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4-00219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浙江丽水市探索水利投融资改革,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绿水生“金”的创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4-02-05 10:17 浏览次数: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地处六江之源,“九山半水”,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市共有798座小水电站,曾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水电第一市”称号。

丽水市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2021年以来,丽水市因地制宜,坚持“两手发力”,着眼破解小水电融资难问题,2023年创新推出“取水贷”,将“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金融“活水”,激活“水经济”。

自2023年3月丽水市发放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取水贷”以来,截至2023年12月,贷款授信额已达307亿元,实际融资101.8亿元,“取水贷”将无形的生态产品转化为有形的金融支持,正在不断完善丽水市水经济发展蓝图。

以小水电为切口

创新“取水贷”

丽水市共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2万千瓦,占浙江省的40%,其中798座小水电站资产估值超400亿元。

但是,大多数小水电站面临建设年代较早、行业管理欠规范、生态效益不突出等问题。为促进绿色水电高质量发展,2021年,丽水市开展实施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

在推进过程中,丽水市发现,现行小水电不动产抵押登记存在股权复杂、多头登记、程序烦琐等问题,大部分小水电站缺乏不动产权证书,难以确权,难以开展抵押融资。资金从哪里来,成为小水电绿色改造和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2023年年初,我们在全市水利系统务虚会上提出‘取水贷’的概念,通过‘取水权质押+双边登记’的融资模式,将水电站取水许可证作为质押物来贷款。”丽水市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管理中心副主任毛瑞翔说。

随后,在与当地金融机构、水电业主共同研究过程中,丽水市水利局不断明晰改革思路。目前,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当地银行机构踊跃参与开展取水贷,水电业主也找到了解决小水电融资难题的路径,丰沛水资源蕴含的生态价值进一步释放。

以小水电企业为例,经测算,按全市年均发电收益近40亿元,信贷额度确定为发电收益的7倍计算,可授信额度可达到280亿元。

丽水市“取水贷”立足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市场需求,盘活全市90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生态资源换来发展的“真金白银”,有效破解了小水电股东多、产权分散等带来的融资困境,进一步做活了资源变“财源”,水流变“现金流”的文章。

由试点先行到全市推广

系统推动“取水贷”

取水权如何质押?贷款额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取水权人以取水许可证获得的取水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对取水权人的相关收益进行评估放贷。”至于如何确定贷款额度,浙商银行丽水分行小企业信贷中心负责人陈莉苇介绍,“以水电站项目为例,将水电站近3~5年的平均发电收益作为依据,按照10年的周期评估其价值,银行按照80%的比例核算放贷额。”

“取水贷”作为“新生事物”,丽水市选择试点先行,将莲都区、青田县、景宁县三地作为“取水贷”试点,率先开展取水权质押贷款。景宁国控集团下属峡桥电站,通过取水权质押,顺利拿到银行授信贷款800万元,用于电站提升厂容厂貌、机电设备更新等,成为丽水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有了好的示范,短短数月,“取水贷”工作就由试点地区推广至丽水全市。

“我们县供排水厂抵押了水库取水权,获得银行贷款3.45亿元,解决了融资难题,修建了35公里的输水渠道,使25万人喝上了潜明水库的优质水。”缙云县水利局副局长胡永强介绍说。

不仅如此,缙云县还将“取水贷”用于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缙云县七里乡黄店村供水站建在半山腰,不远处的山塘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取水池。随着机器启动,无人值守的设备开始自动过滤山塘水。

“以前这个村子的原水很浑,我们利用‘取水贷’资金,对水站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如今的水质和矿泉水一样。”缙云县水利局总工应子进介绍,2023年,缙云县把全县百余个饮用水提升改造项目,纳入“取水贷”项目建设,让“山塘水”变身“山泉水”,流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丽水市正在探索以县为单位,以县(区)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等为融资平台,统筹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以水费为现金流,联合开展“取水贷”申请获得改造提升资金,解决当前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资金融资难题。水经济为增添民生福祉,注入源源动力。

向纵深推进

“取水贷”范围不断扩面升级

丽水市松阳县中部,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在松阴溪的浸润下,盆地之上的松古灌区成为了当地“粮仓”。随着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松古灌区庞大复杂的改造工程,存在很大资金缺口。

“取水贷”的创新推出,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丽水市探索开展了灌区“取水权”试点,并成功申请丽水市首笔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贷款3000万元,支持灌区建设。

“以前的渠首闸室都是露天的,需要人工控制,操作不便还容易损坏。现在不仅建设了站房,还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刘开林说。

不仅在小水电改造方面,如今,“取水贷”使用范围,已扩大至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灌区标准化管理提升、单村水站提升、山塘水库整治、小型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项目,丽水市正进一步扩大可融资范围,做大“蛋糕”,做好扩面文章。

譬如莲都区,还将小水电站提升改造后剩余“取水贷”投向新能源领域,推动水电企业的延伸产业发展,同时,这也是他们将生态产品价值从GDP向GEP(生态产品总值)转换的新尝试。

“‘取水贷’的推出,解决了中小水电站融资难题,形成了易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成功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是推动‘两手发力’的重要举措。”丽水市水利局局长李见阳对“取水贷”的发展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希望不断拓展丰富‘取水贷’的内涵和外延,继续深入挖掘水资源的潜在价值,持续发展涉水特色产业,做大水经济,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取水贷”,丽水市已经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助推水利投融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4-00219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浙江丽水市探索水利投融资改革,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绿水生“金”的创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4-02-05 10:17 浏览次数: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地处六江之源,“九山半水”,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市共有798座小水电站,曾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水电第一市”称号。

丽水市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2021年以来,丽水市因地制宜,坚持“两手发力”,着眼破解小水电融资难问题,2023年创新推出“取水贷”,将“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金融“活水”,激活“水经济”。

自2023年3月丽水市发放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取水贷”以来,截至2023年12月,贷款授信额已达307亿元,实际融资101.8亿元,“取水贷”将无形的生态产品转化为有形的金融支持,正在不断完善丽水市水经济发展蓝图。

以小水电为切口

创新“取水贷”

丽水市共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2万千瓦,占浙江省的40%,其中798座小水电站资产估值超400亿元。

但是,大多数小水电站面临建设年代较早、行业管理欠规范、生态效益不突出等问题。为促进绿色水电高质量发展,2021年,丽水市开展实施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

在推进过程中,丽水市发现,现行小水电不动产抵押登记存在股权复杂、多头登记、程序烦琐等问题,大部分小水电站缺乏不动产权证书,难以确权,难以开展抵押融资。资金从哪里来,成为小水电绿色改造和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2023年年初,我们在全市水利系统务虚会上提出‘取水贷’的概念,通过‘取水权质押+双边登记’的融资模式,将水电站取水许可证作为质押物来贷款。”丽水市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管理中心副主任毛瑞翔说。

随后,在与当地金融机构、水电业主共同研究过程中,丽水市水利局不断明晰改革思路。目前,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当地银行机构踊跃参与开展取水贷,水电业主也找到了解决小水电融资难题的路径,丰沛水资源蕴含的生态价值进一步释放。

以小水电企业为例,经测算,按全市年均发电收益近40亿元,信贷额度确定为发电收益的7倍计算,可授信额度可达到280亿元。

丽水市“取水贷”立足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市场需求,盘活全市90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生态资源换来发展的“真金白银”,有效破解了小水电股东多、产权分散等带来的融资困境,进一步做活了资源变“财源”,水流变“现金流”的文章。

由试点先行到全市推广

系统推动“取水贷”

取水权如何质押?贷款额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取水权人以取水许可证获得的取水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对取水权人的相关收益进行评估放贷。”至于如何确定贷款额度,浙商银行丽水分行小企业信贷中心负责人陈莉苇介绍,“以水电站项目为例,将水电站近3~5年的平均发电收益作为依据,按照10年的周期评估其价值,银行按照80%的比例核算放贷额。”

“取水贷”作为“新生事物”,丽水市选择试点先行,将莲都区、青田县、景宁县三地作为“取水贷”试点,率先开展取水权质押贷款。景宁国控集团下属峡桥电站,通过取水权质押,顺利拿到银行授信贷款800万元,用于电站提升厂容厂貌、机电设备更新等,成为丽水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有了好的示范,短短数月,“取水贷”工作就由试点地区推广至丽水全市。

“我们县供排水厂抵押了水库取水权,获得银行贷款3.45亿元,解决了融资难题,修建了35公里的输水渠道,使25万人喝上了潜明水库的优质水。”缙云县水利局副局长胡永强介绍说。

不仅如此,缙云县还将“取水贷”用于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缙云县七里乡黄店村供水站建在半山腰,不远处的山塘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取水池。随着机器启动,无人值守的设备开始自动过滤山塘水。

“以前这个村子的原水很浑,我们利用‘取水贷’资金,对水站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如今的水质和矿泉水一样。”缙云县水利局总工应子进介绍,2023年,缙云县把全县百余个饮用水提升改造项目,纳入“取水贷”项目建设,让“山塘水”变身“山泉水”,流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丽水市正在探索以县为单位,以县(区)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等为融资平台,统筹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以水费为现金流,联合开展“取水贷”申请获得改造提升资金,解决当前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资金融资难题。水经济为增添民生福祉,注入源源动力。

向纵深推进

“取水贷”范围不断扩面升级

丽水市松阳县中部,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在松阴溪的浸润下,盆地之上的松古灌区成为了当地“粮仓”。随着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松古灌区庞大复杂的改造工程,存在很大资金缺口。

“取水贷”的创新推出,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丽水市探索开展了灌区“取水权”试点,并成功申请丽水市首笔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贷款3000万元,支持灌区建设。

“以前的渠首闸室都是露天的,需要人工控制,操作不便还容易损坏。现在不仅建设了站房,还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刘开林说。

不仅在小水电改造方面,如今,“取水贷”使用范围,已扩大至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灌区标准化管理提升、单村水站提升、山塘水库整治、小型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项目,丽水市正进一步扩大可融资范围,做大“蛋糕”,做好扩面文章。

譬如莲都区,还将小水电站提升改造后剩余“取水贷”投向新能源领域,推动水电企业的延伸产业发展,同时,这也是他们将生态产品价值从GDP向GEP(生态产品总值)转换的新尝试。

“‘取水贷’的推出,解决了中小水电站融资难题,形成了易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成功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是推动‘两手发力’的重要举措。”丽水市水利局局长李见阳对“取水贷”的发展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希望不断拓展丰富‘取水贷’的内涵和外延,继续深入挖掘水资源的潜在价值,持续发展涉水特色产业,做大水经济,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取水贷”,丽水市已经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助推水利投融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地处六江之源,“九山半水”,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市共有798座小水电站,曾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水电第一市”称号。

丽水市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2021年以来,丽水市因地制宜,坚持“两手发力”,着眼破解小水电融资难问题,2023年创新推出“取水贷”,将“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金融“活水”,激活“水经济”。

自2023年3月丽水市发放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取水贷”以来,截至2023年12月,贷款授信额已达307亿元,实际融资101.8亿元,“取水贷”将无形的生态产品转化为有形的金融支持,正在不断完善丽水市水经济发展蓝图。

以小水电为切口

创新“取水贷”

丽水市共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2万千瓦,占浙江省的40%,其中798座小水电站资产估值超400亿元。

但是,大多数小水电站面临建设年代较早、行业管理欠规范、生态效益不突出等问题。为促进绿色水电高质量发展,2021年,丽水市开展实施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

在推进过程中,丽水市发现,现行小水电不动产抵押登记存在股权复杂、多头登记、程序烦琐等问题,大部分小水电站缺乏不动产权证书,难以确权,难以开展抵押融资。资金从哪里来,成为小水电绿色改造和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2023年年初,我们在全市水利系统务虚会上提出‘取水贷’的概念,通过‘取水权质押+双边登记’的融资模式,将水电站取水许可证作为质押物来贷款。”丽水市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管理中心副主任毛瑞翔说。

随后,在与当地金融机构、水电业主共同研究过程中,丽水市水利局不断明晰改革思路。目前,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当地银行机构踊跃参与开展取水贷,水电业主也找到了解决小水电融资难题的路径,丰沛水资源蕴含的生态价值进一步释放。

以小水电企业为例,经测算,按全市年均发电收益近40亿元,信贷额度确定为发电收益的7倍计算,可授信额度可达到280亿元。

丽水市“取水贷”立足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市场需求,盘活全市90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生态资源换来发展的“真金白银”,有效破解了小水电股东多、产权分散等带来的融资困境,进一步做活了资源变“财源”,水流变“现金流”的文章。

由试点先行到全市推广

系统推动“取水贷”

取水权如何质押?贷款额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取水权人以取水许可证获得的取水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对取水权人的相关收益进行评估放贷。”至于如何确定贷款额度,浙商银行丽水分行小企业信贷中心负责人陈莉苇介绍,“以水电站项目为例,将水电站近3~5年的平均发电收益作为依据,按照10年的周期评估其价值,银行按照80%的比例核算放贷额。”

“取水贷”作为“新生事物”,丽水市选择试点先行,将莲都区、青田县、景宁县三地作为“取水贷”试点,率先开展取水权质押贷款。景宁国控集团下属峡桥电站,通过取水权质押,顺利拿到银行授信贷款800万元,用于电站提升厂容厂貌、机电设备更新等,成为丽水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有了好的示范,短短数月,“取水贷”工作就由试点地区推广至丽水全市。

“我们县供排水厂抵押了水库取水权,获得银行贷款3.45亿元,解决了融资难题,修建了35公里的输水渠道,使25万人喝上了潜明水库的优质水。”缙云县水利局副局长胡永强介绍说。

不仅如此,缙云县还将“取水贷”用于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缙云县七里乡黄店村供水站建在半山腰,不远处的山塘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取水池。随着机器启动,无人值守的设备开始自动过滤山塘水。

“以前这个村子的原水很浑,我们利用‘取水贷’资金,对水站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如今的水质和矿泉水一样。”缙云县水利局总工应子进介绍,2023年,缙云县把全县百余个饮用水提升改造项目,纳入“取水贷”项目建设,让“山塘水”变身“山泉水”,流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丽水市正在探索以县为单位,以县(区)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等为融资平台,统筹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以水费为现金流,联合开展“取水贷”申请获得改造提升资金,解决当前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资金融资难题。水经济为增添民生福祉,注入源源动力。

向纵深推进

“取水贷”范围不断扩面升级

丽水市松阳县中部,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在松阴溪的浸润下,盆地之上的松古灌区成为了当地“粮仓”。随着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松古灌区庞大复杂的改造工程,存在很大资金缺口。

“取水贷”的创新推出,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丽水市探索开展了灌区“取水权”试点,并成功申请丽水市首笔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贷款3000万元,支持灌区建设。

“以前的渠首闸室都是露天的,需要人工控制,操作不便还容易损坏。现在不仅建设了站房,还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刘开林说。

不仅在小水电改造方面,如今,“取水贷”使用范围,已扩大至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灌区标准化管理提升、单村水站提升、山塘水库整治、小型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项目,丽水市正进一步扩大可融资范围,做大“蛋糕”,做好扩面文章。

譬如莲都区,还将小水电站提升改造后剩余“取水贷”投向新能源领域,推动水电企业的延伸产业发展,同时,这也是他们将生态产品价值从GDP向GEP(生态产品总值)转换的新尝试。

“‘取水贷’的推出,解决了中小水电站融资难题,形成了易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成功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是推动‘两手发力’的重要举措。”丽水市水利局局长李见阳对“取水贷”的发展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希望不断拓展丰富‘取水贷’的内涵和外延,继续深入挖掘水资源的潜在价值,持续发展涉水特色产业,做大水经济,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取水贷”,丽水市已经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助推水利投融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