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红旗渠
发布日期:2021-09-30 15:14 浏览次数:

20世纪60年代,为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省林州(原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穿过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奇迹”、“地球上的蓝飘带”、“中国的水长城”。红旗渠的建成不仅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201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表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视察时再次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水利报网站

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红旗渠
  • 日期:2021-09-30 15:14
  • 来源: 水利报网站
  • 浏览次数:
  • 字体:[ ]

20世纪60年代,为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省林州(原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穿过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奇迹”、“地球上的蓝飘带”、“中国的水长城”。红旗渠的建成不仅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201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表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视察时再次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