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进70年】瓯江翻水站:你是温瑞塘河的守卫者
发布日期:2019-11-19 17:51 浏览次数:

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和飞云江之间的平原地区,称为温瑞平原,这里是温州市的人口聚集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在这片温州人民聚集生活的平原上,有一条母亲河——温瑞塘河,她哺育了温瑞平原上100多万居民,承担着50万亩农田灌溉的重任。

在这条母亲河上,有一个不老的守卫者——瓯江翻水站,它是温州市区重要备用水源之一,也是改善温瑞塘河水质的骨干水利工程。

1】那一年温州大旱温瑞塘河干枯,塘河上都可以走路

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后在南宋淳熙14年(1187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依河筑堤,可走车马,旧称南塘驿站。

温瑞塘河水系南联飞云江,北接瓯江,涵盖整个温瑞平原,使温州成为一个典型的山水城市,山在城中,城在水中。

“半夜坐船到南门进蔬菜,再用船运回来挑着担子买?,渴了用手捧起河水就喝,那水清的能看见底的。”很多老一辈温州人这样描述记忆中的温瑞塘河,说母亲河是温柔又慈爱的。然而,温州又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干旱持续时间60天以上的旱情,就发生过9次之多。

1967年的旱灾更是让温州人印象深刻。“当时,温州夏秋旱持续131天,时间特别长。”家住塘河边的市民说,作为市区生活用水水源的温瑞塘河干涸见底,“在塘河上都能打路走。”农田干枯,粮食减产,市区300多个工厂缺水停产,居民用水困难。

瓯江翻水站应运而生。

2】肩负重任的瓯江翻水站,成为温瑞平原输送生机的“大心脏”

1971年2月,为了补充解决温瑞平原50万亩农田灌溉、城镇工业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用水紧张问题,瓯江翻水站破土动工。

该工程位于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紧靠瓯江南岸。是温州市区的重要备用水源之一,也是改善温瑞塘河水质的骨干水利工程,时刻守卫着温州的母亲河。

参与瓯江翻水站建设的职工张小平回忆:“当时可没有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差不多靠的都是人力,手持式凿岩机和小型矿车已经是很好的施工机具了。”技术人员常年吃住在工地现场,根本没有节假日,很多技术人员连春节都是在现场。

1984年,瓯江翻水站正式交付使用,展现了它对于温瑞平原非同一般的作用。

面对多次大旱,瓯江翻水站全力以赴投入抗旱翻水工作,及时补充塘河水量,基本满足温瑞平原农田灌溉、城镇工业供水和100多万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保持了塘河水位稳定,保障了市区内河运输通航,使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如,1986年温州大旱88天。瓯江翻水站从7月20日至9月11日连续翻水53天,补充塘河水量4273万立方米,成功战胜干旱。

“自从瓯江翻水站建成后,就没见塘河干过。瓯江翻水站就是温州老百姓的生命线。”市民说。

当年人们眼里美丽的温瑞塘河,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出现了水环境问题,塘河的美丽面貌大打折扣。

河床由于长期缺少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污水入河,导致河床淤积,造成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一些河段水体发黄、发黑、发臭。

母亲河变了样,对于温州人民来说,无疑是最痛心的。

2000年7月,温州市启动了温瑞塘河的全面整治,通过清淤、截污、管理、调水四管齐下,实现了温瑞塘河“河床变深,河面变宽,河岸变绿,河水变清”的目标。其中调水的重任,便由瓯江翻水站承担。

2016年瓯江翻水站维修加固,翻水能力提高到原来的2.8倍,每天70万方清水涌入塘河,每年调水1.5亿方,是塘河蓄水量的2倍以上,促进河道流动性,有效改善了塘河水质。

随着温州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瓯江翻水站的功能也逐渐发生变化。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要水源工程,现在已成为负责温瑞塘河生态供水及市区备用水源工程,对温瑞灌区防汛防旱、居民生活应急供水,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悠悠江水流淌,温瑞塘河清澈得如同记忆中的模样。

它的背后是不老的卫士——瓯江翻水站,一起经历了岁月流转,依然默默坚守在这片温瑞平原土地上。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 钱江晚报

【激流勇进70年】瓯江翻水站:你是温瑞塘河的守卫者
  • 日期:2019-11-19 17:51
  • 来源: 省水利厅 钱江晚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和飞云江之间的平原地区,称为温瑞平原,这里是温州市的人口聚集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在这片温州人民聚集生活的平原上,有一条母亲河——温瑞塘河,她哺育了温瑞平原上100多万居民,承担着50万亩农田灌溉的重任。

在这条母亲河上,有一个不老的守卫者——瓯江翻水站,它是温州市区重要备用水源之一,也是改善温瑞塘河水质的骨干水利工程。

1】那一年温州大旱温瑞塘河干枯,塘河上都可以走路

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后在南宋淳熙14年(1187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依河筑堤,可走车马,旧称南塘驿站。

温瑞塘河水系南联飞云江,北接瓯江,涵盖整个温瑞平原,使温州成为一个典型的山水城市,山在城中,城在水中。

“半夜坐船到南门进蔬菜,再用船运回来挑着担子买?,渴了用手捧起河水就喝,那水清的能看见底的。”很多老一辈温州人这样描述记忆中的温瑞塘河,说母亲河是温柔又慈爱的。然而,温州又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干旱持续时间60天以上的旱情,就发生过9次之多。

1967年的旱灾更是让温州人印象深刻。“当时,温州夏秋旱持续131天,时间特别长。”家住塘河边的市民说,作为市区生活用水水源的温瑞塘河干涸见底,“在塘河上都能打路走。”农田干枯,粮食减产,市区300多个工厂缺水停产,居民用水困难。

瓯江翻水站应运而生。

2】肩负重任的瓯江翻水站,成为温瑞平原输送生机的“大心脏”

1971年2月,为了补充解决温瑞平原50万亩农田灌溉、城镇工业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用水紧张问题,瓯江翻水站破土动工。

该工程位于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紧靠瓯江南岸。是温州市区的重要备用水源之一,也是改善温瑞塘河水质的骨干水利工程,时刻守卫着温州的母亲河。

参与瓯江翻水站建设的职工张小平回忆:“当时可没有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差不多靠的都是人力,手持式凿岩机和小型矿车已经是很好的施工机具了。”技术人员常年吃住在工地现场,根本没有节假日,很多技术人员连春节都是在现场。

1984年,瓯江翻水站正式交付使用,展现了它对于温瑞平原非同一般的作用。

面对多次大旱,瓯江翻水站全力以赴投入抗旱翻水工作,及时补充塘河水量,基本满足温瑞平原农田灌溉、城镇工业供水和100多万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保持了塘河水位稳定,保障了市区内河运输通航,使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如,1986年温州大旱88天。瓯江翻水站从7月20日至9月11日连续翻水53天,补充塘河水量4273万立方米,成功战胜干旱。

“自从瓯江翻水站建成后,就没见塘河干过。瓯江翻水站就是温州老百姓的生命线。”市民说。

当年人们眼里美丽的温瑞塘河,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出现了水环境问题,塘河的美丽面貌大打折扣。

河床由于长期缺少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污水入河,导致河床淤积,造成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一些河段水体发黄、发黑、发臭。

母亲河变了样,对于温州人民来说,无疑是最痛心的。

2000年7月,温州市启动了温瑞塘河的全面整治,通过清淤、截污、管理、调水四管齐下,实现了温瑞塘河“河床变深,河面变宽,河岸变绿,河水变清”的目标。其中调水的重任,便由瓯江翻水站承担。

2016年瓯江翻水站维修加固,翻水能力提高到原来的2.8倍,每天70万方清水涌入塘河,每年调水1.5亿方,是塘河蓄水量的2倍以上,促进河道流动性,有效改善了塘河水质。

随着温州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瓯江翻水站的功能也逐渐发生变化。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要水源工程,现在已成为负责温瑞塘河生态供水及市区备用水源工程,对温瑞灌区防汛防旱、居民生活应急供水,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悠悠江水流淌,温瑞塘河清澈得如同记忆中的模样。

它的背后是不老的卫士——瓯江翻水站,一起经历了岁月流转,依然默默坚守在这片温瑞平原土地上。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