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285/2024-00004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本站1月2日讯】自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桐乡市河湖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实现从Ⅴ类劣Ⅴ类水向Ⅲ类水的蝶变跃升。但由于桐乡市域85%的河道为过境水,加上河道通航影响,水质的巩固和进一步改善难度较大,河湖长制工作遭遇瓶颈。2023年初,桐乡市印发《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河长制为牵引,创新落实镇级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科学构建新一轮治水工作框架。
建立机制加强协调联动。根据补偿机制,上下游双方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流域下游主体充分尊重上游为保护水环境付出的努力,对上游提供良好生态产品付出的努力作出适当补偿;反之,上游也要为出境水质恶化对下游予以赔偿。补偿资金主要用于本地区水环境治理等相关工作。全市22个地表水交接断面上下游镇(街道)签订补偿协议,上下游流域以每月20万元为补偿资金,实行按月评定、按年统筹结算,全年共涉及补偿资金5280万元。
利益捆绑倒逼河长履职。以跨界补偿增加上游镇(街道)河湖长治水压力,上游镇(街道)进一步加大河长巡查力度和河湖治理、截污纳管等工作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力争水质持续向好。期间,该市各镇(街道)上下游间主动协同开展涉水问题“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问题整改率达到97.78%,真正从“让我治水”变成了“我要治水”,2023年桐乡市河道水质有效稳住了Ⅲ类水的“基本盘”,并向Ⅱ类水冲刺,全市水环境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数字管理明确管护责任。2022年桐乡新建镇域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3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每两小时采测一次水样,对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溶解氧、总氮等5项指标进行监测,为流域补偿机制提供重要依据。如今年3至11月,长山河桐乡段庄福板桥断面上游来水水质补偿指数P值均小于规定的0.95,因此洲泉镇获得了来自石门镇的补偿资金共计180万元。今年洲泉镇河湖管护成效斐然,流经该镇的含山塘在省级美丽河湖创建中取得亮眼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