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4-00555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瞭望杂志】“取水贷”点“水”成“金”
发布日期:2024-03-25 09:15 浏览次数:

水利部门对地方水电站统一核发“取水证”作为抵押物,根据核定的年取水量换算出理论可发电量、发电收入。金融机构以“取水权”作为质押品发放贷款。

这即是“取水贷”,“沉睡”的水资源就此转化为金融“活水”,“水经济”得以激活。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两手发力”,充分开拓“水经济”,念好“水经注”,将“水运”转化为“国运”的创新实践和绝佳案例,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小水电产生国际影响

丽水,古称处州。明代《名胜志》记载,“隋开皇九年,处士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

关于“丽水”地名的来历,有种较为统一的说法是来自《元和郡县志》:“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从地图上看,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中部为盆地,西南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丽水正属浙西南。

九山半水,六江之源,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流经,丽水水能资源异常丰富,其中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09条,共有798座小水电站,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3.7万千瓦(包含4座大水电),占浙江省的40%,2006年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水电第一市”。

当年因“恶溪”而得名的丽水,借丰富的降水资源和水电资源而改变命运、另辟蹊径发展。


视野拉长,丽水的水电站建设最早可以追溯至1940年,1941年太平汛水电站建成。当时正值杭日战争时期,丽水所在的浙西南成为浙江的后方基地,为了支持抗战,首先建成了太平汛水电站。

太平汛水电站从此改变了丽水乃至浙江没有水电站的历史。遗憾的是,1942年,日寇侵扰丽水时,水库被毁,其运行仅一年时间。

太平汛电站的建成,为当地水电站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有组数据显示,全市水电多年平均发电量70亿千瓦时,占到全市电能消耗的54%以上,年均发电收益近4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2.19%。

基于几十年来的小水电建设与经营,丽水培养出了一大批水电技术和经营经验兼具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大举开发我国西部等地区的水电资源,形成了鲜明的丽水名片,在全国颇有影响。

丽水水电站还不断代表着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走向国际。

2017年5月,丽水与国际小水电中心联合成功举办“2017年发展中国家水电及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官员培训班”;2018年5月,世界银行专家考察团调研丽水水电建设发展及一带一路项目情况;2018年6月,奥地利水电专家代表团调研绿色水电建设情况……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国际小水电中心联合召开了可再生能源国际在线经验交流会议,丽水市向阿尔巴尼亚、尼泊尔、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介绍了丽水在小水电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并为国内各地提供了样板借鉴,丽水小水电发展做法又一次成为了世界示范。

“企业不敢贷、银行不敢放”

早在2016年,丽水市政府就批复同意由市县水利部门先行受理开展小水电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并以水电站进行抵押融资贷款,以满足小水电绿色改造转型发展融资需求。

五年后的2021年,丽水市全面提速开展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小水电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以期实现小水电生态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双提升。

但是,由于大多数小水电站建设年代较早,丽水现行小水电不动产抵押登记存在股权复杂、多头登记、程序烦琐等情况,大部分小水电站缺乏不动产权证书,难以确权,“企业不敢贷、银行不敢放”现象较为普遍,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

数据显示,全市798座小水电站资产估值超400亿元,但近6年来银行累计贷款与资产比不足11%,亟需创新抵质押办法,解决融资难题。

丽水市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2023年初,我们在全市水利系统务虚会上提出‘取水贷’的概念,将水电站取水许可证作为抵押物来贷款。”随后,在与当地金融机构、水电业主共同研究过程中,丽水市水利局创新了思路。

“取水贷”就此诞生。

内涵外延、以线带面

2023年3月10日,丽水市首批取水权质押贷款成功发放,距离提出概念仅97天。

“取水贷”作为“新生事物”,取水权如何抵押,贷款额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确权:取水权人以取水许可证获得的取水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对取水权人的相关收益进行评估放贷。

第二步是确定贷款额度:以水电站项目为例,将水电站近3—5年的平均发电收益作为依据,按照10年的周期评估其价值,银行按照80%的比例核算放贷额。理论可发电量和发电收入根据水电站“取水权”核定的年取水量换算。发放贷款前,双方当事人应到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权抵质押备案,并同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公示。

横向上,丽水市选择试点先行,确定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数量多的莲都、青田、景宁三地作为“取水贷”试点,率先开展取水权质押贷款。

2023年3月,莲都、青田、景宁3县(区)5家水电企业获得银行发放的“取水贷”4485万元。

景宁国控集团下属峡桥电站,通过取水权质押,顺利拿到银行授信贷款800万元,用于电站提升厂容厂貌、机电设备更新等,成为丽水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有了好的示范,短短数月,“取水贷”工作就由试点地区推广至丽水全市。

纵向上,“取水贷”内涵不断外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不仅在小水电,如今,“取水贷”使用范围,已扩大至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灌区标准化管理提升、单村水站提升、山塘水库整治、小型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项目。

其一聚焦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丽水市松阳县中部,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在松阴溪的浸润下,盆地之上的松古灌区成为了当地“粮仓”。随着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松古灌区庞大复杂的改造工程,存在很大资金缺口。

“取水贷”的创新推出,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丽水市探索开展了灌区“取水权”试点,并成功申请丽水市首笔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贷款3000万元,支持灌区建设。

“以前的渠首闸室都是露天的,需要人工控制,操作不便还容易损坏。现在不仅建设了站房,还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刘开林说。

其二聚焦山塘水库资源,推动“用水权收储”。丽水市启动病险山塘整治行动,确认用水权归属,对用水权实行统一收储登记,集中评估山塘水库库容、水质等生态发展指标,为后续山塘水库引水、文旅等开发建设预留资金储备绿色通道。

莲都区研究出台山塘收储管理办法和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整合域内155座山塘水库以及周边漂流水资源,以“用水权”收益为依据,估算水资源资产价值3亿元,预计可融资近亿元。

其三聚焦风光“水”储,助力传统能源转型。抓住“双碳”发展机遇,加快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定位,水电加速转型,通过水电的水资源和金融要求参与风光水储汇集站建设,建设县域小微网,构筑华东区域网。

莲都区国资能源公司凭借下属水电站获得1.05亿元“取水贷”贷款,从传统能源产业转向新能源赛道。目前,已建成投产3个光伏电站,其他6个项目正加快推进。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1520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取水贷”累计发放融资已突破107亿元。

“取水贷的推出,解决了中小水电站融资难题,形成了易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成功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是推动‘两手发力’的重要举措。”丽水市水利局局长李见阳期待,不断拓展丰富‘取水贷’的内涵和外延,继续深入挖掘水资源的潜在价值,持续发展涉水特色产业,做大水经济。

通过“取水贷”,丽水市已经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助推水利投融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进一步完善推广机制

水,无形之中有有形,水利资产亦是如此,有形无形相统一,既包括不动产等有形资产,还包括“取水权”等无形资产。在“有形”资产抵质押融资有限的情况下,活用“取水权”,可盘活水资源的“无形”资产价值,有效拓宽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经济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取水贷”是“两手发力”的生动实践。

今年1月,《丽水市创新探索“取水贷”助力发展水经济》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2023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其相关经验做法获水利部推广。

在业内专家看来,放眼全国,“取水贷”跳出‘以水治水’的传统思维,以水经济激活水资源、优化水生态,搭建起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按照“取水贷”政策要求,在银行授信额度内,相关单位必须根据银行价值评估结果才可申请贷款。即评估价值越高,申请获得贷款越多,从而使银行贷款更多地向价值高的领域集中,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用。

通过“取水贷”获得贷款进行改造,可进一步提升小水电的标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提升其经营管理效能,为全国超过4万座的小水电站提供了经验参考。

统计显示,全国农村小水电2018—2022年的年均发电量约2380亿千瓦时,如果按照0.5元/千瓦时的价格计算,采用发电收益放大10倍评估价值打7折授信,可授信8330亿元,为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提供一个投融资渠道。

还需指出的是,丽水市的“取水贷”实行企业自贷自还,不仅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同时,通过引进金融资本注入水利行业,还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

“取水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业内专家建议,在安全的情况下,可将“取水贷”导入涉水产业上下游,聚合农业、工业、文旅产业,打造原水企业融资、下游企业共同收益模式,激活产业抱团发展动能。

一是建立资本闭环运转制度。出台取水许可抵质押管理办法,从范围、流程、申请等方面规范“取水贷”办理抵质押流程、贷款用途,切实从源头规避风险。

同时,加强全体水电、金融从业人员“取水贷”业务培训,保障信息公开、手续规范,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抵质押工作。构建资源定性定量、资产明晰确权、资本闭环运转的制度体系和引导政策,再精准滴灌的同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二是探索水电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搭建水量、电量以及相应价格之间的数字化模型,实现水、电、贷款等信息的高精度对应和共享。

加强政企合作,协同金融、电力等部门探索建立水电信用管理制度,将水电生态信用与税收优惠、利率优惠等政策挂钩,推动“水电一产业一金融”良性循环。


信息来源:瞭望杂志

索引号 002482285/2024-00555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瞭望杂志】“取水贷”点“水”成“金”
发布日期:2024-03-25 09:15 浏览次数:

水利部门对地方水电站统一核发“取水证”作为抵押物,根据核定的年取水量换算出理论可发电量、发电收入。金融机构以“取水权”作为质押品发放贷款。

这即是“取水贷”,“沉睡”的水资源就此转化为金融“活水”,“水经济”得以激活。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两手发力”,充分开拓“水经济”,念好“水经注”,将“水运”转化为“国运”的创新实践和绝佳案例,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小水电产生国际影响

丽水,古称处州。明代《名胜志》记载,“隋开皇九年,处士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

关于“丽水”地名的来历,有种较为统一的说法是来自《元和郡县志》:“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从地图上看,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中部为盆地,西南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丽水正属浙西南。

九山半水,六江之源,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流经,丽水水能资源异常丰富,其中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09条,共有798座小水电站,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3.7万千瓦(包含4座大水电),占浙江省的40%,2006年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水电第一市”。

当年因“恶溪”而得名的丽水,借丰富的降水资源和水电资源而改变命运、另辟蹊径发展。


视野拉长,丽水的水电站建设最早可以追溯至1940年,1941年太平汛水电站建成。当时正值杭日战争时期,丽水所在的浙西南成为浙江的后方基地,为了支持抗战,首先建成了太平汛水电站。

太平汛水电站从此改变了丽水乃至浙江没有水电站的历史。遗憾的是,1942年,日寇侵扰丽水时,水库被毁,其运行仅一年时间。

太平汛电站的建成,为当地水电站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有组数据显示,全市水电多年平均发电量70亿千瓦时,占到全市电能消耗的54%以上,年均发电收益近4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2.19%。

基于几十年来的小水电建设与经营,丽水培养出了一大批水电技术和经营经验兼具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大举开发我国西部等地区的水电资源,形成了鲜明的丽水名片,在全国颇有影响。

丽水水电站还不断代表着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走向国际。

2017年5月,丽水与国际小水电中心联合成功举办“2017年发展中国家水电及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官员培训班”;2018年5月,世界银行专家考察团调研丽水水电建设发展及一带一路项目情况;2018年6月,奥地利水电专家代表团调研绿色水电建设情况……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国际小水电中心联合召开了可再生能源国际在线经验交流会议,丽水市向阿尔巴尼亚、尼泊尔、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介绍了丽水在小水电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并为国内各地提供了样板借鉴,丽水小水电发展做法又一次成为了世界示范。

“企业不敢贷、银行不敢放”

早在2016年,丽水市政府就批复同意由市县水利部门先行受理开展小水电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并以水电站进行抵押融资贷款,以满足小水电绿色改造转型发展融资需求。

五年后的2021年,丽水市全面提速开展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小水电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以期实现小水电生态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双提升。

但是,由于大多数小水电站建设年代较早,丽水现行小水电不动产抵押登记存在股权复杂、多头登记、程序烦琐等情况,大部分小水电站缺乏不动产权证书,难以确权,“企业不敢贷、银行不敢放”现象较为普遍,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

数据显示,全市798座小水电站资产估值超400亿元,但近6年来银行累计贷款与资产比不足11%,亟需创新抵质押办法,解决融资难题。

丽水市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2023年初,我们在全市水利系统务虚会上提出‘取水贷’的概念,将水电站取水许可证作为抵押物来贷款。”随后,在与当地金融机构、水电业主共同研究过程中,丽水市水利局创新了思路。

“取水贷”就此诞生。

内涵外延、以线带面

2023年3月10日,丽水市首批取水权质押贷款成功发放,距离提出概念仅97天。

“取水贷”作为“新生事物”,取水权如何抵押,贷款额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确权:取水权人以取水许可证获得的取水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对取水权人的相关收益进行评估放贷。

第二步是确定贷款额度:以水电站项目为例,将水电站近3—5年的平均发电收益作为依据,按照10年的周期评估其价值,银行按照80%的比例核算放贷额。理论可发电量和发电收入根据水电站“取水权”核定的年取水量换算。发放贷款前,双方当事人应到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权抵质押备案,并同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公示。

横向上,丽水市选择试点先行,确定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数量多的莲都、青田、景宁三地作为“取水贷”试点,率先开展取水权质押贷款。

2023年3月,莲都、青田、景宁3县(区)5家水电企业获得银行发放的“取水贷”4485万元。

景宁国控集团下属峡桥电站,通过取水权质押,顺利拿到银行授信贷款800万元,用于电站提升厂容厂貌、机电设备更新等,成为丽水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有了好的示范,短短数月,“取水贷”工作就由试点地区推广至丽水全市。

纵向上,“取水贷”内涵不断外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不仅在小水电,如今,“取水贷”使用范围,已扩大至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灌区标准化管理提升、单村水站提升、山塘水库整治、小型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项目。

其一聚焦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丽水市松阳县中部,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在松阴溪的浸润下,盆地之上的松古灌区成为了当地“粮仓”。随着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松古灌区庞大复杂的改造工程,存在很大资金缺口。

“取水贷”的创新推出,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丽水市探索开展了灌区“取水权”试点,并成功申请丽水市首笔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贷款3000万元,支持灌区建设。

“以前的渠首闸室都是露天的,需要人工控制,操作不便还容易损坏。现在不仅建设了站房,还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刘开林说。

其二聚焦山塘水库资源,推动“用水权收储”。丽水市启动病险山塘整治行动,确认用水权归属,对用水权实行统一收储登记,集中评估山塘水库库容、水质等生态发展指标,为后续山塘水库引水、文旅等开发建设预留资金储备绿色通道。

莲都区研究出台山塘收储管理办法和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整合域内155座山塘水库以及周边漂流水资源,以“用水权”收益为依据,估算水资源资产价值3亿元,预计可融资近亿元。

其三聚焦风光“水”储,助力传统能源转型。抓住“双碳”发展机遇,加快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定位,水电加速转型,通过水电的水资源和金融要求参与风光水储汇集站建设,建设县域小微网,构筑华东区域网。

莲都区国资能源公司凭借下属水电站获得1.05亿元“取水贷”贷款,从传统能源产业转向新能源赛道。目前,已建成投产3个光伏电站,其他6个项目正加快推进。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1520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取水贷”累计发放融资已突破107亿元。

“取水贷的推出,解决了中小水电站融资难题,形成了易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成功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是推动‘两手发力’的重要举措。”丽水市水利局局长李见阳期待,不断拓展丰富‘取水贷’的内涵和外延,继续深入挖掘水资源的潜在价值,持续发展涉水特色产业,做大水经济。

通过“取水贷”,丽水市已经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助推水利投融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进一步完善推广机制

水,无形之中有有形,水利资产亦是如此,有形无形相统一,既包括不动产等有形资产,还包括“取水权”等无形资产。在“有形”资产抵质押融资有限的情况下,活用“取水权”,可盘活水资源的“无形”资产价值,有效拓宽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经济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取水贷”是“两手发力”的生动实践。

今年1月,《丽水市创新探索“取水贷”助力发展水经济》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2023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其相关经验做法获水利部推广。

在业内专家看来,放眼全国,“取水贷”跳出‘以水治水’的传统思维,以水经济激活水资源、优化水生态,搭建起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按照“取水贷”政策要求,在银行授信额度内,相关单位必须根据银行价值评估结果才可申请贷款。即评估价值越高,申请获得贷款越多,从而使银行贷款更多地向价值高的领域集中,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用。

通过“取水贷”获得贷款进行改造,可进一步提升小水电的标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提升其经营管理效能,为全国超过4万座的小水电站提供了经验参考。

统计显示,全国农村小水电2018—2022年的年均发电量约2380亿千瓦时,如果按照0.5元/千瓦时的价格计算,采用发电收益放大10倍评估价值打7折授信,可授信8330亿元,为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提供一个投融资渠道。

还需指出的是,丽水市的“取水贷”实行企业自贷自还,不仅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同时,通过引进金融资本注入水利行业,还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

“取水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业内专家建议,在安全的情况下,可将“取水贷”导入涉水产业上下游,聚合农业、工业、文旅产业,打造原水企业融资、下游企业共同收益模式,激活产业抱团发展动能。

一是建立资本闭环运转制度。出台取水许可抵质押管理办法,从范围、流程、申请等方面规范“取水贷”办理抵质押流程、贷款用途,切实从源头规避风险。

同时,加强全体水电、金融从业人员“取水贷”业务培训,保障信息公开、手续规范,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抵质押工作。构建资源定性定量、资产明晰确权、资本闭环运转的制度体系和引导政策,再精准滴灌的同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二是探索水电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搭建水量、电量以及相应价格之间的数字化模型,实现水、电、贷款等信息的高精度对应和共享。

加强政企合作,协同金融、电力等部门探索建立水电信用管理制度,将水电生态信用与税收优惠、利率优惠等政策挂钩,推动“水电一产业一金融”良性循环。

水利部门对地方水电站统一核发“取水证”作为抵押物,根据核定的年取水量换算出理论可发电量、发电收入。金融机构以“取水权”作为质押品发放贷款。

这即是“取水贷”,“沉睡”的水资源就此转化为金融“活水”,“水经济”得以激活。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两手发力”,充分开拓“水经济”,念好“水经注”,将“水运”转化为“国运”的创新实践和绝佳案例,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小水电产生国际影响

丽水,古称处州。明代《名胜志》记载,“隋开皇九年,处士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

关于“丽水”地名的来历,有种较为统一的说法是来自《元和郡县志》:“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从地图上看,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中部为盆地,西南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丽水正属浙西南。

九山半水,六江之源,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流经,丽水水能资源异常丰富,其中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09条,共有798座小水电站,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3.7万千瓦(包含4座大水电),占浙江省的40%,2006年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水电第一市”。

当年因“恶溪”而得名的丽水,借丰富的降水资源和水电资源而改变命运、另辟蹊径发展。


视野拉长,丽水的水电站建设最早可以追溯至1940年,1941年太平汛水电站建成。当时正值杭日战争时期,丽水所在的浙西南成为浙江的后方基地,为了支持抗战,首先建成了太平汛水电站。

太平汛水电站从此改变了丽水乃至浙江没有水电站的历史。遗憾的是,1942年,日寇侵扰丽水时,水库被毁,其运行仅一年时间。

太平汛电站的建成,为当地水电站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有组数据显示,全市水电多年平均发电量70亿千瓦时,占到全市电能消耗的54%以上,年均发电收益近4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2.19%。

基于几十年来的小水电建设与经营,丽水培养出了一大批水电技术和经营经验兼具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大举开发我国西部等地区的水电资源,形成了鲜明的丽水名片,在全国颇有影响。

丽水水电站还不断代表着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走向国际。

2017年5月,丽水与国际小水电中心联合成功举办“2017年发展中国家水电及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官员培训班”;2018年5月,世界银行专家考察团调研丽水水电建设发展及一带一路项目情况;2018年6月,奥地利水电专家代表团调研绿色水电建设情况……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国际小水电中心联合召开了可再生能源国际在线经验交流会议,丽水市向阿尔巴尼亚、尼泊尔、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介绍了丽水在小水电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并为国内各地提供了样板借鉴,丽水小水电发展做法又一次成为了世界示范。

“企业不敢贷、银行不敢放”

早在2016年,丽水市政府就批复同意由市县水利部门先行受理开展小水电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并以水电站进行抵押融资贷款,以满足小水电绿色改造转型发展融资需求。

五年后的2021年,丽水市全面提速开展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小水电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以期实现小水电生态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双提升。

但是,由于大多数小水电站建设年代较早,丽水现行小水电不动产抵押登记存在股权复杂、多头登记、程序烦琐等情况,大部分小水电站缺乏不动产权证书,难以确权,“企业不敢贷、银行不敢放”现象较为普遍,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

数据显示,全市798座小水电站资产估值超400亿元,但近6年来银行累计贷款与资产比不足11%,亟需创新抵质押办法,解决融资难题。

丽水市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2023年初,我们在全市水利系统务虚会上提出‘取水贷’的概念,将水电站取水许可证作为抵押物来贷款。”随后,在与当地金融机构、水电业主共同研究过程中,丽水市水利局创新了思路。

“取水贷”就此诞生。

内涵外延、以线带面

2023年3月10日,丽水市首批取水权质押贷款成功发放,距离提出概念仅97天。

“取水贷”作为“新生事物”,取水权如何抵押,贷款额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确权:取水权人以取水许可证获得的取水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对取水权人的相关收益进行评估放贷。

第二步是确定贷款额度:以水电站项目为例,将水电站近3—5年的平均发电收益作为依据,按照10年的周期评估其价值,银行按照80%的比例核算放贷额。理论可发电量和发电收入根据水电站“取水权”核定的年取水量换算。发放贷款前,双方当事人应到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权抵质押备案,并同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公示。

横向上,丽水市选择试点先行,确定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数量多的莲都、青田、景宁三地作为“取水贷”试点,率先开展取水权质押贷款。

2023年3月,莲都、青田、景宁3县(区)5家水电企业获得银行发放的“取水贷”4485万元。

景宁国控集团下属峡桥电站,通过取水权质押,顺利拿到银行授信贷款800万元,用于电站提升厂容厂貌、机电设备更新等,成为丽水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有了好的示范,短短数月,“取水贷”工作就由试点地区推广至丽水全市。

纵向上,“取水贷”内涵不断外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不仅在小水电,如今,“取水贷”使用范围,已扩大至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灌区标准化管理提升、单村水站提升、山塘水库整治、小型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项目。

其一聚焦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丽水市松阳县中部,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在松阴溪的浸润下,盆地之上的松古灌区成为了当地“粮仓”。随着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松古灌区庞大复杂的改造工程,存在很大资金缺口。

“取水贷”的创新推出,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丽水市探索开展了灌区“取水权”试点,并成功申请丽水市首笔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贷款3000万元,支持灌区建设。

“以前的渠首闸室都是露天的,需要人工控制,操作不便还容易损坏。现在不仅建设了站房,还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刘开林说。

其二聚焦山塘水库资源,推动“用水权收储”。丽水市启动病险山塘整治行动,确认用水权归属,对用水权实行统一收储登记,集中评估山塘水库库容、水质等生态发展指标,为后续山塘水库引水、文旅等开发建设预留资金储备绿色通道。

莲都区研究出台山塘收储管理办法和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整合域内155座山塘水库以及周边漂流水资源,以“用水权”收益为依据,估算水资源资产价值3亿元,预计可融资近亿元。

其三聚焦风光“水”储,助力传统能源转型。抓住“双碳”发展机遇,加快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定位,水电加速转型,通过水电的水资源和金融要求参与风光水储汇集站建设,建设县域小微网,构筑华东区域网。

莲都区国资能源公司凭借下属水电站获得1.05亿元“取水贷”贷款,从传统能源产业转向新能源赛道。目前,已建成投产3个光伏电站,其他6个项目正加快推进。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1520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取水贷”累计发放融资已突破107亿元。

“取水贷的推出,解决了中小水电站融资难题,形成了易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成功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是推动‘两手发力’的重要举措。”丽水市水利局局长李见阳期待,不断拓展丰富‘取水贷’的内涵和外延,继续深入挖掘水资源的潜在价值,持续发展涉水特色产业,做大水经济。

通过“取水贷”,丽水市已经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助推水利投融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进一步完善推广机制

水,无形之中有有形,水利资产亦是如此,有形无形相统一,既包括不动产等有形资产,还包括“取水权”等无形资产。在“有形”资产抵质押融资有限的情况下,活用“取水权”,可盘活水资源的“无形”资产价值,有效拓宽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经济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取水贷”是“两手发力”的生动实践。

今年1月,《丽水市创新探索“取水贷”助力发展水经济》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2023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其相关经验做法获水利部推广。

在业内专家看来,放眼全国,“取水贷”跳出‘以水治水’的传统思维,以水经济激活水资源、优化水生态,搭建起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按照“取水贷”政策要求,在银行授信额度内,相关单位必须根据银行价值评估结果才可申请贷款。即评估价值越高,申请获得贷款越多,从而使银行贷款更多地向价值高的领域集中,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用。

通过“取水贷”获得贷款进行改造,可进一步提升小水电的标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提升其经营管理效能,为全国超过4万座的小水电站提供了经验参考。

统计显示,全国农村小水电2018—2022年的年均发电量约2380亿千瓦时,如果按照0.5元/千瓦时的价格计算,采用发电收益放大10倍评估价值打7折授信,可授信8330亿元,为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提供一个投融资渠道。

还需指出的是,丽水市的“取水贷”实行企业自贷自还,不仅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同时,通过引进金融资本注入水利行业,还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

“取水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业内专家建议,在安全的情况下,可将“取水贷”导入涉水产业上下游,聚合农业、工业、文旅产业,打造原水企业融资、下游企业共同收益模式,激活产业抱团发展动能。

一是建立资本闭环运转制度。出台取水许可抵质押管理办法,从范围、流程、申请等方面规范“取水贷”办理抵质押流程、贷款用途,切实从源头规避风险。

同时,加强全体水电、金融从业人员“取水贷”业务培训,保障信息公开、手续规范,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抵质押工作。构建资源定性定量、资产明晰确权、资本闭环运转的制度体系和引导政策,再精准滴灌的同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二是探索水电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搭建水量、电量以及相应价格之间的数字化模型,实现水、电、贷款等信息的高精度对应和共享。

加强政企合作,协同金融、电力等部门探索建立水电信用管理制度,将水电生态信用与税收优惠、利率优惠等政策挂钩,推动“水电一产业一金融”良性循环。


信息来源:瞭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