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地方水利
​绍兴:数字赋能矩阵管理 智慧引领安全发展
—汤浦水库现代化运管矩阵建设的创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5-07-17 17:31 浏览次数:

【本站7月17日讯】汤浦水库位于绍兴市汤浦镇,集雨面积460平方公里,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和改善水环境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自入选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以来,汤浦水库以“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四管”工作为核心,构建起“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立体感知网络,并在确权登记、库区管理、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其运管矩阵平台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水利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为水库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绍兴样板”。

“一面屏”动态融合场景。基于GIS+BIM技术构建虚实映射管理平台,集成雨量、水位、水质、闸门开度、供水量等10大类实时数据,形成涵盖流域到工程尺度的一体化融合场景,实现460平方公里集雨区要素动态更新,有效支撑大坝安全管理业务评估、诊断、分析、模拟、预测和决策等一系列功能应用。创新开发火灾应急预演模块,集成登山路线、应急水源等空间数据,为消防救援提供直观的方案支持,使消防救援效率提升40%。2025年模拟演练显示,平台通过自动规划生成处置预案,森林火情处置时间有效缩短了30分钟。

“一张网”立体监测体系。部署卫星遥感、机器视觉、渗流渗压等12类监测设备,形成“天空地水工”五维感知网络,对大坝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连续高频监测,对库岸变形、滑塌等情况提前预警预报,支撑工程安全治理。构建“气象-水文-工程”三道监测防线,多源数据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精度达甲级。创新开发溃坝仿真分析系统,通过历年雨洪调度成果模拟演练优化应急预案,大大压缩应急响应时间。2024年成功应对四场大洪水,保障下游20万群众安全。

“一条线”业务协同系统。有效应对不同业务需求,引入涵盖供水管理、防汛调度、工程安全、工程运维等核心业务支撑组件,形成统一风格、统一用户的四大业务应用线。开发供水智能调配模块,结合中长期气象预报,实现保供水方案自动寻优。2025年干旱期,通过系统优化汤浦水库与补水水源的协同调度,保障500万人口用水需求,减少限供天数18天,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490万元。

汤浦水库的实践表明,通过体系重构、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较好的实现了传统水利工程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转型。其创造的“对象化管理”“业务功能可配置”“虚实场景融合”等经验,为破解水库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响应滞后等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信息来源:绍兴市水利局

​绍兴:数字赋能矩阵管理 智慧引领安全发展 —汤浦水库现代化运管矩阵建设的创新实践
  • 日期:2025-07-17 17:31
  • 来源: 绍兴市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7月17日讯】汤浦水库位于绍兴市汤浦镇,集雨面积460平方公里,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和改善水环境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自入选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以来,汤浦水库以“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四管”工作为核心,构建起“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立体感知网络,并在确权登记、库区管理、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其运管矩阵平台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水利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为水库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绍兴样板”。

“一面屏”动态融合场景。基于GIS+BIM技术构建虚实映射管理平台,集成雨量、水位、水质、闸门开度、供水量等10大类实时数据,形成涵盖流域到工程尺度的一体化融合场景,实现460平方公里集雨区要素动态更新,有效支撑大坝安全管理业务评估、诊断、分析、模拟、预测和决策等一系列功能应用。创新开发火灾应急预演模块,集成登山路线、应急水源等空间数据,为消防救援提供直观的方案支持,使消防救援效率提升40%。2025年模拟演练显示,平台通过自动规划生成处置预案,森林火情处置时间有效缩短了30分钟。

“一张网”立体监测体系。部署卫星遥感、机器视觉、渗流渗压等12类监测设备,形成“天空地水工”五维感知网络,对大坝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连续高频监测,对库岸变形、滑塌等情况提前预警预报,支撑工程安全治理。构建“气象-水文-工程”三道监测防线,多源数据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精度达甲级。创新开发溃坝仿真分析系统,通过历年雨洪调度成果模拟演练优化应急预案,大大压缩应急响应时间。2024年成功应对四场大洪水,保障下游20万群众安全。

“一条线”业务协同系统。有效应对不同业务需求,引入涵盖供水管理、防汛调度、工程安全、工程运维等核心业务支撑组件,形成统一风格、统一用户的四大业务应用线。开发供水智能调配模块,结合中长期气象预报,实现保供水方案自动寻优。2025年干旱期,通过系统优化汤浦水库与补水水源的协同调度,保障500万人口用水需求,减少限供天数18天,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490万元。

汤浦水库的实践表明,通过体系重构、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较好的实现了传统水利工程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转型。其创造的“对象化管理”“业务功能可配置”“虚实场景融合”等经验,为破解水库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响应滞后等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