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285/2024-00108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本站1月18日讯】2021年5月,省水利厅发函支持松阳开展全省山区水利现代化先行县试点建设。两年来,该县根据试点实施方案,推进县域水系联通联网工程、构建农村水站数字化管控场景、建立健全农村供水管理巡查机制,高质量推进农村供水现代化。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水厂241座,实现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100%,城乡供水一体化率81.89%。试点建设期间,该县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建好纵横联通“大水网”
水系连通,建设全域水网。2021年以来,围绕“水系连通、中小流域生态修复、防洪排涝”建设目标,实施总投资28.6亿元的松古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全县域水系连通、水资源共享。2022年以来,新建水库4座,改造提升水库4座。
管网改造,搭强主干脉络。坚持城乡统筹,因地施策,构建以城市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三级供水主干网。围绕季节性缺水、管网老化等问题,实施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该县共推进农村供水工程240项,完成农村供水管网铺设600余千米,实现117个行政村、13个社区一体化供水。
加压提水,延伸建水节点。依照“能延则延”延伸管网建设,通过三级加压提水,彻底解决板桥乡、新兴镇等地水质较差和水源匮乏问题。如该县借助G235国道建设时机,将港口至大东坝镇11.4千米的DN300供水主管一并铺设,延伸小港区域水网,解决偏远乡村缺水问题。
集成高效、数字赋能,用好动态监测“大数据”
动态评价精准高效。创新“数字化管理”模式,整合县、乡、村三级水质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检等设施,对水量、水质、供水保障等重点问题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构建河湖问题隐患发现机制,实现平常动态监测、异常预警触发。2023年以来,累计消除隐患事件5次,充分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定期监测全面及时。建立区域农村供水信息“一本账”,实行全县单村供水站浑浊度、PH值等9项指标实行一月一测,保障农饮水水质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广大村民喝上“放心水”。同时,将对水质不合格、水量不达标等单村供水站纳入单村水站改造提升项目。2023年以来,完成1532份农村饮水水样检测,累计完成检测指标13788项次,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督检查205人次。
线上监管高效智慧。归集非法占用河湖等水域水面等9项涉及基层治理的水域监管事,统筹纳入“水域监管一件事”场景,全面提升现代化、智慧化水域监管水平。目前,已将全县3座千人以上供水站水量、水质监测情况接入省平台,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累计智能感知风险42条次。
专项推进,部门协同,健全管理巡查“大网格”
“一项制度”把好方向。出台《松阳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该县主要领导负责研究部署、调度督导农村饮用水工作,并与各镇街签订三年行动责任书,加强考核评估和督查激励的导向作用。建立应急供水预案和联动机涉制,确保在突发情况时具备及时响应和处置能力。
“一套体系”协同推进。围绕农村用水管理缺位问题探索“县级统管+属地协管”的管护模式。县水投集团统筹负责域内专业化管护工作。引导鼓励各村自主成立“自来水管理协会”,参照误工费标准计算协会人员报酬,协助负责水费收缴、水源地巡查等常规化管护工作。如该县大东坝镇蔡宅村等8个村成立的自来水管理协会,由各村党支部书记、管理维修人员组成,保障当地居民“有水喝、喝好水”。
“一支队伍”动态巡查。整合执法资源,开展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巡查管网、水利设施、用水情况等,建立“任务制定—工作执行—督查指导—整改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基本形成领导有力、权责明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实现水源保护巡查执法常态化。2023年以来,已累计巡查64次,发现部分村级供水站存在水质浑浊、设备老化未及时维修等问题68个,问题解决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