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5-00571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都市快报】浙南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怎么办?浙江这场演练告诉你答案
发布日期:2025-05-08 10:29 浏览次数:

应对今年入汛后极端天气,当浙南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怎么办?4月29日下午,由省水利厅、丽水市人民政府、丽水军分区、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在丽水市举行。

本次演练,模拟梅汛期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为背景,聚焦水旱灾害防御领域“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设置会商部署、工程调度、水文应急测验、山洪灾害防御、水库险情处置、堤防险情处置等6个科目,全面检验“早动、快动、小动”工作机制成果、全省水利部门“监测预警、水利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责协同落实以及新技术新装备实战效能。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的实战演练

在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现场,模拟6月份入梅以来,丽水、温州、衢州南部一带遭遇持续强降雨明显,瓯江流域水位暴涨,紧水滩水库、滩坑水库持续保持满发,即将触发丽水市大型水库预泄机制……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的实战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调度指令,瓯江流域拉开了“早动、快动、小动”机制的实战检验。演练中,丽水市水利局提前会商研判,依托数字孪生瓯江平台洪水预报结果动态优化调度方案:

上游紧水滩、滩坑两座水库以“小步快跑”模式,通过16次精准泄洪调整,为后续调度打下良好基础;下游巡堤队“以预报预警为令”,在预报水位将超启动水位时,立即激活24小时不间断巡查,重点检查迎水面、堤身、堤脚、池塘洼地及历史出险点等部位。

通过加密雨水情监测频次,快速发布预警信息抢抓防汛先机,对水利工程险情实施“抢早抢小”处置,人员物资快速到位,确保险情消除在初发阶段,形成早动抢先机、快动提效能、小动保精准的全链条防御体系。

本次演练广泛应用前沿技术装备,充分展现新质生产力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应用,让科技成为防汛的“最强辅助”。

场景一:“智慧大脑”防汛

在工程调度科目中,数字孪生瓯江发挥“智慧大脑”作用,收集处理海量数据、精准预报洪水、智能调度水利设施、全流程模拟灾害场景,增强防御底气。

场景二:非接触式测流设备

在水文应急测验科目中,现代化水文监测设备初显成效,非接触式测流设备(侧扫雷达测流系统、视频测流设备、无人机测流系统),助力流量监测,保障人员安全与数据精准。

场景三:无人船开展水下险情勘查

在堤防险情处置科目中,无人船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开展水下险情勘查,探地雷达动态监测各堤段薄弱环节,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监控堤防险情隐患点,无人机系留照明灯为夜间抢险提供充足照明,新装备展现新质效,为抢险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防汛于未然,“练” 就硬实力

这场“教科书式”险情处置的背后,是多层级多部门紧密协作,联合共筑的“坚固长城”。水利、气象共享数据、联合会商,科学研判灾害风险,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省市县乡村五级共守山洪防御防线,监测预报、预警触发、人员转移各环节高效衔接,一气呵成;工程抢险现场专家、队伍、物资联合作战,迅速处置险情,保障水利工程安全。

在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烨兴看来,本次演练科目设置合理、准备充分、协作高效,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很好地检验了预案规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实战练兵、提升能力的预期目的,防汛于未然,“练”就硬实力。

陈烨兴表示,“早动、快动、小动”是水旱灾害防御的工作机制,浙江水利系统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汛情突发的不确定性,浙江水旱灾害防御的目标就是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信息来源:都市快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5-00571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都市快报】浙南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怎么办?浙江这场演练告诉你答案
发布日期:2025-05-08 10:29 浏览次数:

应对今年入汛后极端天气,当浙南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怎么办?4月29日下午,由省水利厅、丽水市人民政府、丽水军分区、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在丽水市举行。

本次演练,模拟梅汛期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为背景,聚焦水旱灾害防御领域“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设置会商部署、工程调度、水文应急测验、山洪灾害防御、水库险情处置、堤防险情处置等6个科目,全面检验“早动、快动、小动”工作机制成果、全省水利部门“监测预警、水利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责协同落实以及新技术新装备实战效能。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的实战演练

在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现场,模拟6月份入梅以来,丽水、温州、衢州南部一带遭遇持续强降雨明显,瓯江流域水位暴涨,紧水滩水库、滩坑水库持续保持满发,即将触发丽水市大型水库预泄机制……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的实战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调度指令,瓯江流域拉开了“早动、快动、小动”机制的实战检验。演练中,丽水市水利局提前会商研判,依托数字孪生瓯江平台洪水预报结果动态优化调度方案:

上游紧水滩、滩坑两座水库以“小步快跑”模式,通过16次精准泄洪调整,为后续调度打下良好基础;下游巡堤队“以预报预警为令”,在预报水位将超启动水位时,立即激活24小时不间断巡查,重点检查迎水面、堤身、堤脚、池塘洼地及历史出险点等部位。

通过加密雨水情监测频次,快速发布预警信息抢抓防汛先机,对水利工程险情实施“抢早抢小”处置,人员物资快速到位,确保险情消除在初发阶段,形成早动抢先机、快动提效能、小动保精准的全链条防御体系。

本次演练广泛应用前沿技术装备,充分展现新质生产力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应用,让科技成为防汛的“最强辅助”。

场景一:“智慧大脑”防汛

在工程调度科目中,数字孪生瓯江发挥“智慧大脑”作用,收集处理海量数据、精准预报洪水、智能调度水利设施、全流程模拟灾害场景,增强防御底气。

场景二:非接触式测流设备

在水文应急测验科目中,现代化水文监测设备初显成效,非接触式测流设备(侧扫雷达测流系统、视频测流设备、无人机测流系统),助力流量监测,保障人员安全与数据精准。

场景三:无人船开展水下险情勘查

在堤防险情处置科目中,无人船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开展水下险情勘查,探地雷达动态监测各堤段薄弱环节,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监控堤防险情隐患点,无人机系留照明灯为夜间抢险提供充足照明,新装备展现新质效,为抢险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防汛于未然,“练” 就硬实力

这场“教科书式”险情处置的背后,是多层级多部门紧密协作,联合共筑的“坚固长城”。水利、气象共享数据、联合会商,科学研判灾害风险,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省市县乡村五级共守山洪防御防线,监测预报、预警触发、人员转移各环节高效衔接,一气呵成;工程抢险现场专家、队伍、物资联合作战,迅速处置险情,保障水利工程安全。

在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烨兴看来,本次演练科目设置合理、准备充分、协作高效,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很好地检验了预案规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实战练兵、提升能力的预期目的,防汛于未然,“练”就硬实力。

陈烨兴表示,“早动、快动、小动”是水旱灾害防御的工作机制,浙江水利系统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汛情突发的不确定性,浙江水旱灾害防御的目标就是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应对今年入汛后极端天气,当浙南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怎么办?4月29日下午,由省水利厅、丽水市人民政府、丽水军分区、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在丽水市举行。

本次演练,模拟梅汛期瓯江流域遭遇强降雨为背景,聚焦水旱灾害防御领域“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设置会商部署、工程调度、水文应急测验、山洪灾害防御、水库险情处置、堤防险情处置等6个科目,全面检验“早动、快动、小动”工作机制成果、全省水利部门“监测预警、水利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责协同落实以及新技术新装备实战效能。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的实战演练

在浙江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现场,模拟6月份入梅以来,丽水、温州、衢州南部一带遭遇持续强降雨明显,瓯江流域水位暴涨,紧水滩水库、滩坑水库持续保持满发,即将触发丽水市大型水库预泄机制……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的实战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调度指令,瓯江流域拉开了“早动、快动、小动”机制的实战检验。演练中,丽水市水利局提前会商研判,依托数字孪生瓯江平台洪水预报结果动态优化调度方案:

上游紧水滩、滩坑两座水库以“小步快跑”模式,通过16次精准泄洪调整,为后续调度打下良好基础;下游巡堤队“以预报预警为令”,在预报水位将超启动水位时,立即激活24小时不间断巡查,重点检查迎水面、堤身、堤脚、池塘洼地及历史出险点等部位。

通过加密雨水情监测频次,快速发布预警信息抢抓防汛先机,对水利工程险情实施“抢早抢小”处置,人员物资快速到位,确保险情消除在初发阶段,形成早动抢先机、快动提效能、小动保精准的全链条防御体系。

本次演练广泛应用前沿技术装备,充分展现新质生产力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应用,让科技成为防汛的“最强辅助”。

场景一:“智慧大脑”防汛

在工程调度科目中,数字孪生瓯江发挥“智慧大脑”作用,收集处理海量数据、精准预报洪水、智能调度水利设施、全流程模拟灾害场景,增强防御底气。

场景二:非接触式测流设备

在水文应急测验科目中,现代化水文监测设备初显成效,非接触式测流设备(侧扫雷达测流系统、视频测流设备、无人机测流系统),助力流量监测,保障人员安全与数据精准。

场景三:无人船开展水下险情勘查

在堤防险情处置科目中,无人船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开展水下险情勘查,探地雷达动态监测各堤段薄弱环节,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监控堤防险情隐患点,无人机系留照明灯为夜间抢险提供充足照明,新装备展现新质效,为抢险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防汛于未然,“练” 就硬实力

这场“教科书式”险情处置的背后,是多层级多部门紧密协作,联合共筑的“坚固长城”。水利、气象共享数据、联合会商,科学研判灾害风险,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省市县乡村五级共守山洪防御防线,监测预报、预警触发、人员转移各环节高效衔接,一气呵成;工程抢险现场专家、队伍、物资联合作战,迅速处置险情,保障水利工程安全。

在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烨兴看来,本次演练科目设置合理、准备充分、协作高效,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很好地检验了预案规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实战练兵、提升能力的预期目的,防汛于未然,“练”就硬实力。

陈烨兴表示,“早动、快动、小动”是水旱灾害防御的工作机制,浙江水利系统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汛情突发的不确定性,浙江水旱灾害防御的目标就是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信息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