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南苕溪:吴越幸福河,陌上苕花溪
发布日期:2025-07-23 15:53 浏览次数:

一、河湖概况

《山海经》云:“浮玉之山,苕水出焉”。

南苕溪,为东苕溪主源,属太湖水系,发源于杭州市临安区东天目山的水竹坞,南流经里畈水库至桥东村,与杭州市临安区东天目山南部各溪聚汇后,东流经杭州市临安区(市区),尔后进入青山水库,出水库东流至余杭街道。河道全长63km,流域面积720km²,比降12.3‰。南苕溪绿水潺湲,是临安及余杭的“母亲河”,也是一条积淀千年历史文化之河。

南苕溪流域总人口34.02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6.69万元,流域内自古即繁华之地、水上要道,南宋《咸淳临安志》有“溪多滩碛遇水涨可胜二十斛舟”通航记载。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既有“钱王吴越文化” 景观点缀两岸,又有“千军万马过苕溪”红色基因赓续血脉,成就了南苕溪水的千年烟波。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南苕溪围绕“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的区域发展目标,充分挖掘区域内河湖优质资源,以“青山湖” 为核心,以“南苕溪、天目溪、昌化溪”为发展轴,通过河湖系统治理、管护能力提升、流域高质量发展,做到“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一城一江一风光”遍地呈现。沿线建成亲水节点8个,滨水绿道50km,打造成“ 乡愁吴越,锦带南苕”为主题的南苕溪生态景观廊道,惠及沿线群众20万人。

一是还河于民品质共享。南苕溪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以来,聚焦防洪薄弱环节和关键 节点,加快堤防提标加固工程实施,干流全线临安区段21.54km、余杭区段7.7km 堤防全面达标。水质多年保持Ⅲ类、Ⅱ类标准,水功能区达标率100%,结合母亲河沿线城乡风貌改善、美丽乡村推进,基本实现全线绿道贯通,滨水公园、凉亭、栈道、驿站、桥梁、埠头、码头等设施齐全,形成了“枫叶指南、天空之境、太湖之源、苕溪锦带、绿智兰汀、秦月桃水”等高品质15分钟亲水圈,建成“三十里苕花溪” 景观带,获评浙江省十大经典绿道和浙江最美绿道。同时,围绕“芦花飞雪▪清境苕溪”定位,加快沿线水岸景观提升工程,传承发扬钱王吴越、浪漫诗词、千年古镇等文化瑰宝,推进“千军万马战苕溪”红色血脉创新水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沿河打造“近水映城、古今辉映”的城市山水轴,再现苕溪诗意水岸的吴越盛景。

二是文化融合以水筑根。充分挖掘吴越、民俗、禅茶、农耕等深厚文化底蕴,保留并完善两岸古树、古村、古桥、古迹等人文景观,打造“亭、台、楼、阁、桥、堰、埠、榭”水文化景观长廊,提升民生福祉。结合“礼仪之魂”文化内涵,结合水域岸线空间有序开放,恢复苕溪诗画古景;通过四季植物景观搭配,融合钱王治水、苕溪诗画、千年古镇、未来新城古今相融文化,打造幸福河湖共富文化水岸。通过南苕溪连轴打造,以创建浙江省4A级景区镇、浙江省级美丽河湖,形成“山水田园、现代农业和苕溪锦带游线”,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以及天面古镇复兴试点。

三是产业融合助力共富。探索临安“千村未来,万村共富”3.0版“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深度融合之路,打造“天目山宝”生态农产品牌;创建水上森林皮划艇训练中心,举办2023杭州半程马拉松、“潮”动苕溪“一湖两山两源”骑行等水旅融合、水上运动赛事,形成数万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影响深远,效果显著;打造堰坝、绿道、骑行道、口袋公园等高颜值体验点,满足周边老百姓以及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打造北湖草荡湿地公园梦幻双溪、苕溪营地等水域网红景点,招引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文创项目,带动沿线村庄的民宿、观光、采摘等产业发展,不断满足百姓水岸生活的安全感、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三、经验启示

南苕溪河湖治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河湖体制机制创新,在“聚力组织保障,形成齐抓共管新态势;强化系统治理,推动水域环境新提升;彰显人文风情,点亮城市生活新风貌”等诸多方面形成先行和创新示范,效果突出。同时注重地域特色,精准定位,围绕“以水为魂、养身养心、近水映城、古今辉映”的主题,集休闲、商贸、旅游、度假、文化于一体,展现出“吴越幸福河,陌上苕花溪”的清境苕溪锦绣长廊,让充满活力的城市山水展现了一幅属于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必将引领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宏伟愿景。



信息来源:厅河湖处 省河长办

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南苕溪:吴越幸福河,陌上苕花溪
  • 日期:2025-07-23 15:53
  • 来源: 厅河湖处 省河长办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一、河湖概况

《山海经》云:“浮玉之山,苕水出焉”。

南苕溪,为东苕溪主源,属太湖水系,发源于杭州市临安区东天目山的水竹坞,南流经里畈水库至桥东村,与杭州市临安区东天目山南部各溪聚汇后,东流经杭州市临安区(市区),尔后进入青山水库,出水库东流至余杭街道。河道全长63km,流域面积720km²,比降12.3‰。南苕溪绿水潺湲,是临安及余杭的“母亲河”,也是一条积淀千年历史文化之河。

南苕溪流域总人口34.02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6.69万元,流域内自古即繁华之地、水上要道,南宋《咸淳临安志》有“溪多滩碛遇水涨可胜二十斛舟”通航记载。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既有“钱王吴越文化” 景观点缀两岸,又有“千军万马过苕溪”红色基因赓续血脉,成就了南苕溪水的千年烟波。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南苕溪围绕“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的区域发展目标,充分挖掘区域内河湖优质资源,以“青山湖” 为核心,以“南苕溪、天目溪、昌化溪”为发展轴,通过河湖系统治理、管护能力提升、流域高质量发展,做到“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一城一江一风光”遍地呈现。沿线建成亲水节点8个,滨水绿道50km,打造成“ 乡愁吴越,锦带南苕”为主题的南苕溪生态景观廊道,惠及沿线群众20万人。

一是还河于民品质共享。南苕溪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以来,聚焦防洪薄弱环节和关键 节点,加快堤防提标加固工程实施,干流全线临安区段21.54km、余杭区段7.7km 堤防全面达标。水质多年保持Ⅲ类、Ⅱ类标准,水功能区达标率100%,结合母亲河沿线城乡风貌改善、美丽乡村推进,基本实现全线绿道贯通,滨水公园、凉亭、栈道、驿站、桥梁、埠头、码头等设施齐全,形成了“枫叶指南、天空之境、太湖之源、苕溪锦带、绿智兰汀、秦月桃水”等高品质15分钟亲水圈,建成“三十里苕花溪” 景观带,获评浙江省十大经典绿道和浙江最美绿道。同时,围绕“芦花飞雪▪清境苕溪”定位,加快沿线水岸景观提升工程,传承发扬钱王吴越、浪漫诗词、千年古镇等文化瑰宝,推进“千军万马战苕溪”红色血脉创新水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沿河打造“近水映城、古今辉映”的城市山水轴,再现苕溪诗意水岸的吴越盛景。

二是文化融合以水筑根。充分挖掘吴越、民俗、禅茶、农耕等深厚文化底蕴,保留并完善两岸古树、古村、古桥、古迹等人文景观,打造“亭、台、楼、阁、桥、堰、埠、榭”水文化景观长廊,提升民生福祉。结合“礼仪之魂”文化内涵,结合水域岸线空间有序开放,恢复苕溪诗画古景;通过四季植物景观搭配,融合钱王治水、苕溪诗画、千年古镇、未来新城古今相融文化,打造幸福河湖共富文化水岸。通过南苕溪连轴打造,以创建浙江省4A级景区镇、浙江省级美丽河湖,形成“山水田园、现代农业和苕溪锦带游线”,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以及天面古镇复兴试点。

三是产业融合助力共富。探索临安“千村未来,万村共富”3.0版“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深度融合之路,打造“天目山宝”生态农产品牌;创建水上森林皮划艇训练中心,举办2023杭州半程马拉松、“潮”动苕溪“一湖两山两源”骑行等水旅融合、水上运动赛事,形成数万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影响深远,效果显著;打造堰坝、绿道、骑行道、口袋公园等高颜值体验点,满足周边老百姓以及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打造北湖草荡湿地公园梦幻双溪、苕溪营地等水域网红景点,招引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文创项目,带动沿线村庄的民宿、观光、采摘等产业发展,不断满足百姓水岸生活的安全感、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三、经验启示

南苕溪河湖治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河湖体制机制创新,在“聚力组织保障,形成齐抓共管新态势;强化系统治理,推动水域环境新提升;彰显人文风情,点亮城市生活新风貌”等诸多方面形成先行和创新示范,效果突出。同时注重地域特色,精准定位,围绕“以水为魂、养身养心、近水映城、古今辉映”的主题,集休闲、商贸、旅游、度假、文化于一体,展现出“吴越幸福河,陌上苕花溪”的清境苕溪锦绣长廊,让充满活力的城市山水展现了一幅属于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必将引领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宏伟愿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