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285/2025-01110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抬头仰望是成片的林,环顾四周是潺潺的水。浙江省安吉县双一村村民朱华卫家的咖啡馆,如同镶嵌在画中。
去年刚转型做“亲水咖啡”的朱华卫给自家店取了个浪漫的名字——“栖溪”。
“从名字就能看出,位置邻水、游客可亲水是我们最大的特色。”朱华卫乐呵呵地说,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开业一年来,咖啡馆收入可观。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考察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年来,浙江以河湖治理为载体,通过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等系列治水行动,推动河湖面貌持续蝶变,全面驱动绿色生态价值转化,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记者近日深入浙江,聆听到许多水美、水富的生动故事,感受到水利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城乡,为强城兴村带来更多发展新动能。
一场以水为脉的强城行动
7月14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谋篇布局“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之际,千里之外的安吉县浒溪河畔,一场以水为脉的“强城”行动澎湃涌动。
行至浒溪灵溪公园段,层叠的天然石块护岸取代了传统混凝土堤防,滨水露营基地与雾森夜景装置相映成趣。“当年是水利老专家力排众议,坚持‘水岸线空间必须留足’。”安吉县水利局浒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负责人万重山指着宽阔的亲水平台感慨。
2005年,安吉确立“生态立县”战略,水利人就将目光聚焦在县城西侧的浒溪,计划通过流域的系统治理带动城市框架的延伸。
这项多年前的前瞻性决策,奠定了城市跃迁的基石。
2023年,浙江在全国率先部署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通过合理布局河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科学有序开放河湖空间,加强与文化、旅游、体育、交通、农业等行业融合,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新动力。
同年,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也落户浒溪。安吉水利部门借此契机,一方面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提升流域防洪标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滩地治理、绿道贯通、滨水空间开发,形成“15分钟亲水圈”。
环境好了,城市重心转移了,浒溪水岸成为新城“绿轴”——32公里滨水绿道串联起教科文新区、数字产业园区,吸引39家新经济企业入驻,带动城区面积扩展至33平方公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超21%。
漫步浒溪畔,近处绿意蔓延,远处高楼耸立,不时可见无人机低空掠过河面——这套覆盖80公里河网的“AI河长”系统,是2024年浒溪新上线的河湖管护“千里眼”。
“4架无人机每日自动巡航,11类涉水问题人工智能识别、1小时闭环处置,巡河效率提升70%,问题发现精准率超90%。”万重山介绍。在浒溪流域,水利联合生态环境、执法等多部门,搭配无人船、无人车监测等辅助手段,共同织就了一张“智慧水网”。
“AI河长”上线以来,浒溪流域各级河长满意度达100%,助力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活水润城,兴业富民,守护好资源存量的安吉正在发力生态增量。
在石马港漂流景区,游客们乘坐皮划艇,在蜿蜒的天然河道中尽享浪尖上的夏日清凉,漂流结束后,还可以在“树冠咖啡平台”远眺青山。
2024年6月,安吉石马港旅游有限公司以6682.5万元成交了石马港区水土保持生态旅游的15年经营权,这是公司负责人严施恩再三比对后作出的谨慎选择。
“这是我们投资的第一个漂流项目,考察了很多次,看中的就是这里水质好、水量足,交易前县水投公司还考虑我们的经营需求,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严施恩对景区的收益充满信心,“预计每年收益能达到1500万元,几年就能回本。”
聚焦全面开发水生态产品,打通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安吉建立起一套核算机制。“我们将水生态产品分为涉水、滨水、用水三类,将特定流域单元经营权推向市场,由国企进行收储交易,再二次交易给其他市场主体,实现共同开发、收益共享。”安吉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邱朝伟介绍。
目前,安吉县已完成水生态产品经营权交易11单,交易金额3.58亿元。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安吉正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支点,以绿色生态赋能为路径,绘就城乡共同富裕新图景。
一场以水兴业的振兴接力
摇滚、爵士乐轮番上演,绚丽夺目的灯光在水面上此起彼伏,几千名游客在夜幕下伴随节奏舞动……很难想象,这是一场在小乡村举办的音乐节。
距离天台县塔后村村口百米远,一座搭建在荷塘上的莲花舞台便是音乐节的主会场。谈及当初在水上建舞台的构想,塔后村党支部书记陈孝形坦言:“最初村里土地资源少,我们便想在水面上做文章,没想到后来这成了音乐节‘出圈’的最大亮点。”
2021年,天台县水利局带着水系连通项目进驻塔后村,从天台山大瀑布引水分3股入村,形成“高山坡塘溪-引水沟-连环塘-农田-村落-村中坡塘溪”的水系连通格局。
水上舞台的落地便得益于这个项目。“我们在水系整治过程中,了解到塔后村建水上舞台的诉求,便结合防洪安全考虑、全域水资源论证等进行规划,让水利项目在基于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赋能乡村振兴。”天台县水系连通项目工作专班副组长邱俞醒介绍。
水活了,塔后村火了。2024年的塔后音乐节,线上观看直播人数最高超千万,线下每天最多吸引上万名游客打卡。
在天台县水利局党委委员崔小马看来,塔后村的治水历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凝聚人心的过程:“村民们能够将治水共识延伸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上来,利用水美乡村赋能更多业态发展。”
沿着连通后的坡塘溪行走,70多家民宿散落水系两岸。出门见水,推窗见绿,水边民宿焕发生机,也迎来商机。
“人变多了”是在村里经营了4家民宿的许林芝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大家都是冲着我们这的好水好风光过来的。一到夏天,几乎每个预订房间的客人都会提前询问,房间能看到水吗?”许林芝说。
如今的塔后,已经发展起包含1000多个床位的民宿产业,一年可接待游客36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
绿色发展的“马达”加速旋转,塔后考虑的是如何将流量引向周边更多的乡村。2025年,浙江大力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依托水系治理尝到水经济发展“甜头”的塔后村自然走在前列,带动“大塔后片区”仙都、三新等8个村庄走上共富之路。
见到仙都村党支部副书记徐聪聪时,她正在督导本月村里刚开工的农村水系整治项目。仙都村也打算从水系整治入手,带动村里的民宿产业发展。
“今年年底,工程就能看到效果,到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溪水流过,我们的民宿也能成‘网红’!”毕业于河海大学、去年刚挂职在仙都村的徐聪聪更知晓水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看到邻村靠旅游和民宿发展得这么好,三新村也在思考如何结合本村特色错位发展,跟上“大塔后片区”共富的“快车”。
2022年开始,三新村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从上游引水入渠,盘活村里闲置多年的“撂荒地”,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副产品。
如今的三新村,春寻油菜花、夏赏向日葵、秋品稻花香,季季有美景。“随着村里灌溉水源的问题解决了,村民实打实地增收了!”三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齐菊女介绍,2021年至2024年,三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2万元增长至3.3万元。
水系连通到哪里,乡村振兴产业经济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未来,“大塔后片区”的“水文章”还要做得更大。“我们将通过水网建设,连通片区水系,并结合乡村发展需求,配套建设融合发展水利基础设施,让更多‘以水兴业’的故事在‘大塔后片区’落地开花。”崔小马说。
从大塔后的片区共富链,到安吉“浒溪时代”的城市新引擎,汩汩清流映照的是浙江二十年如一日守护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坚定步履。
这二十年治水路,是“颜值”蝶变为“价值”,“价值”升华为“红利”的生动实践。近5万公里河流、495个水美乡村、4400余处亲水节点,成为百姓家门口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的普惠福祉,也成为驱动城乡融合、奔向共同富裕的强劲脉搏。以安吉等地为代表,浙江各地积极探索水生态价值多元转化路径,上半年已完成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约42亿元,有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幸福河湖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奔涌不息的幸福之水,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之江大地最澎湃、最动人的回响。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