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剡水”蝶变 绘就“水润民生”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2-12-05 09:23 浏览次数:

十年来,嵊州水利抢抓“五水共治”的战略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生命水、生产水、生态水,开展标准更高、涵盖更广的流域综合治理,建成“一湖四江”等一批重大水利设施,保驾护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安全为本,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备。按照“蓄、分、疏、堤”相结合的防洪体系,嵊州市抓好强库塘、固堤岸、排涝水、强管理、优调控等要务,夯实水利基石,不断完善防洪总体格局,成功防御2019年“利奇马”台风、2021年“烟花”台风、2021年“8.15”强降雨等。2012年以来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5座、山塘综合治理318座。扎实推进“一湖四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5亿元的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形成总库容3800万方,调节库容2800万方,有效减缓中防和下泄的压力。

建成屠家埠、浦口等排涝工程,新增排涝能力320立方米/秒,协同作战保障浦口、城北开发区等低洼地的安全。修编《嵊州市曹娥江流域洪水风险图》,建立嵊州水文数据中心,新建改造水雨情自动遥测站236个、北斗卫星通讯信道220个,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水情数据中心机房和云平台的同步传输,全省第一个实现水文流量的自动化测报、整编,2019年荣获浙江省唯一的“全国先进报汛站”荣誉称号,被省水文管理中心指定为浙江省水文勘测技能实训基地、浙江省水利水电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同时不断健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优化防汛防台指挥调度,强化救灾演练。

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注重科学保水、节水、供水、用水,严格水资源保护,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强化32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保持常年水质达标率为100%。扎实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354个,完成达标提标人口2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99.1%,规模化覆盖率提升到81.99%,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4.67%,供水保证率提升到95.3%,获评省人民政府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集体。

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18万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43.55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614。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7年开始连续5年获得绍兴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大力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创建43家节水型企业、104家节水型公共机构、3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等。建成节水标杆居民小区2个、节水标杆企业3家、节水标杆酒店1家、节水标杆学校1所,建成节水宣传教育基地一座,2020年成功创建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市、区)。

探索创新,水利管理水平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全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创建水利标准化管理215个,完成141座水库、7条县级以上河道101.19公里及1272条乡级河道2412.16公里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完成571座山塘安全评定、141座水库安全评估。小型水库物业化覆盖率85%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设立市、镇、村三级河(湖)长1790名,实现河道网格化的精准划分和无缝对接。

创新跨区域治水机制,“由东阳建垃圾中转站、嵊州包运垃圾”的方案在贵门乡和长乐镇得到实施,每天将东阳三单乡和佐村镇的生活垃圾运到嵊州垃圾填埋场,确保了丰潭水库与南山水库的水质,让嵊州40多万市民喝上放心、优质的饮用水。大力推动水利数字化改革,建成河湖智慧监控系统、小型水库巡查管理系统等,通过自动监测、视频监控、巡查员APP、运行管理平台等推动运行管理智慧化。建成嵊州市水管理平台,水灾害防御、城乡供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电站生态流量可视化监管等四大场景应用已上线并开始试运行,切实提高水利管理水平。

生态综治,河湖水域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五水共治”行动,剿灭劣V类水工作成效荣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曹娥江、澄潭江沿线断面水质达标,满足功能要求,并从2019年起实现章镇出境断面水质达到II类标准。精心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道,创建省级“美丽河湖”9个。

其中艇湖城市公园(湛头滞洪区)在突出防汛滞洪主目标的同时,着力营造“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湿地景观,打造出一个集蓄洪防灾、环境修复、生态美景于一体的城市之肺,成为吸引众多市民和外来宾朋的健身休闲去处,被评为省级优质综合公园。“诗画剡溪”项目,在全长18.7公里的浦口屠家埠—三界下市头的剡溪两岸,实施岸线生态修复、休闲绿道、游憩节点、绿化提升、村落美化等工程,重现“剡溪蕴异秀,欲罢不能忘”的诗画剡溪,成为“水利、旅游、景观、生态、文化”等五位一体综合治理的先行样板,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绿道”和“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13年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26平方公里,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有效减少。实施电站生态化改造,创建绿色水电示范电站2座,通过增效扩容或报废重建方式改造农村水电站48座,完成121座小水电清理整改,其中整改111座、退出10座。

“十四五”期间,嵊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一湖一库六江百塘一联”的“11611”水利骨干工程为抓手,实施江河库塘综合治理,提标智慧水利,强化数字赋能,全速推进嵊州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水韵绍兴

嵊州:“剡水”蝶变 绘就“水润民生”新画卷
  • 日期:2022-12-05 09:23
  • 来源: 水韵绍兴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十年来,嵊州水利抢抓“五水共治”的战略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生命水、生产水、生态水,开展标准更高、涵盖更广的流域综合治理,建成“一湖四江”等一批重大水利设施,保驾护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安全为本,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备。按照“蓄、分、疏、堤”相结合的防洪体系,嵊州市抓好强库塘、固堤岸、排涝水、强管理、优调控等要务,夯实水利基石,不断完善防洪总体格局,成功防御2019年“利奇马”台风、2021年“烟花”台风、2021年“8.15”强降雨等。2012年以来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5座、山塘综合治理318座。扎实推进“一湖四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5亿元的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形成总库容3800万方,调节库容2800万方,有效减缓中防和下泄的压力。

建成屠家埠、浦口等排涝工程,新增排涝能力320立方米/秒,协同作战保障浦口、城北开发区等低洼地的安全。修编《嵊州市曹娥江流域洪水风险图》,建立嵊州水文数据中心,新建改造水雨情自动遥测站236个、北斗卫星通讯信道220个,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水情数据中心机房和云平台的同步传输,全省第一个实现水文流量的自动化测报、整编,2019年荣获浙江省唯一的“全国先进报汛站”荣誉称号,被省水文管理中心指定为浙江省水文勘测技能实训基地、浙江省水利水电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同时不断健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优化防汛防台指挥调度,强化救灾演练。

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注重科学保水、节水、供水、用水,严格水资源保护,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强化32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保持常年水质达标率为100%。扎实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354个,完成达标提标人口2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99.1%,规模化覆盖率提升到81.99%,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4.67%,供水保证率提升到95.3%,获评省人民政府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集体。

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18万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43.55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614。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7年开始连续5年获得绍兴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大力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创建43家节水型企业、104家节水型公共机构、3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等。建成节水标杆居民小区2个、节水标杆企业3家、节水标杆酒店1家、节水标杆学校1所,建成节水宣传教育基地一座,2020年成功创建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市、区)。

探索创新,水利管理水平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全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创建水利标准化管理215个,完成141座水库、7条县级以上河道101.19公里及1272条乡级河道2412.16公里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完成571座山塘安全评定、141座水库安全评估。小型水库物业化覆盖率85%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设立市、镇、村三级河(湖)长1790名,实现河道网格化的精准划分和无缝对接。

创新跨区域治水机制,“由东阳建垃圾中转站、嵊州包运垃圾”的方案在贵门乡和长乐镇得到实施,每天将东阳三单乡和佐村镇的生活垃圾运到嵊州垃圾填埋场,确保了丰潭水库与南山水库的水质,让嵊州40多万市民喝上放心、优质的饮用水。大力推动水利数字化改革,建成河湖智慧监控系统、小型水库巡查管理系统等,通过自动监测、视频监控、巡查员APP、运行管理平台等推动运行管理智慧化。建成嵊州市水管理平台,水灾害防御、城乡供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电站生态流量可视化监管等四大场景应用已上线并开始试运行,切实提高水利管理水平。

生态综治,河湖水域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五水共治”行动,剿灭劣V类水工作成效荣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曹娥江、澄潭江沿线断面水质达标,满足功能要求,并从2019年起实现章镇出境断面水质达到II类标准。精心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道,创建省级“美丽河湖”9个。

其中艇湖城市公园(湛头滞洪区)在突出防汛滞洪主目标的同时,着力营造“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湿地景观,打造出一个集蓄洪防灾、环境修复、生态美景于一体的城市之肺,成为吸引众多市民和外来宾朋的健身休闲去处,被评为省级优质综合公园。“诗画剡溪”项目,在全长18.7公里的浦口屠家埠—三界下市头的剡溪两岸,实施岸线生态修复、休闲绿道、游憩节点、绿化提升、村落美化等工程,重现“剡溪蕴异秀,欲罢不能忘”的诗画剡溪,成为“水利、旅游、景观、生态、文化”等五位一体综合治理的先行样板,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绿道”和“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13年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26平方公里,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有效减少。实施电站生态化改造,创建绿色水电示范电站2座,通过增效扩容或报废重建方式改造农村水电站48座,完成121座小水电清理整改,其中整改111座、退出10座。

“十四五”期间,嵊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一湖一库六江百塘一联”的“11611”水利骨干工程为抓手,实施江河库塘综合治理,提标智慧水利,强化数字赋能,全速推进嵊州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