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进70年】明明可以拼颜值,却执着拼实力,带你认识中国第一河口大闸
发布日期:2019-12-09 16:17 浏览次数:

大禹治水,鲁迅故里,一条曹娥江,流淌着绍兴几千年的历史。

堪称绍兴的“母亲河”的曹娥江,流域面积占绍兴总面积63.7%,上游源短流急,下游受钱塘江潮汐顶托,咸淡水交替间,形成“南洪北潮”格局,让沿江人民饱受灾难。

每年夏秋,频繁的台风带来强风暴雨,曹娥江上游滚滚洪水急速向下肆虐,河口的钱塘江潮水则逆势涌入曹娥江,上下两种势力激烈交锋,让沿江的上虞、绍兴两县人民饱受灾难。

而遇到大旱年份,曹娥江水源枯竭,境外来水无处蓄积,水乡绍兴和浙东其他地区蝉喘雷干,赤地千里。

海水倒灌,泥沙淤积,内河成涝。

历史上,为治曹娥江水患,当地人民建造了大量水利工程,其中下游三江闸和曹娥江海塘的不断修建,为挡潮泄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还没有能彻底解决水患问题。

因此,在曹娥江河口兴建一座大闸,从根本上节制曹娥江、防止风暴潮内侵的设想,就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水利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曹娥江大闸

2005年,曹娥江大闸应运而生。

一侧海水一侧淡水,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攻克

作为绍兴的标志性建筑,曹娥江大闸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曹娥江入钱塘江的交汇口。

大闸的一侧是海水,一侧是淡水,抵达大闸时,这里正在泄洪。

大闸泄洪

曹娥江大闸运行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王柏明说,曹娥江上游淡水来水充沛,一年中有200多天,我们都在泄洪。

把海水和淡水阻隔开,为了保护咸淡水交替水域的生物多样性,让鲈鱼、鳗鱼等30多种洄游性鱼类顺利返回淡水产卵,并洄游大海,曹娥江大闸两侧还各设计并建造有一条鱼道,为水生生物打开了生命通道。

2003年10月1日抛下围堰工程第一石,拉开了大闸前期准备工程的序幕。

2005年12月30日,曹娥江大闸枢纽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曹娥江大闸建设遇到的难题亦是前所未有的。

曹娥江河口属于钱塘江强涌潮区域,河床冲淤变化频繁,涌潮对水工建筑物破坏性很大。

江海交汇,海水对工程腐蚀性极强,对大闸的混凝土浇筑及金属结构防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寿命。

江上水文气象多变,突发性天气频繁,暴雨、台风、洪水、飑线时常光顾,也严重影响着大闸施工。

这些技术难题,也吸引了从中央到省市专家关注的目光。2006年6月,绍兴市政府诚聘国内水利权威专家,成立曹娥江大闸建设专家组,从两院院士到水利部总工、教授高工,许多专家都主动参与了大闸工程的科研论证,多次赴现场考察、调研与攻关。

曹娥江大闸

针对多种技术难题,水利建设者先后开展了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水工高性能混凝土及温控防裂、金属结构防腐、双拱空间网架平面钢闸门、闸下泥沙冲淤、水利枢纽布置等30多项专题试验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确保大闸如期顺利建成的同时,大闸的技术与工艺达到了国际和国内的领先水平。

2008年12月18日,曹娥江大闸28扇闸门落下蓄水,由此大闸功能性建筑全部完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也就从这一天起,曹娥江河口段告别万古的涌潮历史,开启崭新的河湖体系。

而攻克多种技术难题的大闸建成后,也先后被授予鲁班奖、詹天佑奖、大禹奖等最高荣誉称号。

把富春江水引向宁绍、舟山,关键靠它

大闸建成后,曹娥江上游常水位3.9米,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提高了水运规模,也改善了两岸350平方公里区域的投资环境,带动沿江两岸的经济蓬勃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畅通“一泓清水”的曹娥江大闸,还开启了新的河湖体系,使萧绍平原和姚江平原连成一体,有利于沟通富春江、曹娥江、甬江水系,成为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枢纽。

虽然浙东地区河网密布,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丰水地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统计资料表明,萧绍甬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不及浙江省平均水平的1/2,舟山人均水资源量仅605立方米,属浙江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把富春江水,引向宁绍平原及舟山海岛……”上世纪60年代水利专家提出的“浙东引水梦想”终于在2005年付诸实施。浙东引水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浙江水资源时空分配格局,也改变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格局。

曹娥江大闸

该工程由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枢纽、曹娥江至慈溪引水、曹娥江至宁波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和新昌钦寸水库等6项骨干工程组成,引水线路涉及杭州、绍兴、宁波、舟山4市18个县(市、区),跨越钱塘江流域、甬江流域和舟山本岛,引水线路总长294公里,总投资超100亿元。这也是浙江历史上投资最大、跨域最广的引水工程。

2005年,浙东引水代表性工程——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

2013年,浙东引水萧山枢纽至引曹北线(曹娥江至慈溪)工程全线贯通正式通水,正是这年夏季,浙东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

当时,浙东引水工程随即启动了应急引水。历时25天,引水量达8457万立方米,保证了浙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环境用水,减少了旱情造成的损失。

而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建成后,浙东引水工程每年可从富春江引8.9亿立方米水到浙东地区河网,大大缓解绍兴、宁波、舟山三地缺水之苦。

自大闸下闸蓄水以来,每年洪水期弃水约40亿方/年,直接用于改善两岸平原水体环境的用水为6.3亿方/年,向宁波、舟山共引水约16亿立方米,向曹娥江两岸供水约2.5亿立方米,曹娥江流域的水质不断改善,目前常年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风光这边独好,曹娥江大闸生动演绎水文化

不仅作用大,颜值还很高的曹娥江大闸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下层大闸管道间,可参观大闸工程的外观内质;中层大闸工作桥,可观赏护栏上雕刻的二十八星宿文化和曹娥江名胜与典故;上层是观光廊道,可观潮观景。

如今,行走于曹娥江畔,大闸周围镶嵌着十二个文化景观,安澜镇流、飞鱼化龙、景石文化、名人说水、娥江飞韵等,水文相融、水景相衬、水绿相依。

大闸建设者们将绍兴先贤的治水精神、古代水利工程建筑风格、治水典故传说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除了实用功能的设施设备之外,还建有碑亭、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壁画、石雕,数百块水文化石刻,形象展示了浙东文化特色和水文化风格,是一个兼有现代水利科技和文化、艺术品位的水工建筑精品。

大闸以外,配套建设了以星宿文化和名人说水为核心,以“安澜镇流”“女娲遗石”“治水风采”等颇具特色的“娥江十二景”为重点的人文景观,可谓文气氤氳,异彩纷呈。

管理区域内有女娲遗石、治水风采、八仙过海,大闸上有高台听涛、娥江流韵、雄闸应宿,闸东有四灵守望、飞鱼化龙,江边有安澜镇流、岁月记忆、名人说水,江上有娥江飞虹。

曹娥江大闸观景长廊外景

这样的空间排列,基本上消弭了整个闸区的空白,景点与景点之间,则有名人说水刻石连接过渡,凸现了整体的文化氛围。

“高台听涛”实际上就是大闸上部的观景长廊。

长廊东西长715米、宽10.2米、高4.5米,左右及穹顶均使用玻璃装饰而成,视野非常开阔。地面一条古木纹大理石从头到尾直贯东西,隐喻绍兴的母亲河曹娥江一路奔流而来。

人们在长廊内,平时能听到放水的涛声,秋天则能观看波澜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回首即可品味美丽的绍兴内河景致,不愧是景美、人少的休闲好去处。

曹娥江大闸水利风景区宛如一颗魅力四射的靓丽明珠,婀娜多姿,艳丽迷人。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 钱江晚报

【激流勇进70年】明明可以拼颜值,却执着拼实力,带你认识中国第一河口大闸
  • 日期:2019-12-09 16:17
  • 来源: 省水利厅 钱江晚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大禹治水,鲁迅故里,一条曹娥江,流淌着绍兴几千年的历史。

堪称绍兴的“母亲河”的曹娥江,流域面积占绍兴总面积63.7%,上游源短流急,下游受钱塘江潮汐顶托,咸淡水交替间,形成“南洪北潮”格局,让沿江人民饱受灾难。

每年夏秋,频繁的台风带来强风暴雨,曹娥江上游滚滚洪水急速向下肆虐,河口的钱塘江潮水则逆势涌入曹娥江,上下两种势力激烈交锋,让沿江的上虞、绍兴两县人民饱受灾难。

而遇到大旱年份,曹娥江水源枯竭,境外来水无处蓄积,水乡绍兴和浙东其他地区蝉喘雷干,赤地千里。

海水倒灌,泥沙淤积,内河成涝。

历史上,为治曹娥江水患,当地人民建造了大量水利工程,其中下游三江闸和曹娥江海塘的不断修建,为挡潮泄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还没有能彻底解决水患问题。

因此,在曹娥江河口兴建一座大闸,从根本上节制曹娥江、防止风暴潮内侵的设想,就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水利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曹娥江大闸

2005年,曹娥江大闸应运而生。

一侧海水一侧淡水,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攻克

作为绍兴的标志性建筑,曹娥江大闸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曹娥江入钱塘江的交汇口。

大闸的一侧是海水,一侧是淡水,抵达大闸时,这里正在泄洪。

大闸泄洪

曹娥江大闸运行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王柏明说,曹娥江上游淡水来水充沛,一年中有200多天,我们都在泄洪。

把海水和淡水阻隔开,为了保护咸淡水交替水域的生物多样性,让鲈鱼、鳗鱼等30多种洄游性鱼类顺利返回淡水产卵,并洄游大海,曹娥江大闸两侧还各设计并建造有一条鱼道,为水生生物打开了生命通道。

2003年10月1日抛下围堰工程第一石,拉开了大闸前期准备工程的序幕。

2005年12月30日,曹娥江大闸枢纽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曹娥江大闸建设遇到的难题亦是前所未有的。

曹娥江河口属于钱塘江强涌潮区域,河床冲淤变化频繁,涌潮对水工建筑物破坏性很大。

江海交汇,海水对工程腐蚀性极强,对大闸的混凝土浇筑及金属结构防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寿命。

江上水文气象多变,突发性天气频繁,暴雨、台风、洪水、飑线时常光顾,也严重影响着大闸施工。

这些技术难题,也吸引了从中央到省市专家关注的目光。2006年6月,绍兴市政府诚聘国内水利权威专家,成立曹娥江大闸建设专家组,从两院院士到水利部总工、教授高工,许多专家都主动参与了大闸工程的科研论证,多次赴现场考察、调研与攻关。

曹娥江大闸

针对多种技术难题,水利建设者先后开展了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水工高性能混凝土及温控防裂、金属结构防腐、双拱空间网架平面钢闸门、闸下泥沙冲淤、水利枢纽布置等30多项专题试验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确保大闸如期顺利建成的同时,大闸的技术与工艺达到了国际和国内的领先水平。

2008年12月18日,曹娥江大闸28扇闸门落下蓄水,由此大闸功能性建筑全部完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也就从这一天起,曹娥江河口段告别万古的涌潮历史,开启崭新的河湖体系。

而攻克多种技术难题的大闸建成后,也先后被授予鲁班奖、詹天佑奖、大禹奖等最高荣誉称号。

把富春江水引向宁绍、舟山,关键靠它

大闸建成后,曹娥江上游常水位3.9米,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提高了水运规模,也改善了两岸350平方公里区域的投资环境,带动沿江两岸的经济蓬勃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畅通“一泓清水”的曹娥江大闸,还开启了新的河湖体系,使萧绍平原和姚江平原连成一体,有利于沟通富春江、曹娥江、甬江水系,成为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枢纽。

虽然浙东地区河网密布,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丰水地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统计资料表明,萧绍甬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不及浙江省平均水平的1/2,舟山人均水资源量仅605立方米,属浙江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把富春江水,引向宁绍平原及舟山海岛……”上世纪60年代水利专家提出的“浙东引水梦想”终于在2005年付诸实施。浙东引水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浙江水资源时空分配格局,也改变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格局。

曹娥江大闸

该工程由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枢纽、曹娥江至慈溪引水、曹娥江至宁波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和新昌钦寸水库等6项骨干工程组成,引水线路涉及杭州、绍兴、宁波、舟山4市18个县(市、区),跨越钱塘江流域、甬江流域和舟山本岛,引水线路总长294公里,总投资超100亿元。这也是浙江历史上投资最大、跨域最广的引水工程。

2005年,浙东引水代表性工程——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

2013年,浙东引水萧山枢纽至引曹北线(曹娥江至慈溪)工程全线贯通正式通水,正是这年夏季,浙东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

当时,浙东引水工程随即启动了应急引水。历时25天,引水量达8457万立方米,保证了浙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环境用水,减少了旱情造成的损失。

而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建成后,浙东引水工程每年可从富春江引8.9亿立方米水到浙东地区河网,大大缓解绍兴、宁波、舟山三地缺水之苦。

自大闸下闸蓄水以来,每年洪水期弃水约40亿方/年,直接用于改善两岸平原水体环境的用水为6.3亿方/年,向宁波、舟山共引水约16亿立方米,向曹娥江两岸供水约2.5亿立方米,曹娥江流域的水质不断改善,目前常年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风光这边独好,曹娥江大闸生动演绎水文化

不仅作用大,颜值还很高的曹娥江大闸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下层大闸管道间,可参观大闸工程的外观内质;中层大闸工作桥,可观赏护栏上雕刻的二十八星宿文化和曹娥江名胜与典故;上层是观光廊道,可观潮观景。

如今,行走于曹娥江畔,大闸周围镶嵌着十二个文化景观,安澜镇流、飞鱼化龙、景石文化、名人说水、娥江飞韵等,水文相融、水景相衬、水绿相依。

大闸建设者们将绍兴先贤的治水精神、古代水利工程建筑风格、治水典故传说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除了实用功能的设施设备之外,还建有碑亭、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壁画、石雕,数百块水文化石刻,形象展示了浙东文化特色和水文化风格,是一个兼有现代水利科技和文化、艺术品位的水工建筑精品。

大闸以外,配套建设了以星宿文化和名人说水为核心,以“安澜镇流”“女娲遗石”“治水风采”等颇具特色的“娥江十二景”为重点的人文景观,可谓文气氤氳,异彩纷呈。

管理区域内有女娲遗石、治水风采、八仙过海,大闸上有高台听涛、娥江流韵、雄闸应宿,闸东有四灵守望、飞鱼化龙,江边有安澜镇流、岁月记忆、名人说水,江上有娥江飞虹。

曹娥江大闸观景长廊外景

这样的空间排列,基本上消弭了整个闸区的空白,景点与景点之间,则有名人说水刻石连接过渡,凸现了整体的文化氛围。

“高台听涛”实际上就是大闸上部的观景长廊。

长廊东西长715米、宽10.2米、高4.5米,左右及穹顶均使用玻璃装饰而成,视野非常开阔。地面一条古木纹大理石从头到尾直贯东西,隐喻绍兴的母亲河曹娥江一路奔流而来。

人们在长廊内,平时能听到放水的涛声,秋天则能观看波澜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回首即可品味美丽的绍兴内河景致,不愧是景美、人少的休闲好去处。

曹娥江大闸水利风景区宛如一颗魅力四射的靓丽明珠,婀娜多姿,艳丽迷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