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5-01281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潮新闻】政策面对面丨幸福河湖,如何带来更多幸福感——省河长办、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解读《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2025—2030年)》
发布日期:2025-08-25 15:42 浏览次数:

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是重要的基础保障。日前,省委书记、省级总河长王浩,省长、省级总河长刘捷签发2025年省级第1号总河长令,发布实施《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这是下阶段我省全面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指导性文件。

幸福河湖如何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又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可感可及的“福利”?记者邀请省河长办、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进行解答。

记者:幸福河湖建设在2023年已作出部署,今年谋划出台《实施方案》有何考虑?

答: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强调“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我省积极响应,发布省级总河长令,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经过两年多实践,我们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也涌现出了不少好案例,比如打造出龙游灵山港、安吉浒溪等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全国示范样板;衢江盈川、天台塔后等一批高品质的水美乡村示范带。可以说,幸福河湖建设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在浙江加速形成。

但我们也发现,各地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冷热不均”,助力城乡发展不够精准,在推动缩小“三大差距”方面不足等问题,亟须总结经验。为此,《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优化建设内容,以幸福母亲河、高品质水美乡村和15分钟亲水圈为载体,将幸福河湖全面融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目的就是让其真正成为支撑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记者:接下去,幸福河湖建设如何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答:我们将聚焦“强城”“兴村”“融合”三个方面发力。根据《实施方案》,将以幸福河湖支撑“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到2027年全省80%以上县(市、区)、到2030年95%以上县(市、区)达到幸福河湖建设目标。

“强城”方面,我们将全面完成90个县(市、区)幸福母亲河建设,建设加固堤防600公里,提升滨水绿道1800公里,建成城市滨水公园、城郊亲水节点、乡村文化小品等1200处,实现县城、中心镇重点河段防洪(潮)排涝能力全面达标、沿河环湖生态廊道全面贯通、河湖空间设施全面优化、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县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

“兴村”方面,我们将以重点村为节点,联动乡村片区组团,整体提升乡村河湖库塘风貌,治理农村水系5000公里、治理率达90%以上,整治山塘600座,15分钟亲水圈覆盖1.8万个村庄(社区),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1000个,实现“水通、景美、人来、业兴、村活、民富”。

“融合”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幸福河湖促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全面激活生态农业、滨水文旅、水上运动、交通航运等水岸经济,进一步挖掘河湖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超100亿元。

记者:《实施方案》中,哪些事情是老百姓最期盼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答:浙江99%的村庄(社区)在河湖1公里范围内,江河湖库与老百姓的幸福感紧密相连。这次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应该说每项任务措施都跟生活、生产、生态密切相关,从老百姓的获得感来看,通过方案的实施,几个方面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从改善老百姓的基础生产生活条件来看,我们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和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让老百姓尽快喝好水、放心水。同时完善中型灌区配套工程,保障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需求,加快培育发展优质水产养殖品牌和水饮品区域公共品牌,让好水带来好收益。

在日常的休闲活动方面,我们将会同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快完善沿河环湖天然泳场、露营基地、摄影打卡、骑行垂钓等配套亲水便民设施,融合打造幸福河湖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户外运动目的地、艺术文化打卡地、高新产业集聚地,让休闲活动更方便。

在水旅融合发展方面,我们将会同文旅等部门开发更多水文旅融合新玩法,持续打造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水旅融合品牌。依托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钱塘江等诗路文化带建设,积极构建“诗画江南 水美浙江”水文化品牌体系。以后大家可以“泛舟浙里”,坐游船赏美景,实实在在享受水美生活。

在水上运动方面,我们将统筹布局滨水运动发展空间,支持在河湖管理范围内有序开展体育运动公园、场地等设施建设,有序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帆板、桨板等水上运动,开展沿河环湖马拉松、水上嘉年华等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IP,激发滨水运动活力。

记者: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下一步,我们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答:首先,我们会牢牢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继续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各级河长牵头抓总作用,按照“一河一策”精准落实,使河湖长制工作更具体、更有实效。

其次,条目式梳理各部门任务,建立更全面、周密的协作计划,一体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和滨水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创新,让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更有效、更灵活;同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幸福河湖各项任务。

以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为契机,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化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改革,健全河湖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完善价值核算方法,创新WOD等投融资模式。深化水权交易、河湖生态产品经营权等改革,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参与河湖治理工程建设和运维,构建“保护—利用—反哺”的良性循环体系。


信息来源:潮新闻

索引号 002482285/2025-01281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潮新闻】政策面对面丨幸福河湖,如何带来更多幸福感——省河长办、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解读《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2025—2030年)》
发布日期:2025-08-25 15:42 浏览次数:

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是重要的基础保障。日前,省委书记、省级总河长王浩,省长、省级总河长刘捷签发2025年省级第1号总河长令,发布实施《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这是下阶段我省全面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指导性文件。

幸福河湖如何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又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可感可及的“福利”?记者邀请省河长办、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进行解答。

记者:幸福河湖建设在2023年已作出部署,今年谋划出台《实施方案》有何考虑?

答: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强调“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我省积极响应,发布省级总河长令,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经过两年多实践,我们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也涌现出了不少好案例,比如打造出龙游灵山港、安吉浒溪等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全国示范样板;衢江盈川、天台塔后等一批高品质的水美乡村示范带。可以说,幸福河湖建设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在浙江加速形成。

但我们也发现,各地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冷热不均”,助力城乡发展不够精准,在推动缩小“三大差距”方面不足等问题,亟须总结经验。为此,《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优化建设内容,以幸福母亲河、高品质水美乡村和15分钟亲水圈为载体,将幸福河湖全面融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目的就是让其真正成为支撑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记者:接下去,幸福河湖建设如何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答:我们将聚焦“强城”“兴村”“融合”三个方面发力。根据《实施方案》,将以幸福河湖支撑“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到2027年全省80%以上县(市、区)、到2030年95%以上县(市、区)达到幸福河湖建设目标。

“强城”方面,我们将全面完成90个县(市、区)幸福母亲河建设,建设加固堤防600公里,提升滨水绿道1800公里,建成城市滨水公园、城郊亲水节点、乡村文化小品等1200处,实现县城、中心镇重点河段防洪(潮)排涝能力全面达标、沿河环湖生态廊道全面贯通、河湖空间设施全面优化、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县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

“兴村”方面,我们将以重点村为节点,联动乡村片区组团,整体提升乡村河湖库塘风貌,治理农村水系5000公里、治理率达90%以上,整治山塘600座,15分钟亲水圈覆盖1.8万个村庄(社区),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1000个,实现“水通、景美、人来、业兴、村活、民富”。

“融合”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幸福河湖促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全面激活生态农业、滨水文旅、水上运动、交通航运等水岸经济,进一步挖掘河湖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超100亿元。

记者:《实施方案》中,哪些事情是老百姓最期盼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答:浙江99%的村庄(社区)在河湖1公里范围内,江河湖库与老百姓的幸福感紧密相连。这次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应该说每项任务措施都跟生活、生产、生态密切相关,从老百姓的获得感来看,通过方案的实施,几个方面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从改善老百姓的基础生产生活条件来看,我们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和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让老百姓尽快喝好水、放心水。同时完善中型灌区配套工程,保障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需求,加快培育发展优质水产养殖品牌和水饮品区域公共品牌,让好水带来好收益。

在日常的休闲活动方面,我们将会同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快完善沿河环湖天然泳场、露营基地、摄影打卡、骑行垂钓等配套亲水便民设施,融合打造幸福河湖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户外运动目的地、艺术文化打卡地、高新产业集聚地,让休闲活动更方便。

在水旅融合发展方面,我们将会同文旅等部门开发更多水文旅融合新玩法,持续打造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水旅融合品牌。依托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钱塘江等诗路文化带建设,积极构建“诗画江南 水美浙江”水文化品牌体系。以后大家可以“泛舟浙里”,坐游船赏美景,实实在在享受水美生活。

在水上运动方面,我们将统筹布局滨水运动发展空间,支持在河湖管理范围内有序开展体育运动公园、场地等设施建设,有序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帆板、桨板等水上运动,开展沿河环湖马拉松、水上嘉年华等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IP,激发滨水运动活力。

记者: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下一步,我们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答:首先,我们会牢牢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继续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各级河长牵头抓总作用,按照“一河一策”精准落实,使河湖长制工作更具体、更有实效。

其次,条目式梳理各部门任务,建立更全面、周密的协作计划,一体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和滨水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创新,让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更有效、更灵活;同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幸福河湖各项任务。

以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为契机,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化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改革,健全河湖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完善价值核算方法,创新WOD等投融资模式。深化水权交易、河湖生态产品经营权等改革,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参与河湖治理工程建设和运维,构建“保护—利用—反哺”的良性循环体系。

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是重要的基础保障。日前,省委书记、省级总河长王浩,省长、省级总河长刘捷签发2025年省级第1号总河长令,发布实施《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这是下阶段我省全面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指导性文件。

幸福河湖如何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又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可感可及的“福利”?记者邀请省河长办、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进行解答。

记者:幸福河湖建设在2023年已作出部署,今年谋划出台《实施方案》有何考虑?

答: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强调“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我省积极响应,发布省级总河长令,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经过两年多实践,我们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也涌现出了不少好案例,比如打造出龙游灵山港、安吉浒溪等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全国示范样板;衢江盈川、天台塔后等一批高品质的水美乡村示范带。可以说,幸福河湖建设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在浙江加速形成。

但我们也发现,各地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冷热不均”,助力城乡发展不够精准,在推动缩小“三大差距”方面不足等问题,亟须总结经验。为此,《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优化建设内容,以幸福母亲河、高品质水美乡村和15分钟亲水圈为载体,将幸福河湖全面融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目的就是让其真正成为支撑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记者:接下去,幸福河湖建设如何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答:我们将聚焦“强城”“兴村”“融合”三个方面发力。根据《实施方案》,将以幸福河湖支撑“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到2027年全省80%以上县(市、区)、到2030年95%以上县(市、区)达到幸福河湖建设目标。

“强城”方面,我们将全面完成90个县(市、区)幸福母亲河建设,建设加固堤防600公里,提升滨水绿道1800公里,建成城市滨水公园、城郊亲水节点、乡村文化小品等1200处,实现县城、中心镇重点河段防洪(潮)排涝能力全面达标、沿河环湖生态廊道全面贯通、河湖空间设施全面优化、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县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

“兴村”方面,我们将以重点村为节点,联动乡村片区组团,整体提升乡村河湖库塘风貌,治理农村水系5000公里、治理率达90%以上,整治山塘600座,15分钟亲水圈覆盖1.8万个村庄(社区),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1000个,实现“水通、景美、人来、业兴、村活、民富”。

“融合”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幸福河湖促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全面激活生态农业、滨水文旅、水上运动、交通航运等水岸经济,进一步挖掘河湖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超100亿元。

记者:《实施方案》中,哪些事情是老百姓最期盼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答:浙江99%的村庄(社区)在河湖1公里范围内,江河湖库与老百姓的幸福感紧密相连。这次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应该说每项任务措施都跟生活、生产、生态密切相关,从老百姓的获得感来看,通过方案的实施,几个方面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从改善老百姓的基础生产生活条件来看,我们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和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让老百姓尽快喝好水、放心水。同时完善中型灌区配套工程,保障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需求,加快培育发展优质水产养殖品牌和水饮品区域公共品牌,让好水带来好收益。

在日常的休闲活动方面,我们将会同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快完善沿河环湖天然泳场、露营基地、摄影打卡、骑行垂钓等配套亲水便民设施,融合打造幸福河湖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户外运动目的地、艺术文化打卡地、高新产业集聚地,让休闲活动更方便。

在水旅融合发展方面,我们将会同文旅等部门开发更多水文旅融合新玩法,持续打造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水旅融合品牌。依托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钱塘江等诗路文化带建设,积极构建“诗画江南 水美浙江”水文化品牌体系。以后大家可以“泛舟浙里”,坐游船赏美景,实实在在享受水美生活。

在水上运动方面,我们将统筹布局滨水运动发展空间,支持在河湖管理范围内有序开展体育运动公园、场地等设施建设,有序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帆板、桨板等水上运动,开展沿河环湖马拉松、水上嘉年华等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IP,激发滨水运动活力。

记者: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下一步,我们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答:首先,我们会牢牢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继续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各级河长牵头抓总作用,按照“一河一策”精准落实,使河湖长制工作更具体、更有实效。

其次,条目式梳理各部门任务,建立更全面、周密的协作计划,一体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和滨水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创新,让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更有效、更灵活;同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幸福河湖各项任务。

以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为契机,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化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改革,健全河湖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完善价值核算方法,创新WOD等投融资模式。深化水权交易、河湖生态产品经营权等改革,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参与河湖治理工程建设和运维,构建“保护—利用—反哺”的良性循环体系。


信息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