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2-00036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浙江:搏潮头风浪 奋楫水利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1-06 11:25 浏览次数:

抢机遇,笃争先之志;抓进度,铆十足干劲!

“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大地上处处新气象、新成效。水安全保障规划率先落地,“浙江水网”加快构建;河湖长制机构重大调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航新阶段;最严格水资源“国考”首度夺冠,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频出,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显著……

勇立潮头,奋楫高质量发展。浙江水利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变革”,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浙江水利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努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谱写“浙水安澜”新篇章。

布局水网

展高质量发展之蓝图

以长远之见,答高质量发展之问。一份《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画下5年发展蓝图:以主要河流为基本脉络,以海塘和堤防工程为安全屏障,以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洪水分泄通道为沟通手段,以重要湖库闸站为调节枢纽,形成工程和智能管理交相呼应,水系互联、生态绿色、体系完备、标准适宜的“浙江水网”。

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海与岸的连接处,绿色植被纵向延展,骑行道、跑步道、休闲道曲线优美,市民公园、地标雕塑、体育设施相映成趣。这是蝶变中的一线海塘的一段缩影。

2021年5月,《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正式实施,投资千亿元,在提高海塘安全性能的同时,推动海塘由单一水利工程向综合功能、由水利部门一家用向社会开放共享转变,打造人文性、景观性和功能性有机统一的沿江景观。

“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等重大工程为重点,对标浙江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水安全保障需求,“浙江水网”多点突破,加速布局。

西排安姚江,东引济甬舟。浙江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大、引调水线路最长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浙东引水工程历经18年建设后终于全线贯通,不仅破解了浙东地区缺水难题,更重构了浙东经济发展水脉;

挖掘机挥臂,运输车鸣笛,杭州市青山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在一片热火朝天中正式开工。最大可在洪峰期腾出近800万立方米有效防洪库容,大大增强东苕溪流域防洪减灾能力;

钱江源头,“浙江水网”的关键性节点工程开化水库初步设计报告获得水利部批复,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不仅将为钱塘江流域新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安全屏障,还将加快马金溪沿线产业集聚发展,擦亮共同富裕底色;

椒江平原,计划投资22.4亿元的临海市尤汛分洪工程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批复,临海义城港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指日可待;

水库增能保安、平原高速水路、水资源优化配置……正在点燃“浙江水网”建设赛道,集聚水利支撑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年度投资568.9亿元,完成率113.8%。其中,重大水利项目完成247.8亿元、完成率123.9%,寺桥水库等25项可研获批,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等12项初设获批,瓯江引水工程等11项开工建设,嘉兴市域外配水工程等14项完工见效,芝堰水库除险加固等12项竣工验收。

防控风险

守高质量发展之底线

调度大中型水库累计预泄29.73亿方,拦蓄143.26亿方,沿海平原河网累计排水86.37亿方,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大基础设施不受冲击……护航建党百年,浙江水利人把防汛防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课堂,写下了一个个生动实践。

入汛后,连日来的强降雨,让云和县水库巡查员蓝丽云多了分警惕。“朱洞后山塘左坝肩山体滑坡造成溢洪道堵塞,水位距坝顶仅0.5米左右!”他果断拉响“警报”,第一时间将险情报告当地水利部门。

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估量。2021年,浙江聚焦水利工程隐患系统治理,投入6.8万余人次开展水库山塘安全度汛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全覆盖排查水库4296座、山塘1.8万座,并将发现的问题在主汛期前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对山塘水库进行“硬件”提升改造,至11月底,已完成15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6座病险山塘综合整治,新(改)建水文测站2065个,为平稳有序度过汛期,提供了重要保障。

山洪凶猛,预警及时!7月26日,一张基于浙江省山洪灾害防御数字化应用的预警单传到了杭州市临安区水利部门。“幸好你们来得及时!”山洪暴发后,村民老潘向前来转移的村干部连连道谢。新技术的运用,新应用的搭建,不断提升着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烟花”台风正面登录,姚江流域余姚站水位超“菲特”台风历史极值!在近年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联动调度甬江流域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曹娥江流域的姚江上游西排工程等,成功实现“加大东泄、扩大北排、增加强排、城区包围”,在水位更高的情况下,余姚城区并未发生重大内涝!

科学调度下的水利工程,不仅是防汛防台的“定星盘”,更是抗旱保供的“压舱石”。上个冬春,面对8年以来最严重旱情,浙江调度浙东引水工程向绍兴、宁波、舟山等地供水1.5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全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不受影响!在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在入库流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依然承担起了温州市区80%的用水量,成为了温州抗旱的“生命线”。

防风险,守底线!2021年,浙江水利把握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以赴落实各项措施,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民生至上

抓高质量发展之根本

共同富裕,既考验“物”的丰裕,也检验“质”的水准。聚焦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水利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的热度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发生在身边的小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民生大文章。

变化,映照在一个个水美乡村里。曾经因生活污水直排、垃圾乱扔等因素而不容乐观的水环境,如今却成了乡村振兴的“密码”,绕村而过的阜溪,让德清县燎原村上演了场“变形计”;在景宁县泉坑村,得益于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多个水域训练基地先后落户,短短一年累计培训学员2300人次,直接经济效益达1380多万元……

随着“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持续推进,截至11月底,浙江2021年已超额完成127条美丽河湖、128个水美乡镇建设。率先开展“幸福河湖”指标体系与建设方案研究,推进建德市等首批11个试点县建设。

变化,反映在日新月异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中。8月中旬,衢州市衢江区,7名乡镇渠长正式上岗,分别负责铜山源水库灌区沿线7个乡镇的供水管理、巡查检查、信息化管理、水费收缴等工作。衢江区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渠长考核激励。自“渠长制”试行以来,铜山源水库灌区衢江区渠系供水稻田实际用水量较去年减少约10%,有效提高了灌区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挥了灌区工程效益。

从老百姓家中的一根水管,到遍布田间地头的农村水利工程,高标准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始终是浙江水利人心中最大的民生。浙江持续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保障粮食生产用水,春灌期间灌溉供水量超3.43亿立方米。在全面率先实现城乡同质饮水的基础上,加快谋划实施河湖库塘井水源工程和联通工程,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变化,呈现在服务企业基层的第一线。作为2020年度省级节水标杆企业,浙江荣晟环保纸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的水资源费支出省下了30余万,较往年平均减少了一半。得益于当年8月出台的《浙江省节水型企业水资源费减征管理办法》,以荣晟环保为代表的一批节水企业,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节水福利,更激发了节水的内生动力;5月,省水利厅专家深入诸暨市陈蔡水库加固改造工程现场,一线指导优化施工方案,成功缩减了30天工期,实现水库提前下闸蓄水,为水库成功应对“烟花”台风打下坚实基础……

紧盯群众、企业、基层切实相关的“小事”,变“漫灌式”指导为“滴灌式”服务,浙江大力开展水利服务“百县千企万村”行动,已累计服务2.6万人次,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23个。

数字变革

聚高质量发展之动能

“十三五”期末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再获“优秀”等级,首次排名第一!在打造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标杆省份的道路上,浙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截至2020年底,全省用水总量从2015年的186.1亿立方米下降到163.9亿立方米,减少了22.2亿立方米;全省万元GDP用水量25.4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7.1%;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5年的79.1%提升至97.5%……浙江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管理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用改革之为,赋事业之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是实现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积极响应水利部部署要求,在数字化改革这番广阔天地中,浙江大有可为。

印发《浙江省水利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搭建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1636”总体布局,即建设“浙水安澜”一个综合应用,全面推进水资源保障、河湖库保护、水灾害防御、水发展规划、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等六大核心业务领域数字化,采取“工程治水补短板、协同治水强监管、改革治水走前列”三大治水措施,打造““浙水安全”“浙水好喝”“浙水节约”“浙水美丽”“浙水畅通”“浙水清廉”等六个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治水工作从点到面、由点及链的整体跃升。

一幕又一幕生动的场景,描绘了浙江水利数字化改革当下的进程。

在水旱灾害防御主战场,“防洪减灾在线”在全国率先实现流域防洪减灾省市县贯通、全闭环管控、一站式作业,并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在民生实事第一线,“浙水好喝”模块接入全省10002座供水水厂(站)、9850处供水水源,覆盖全部城乡人口;

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好办”“易办”,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信息,新增3个智能秒办事项,权力事项办件指南抽查正确率100%,政务事项办结率99.64%,未发生超期现象,提前办结率3.37%;

在河湖保护攻坚地,河湖库保护数字化应用成功进入省数字政府多跨场景名单,实现与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河长办等部门横向协同……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正在贯穿浙江水利工作全领域和全过程,激发水利创新活力,“解锁”更为智慧、更为高效、更为现代的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2-00036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浙江:搏潮头风浪 奋楫水利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1-06 11:25 浏览次数:

抢机遇,笃争先之志;抓进度,铆十足干劲!

“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大地上处处新气象、新成效。水安全保障规划率先落地,“浙江水网”加快构建;河湖长制机构重大调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航新阶段;最严格水资源“国考”首度夺冠,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频出,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显著……

勇立潮头,奋楫高质量发展。浙江水利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变革”,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浙江水利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努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谱写“浙水安澜”新篇章。

布局水网

展高质量发展之蓝图

以长远之见,答高质量发展之问。一份《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画下5年发展蓝图:以主要河流为基本脉络,以海塘和堤防工程为安全屏障,以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洪水分泄通道为沟通手段,以重要湖库闸站为调节枢纽,形成工程和智能管理交相呼应,水系互联、生态绿色、体系完备、标准适宜的“浙江水网”。

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海与岸的连接处,绿色植被纵向延展,骑行道、跑步道、休闲道曲线优美,市民公园、地标雕塑、体育设施相映成趣。这是蝶变中的一线海塘的一段缩影。

2021年5月,《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正式实施,投资千亿元,在提高海塘安全性能的同时,推动海塘由单一水利工程向综合功能、由水利部门一家用向社会开放共享转变,打造人文性、景观性和功能性有机统一的沿江景观。

“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等重大工程为重点,对标浙江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水安全保障需求,“浙江水网”多点突破,加速布局。

西排安姚江,东引济甬舟。浙江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大、引调水线路最长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浙东引水工程历经18年建设后终于全线贯通,不仅破解了浙东地区缺水难题,更重构了浙东经济发展水脉;

挖掘机挥臂,运输车鸣笛,杭州市青山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在一片热火朝天中正式开工。最大可在洪峰期腾出近800万立方米有效防洪库容,大大增强东苕溪流域防洪减灾能力;

钱江源头,“浙江水网”的关键性节点工程开化水库初步设计报告获得水利部批复,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不仅将为钱塘江流域新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安全屏障,还将加快马金溪沿线产业集聚发展,擦亮共同富裕底色;

椒江平原,计划投资22.4亿元的临海市尤汛分洪工程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批复,临海义城港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指日可待;

水库增能保安、平原高速水路、水资源优化配置……正在点燃“浙江水网”建设赛道,集聚水利支撑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年度投资568.9亿元,完成率113.8%。其中,重大水利项目完成247.8亿元、完成率123.9%,寺桥水库等25项可研获批,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等12项初设获批,瓯江引水工程等11项开工建设,嘉兴市域外配水工程等14项完工见效,芝堰水库除险加固等12项竣工验收。

防控风险

守高质量发展之底线

调度大中型水库累计预泄29.73亿方,拦蓄143.26亿方,沿海平原河网累计排水86.37亿方,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大基础设施不受冲击……护航建党百年,浙江水利人把防汛防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课堂,写下了一个个生动实践。

入汛后,连日来的强降雨,让云和县水库巡查员蓝丽云多了分警惕。“朱洞后山塘左坝肩山体滑坡造成溢洪道堵塞,水位距坝顶仅0.5米左右!”他果断拉响“警报”,第一时间将险情报告当地水利部门。

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估量。2021年,浙江聚焦水利工程隐患系统治理,投入6.8万余人次开展水库山塘安全度汛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全覆盖排查水库4296座、山塘1.8万座,并将发现的问题在主汛期前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对山塘水库进行“硬件”提升改造,至11月底,已完成15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6座病险山塘综合整治,新(改)建水文测站2065个,为平稳有序度过汛期,提供了重要保障。

山洪凶猛,预警及时!7月26日,一张基于浙江省山洪灾害防御数字化应用的预警单传到了杭州市临安区水利部门。“幸好你们来得及时!”山洪暴发后,村民老潘向前来转移的村干部连连道谢。新技术的运用,新应用的搭建,不断提升着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烟花”台风正面登录,姚江流域余姚站水位超“菲特”台风历史极值!在近年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联动调度甬江流域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曹娥江流域的姚江上游西排工程等,成功实现“加大东泄、扩大北排、增加强排、城区包围”,在水位更高的情况下,余姚城区并未发生重大内涝!

科学调度下的水利工程,不仅是防汛防台的“定星盘”,更是抗旱保供的“压舱石”。上个冬春,面对8年以来最严重旱情,浙江调度浙东引水工程向绍兴、宁波、舟山等地供水1.5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全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不受影响!在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在入库流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依然承担起了温州市区80%的用水量,成为了温州抗旱的“生命线”。

防风险,守底线!2021年,浙江水利把握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以赴落实各项措施,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民生至上

抓高质量发展之根本

共同富裕,既考验“物”的丰裕,也检验“质”的水准。聚焦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水利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的热度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发生在身边的小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民生大文章。

变化,映照在一个个水美乡村里。曾经因生活污水直排、垃圾乱扔等因素而不容乐观的水环境,如今却成了乡村振兴的“密码”,绕村而过的阜溪,让德清县燎原村上演了场“变形计”;在景宁县泉坑村,得益于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多个水域训练基地先后落户,短短一年累计培训学员2300人次,直接经济效益达1380多万元……

随着“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持续推进,截至11月底,浙江2021年已超额完成127条美丽河湖、128个水美乡镇建设。率先开展“幸福河湖”指标体系与建设方案研究,推进建德市等首批11个试点县建设。

变化,反映在日新月异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中。8月中旬,衢州市衢江区,7名乡镇渠长正式上岗,分别负责铜山源水库灌区沿线7个乡镇的供水管理、巡查检查、信息化管理、水费收缴等工作。衢江区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渠长考核激励。自“渠长制”试行以来,铜山源水库灌区衢江区渠系供水稻田实际用水量较去年减少约10%,有效提高了灌区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挥了灌区工程效益。

从老百姓家中的一根水管,到遍布田间地头的农村水利工程,高标准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始终是浙江水利人心中最大的民生。浙江持续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保障粮食生产用水,春灌期间灌溉供水量超3.43亿立方米。在全面率先实现城乡同质饮水的基础上,加快谋划实施河湖库塘井水源工程和联通工程,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变化,呈现在服务企业基层的第一线。作为2020年度省级节水标杆企业,浙江荣晟环保纸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的水资源费支出省下了30余万,较往年平均减少了一半。得益于当年8月出台的《浙江省节水型企业水资源费减征管理办法》,以荣晟环保为代表的一批节水企业,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节水福利,更激发了节水的内生动力;5月,省水利厅专家深入诸暨市陈蔡水库加固改造工程现场,一线指导优化施工方案,成功缩减了30天工期,实现水库提前下闸蓄水,为水库成功应对“烟花”台风打下坚实基础……

紧盯群众、企业、基层切实相关的“小事”,变“漫灌式”指导为“滴灌式”服务,浙江大力开展水利服务“百县千企万村”行动,已累计服务2.6万人次,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23个。

数字变革

聚高质量发展之动能

“十三五”期末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再获“优秀”等级,首次排名第一!在打造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标杆省份的道路上,浙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截至2020年底,全省用水总量从2015年的186.1亿立方米下降到163.9亿立方米,减少了22.2亿立方米;全省万元GDP用水量25.4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7.1%;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5年的79.1%提升至97.5%……浙江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管理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用改革之为,赋事业之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是实现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积极响应水利部部署要求,在数字化改革这番广阔天地中,浙江大有可为。

印发《浙江省水利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搭建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1636”总体布局,即建设“浙水安澜”一个综合应用,全面推进水资源保障、河湖库保护、水灾害防御、水发展规划、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等六大核心业务领域数字化,采取“工程治水补短板、协同治水强监管、改革治水走前列”三大治水措施,打造““浙水安全”“浙水好喝”“浙水节约”“浙水美丽”“浙水畅通”“浙水清廉”等六个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治水工作从点到面、由点及链的整体跃升。

一幕又一幕生动的场景,描绘了浙江水利数字化改革当下的进程。

在水旱灾害防御主战场,“防洪减灾在线”在全国率先实现流域防洪减灾省市县贯通、全闭环管控、一站式作业,并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在民生实事第一线,“浙水好喝”模块接入全省10002座供水水厂(站)、9850处供水水源,覆盖全部城乡人口;

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好办”“易办”,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信息,新增3个智能秒办事项,权力事项办件指南抽查正确率100%,政务事项办结率99.64%,未发生超期现象,提前办结率3.37%;

在河湖保护攻坚地,河湖库保护数字化应用成功进入省数字政府多跨场景名单,实现与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河长办等部门横向协同……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正在贯穿浙江水利工作全领域和全过程,激发水利创新活力,“解锁”更为智慧、更为高效、更为现代的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抢机遇,笃争先之志;抓进度,铆十足干劲!

“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大地上处处新气象、新成效。水安全保障规划率先落地,“浙江水网”加快构建;河湖长制机构重大调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航新阶段;最严格水资源“国考”首度夺冠,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频出,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显著……

勇立潮头,奋楫高质量发展。浙江水利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变革”,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浙江水利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努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谱写“浙水安澜”新篇章。

布局水网

展高质量发展之蓝图

以长远之见,答高质量发展之问。一份《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画下5年发展蓝图:以主要河流为基本脉络,以海塘和堤防工程为安全屏障,以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洪水分泄通道为沟通手段,以重要湖库闸站为调节枢纽,形成工程和智能管理交相呼应,水系互联、生态绿色、体系完备、标准适宜的“浙江水网”。

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海与岸的连接处,绿色植被纵向延展,骑行道、跑步道、休闲道曲线优美,市民公园、地标雕塑、体育设施相映成趣。这是蝶变中的一线海塘的一段缩影。

2021年5月,《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正式实施,投资千亿元,在提高海塘安全性能的同时,推动海塘由单一水利工程向综合功能、由水利部门一家用向社会开放共享转变,打造人文性、景观性和功能性有机统一的沿江景观。

“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等重大工程为重点,对标浙江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水安全保障需求,“浙江水网”多点突破,加速布局。

西排安姚江,东引济甬舟。浙江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大、引调水线路最长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浙东引水工程历经18年建设后终于全线贯通,不仅破解了浙东地区缺水难题,更重构了浙东经济发展水脉;

挖掘机挥臂,运输车鸣笛,杭州市青山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在一片热火朝天中正式开工。最大可在洪峰期腾出近800万立方米有效防洪库容,大大增强东苕溪流域防洪减灾能力;

钱江源头,“浙江水网”的关键性节点工程开化水库初步设计报告获得水利部批复,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不仅将为钱塘江流域新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安全屏障,还将加快马金溪沿线产业集聚发展,擦亮共同富裕底色;

椒江平原,计划投资22.4亿元的临海市尤汛分洪工程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批复,临海义城港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指日可待;

水库增能保安、平原高速水路、水资源优化配置……正在点燃“浙江水网”建设赛道,集聚水利支撑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年度投资568.9亿元,完成率113.8%。其中,重大水利项目完成247.8亿元、完成率123.9%,寺桥水库等25项可研获批,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等12项初设获批,瓯江引水工程等11项开工建设,嘉兴市域外配水工程等14项完工见效,芝堰水库除险加固等12项竣工验收。

防控风险

守高质量发展之底线

调度大中型水库累计预泄29.73亿方,拦蓄143.26亿方,沿海平原河网累计排水86.37亿方,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大基础设施不受冲击……护航建党百年,浙江水利人把防汛防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课堂,写下了一个个生动实践。

入汛后,连日来的强降雨,让云和县水库巡查员蓝丽云多了分警惕。“朱洞后山塘左坝肩山体滑坡造成溢洪道堵塞,水位距坝顶仅0.5米左右!”他果断拉响“警报”,第一时间将险情报告当地水利部门。

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估量。2021年,浙江聚焦水利工程隐患系统治理,投入6.8万余人次开展水库山塘安全度汛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全覆盖排查水库4296座、山塘1.8万座,并将发现的问题在主汛期前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对山塘水库进行“硬件”提升改造,至11月底,已完成15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6座病险山塘综合整治,新(改)建水文测站2065个,为平稳有序度过汛期,提供了重要保障。

山洪凶猛,预警及时!7月26日,一张基于浙江省山洪灾害防御数字化应用的预警单传到了杭州市临安区水利部门。“幸好你们来得及时!”山洪暴发后,村民老潘向前来转移的村干部连连道谢。新技术的运用,新应用的搭建,不断提升着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烟花”台风正面登录,姚江流域余姚站水位超“菲特”台风历史极值!在近年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联动调度甬江流域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曹娥江流域的姚江上游西排工程等,成功实现“加大东泄、扩大北排、增加强排、城区包围”,在水位更高的情况下,余姚城区并未发生重大内涝!

科学调度下的水利工程,不仅是防汛防台的“定星盘”,更是抗旱保供的“压舱石”。上个冬春,面对8年以来最严重旱情,浙江调度浙东引水工程向绍兴、宁波、舟山等地供水1.5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全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不受影响!在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在入库流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依然承担起了温州市区80%的用水量,成为了温州抗旱的“生命线”。

防风险,守底线!2021年,浙江水利把握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以赴落实各项措施,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民生至上

抓高质量发展之根本

共同富裕,既考验“物”的丰裕,也检验“质”的水准。聚焦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水利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的热度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发生在身边的小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民生大文章。

变化,映照在一个个水美乡村里。曾经因生活污水直排、垃圾乱扔等因素而不容乐观的水环境,如今却成了乡村振兴的“密码”,绕村而过的阜溪,让德清县燎原村上演了场“变形计”;在景宁县泉坑村,得益于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多个水域训练基地先后落户,短短一年累计培训学员2300人次,直接经济效益达1380多万元……

随着“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持续推进,截至11月底,浙江2021年已超额完成127条美丽河湖、128个水美乡镇建设。率先开展“幸福河湖”指标体系与建设方案研究,推进建德市等首批11个试点县建设。

变化,反映在日新月异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中。8月中旬,衢州市衢江区,7名乡镇渠长正式上岗,分别负责铜山源水库灌区沿线7个乡镇的供水管理、巡查检查、信息化管理、水费收缴等工作。衢江区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渠长考核激励。自“渠长制”试行以来,铜山源水库灌区衢江区渠系供水稻田实际用水量较去年减少约10%,有效提高了灌区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挥了灌区工程效益。

从老百姓家中的一根水管,到遍布田间地头的农村水利工程,高标准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始终是浙江水利人心中最大的民生。浙江持续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保障粮食生产用水,春灌期间灌溉供水量超3.43亿立方米。在全面率先实现城乡同质饮水的基础上,加快谋划实施河湖库塘井水源工程和联通工程,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变化,呈现在服务企业基层的第一线。作为2020年度省级节水标杆企业,浙江荣晟环保纸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的水资源费支出省下了30余万,较往年平均减少了一半。得益于当年8月出台的《浙江省节水型企业水资源费减征管理办法》,以荣晟环保为代表的一批节水企业,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节水福利,更激发了节水的内生动力;5月,省水利厅专家深入诸暨市陈蔡水库加固改造工程现场,一线指导优化施工方案,成功缩减了30天工期,实现水库提前下闸蓄水,为水库成功应对“烟花”台风打下坚实基础……

紧盯群众、企业、基层切实相关的“小事”,变“漫灌式”指导为“滴灌式”服务,浙江大力开展水利服务“百县千企万村”行动,已累计服务2.6万人次,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23个。

数字变革

聚高质量发展之动能

“十三五”期末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再获“优秀”等级,首次排名第一!在打造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标杆省份的道路上,浙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截至2020年底,全省用水总量从2015年的186.1亿立方米下降到163.9亿立方米,减少了22.2亿立方米;全省万元GDP用水量25.4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7.1%;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5年的79.1%提升至97.5%……浙江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管理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用改革之为,赋事业之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是实现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积极响应水利部部署要求,在数字化改革这番广阔天地中,浙江大有可为。

印发《浙江省水利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搭建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1636”总体布局,即建设“浙水安澜”一个综合应用,全面推进水资源保障、河湖库保护、水灾害防御、水发展规划、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等六大核心业务领域数字化,采取“工程治水补短板、协同治水强监管、改革治水走前列”三大治水措施,打造““浙水安全”“浙水好喝”“浙水节约”“浙水美丽”“浙水畅通”“浙水清廉”等六个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治水工作从点到面、由点及链的整体跃升。

一幕又一幕生动的场景,描绘了浙江水利数字化改革当下的进程。

在水旱灾害防御主战场,“防洪减灾在线”在全国率先实现流域防洪减灾省市县贯通、全闭环管控、一站式作业,并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在民生实事第一线,“浙水好喝”模块接入全省10002座供水水厂(站)、9850处供水水源,覆盖全部城乡人口;

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好办”“易办”,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信息,新增3个智能秒办事项,权力事项办件指南抽查正确率100%,政务事项办结率99.64%,未发生超期现象,提前办结率3.37%;

在河湖保护攻坚地,河湖库保护数字化应用成功进入省数字政府多跨场景名单,实现与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河长办等部门横向协同……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正在贯穿浙江水利工作全领域和全过程,激发水利创新活力,“解锁”更为智慧、更为高效、更为现代的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