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地方水利
景宁:齐抓共管治水兴水 擦亮浙西南山区“共同富裕”生态底色
发布日期:2024-12-02 17:16 浏览次数:

【本站12月2日讯】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以河长制为牵引,以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聚焦母亲河鹤溪河治理,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并融合畲族风情特色资源,推动水旅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

固本强基,统筹实施流域治理。把推进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同河长制结合起来,投入2亿余元综合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对河湖“清四乱”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进一步排查整治,做到常规备汛和应急处险同部署、同落实。把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河长制结合起来,截污清源,坚持水岸同谋划、同推进、同治理,深化全域污水零直排创建攻坚行动,先后开展了独流入海鹤溪河治理、城区截污纳管等一系列工程,对支流、35个入河排水口进行整治,对全街道辖区内的村河道实行长效保洁,巩固河道综合整治的建设成果,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及以上。

严抓共管,全面落实河道高效管护。健全机制,压实责任。颁布实施《鹤溪河水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域统筹落实“县级统管”机制。率先在全市尝试物业化管理鹤溪河,实现管护工作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编制《县级以上河道、水库保洁方案》《保洁员管理办法》等,招募民间河长参与鹤溪河水环境治理。智慧升级,数字管护。构建以“浙里景宁水安澜”平台为大脑,融合数字流域、工程数字化管理、水域岸线监管等场景的“1+6”多跨治理协同体系。依托“互联网+”,建立河道“警长制”、数字河道、无人机巡河等一系列管护机制。数字河道实行24小时全天候“站岗”,推行无人机巡河,全力打造治水管水智慧“中枢”,拉动全县实现241条重要河段及151个电站、165个取水口泄放流量在线实时监测,实现河道高效管护。

多元协同,打造人水和谐生态线。以鹤溪河为中心的辐射带,串联起道化堰、英川堰、莲川大地桥、浮伞渡、郑坑梯田等水文化遗产,带动县城区域及其周边的景区民宿和农家乐协同发展。在水旅融合方面,悬崖上的“天空之城”、东弄田园综合体、千年山哈宫等一批亿元级文旅项目点缀在鹤溪河的两岸,其中悬崖上的“天空之城”自2022年投入试运营以来收入超4000万元。大均乡依托激流险滩,运营水上漂流,并打造水域救援基地,已成为国家红十字会、省消防总队等应急和社会救援团体的永久性培训基地,每年带动村民直接经济收入达2100余万元。以优质水资源为基础,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加快GEP向GDP转化,景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9年的2.0缩至2023年的1.77。在滨水文创方面,启动全域性水利文化普查,出台《景宁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共收录水利文化遗存218处,通过省级验收重要水文化遗产23处,8处治水遗存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建设亲水节点、滨水岸线的同时将传统水文化融合其中,实现“翻新”。


信息来源:景宁县水利局

景宁:齐抓共管治水兴水 擦亮浙西南山区“共同富裕”生态底色
  • 日期:2024-12-02 17:16
  • 来源: 景宁县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12月2日讯】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以河长制为牵引,以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聚焦母亲河鹤溪河治理,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并融合畲族风情特色资源,推动水旅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

固本强基,统筹实施流域治理。把推进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同河长制结合起来,投入2亿余元综合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对河湖“清四乱”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进一步排查整治,做到常规备汛和应急处险同部署、同落实。把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河长制结合起来,截污清源,坚持水岸同谋划、同推进、同治理,深化全域污水零直排创建攻坚行动,先后开展了独流入海鹤溪河治理、城区截污纳管等一系列工程,对支流、35个入河排水口进行整治,对全街道辖区内的村河道实行长效保洁,巩固河道综合整治的建设成果,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及以上。

严抓共管,全面落实河道高效管护。健全机制,压实责任。颁布实施《鹤溪河水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域统筹落实“县级统管”机制。率先在全市尝试物业化管理鹤溪河,实现管护工作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编制《县级以上河道、水库保洁方案》《保洁员管理办法》等,招募民间河长参与鹤溪河水环境治理。智慧升级,数字管护。构建以“浙里景宁水安澜”平台为大脑,融合数字流域、工程数字化管理、水域岸线监管等场景的“1+6”多跨治理协同体系。依托“互联网+”,建立河道“警长制”、数字河道、无人机巡河等一系列管护机制。数字河道实行24小时全天候“站岗”,推行无人机巡河,全力打造治水管水智慧“中枢”,拉动全县实现241条重要河段及151个电站、165个取水口泄放流量在线实时监测,实现河道高效管护。

多元协同,打造人水和谐生态线。以鹤溪河为中心的辐射带,串联起道化堰、英川堰、莲川大地桥、浮伞渡、郑坑梯田等水文化遗产,带动县城区域及其周边的景区民宿和农家乐协同发展。在水旅融合方面,悬崖上的“天空之城”、东弄田园综合体、千年山哈宫等一批亿元级文旅项目点缀在鹤溪河的两岸,其中悬崖上的“天空之城”自2022年投入试运营以来收入超4000万元。大均乡依托激流险滩,运营水上漂流,并打造水域救援基地,已成为国家红十字会、省消防总队等应急和社会救援团体的永久性培训基地,每年带动村民直接经济收入达2100余万元。以优质水资源为基础,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加快GEP向GDP转化,景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9年的2.0缩至2023年的1.77。在滨水文创方面,启动全域性水利文化普查,出台《景宁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共收录水利文化遗存218处,通过省级验收重要水文化遗产23处,8处治水遗存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建设亲水节点、滨水岸线的同时将传统水文化融合其中,实现“翻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