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乡河成果展——余姚市姚江
发布日期:2024-12-02 09:09 浏览次数:

一、基本概况

姚 江, 古 称 舜 江, 全 长 102.4km, 流 域 面 积 1934.1km², 余 姚 境 内 长70km。这条传承荟萃七千年河姆渡文明、王阳明心学、浙东红色革命记忆等文化的余姚母亲河,曾被王安石盛赞“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2013 年“菲特”台风的侵袭使这条古老的母亲河遭受重创,余姚集结力量积极推进姚江流域综合治理,筑好防洪工程的同时,融合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亲水护水等元素,有效抵御“烟花”、“梅花”等台风灾害,为社会安全筑起“铜墙铁壁”。如今,姚江河畅水清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亮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浙江省最美家乡河”金名片,成为守护一方的“安澜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系统治理,打造江河安澜

余姚市,位于姚江中上游,城区处于姚江流域的“锅底”位置而易受洪涝威胁。历经2013 年“菲特”侵袭后,余姚采取“东泄、南蓄、北排(西分)、西排、中疏、低围”的联治手段,投入逾百亿元实施姚江流域治理“6+1”工程,重点加快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工程涵盖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水闸建设和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姚江流域防洪能力,有效应对“利奇玛”、“烟花”、“梅花”等台风,为减轻流域和城区防洪压力起到“定海神针”作用,使姚江成为“江河安澜、系统治理”的典型代表。

(2)科学治水,守护碧水清流

姚江是余姚的“母亲河”、重要水源地。近年来,余姚坚持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着力围绕姚江水质提升,实施姚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2020 年 -2022 年)和冬春季水环境治理百日攻坚战等行动,持续深化姚江治理工作,水环境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2022 年成功完成 51个流域治理项目,创建 6 个省级“污水零直排区”,确保水质全面达标,姚江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同时,余姚市积极开展“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各地各部门加强联动,通过开展生态调水、截污纳管、监测考核、数智治水、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八大专项行动,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3)河湖蝶变,增强幸福新动能

姚江之滨,堤防坚固,不仅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安宁,更在人烟阜盛之地,巧妙融合实用与美学,构筑了多样的亲水空间。沿着姚江的蜿蜒,一条条亲水步道铺展开来,休闲廊架与景观亭点缀其间,绿意盎然的姚江绿道与滨水公园相映成趣。余姚城区包围工程将生态景观与防洪工程相结合,运用生态气囊支撑坝、玻璃防洪墙、组合式防汛挡板等新型防洪技术,实现安全、休闲、娱乐、健身、景观与生态的完美融合。不仅给岸边居民带来抵御水患的安全感,更给寻常生活增添了一道“透明长堤”的特殊风景,使姚江成了为民造福的“幸福河”

(4)文化赋能、加速推动水文化融合发展

余姚市依托地理和水资源优势,遵循“一轴引领、三片并进、十带辐射、百珠闪耀、全域幸福”的发展布局,积极开展“两山”理念的探索实践。通过深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人水和谐体验,同时,强化文化赋能,挖掘运河文化等水文化资源,建立如阳明古镇、浙东革命纪念馆和河姆渡遗址等文化地标,精心保护通济桥、钟山渡槽等历史水利工程,塑造城市水文化特色,推动水利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经验及启示

(1)聚力水网,强化系统治水观念

余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县级水网先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地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全面提升系统治水的理念和科学规划的能力。通过将“水网 +”战略全面融入水利工作的各个层面,余姚市正积极塑造一个现代水网体系的县域示范,为建设“江河安澜”注入源源不断的“余姚力量”。

(2)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余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充分认识河湖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河湖长制为核心,提升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致力于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推动治水工作高质量发展。

(3)久久为功,共建人水和谐的宜居家园

姚江,作为“江河安澜、系统治理”的典范,荣获“最美家乡河”称号,是余姚市在姚江治理中久久为功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提升了姚江流域的全面防洪能力,更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今,河水清澈,河岸绿意盎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条历史悠久的河流不仅见证了余姚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居民的共同记忆。展望未来,余姚市将秉持绿色发展,持续保护姚江生态,让其成为生态文明的标杆,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


信息来源:厅河湖处 省河长办

最美家乡河成果展——余姚市姚江
  • 日期:2024-12-02 09:09
  • 来源: 厅河湖处 省河长办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一、基本概况

姚 江, 古 称 舜 江, 全 长 102.4km, 流 域 面 积 1934.1km², 余 姚 境 内 长70km。这条传承荟萃七千年河姆渡文明、王阳明心学、浙东红色革命记忆等文化的余姚母亲河,曾被王安石盛赞“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2013 年“菲特”台风的侵袭使这条古老的母亲河遭受重创,余姚集结力量积极推进姚江流域综合治理,筑好防洪工程的同时,融合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亲水护水等元素,有效抵御“烟花”、“梅花”等台风灾害,为社会安全筑起“铜墙铁壁”。如今,姚江河畅水清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亮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浙江省最美家乡河”金名片,成为守护一方的“安澜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系统治理,打造江河安澜

余姚市,位于姚江中上游,城区处于姚江流域的“锅底”位置而易受洪涝威胁。历经2013 年“菲特”侵袭后,余姚采取“东泄、南蓄、北排(西分)、西排、中疏、低围”的联治手段,投入逾百亿元实施姚江流域治理“6+1”工程,重点加快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工程涵盖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水闸建设和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姚江流域防洪能力,有效应对“利奇玛”、“烟花”、“梅花”等台风,为减轻流域和城区防洪压力起到“定海神针”作用,使姚江成为“江河安澜、系统治理”的典型代表。

(2)科学治水,守护碧水清流

姚江是余姚的“母亲河”、重要水源地。近年来,余姚坚持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着力围绕姚江水质提升,实施姚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2020 年 -2022 年)和冬春季水环境治理百日攻坚战等行动,持续深化姚江治理工作,水环境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2022 年成功完成 51个流域治理项目,创建 6 个省级“污水零直排区”,确保水质全面达标,姚江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同时,余姚市积极开展“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各地各部门加强联动,通过开展生态调水、截污纳管、监测考核、数智治水、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八大专项行动,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3)河湖蝶变,增强幸福新动能

姚江之滨,堤防坚固,不仅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安宁,更在人烟阜盛之地,巧妙融合实用与美学,构筑了多样的亲水空间。沿着姚江的蜿蜒,一条条亲水步道铺展开来,休闲廊架与景观亭点缀其间,绿意盎然的姚江绿道与滨水公园相映成趣。余姚城区包围工程将生态景观与防洪工程相结合,运用生态气囊支撑坝、玻璃防洪墙、组合式防汛挡板等新型防洪技术,实现安全、休闲、娱乐、健身、景观与生态的完美融合。不仅给岸边居民带来抵御水患的安全感,更给寻常生活增添了一道“透明长堤”的特殊风景,使姚江成了为民造福的“幸福河”

(4)文化赋能、加速推动水文化融合发展

余姚市依托地理和水资源优势,遵循“一轴引领、三片并进、十带辐射、百珠闪耀、全域幸福”的发展布局,积极开展“两山”理念的探索实践。通过深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人水和谐体验,同时,强化文化赋能,挖掘运河文化等水文化资源,建立如阳明古镇、浙东革命纪念馆和河姆渡遗址等文化地标,精心保护通济桥、钟山渡槽等历史水利工程,塑造城市水文化特色,推动水利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经验及启示

(1)聚力水网,强化系统治水观念

余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县级水网先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地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全面提升系统治水的理念和科学规划的能力。通过将“水网 +”战略全面融入水利工作的各个层面,余姚市正积极塑造一个现代水网体系的县域示范,为建设“江河安澜”注入源源不断的“余姚力量”。

(2)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余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充分认识河湖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河湖长制为核心,提升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致力于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推动治水工作高质量发展。

(3)久久为功,共建人水和谐的宜居家园

姚江,作为“江河安澜、系统治理”的典范,荣获“最美家乡河”称号,是余姚市在姚江治理中久久为功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提升了姚江流域的全面防洪能力,更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今,河水清澈,河岸绿意盎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条历史悠久的河流不仅见证了余姚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居民的共同记忆。展望未来,余姚市将秉持绿色发展,持续保护姚江生态,让其成为生态文明的标杆,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