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5-00417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为水利工程融入文化动能
发布日期:2025-04-08 15:18 浏览次数:

近日,全国首个水利工程和文化融合综合性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发布。《导则》的发布,是浙江省水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融入文化元素提供了技术路径和价值导向,为水利工程建设融入了文化动能。这是浙江水文化工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为全国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实践提供了参考。

构建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标准体系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千年治水智慧、传承水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推动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弘扬水文化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抓手。浙江河湖纵横、水网密布,从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到钱塘江海塘的千年守护,再到浙东运河的航运繁荣,水利工程始终与浙江的历史文脉、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相连。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探索“水文化﹢工程”“水工程﹢文化”模式,深入推进水利工程与诗路文化带、水旅研学线路、旅游风景区融合发展,连续开展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征集推荐,并向社会发布和宣传推介。

随着水文化建设渐入佳境,浙江省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涌现出一批精品工程,但也存在标准不一、缺乏科学指导、融合形式单一等问题,亟需建立标准进行规范和引导。面对发展所需和现实需要,浙江省水利厅在全国率先行动,着手构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链条标准体系,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浙江实践,更是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品质的创新。

“《导则》担负着助力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使命。在制定过程中,浙江省水利厅广泛调研国内外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充分征求水利、文化、规划、设计等领域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回顾标准制定历程,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副主任郑盈盈说。

“《导则》是全省水利类地方标准中首个水文化方向的标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为水利高质量发展和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了力量。”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导则》的立项、编制、评审、发布、实施等全过程进行了科学管理和指导,严格把关,保证了标准技术质量。

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的创新探索

经过3年的反复论证和修改完善,《导则》最终出台,从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的原则、形式、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成效评价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引导与具体细化,是一本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工具书”。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综合性地方标准,《导则》不仅填补了浙江当前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建设体系的空白,驱动工程建设再进阶,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助力全国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生态、文化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在融合原则方面,《导则》提出因地制宜、系统完整、科学严谨、先进引领、特色突出、形式丰富、安全优先等7项原则,充分彰显有机结合、人水和谐、文化引领、惠民利民等理念,体现了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对水利工程价值观塑造、功能模式建构的全面引领。

在工程建设方面,《导则》分别对新建水利工程、已建现代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遗产的文化融合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对新建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导则》从工程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全链条明确了关键要求和技术路径。比如,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宜包含文化融合内容”“文化融合工程宜与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工程规划建设中提出,“宜注重全过程资料整理保存和信息记录”,并对保存事项作出指导。

在运行管理方面,《导则》对水利工程开放服务、运行组织、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全方位指导。比如,在开放服务中,强调融合空间“可根据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需要和环境承载力等实际情况,分级、分区、分时对外开放”;在运行组织中提出,“宜积极组织策划文化传播活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建立多种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导则》还通过明确融合的目标、主题和方式,推动水利工程在功能性与文化性上的有机结合,提升融合水平,促进水利工程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

…………

“《导则》赓续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始终贯穿守正创新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有力回应地方现实关切,较好解决了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工作中迫切需要的系统性、方法性、规范性问题。”在浙江水文化建设领域深耕多年的浙江省水利学会水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张祝平认为,《导则》为进一步做好水利遗产保护利用和推动水利工程与文化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为构建水文化发展新模式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宣传推广,让水利工程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掌握《导则》的理念、要求和方法,提升文化融合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们也鼓励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实践,探索更多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的新模式。”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宏晖表示。

放眼全国,浙江的创新探索,也是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水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坚信,水利工程不仅是安澜万里的“硬核”屏障,也将成为滋养人心的文化绿洲。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5-00417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为水利工程融入文化动能
发布日期:2025-04-08 15:18 浏览次数:

近日,全国首个水利工程和文化融合综合性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发布。《导则》的发布,是浙江省水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融入文化元素提供了技术路径和价值导向,为水利工程建设融入了文化动能。这是浙江水文化工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为全国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实践提供了参考。

构建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标准体系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千年治水智慧、传承水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推动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弘扬水文化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抓手。浙江河湖纵横、水网密布,从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到钱塘江海塘的千年守护,再到浙东运河的航运繁荣,水利工程始终与浙江的历史文脉、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相连。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探索“水文化﹢工程”“水工程﹢文化”模式,深入推进水利工程与诗路文化带、水旅研学线路、旅游风景区融合发展,连续开展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征集推荐,并向社会发布和宣传推介。

随着水文化建设渐入佳境,浙江省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涌现出一批精品工程,但也存在标准不一、缺乏科学指导、融合形式单一等问题,亟需建立标准进行规范和引导。面对发展所需和现实需要,浙江省水利厅在全国率先行动,着手构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链条标准体系,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浙江实践,更是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品质的创新。

“《导则》担负着助力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使命。在制定过程中,浙江省水利厅广泛调研国内外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充分征求水利、文化、规划、设计等领域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回顾标准制定历程,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副主任郑盈盈说。

“《导则》是全省水利类地方标准中首个水文化方向的标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为水利高质量发展和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了力量。”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导则》的立项、编制、评审、发布、实施等全过程进行了科学管理和指导,严格把关,保证了标准技术质量。

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的创新探索

经过3年的反复论证和修改完善,《导则》最终出台,从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的原则、形式、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成效评价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引导与具体细化,是一本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工具书”。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综合性地方标准,《导则》不仅填补了浙江当前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建设体系的空白,驱动工程建设再进阶,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助力全国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生态、文化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在融合原则方面,《导则》提出因地制宜、系统完整、科学严谨、先进引领、特色突出、形式丰富、安全优先等7项原则,充分彰显有机结合、人水和谐、文化引领、惠民利民等理念,体现了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对水利工程价值观塑造、功能模式建构的全面引领。

在工程建设方面,《导则》分别对新建水利工程、已建现代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遗产的文化融合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对新建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导则》从工程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全链条明确了关键要求和技术路径。比如,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宜包含文化融合内容”“文化融合工程宜与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工程规划建设中提出,“宜注重全过程资料整理保存和信息记录”,并对保存事项作出指导。

在运行管理方面,《导则》对水利工程开放服务、运行组织、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全方位指导。比如,在开放服务中,强调融合空间“可根据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需要和环境承载力等实际情况,分级、分区、分时对外开放”;在运行组织中提出,“宜积极组织策划文化传播活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建立多种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导则》还通过明确融合的目标、主题和方式,推动水利工程在功能性与文化性上的有机结合,提升融合水平,促进水利工程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

…………

“《导则》赓续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始终贯穿守正创新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有力回应地方现实关切,较好解决了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工作中迫切需要的系统性、方法性、规范性问题。”在浙江水文化建设领域深耕多年的浙江省水利学会水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张祝平认为,《导则》为进一步做好水利遗产保护利用和推动水利工程与文化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为构建水文化发展新模式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宣传推广,让水利工程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掌握《导则》的理念、要求和方法,提升文化融合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们也鼓励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实践,探索更多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的新模式。”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宏晖表示。

放眼全国,浙江的创新探索,也是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水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坚信,水利工程不仅是安澜万里的“硬核”屏障,也将成为滋养人心的文化绿洲。

近日,全国首个水利工程和文化融合综合性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发布。《导则》的发布,是浙江省水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融入文化元素提供了技术路径和价值导向,为水利工程建设融入了文化动能。这是浙江水文化工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为全国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实践提供了参考。

构建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标准体系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千年治水智慧、传承水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推动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弘扬水文化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抓手。浙江河湖纵横、水网密布,从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到钱塘江海塘的千年守护,再到浙东运河的航运繁荣,水利工程始终与浙江的历史文脉、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相连。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探索“水文化﹢工程”“水工程﹢文化”模式,深入推进水利工程与诗路文化带、水旅研学线路、旅游风景区融合发展,连续开展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征集推荐,并向社会发布和宣传推介。

随着水文化建设渐入佳境,浙江省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涌现出一批精品工程,但也存在标准不一、缺乏科学指导、融合形式单一等问题,亟需建立标准进行规范和引导。面对发展所需和现实需要,浙江省水利厅在全国率先行动,着手构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链条标准体系,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浙江实践,更是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品质的创新。

“《导则》担负着助力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使命。在制定过程中,浙江省水利厅广泛调研国内外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充分征求水利、文化、规划、设计等领域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回顾标准制定历程,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副主任郑盈盈说。

“《导则》是全省水利类地方标准中首个水文化方向的标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为水利高质量发展和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了力量。”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导则》的立项、编制、评审、发布、实施等全过程进行了科学管理和指导,严格把关,保证了标准技术质量。

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的创新探索

经过3年的反复论证和修改完善,《导则》最终出台,从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的原则、形式、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成效评价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引导与具体细化,是一本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工具书”。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综合性地方标准,《导则》不仅填补了浙江当前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建设体系的空白,驱动工程建设再进阶,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助力全国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生态、文化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在融合原则方面,《导则》提出因地制宜、系统完整、科学严谨、先进引领、特色突出、形式丰富、安全优先等7项原则,充分彰显有机结合、人水和谐、文化引领、惠民利民等理念,体现了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对水利工程价值观塑造、功能模式建构的全面引领。

在工程建设方面,《导则》分别对新建水利工程、已建现代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遗产的文化融合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对新建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导则》从工程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全链条明确了关键要求和技术路径。比如,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宜包含文化融合内容”“文化融合工程宜与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工程规划建设中提出,“宜注重全过程资料整理保存和信息记录”,并对保存事项作出指导。

在运行管理方面,《导则》对水利工程开放服务、运行组织、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全方位指导。比如,在开放服务中,强调融合空间“可根据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需要和环境承载力等实际情况,分级、分区、分时对外开放”;在运行组织中提出,“宜积极组织策划文化传播活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建立多种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导则》还通过明确融合的目标、主题和方式,推动水利工程在功能性与文化性上的有机结合,提升融合水平,促进水利工程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

…………

“《导则》赓续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始终贯穿守正创新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有力回应地方现实关切,较好解决了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工作中迫切需要的系统性、方法性、规范性问题。”在浙江水文化建设领域深耕多年的浙江省水利学会水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张祝平认为,《导则》为进一步做好水利遗产保护利用和推动水利工程与文化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为构建水文化发展新模式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宣传推广,让水利工程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掌握《导则》的理念、要求和方法,提升文化融合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们也鼓励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实践,探索更多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的新模式。”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宏晖表示。

放眼全国,浙江的创新探索,也是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水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坚信,水利工程不仅是安澜万里的“硬核”屏障,也将成为滋养人心的文化绿洲。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