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3月16日讯】近年来,松阳水利始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通过多措并举抓监管、精准施策促服务,不断推动全县水利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创新监管夯基础。为了克服监管力量和水平不匹配的难题,松阳县探索建立“监管+服务”的管理模式,让局属业务科室人员加入质监组,并配合日常监督检查,在提升监管水平的同时,用细心的“服务”加快推进工程实施进度;积极推进“购买服务”的管理模式,邀请专家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服务,以此提升监督人员的先进管理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委托第三方开展质量检测,进一步提高受监项目监督工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二是加强监督提质量。注重全过程质量控制,按照“事前警示、事中监督、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实施全面、动态性监督。进行常规安全检查,把握汛前、汛期、岁末年初等重点时段,进行拉网式、全覆盖隐患排查,确保检查面积达100%。对在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全时段、全过程和全员安全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实行“四不两直”、第三方飞检等监督检查办法,对涉及影响质量安全的重点项目、重要部位进行突击检查。2022年,对11个工程开展了24次质监活动,下发整改意见338条。
三是精准服务强意识。灵活采用工地例会、质量月活动、专家培训会、建立微信建设管理交流群等形式,向各施工单位宣传质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强制条文等内容,推动施工单位掌握工程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并克服政策法规盲区和光凭经验办事的局限。同时,定期组织项目实践交流活动,促进参建各方经验交流,共同学习,以比赶超的方式,提高参建各方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
四是反向监督添活力。定期或在一个项目监督工作结束后,邀请参建单位代表从监督履职、廉洁、作风等方面,对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进行评价,以“反向监督”模式强化监督队伍管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不断探索强化监督队伍管理的新路径,全面提升监督技术水平和增强履职责任心。
五是科技手段增效能。着手开发松古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智慧工地系统,目前进度计划、工地OA、人员管理、实时视频等功能模块已上线运行。后续将重点开发质量、安全等管理模块,对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关键要素,实行远程、实时、职能管理,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集成度和规范性。此外,计划借助该工程智慧工地系统底板,结合小型水利工程实际管理需求,打造一款简单适用的面上小型水利工程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并逐步推广使用。
信息来源:松阳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