式,即明确由水务公司统管城乡供水或县里成立农村饮用水专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维护,有效破解了单村水站管理缺失的问题。2024年以来,浙江也对“县级统管”有了新的升级,要求各地分片分区设置网点,打造“2小时服务圈”,实现统一运维、快速响应。
2024年,水利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的通知,将这一机制正式从浙江推向全国。
以此为导向,全省各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管护创新格局。
杭州市临安区打造“30分钟速达圈”,在整个供水范围内设立4个营运分公司、10个营业片区、26个大网格、36个小网格,分别设立片长、管理员、网格员,并依托“天目智管水务”数字化平台,快速精准服务群众用水问题;衢州市创新出台农村供水“110”应急联动机制,与信访部门数据共享,通过“民呼我为”平台接收群众反映问题,5分钟内分派相关部门联系处置,实现快处快办、闭环监管,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9.5%以上;遂昌县建强三支队伍,落实县级统管员66人,选聘村级水务员201人,并整合38位技术专家专门解决“疑难杂症”,从“源头”到“水龙头”护航村民喝好水。
以农村供水管护更规范专业、服务更优质高效为目标,全省农饮水专业化管护率从7.7%上升为基本全覆盖,饮水困难发生率长期控制在2%以内。2024年夏季高温和2025年春季干旱,山区群众应急保供能力明显提升。
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牵动着242万农村群众的心。“今年是浙江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的收官之年,我们将狠抓落实、实干争先,让每一座单村水站都成为暖心服务群众的‘幸福站’、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