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科普 > 水利科普
杭嘉湖平原
发布日期:2024-01-26 16:43 浏览次数:

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以杭州、嘉兴、湖州为中心的水网平原,包括嘉兴市全部,湖州市大部,以及杭州市东北部。

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北部,西接天目山脉,东濒黄浦江,北滨太湖,南邻钱塘江、杭州湾。平原东西长、南北狭,面积约6500平方千米,由长江、钱塘江泥沙和海潮回淤泥及湖积而成,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堆积平原。地势低平,除有零星孤丘点缀外,一般海拔3~7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洼地。平原属太湖(苕溪)、运河流域,有京杭运河穿过,湖荡众多,河流纵横,水域面积约占8%,河网密度平均12.7千米/平方千米。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多处。水利设施完善,著名的有苕溪沿线的南北湖滞洪工程和西险大塘、太湖溇港、嘉兴地区长山河与长山闸南排工程等大部分地区的光、热、水资源能满足一年三熟制。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水稻、蚕茧生产历史悠久,粮、油、丝、鱼、畜综合发展。粮食产量占浙江省1/5以上,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蚕茧产量占全省7/10,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湖州、桐乡、海宁、德清、嘉兴、余杭、海盐等县市;丝织业自唐宋以来即为全国重点产区,尤以织锦工艺驰名中外,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和湖州市,次为嘉兴、海宁和桐乡等市;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在此率先萌芽和发展,涌现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淡水鱼产量占全省半数以上,主要分布在西部;湖羊羔皮是中国特产和传统出口物资,以湖州、嘉兴、桐乡和余杭最多。广阔水面还可植萎、种藕、养草等。水陆交通发达,高速铁路以杭州为起点,沪杭、杭宁、杭宣线分别贯穿平原东、西部,并与浙赣、皖赣、萧角线联结;高速公路环连杭州、嘉兴、湖州3市;水运具有重要地位,航程总长3000余千米。改革开放以来,杭嘉湖平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和发展纺织服装、皮革箱包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互联网、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光机电、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等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人口密集,城镇连绵,欣欣向荣。


信息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杭嘉湖平原
  • 日期:2024-01-26 16:43
  • 来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以杭州、嘉兴、湖州为中心的水网平原,包括嘉兴市全部,湖州市大部,以及杭州市东北部。

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北部,西接天目山脉,东濒黄浦江,北滨太湖,南邻钱塘江、杭州湾。平原东西长、南北狭,面积约6500平方千米,由长江、钱塘江泥沙和海潮回淤泥及湖积而成,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堆积平原。地势低平,除有零星孤丘点缀外,一般海拔3~7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洼地。平原属太湖(苕溪)、运河流域,有京杭运河穿过,湖荡众多,河流纵横,水域面积约占8%,河网密度平均12.7千米/平方千米。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多处。水利设施完善,著名的有苕溪沿线的南北湖滞洪工程和西险大塘、太湖溇港、嘉兴地区长山河与长山闸南排工程等大部分地区的光、热、水资源能满足一年三熟制。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水稻、蚕茧生产历史悠久,粮、油、丝、鱼、畜综合发展。粮食产量占浙江省1/5以上,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蚕茧产量占全省7/10,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湖州、桐乡、海宁、德清、嘉兴、余杭、海盐等县市;丝织业自唐宋以来即为全国重点产区,尤以织锦工艺驰名中外,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和湖州市,次为嘉兴、海宁和桐乡等市;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在此率先萌芽和发展,涌现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淡水鱼产量占全省半数以上,主要分布在西部;湖羊羔皮是中国特产和传统出口物资,以湖州、嘉兴、桐乡和余杭最多。广阔水面还可植萎、种藕、养草等。水陆交通发达,高速铁路以杭州为起点,沪杭、杭宁、杭宣线分别贯穿平原东、西部,并与浙赣、皖赣、萧角线联结;高速公路环连杭州、嘉兴、湖州3市;水运具有重要地位,航程总长3000余千米。改革开放以来,杭嘉湖平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和发展纺织服装、皮革箱包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互联网、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光机电、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等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人口密集,城镇连绵,欣欣向荣。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