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285/2024-02645 | 发布机构 | 省水利厅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滋润一方土地、哺育万千人民的母亲河,是承载故乡记忆的重要载体。
自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开展以来,浙江各地聚焦构建“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格局,全力推进“幸福母亲河”建设。在夯实防洪保障、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同时,打造文化之河、开放之河、富民之河、智慧之河。
近日,浙江省首批“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名单公布。杭州余杭北苕溪等31条(个)河湖入围。漫步其中,“全民治水、还河于民”的“双向奔赴”在这里演绎,“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由此开启,河湖生态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汇聚起奔涌向前的磅礴伟力。
开放共享
打造滨水幸福岸线
宁波东钱湖畔,点点白帆,追风逐浪。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选手,在这里竞逐全国OP级帆船冠军赛。
东钱湖依托现有河湖空间资源禀赋,致力于发展帆船运动和湖区特色赛事,积极开展青少年帆船运动培训,举办运动赛事等系列活动,全力推动河湖与体育、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
近年来,随着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等行动开展,浙江河湖面貌得到了全方位改善。“看得见”的改变,让百姓有了“想亲近”的意愿,越来越多的亲水活动受到大家的青睐。如何加快滨水空间开放共享、提质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滨水活动需求,成为摆在水利人面前的一道全新发展命题。
“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2024年年初,浙江省河长办、省水利厅联合印发《浙江省十五分钟亲水圈建设指南(试行)》,推动指导各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河道、湖泊、水库、山塘、蓄滞洪区、人工水道、其他水域等河湖水域岸线空间适度开放利用,建设形成“15分钟亲水圈”。
4月,浙江省河长办、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水利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幸福河湖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幸福河湖惠人民”价值导向,指导各地加快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科学划定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边界,积极挖掘具有滨水空间开放、共享潜力的河湖区域,合理有序开放涉水空间。
以省级政策为引领,全省各地探索的脚步不断向前,形成了百姓诉求和水利作为的“双向奔赴”——衢州市率先开展“安全亲水”场所提升工程建设,变“不野游”为“野能游”,天然河湖中25处亲水场所、6个标准泳池张开怀抱欢迎人们重拾乡愁;浦江系统谋划全域“15分钟亲水圈”建设布局,通过全域幸福河湖和“15分钟亲水圈”建设,招引落地“水利﹢”旅游、体育、研学等融合项目35个,全县滨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27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的行政村占75%……
2023年以来,浙江新增城乡亲水节点1015个、滨水步道1430千米,举办滨水活动赛事500余次,整治农村水系4289千米,新建“野能游”天然泳场50个,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85%。“天然浴场”“露营基地”“亲水民宿”等一批亲水圈精彩“出圈”,成为群众休闲运动好去处。
开放共享的水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风景正串珠成链、连线成网。为了让群众看到河湖之美、亲近河湖之美,浙江省水利厅联合高德地图发布“浙里河湖亲水圈地图”,向市民群众提供900余个亲水圈位置、简介导航等服务功能,同步推送周边民宿、餐饮等信息。市民还可通过公共媒体、自媒体、手机移动端等多种渠道,直观感受幸福河湖建设成果,增强体验感。
文化赋能
古水道流淌新故事
水脉长流,文脉常新。
汩汩流淌的浙东运河,犹如一条玉带,串联古今,再现“烟雨江南,千帆竞过”古运河形象。运河上,凤冠霞帔,同牢合卺,一场宋韵水上婚礼,吸引许多游人驻足。
“我们在浙东运河上打造‘宋韵水上婚礼’,不仅为新人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婚礼选择,也是对传统水乡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运河文化,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
从水上婚礼到摇橹船体验运河两岸的汉服工坊,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缩影,不断为绍兴文商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部东瓯史,半部在塘河”。温瑞塘河承载着温州这座古城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记忆,又将这份记忆以全新的方式定格。当地将传统老建筑构件运用到塘河沿岸新建筑、景观小品等中,用一梁一柱、一石一瓦定格旧时光,古埠、古桥、古民居与塘河相融共生。此外,“塘河夜画”“从此瑞安”两大夜游精品项目,重现千年前瓯越人民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秀美画卷。
如今,沿着温瑞塘河漫步,只见网红食肆里觥筹交错、古典建筑遇上酷炫灯光秀,书店、百工馆、美术馆等文化地标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生动鲜活、现代气息浓厚的“清明上河图”。
沿宁波鄞州小浃江而行,碶闸文化是这里的主基调,集中连片建设的浃江风情馆、碶闸文化展览馆、小浃江古碶闸文化群等集中连片的水文化宣传场馆,讲述着浃江水故事,形成了一条“碶闸桥渡·浃江风情”经典研学路线。
此外,小浃江每年定期举办的“浃江风情”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和“秀美浃江”龙舟赛等,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文化团队,进一步拉近了群众和水的距离。
守护水脉,意味着延续文脉。如今,在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水文化的新篇章中,一条条幸福河湖上,点缀着一个个地标,交织着一段段故事,凝结着一句句诗句,给市民、游客带来“看得见、摸得着、能回忆、能讲述”的亲水体验,用生动的语言诉说着水脉背后的文化密码。
滴水“生金”
生态价值转化助力共同富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关键难点在于价值转化。如何转化?重点在路径。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给出的答案是:政府在制度政策方面发力,建立完善体制机制;让市场在生态产品配置中发挥作用,推进水利资源转化为水利资产。
近年来,浙江省水利厅将水生态价值转化工作列为年度五大重点改革之一,发布《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各地通过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引入市场力量发展滨水文旅及水上运动业态,提升亲水圈“自我造血”能力。
3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安吉签约。浙江绿郡龙山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3328万元的价格,获得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6年开发经营权,全面带动镇域滨水漂流、民宿、露营等新业态发展。
9月,全国河湖生态产品首单交易在杭州市完成签约,交易总额达1050万元。开化县马金溪下淤村区块300亩水域、1.7亩滩地和德清县张陆湾村洛漾半岛区块0.4千米岸线、两亩水域5年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经营权项目顺利成交,交易收益将用于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修复和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
除了创新推出水生态产品,浙江还联手金融机构,加速盘活水资源的“隐形”价值。
“之前我们村集体资金短缺,现在有了‘水美’幸福河湖贷,我们心中底气更足了。”衢州市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荣说,“今年月季面积不断扩大,村里还发展了丝瓜络、葡萄种植、养殖产业等,预计经营性收入可达到3000万元。”
之所以能甩开膀子扩大产业,得益于“水美”幸福河湖贷。去年,常山县选取郭塘村为试点,对村里两个山塘水库的不动产权、经营权、水资源使用权进行确权,以水资源使用权向银行进行担保,最终获得“水美”幸福河湖贷资金200万元。
常山县林水局局长林永周介绍,他们正加快对全县山塘水库进行确权工作,力争今年对符合条件的主体发放“水美”幸福河湖贷1000万元。
征途如虹,浩荡前行。“浙江将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持续推进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让更多的江河湖库焕发出勃勃生机,以高品质的水生态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