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22日讯】5月20日,“古代水坝工程与人类文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以良渚遗址水利工程为代表的各时期古代水坝工程为典型案例,从全球视角追溯水坝工程的起源,探讨水利工程对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支撑作用。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主席迈克尔·罗杰斯、世界水理事会主席洛克·福勋出席并致辞。中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内国际水利学者、考古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约300人出席。
本次研讨会是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省水利厅、四川省水利厅、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承办。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外围水利系统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改写了中国和世界的水利发展史”。后又通过专项调查,在原11条水坝之外,又新发现20余条新的水坝,以及与水利系统相关的4条南北向土垄,进一步揭示良渚遗址水利工程的完整结构。
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河海大学教授袁俊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副所长李云鹏等分别介绍了良渚遗址水利工程的历史演变、工程技术、科技内涵及其文化传播意义。与会专家就良渚遗址水利工程进一步深化了四项共识:一是包含目前早期文明考古发现中规模最大、工程数量最多的堤坝工程群;二是目前早期文明考古发现中工程体系最为复杂、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水利工程;三是目前早期文明考古发现中类型最丰富、水利功能效益最全面的水利工程;四是早期文明考古发现中集成工程技术最多的水利工程。
信息来源:厅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