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综合信息
乌引渡槽、铜山源渡槽等相继入藏中国水博展出
发布日期:2023-01-13 10:12 浏览次数:

【本站1月13日讯】近日,中国水利博物馆当代水利户外展区相继展出了金华市水利局捐赠的乌引工程上瀛头渡槽槽身和衢州市铜山源水库管理中心捐赠的东村渡槽槽身;渡槽与前阶段入馆的德清武德闸(新民桥闸)将形成一个当代农田水利灌溉的展览体系。

该藏品系列展现了70年代老一辈水利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水利工程建设史。在当时资料奇缺、技术力量薄弱、施工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老一辈水利工作者们勇于担当、不畏艰难,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对党、对人民不改的初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上瀛头渡槽建成于1977年,为被誉为“江南红旗渠”乌溪江引工程配套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长315米。东村渡槽建成于1975年,为铜山源水库配套工程,结构为U型薄壳,总长1332米,最大高度12米。

本次上瀛头渡槽和东村渡槽的成功入馆,是中国水利博物馆党委坚持党建统领,持续落实开展“赓续红色水利血脉 传承红色水利记忆”系列活动的成果之一,既为水利工程设施改造提升而置换下来的老水利工程代表性构件提供有效安置,保护了红色水利遗存,又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了解我国当代辉煌水利建设史的红色教育基地,为传承红色水利记忆,讲好中国红色水利故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育平台。


信息来源:中国水博

乌引渡槽、铜山源渡槽等相继入藏中国水博展出
  • 日期:2023-01-13 10:12
  • 来源: 中国水博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1月13日讯】近日,中国水利博物馆当代水利户外展区相继展出了金华市水利局捐赠的乌引工程上瀛头渡槽槽身和衢州市铜山源水库管理中心捐赠的东村渡槽槽身;渡槽与前阶段入馆的德清武德闸(新民桥闸)将形成一个当代农田水利灌溉的展览体系。

该藏品系列展现了70年代老一辈水利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水利工程建设史。在当时资料奇缺、技术力量薄弱、施工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老一辈水利工作者们勇于担当、不畏艰难,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对党、对人民不改的初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上瀛头渡槽建成于1977年,为被誉为“江南红旗渠”乌溪江引工程配套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长315米。东村渡槽建成于1975年,为铜山源水库配套工程,结构为U型薄壳,总长1332米,最大高度12米。

本次上瀛头渡槽和东村渡槽的成功入馆,是中国水利博物馆党委坚持党建统领,持续落实开展“赓续红色水利血脉 传承红色水利记忆”系列活动的成果之一,既为水利工程设施改造提升而置换下来的老水利工程代表性构件提供有效安置,保护了红色水利遗存,又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了解我国当代辉煌水利建设史的红色教育基地,为传承红色水利记忆,讲好中国红色水利故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育平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