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
发布日期:2021-07-29 10:38 浏览次数: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秦蜀守李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75年。由于孕育了繁荣富饶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都江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光辉范例。

都江堰渠首工程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取水枢纽,坐落于成都扇形冲击平原顶端,既扼守着岷江出山口的水势,又控灌渠首以东广大灌区,位置关键、选址精妙。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各类附属工程组成,三大工程首尾呼应、联合运行,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泄洪、排沙等诸多问题,为都江堰灌区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代都江堰治水者上下求索,励精图治,探寻都江堰的最佳布局和工程构造,促进了都江堰治水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等堰工技术和岁修制度,总结出“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等治水原则和治水理念,孕育出极具魅力、内涵丰富的都江堰水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都江堰迎来了飞跃发展,先后实施了渠首整治、渠系调整、闸群配套、平原及丘陵灌区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引、蓄、提相结合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系统,灌溉面积由286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076万亩,供水区范围涵盖成都市在内的7市38县(市、区),供水功能发展到生活、生产及生态供水的全方位服务。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上游的紫坪铺水库及成都市应急水源工程等的先后建成,都江堰渠首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灌区水利工程标准进一步提高,为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健康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入选水利部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都江堰水利工程网

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
  • 日期:2021-07-29 10:38
  • 来源: 都江堰水利工程网
  • 浏览次数:
  • 字体:[ ]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秦蜀守李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75年。由于孕育了繁荣富饶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都江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光辉范例。

都江堰渠首工程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取水枢纽,坐落于成都扇形冲击平原顶端,既扼守着岷江出山口的水势,又控灌渠首以东广大灌区,位置关键、选址精妙。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各类附属工程组成,三大工程首尾呼应、联合运行,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泄洪、排沙等诸多问题,为都江堰灌区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代都江堰治水者上下求索,励精图治,探寻都江堰的最佳布局和工程构造,促进了都江堰治水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等堰工技术和岁修制度,总结出“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等治水原则和治水理念,孕育出极具魅力、内涵丰富的都江堰水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都江堰迎来了飞跃发展,先后实施了渠首整治、渠系调整、闸群配套、平原及丘陵灌区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引、蓄、提相结合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系统,灌溉面积由286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076万亩,供水区范围涵盖成都市在内的7市38县(市、区),供水功能发展到生活、生产及生态供水的全方位服务。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上游的紫坪铺水库及成都市应急水源工程等的先后建成,都江堰渠首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灌区水利工程标准进一步提高,为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健康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入选水利部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