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9日讯】近年来,镇海区紧紧围绕深化河湖长制协同管理这一目标,以河长办牵头抓总为基础、以部门协同为关键,推深做实“河湖长+”工作协同机制,推动河湖长制实现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的新跨越,助力实现“河湖长治”。
提升“河湖长+检察长”监督效能。强化河湖管护与检察监督有效衔接,河湖长与检察长携手启动常态化联动机制,共同提高区域水资源管理能力。围绕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护、河湖保护治理、水土保持管理等重点领域,拓展协作空间,深化协作内容,共同解决一批河湖治理“老大难”问题,以法治力量服务保障区域水安全。近两年,“河湖长+检察长”累计开展护河宣传活动3次,联合巡河7次,排查发现涉水违法问题8个。
提升“河湖长+警长”整治效能。有效整合河湖管护与公安执法力量,打好“河湖长+警长”联动联治“四张牌”,加强河湖领域执法力度,打造警政“治水共同体”。按照“属地管辖、逐级负责”的原则压实“河道警长”职责,打好“机制建设牌”;结合“夜间巡河”行动、河湖“清四乱”行动等工作强化巡河防控网络,打好“日常巡护牌”;以“世界水日”、夏季防溺水等专项活动为契机,打好“宣传发动牌”;以解决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排污倾倒等为目标,打好“督促指导”牌。近两年,共开展专项行动10余次。
提升“河湖长+民间河长”守护效能。为展现区内治水、管水、护水、爱水风貌,满足人民群众对河湖管护治理成效的期盼,积极开拓思路,开展“世界水日”广场宣传活动、“节水在心,护水在行,共赏河湖之美”摄影作品及视频作品征集活动、民间河长巡河活动等多重宣传活动,邀请民间力量参与河湖管理,进一步深化“河湖长+民间河长”的工作模式。今年已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活动5场,参与达3万余人次。区内101支护水团队中,“黄背包”志愿者团队荣获全国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贡献奖,为探索管护河湖水环境提供新方向。
信息来源:镇海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