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幸福河湖民生实事农村水系整治——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发布日期:2025-08-25 09:44 浏览次数:

仙居县强化“河湖长制+”协作机制,深化河湖保护利用机制改革,加强物联感知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农水水系治理项目,塑造乡村水系样板示范、构建滨水共富体系、创新生态价值转换、提升河湖管护效能,推动全域美丽河湖建设迭代升级,以更高站位打造仙居美丽河湖风景线、滨水绿色产业发展带、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网。本年度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治理项目涉及仙居县“三农”用水提质扩容保安工程——排灌水系及水系连通项目(一期)、(二期)和仙居县中小河流治理——十三都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3个项目,将提升改造堤防护岸24.18公里,新建滨水游步道31.3公里,水系治理30.13公里,投资约3600万元。

打造1条幸福母亲河。描绘“仙之所向,居此永安”总体愿景,围绕永安溪自然活力轴,巧用五溪汇流的独特资源禀赋,布局永安溪、苍岭坑、六都坑三溪汇合口空间建设“Young梅派对”

共富场景,通过护岸整治、绿道串联、潮流业态植入、水电站研学科普等汇聚人气,有序推进河湖空间开放共享;串联皤滩古镇、桐江书院、纱岙江心洲等沿溪节点打造“运载千秋”共富场景,依托古渡复兴、亲水节点提升、配套设施完善等,植入“沉浸体验”活动,形成“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融、城市与乡村互动”的特色空间范式。

打造1批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示范。立足各乡村禀赋差异,借助水系连通、景观提升、河湖生态空间价值转化等形式,叠加山水资源、人文底蕴、产业基础与旅游特色等核心优势,“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四都村、大林村、西亚村、水阁村、姚岸村,等10个具有仙居辨识度的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示范,使乡村功能更完善、业态更丰富、设施更齐全,实现“水生态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产业价值增值”的内循环,为强村富农、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持久动能。

建设1组滨水共富产品。整合优质水资源开发文旅共富产品矩阵,构建覆盖全域多维度、多层次的滨水旅游新体系。精心策划4条可游可赏可感的乡村水旅游线;打造“玩水天花板”水旅特色品牌,开发系列高颜值、强互动的亲水体验项目,构建全龄段乡村文旅消费场景;纵向延伸产业链深度,串联各景观“支点”,形成水上、水岸、水居为核心的全域立体涉水旅游产业群,打响“幸福河湖共富水仙花”品牌。

形成1套生态价值转换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以水安全保障为核心导向,系统性开发水生态产品、水权交易、资源转换、生态补偿等内容,开发建设质量高、效益好、盈利强的综合性水利项目,建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推进1种提升河湖管护效能的模式。加强感知体系及管护平台建设,结合无人机视频智能分析、遥感监测、河湖健康评价等监管手段,以为河长、湖长提供信息服务和助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为核心,结合事务、业务流程体系和全面的河湖长制信息展示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发合理化的功能,真正实现河湖长办监督管理、河湖长协调处理、业务协作部门负责处理、社会公众投诉建议的功能设计。

下一步,仙居县将持续强化河湖管护基础保障,以永安溪为纲,以中小河流、农村水系为目,以水美乡村为结,着力形成“一溪串千河,清水绕百村”的全域幸福河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白塔镇高迁村

淡竹乡石盟垟村

溪港乡金竹岭脚村










信息来源:台州市水利局 仙居县水利局

全域幸福河湖民生实事农村水系整治——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日期:2025-08-25 09:44
  • 来源: 台州市水利局 仙居县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仙居县强化“河湖长制+”协作机制,深化河湖保护利用机制改革,加强物联感知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农水水系治理项目,塑造乡村水系样板示范、构建滨水共富体系、创新生态价值转换、提升河湖管护效能,推动全域美丽河湖建设迭代升级,以更高站位打造仙居美丽河湖风景线、滨水绿色产业发展带、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网。本年度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治理项目涉及仙居县“三农”用水提质扩容保安工程——排灌水系及水系连通项目(一期)、(二期)和仙居县中小河流治理——十三都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3个项目,将提升改造堤防护岸24.18公里,新建滨水游步道31.3公里,水系治理30.13公里,投资约3600万元。

打造1条幸福母亲河。描绘“仙之所向,居此永安”总体愿景,围绕永安溪自然活力轴,巧用五溪汇流的独特资源禀赋,布局永安溪、苍岭坑、六都坑三溪汇合口空间建设“Young梅派对”

共富场景,通过护岸整治、绿道串联、潮流业态植入、水电站研学科普等汇聚人气,有序推进河湖空间开放共享;串联皤滩古镇、桐江书院、纱岙江心洲等沿溪节点打造“运载千秋”共富场景,依托古渡复兴、亲水节点提升、配套设施完善等,植入“沉浸体验”活动,形成“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融、城市与乡村互动”的特色空间范式。

打造1批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示范。立足各乡村禀赋差异,借助水系连通、景观提升、河湖生态空间价值转化等形式,叠加山水资源、人文底蕴、产业基础与旅游特色等核心优势,“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四都村、大林村、西亚村、水阁村、姚岸村,等10个具有仙居辨识度的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示范,使乡村功能更完善、业态更丰富、设施更齐全,实现“水生态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产业价值增值”的内循环,为强村富农、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持久动能。

建设1组滨水共富产品。整合优质水资源开发文旅共富产品矩阵,构建覆盖全域多维度、多层次的滨水旅游新体系。精心策划4条可游可赏可感的乡村水旅游线;打造“玩水天花板”水旅特色品牌,开发系列高颜值、强互动的亲水体验项目,构建全龄段乡村文旅消费场景;纵向延伸产业链深度,串联各景观“支点”,形成水上、水岸、水居为核心的全域立体涉水旅游产业群,打响“幸福河湖共富水仙花”品牌。

形成1套生态价值转换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以水安全保障为核心导向,系统性开发水生态产品、水权交易、资源转换、生态补偿等内容,开发建设质量高、效益好、盈利强的综合性水利项目,建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推进1种提升河湖管护效能的模式。加强感知体系及管护平台建设,结合无人机视频智能分析、遥感监测、河湖健康评价等监管手段,以为河长、湖长提供信息服务和助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为核心,结合事务、业务流程体系和全面的河湖长制信息展示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发合理化的功能,真正实现河湖长办监督管理、河湖长协调处理、业务协作部门负责处理、社会公众投诉建议的功能设计。

下一步,仙居县将持续强化河湖管护基础保障,以永安溪为纲,以中小河流、农村水系为目,以水美乡村为结,着力形成“一溪串千河,清水绕百村”的全域幸福河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白塔镇高迁村

淡竹乡石盟垟村

溪港乡金竹岭脚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