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4-01185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宁波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
发布日期:2024-06-11 16:23 浏览次数:

从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座大型水闸——姚江大闸,到浙江版“南水北调”——浙东引水工程,治水兴水始终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基本盘”。

浙江省宁波市把现代化水网建设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锚定全域“一城一水一网”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建设。

目前,宁波市宁海县清溪水库主体工程加速建设,浙东水资源配置通道宁波段工程、甬江流域南排通道工程、西岙水库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宁波市现代化水网建设工作开局良好。

高位推动 勇当先行者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甬江、姚江、奉化江贯穿。作为承接国家和省级水网建设任务的重要节点,宁波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将水利工作置于战略全局谋划,高位推动水网工程建设和机制创新,切实做好水网建设谋划、推进和保障工作。

市委召开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市政府印发现代化水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一城一水一网”建设目标,聚焦品质供水、安澜防洪、幸福河湖、数字孪生和现代化水管理支撑五项核心建设任务,加快构建“宁波大水网”。

如何构建?宁波市围绕水资源配置、流域系统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安澜保障四类项目,加快实施十项标志性工程,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六大示范引领样板。

近年来,宁波市以甬江流域系统治理为重点,加快形成“蓄泄兼筹、高速分洪、高标防御、高效强排”的安澜防洪体系;持续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海塘安澜行动开工任务……

“2023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量全省第一。”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节水优先 供水有保障

宁波依山面海,却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50%。

立足水资源实际破题解题,宁波深入推进区域内联网联调,扩大区域外引水,实施分质供水,加快实现城乡同质、同标、同服务一体化供水,建设“南水北调、东西互济、三源联网、分质分供”的供水保障体系。

破题的第一招是扩大水网“朋友圈”。2023年,浙东引水工程累计引水量突破8.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宁波及舟山地区的用水困境。宁波持续加快区域外引水的步伐,目前区域外引水量占全市可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坐落于四明山麓的桃源水厂,设计供水规模50万吨每日,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浸没式超滤膜水厂。作为宁波供水保障网的重要节点工程,桃源水厂于2020年正式运营。

“目前,宁波中心城区供水能力提升至200万吨每日,形成了‘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新格局。”宁波市水利局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波市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紧抓万元GDP(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再生水利用率、全民节水参与率三个重要指标,推动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2023年,宁波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14.8立方米每万元,再生水利用率达27.35%。

数字赋能 创新添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宁波市近年来以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为契机,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流域及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推进宁波水利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2024年1月,宁波市水利局印发《宁波市水利工程数字孪生建设方案(2023—2027年)》,明确水库、闸泵、海塘3大类35项工程建设任务,并清单化提出基础、示范提升两档具体建设标准。

围绕水利管理“可看”目标,全市已建成1.1万余处水利水务感知监测点位,基本覆盖水文监测及水库、堤防、海塘、闸泵、河湖、供水、排水等七大类水利工程。其中,大中型和重要小型水利设施实现全覆盖。

“在2023年防御台风‘杜苏芮’期间,宁波通过优化升级流域洪水演进模型,共制定出近百场调度方案,比原来方案沟通时间缩短10倍。”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还为城区排水防涝工作及市民出行提供支撑。“智慧水利”集成全市200余个积水监测点,打造内涝积水实时监测系统。2022年台风“梅花”影响期间,“智慧水利”系统访问量超2万人次。

河湖治理 秀水绕乡村

周末的沿山路上,游客往来如梭。一边是帐篷、美食,一边是绿水、稻海,宁波镇海区“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旅游线路以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水景画。

2023年年底,宁波市委市政府以总河长令形式发布了《宁波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实施方案(2023—2027年)》,建设安全、生态、宜居、文化、富民、智慧的全域幸福河湖,全面构建“点、线、面”三级串联的立体幸福河湖示范网络。

宁波市近年来通过实施江河安澜工程、引水活水工程等八大工程建设,推动河湖从“美丽”到“幸福”迭代升级,规划建设“十廊百河千村”的全域幸福河湖总体格局。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宁波市推出11条幸福河湖精品游线,同步开通首期“幸福河湖直通车”,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家乡河湖的生态蝶变,并带动沿线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2024年,宁波市计划建成40处“河湖网红”幸福风情点、50个高品质水美乡村、78个城乡亲水节点、1条幸福河湖特色廊带。

据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将“跳出水利谋水利”,强化与文旅、体育、住建、交通等部门合作,通过“水利﹢X”模式形成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合力,打造“各美其美”新模式和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幸福河湖标志性成果。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索引号 002482285/2024-01185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中国水利报】宁波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
发布日期:2024-06-11 16:23 浏览次数:

从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座大型水闸——姚江大闸,到浙江版“南水北调”——浙东引水工程,治水兴水始终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基本盘”。

浙江省宁波市把现代化水网建设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锚定全域“一城一水一网”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建设。

目前,宁波市宁海县清溪水库主体工程加速建设,浙东水资源配置通道宁波段工程、甬江流域南排通道工程、西岙水库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宁波市现代化水网建设工作开局良好。

高位推动 勇当先行者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甬江、姚江、奉化江贯穿。作为承接国家和省级水网建设任务的重要节点,宁波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将水利工作置于战略全局谋划,高位推动水网工程建设和机制创新,切实做好水网建设谋划、推进和保障工作。

市委召开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市政府印发现代化水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一城一水一网”建设目标,聚焦品质供水、安澜防洪、幸福河湖、数字孪生和现代化水管理支撑五项核心建设任务,加快构建“宁波大水网”。

如何构建?宁波市围绕水资源配置、流域系统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安澜保障四类项目,加快实施十项标志性工程,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六大示范引领样板。

近年来,宁波市以甬江流域系统治理为重点,加快形成“蓄泄兼筹、高速分洪、高标防御、高效强排”的安澜防洪体系;持续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海塘安澜行动开工任务……

“2023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量全省第一。”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节水优先 供水有保障

宁波依山面海,却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50%。

立足水资源实际破题解题,宁波深入推进区域内联网联调,扩大区域外引水,实施分质供水,加快实现城乡同质、同标、同服务一体化供水,建设“南水北调、东西互济、三源联网、分质分供”的供水保障体系。

破题的第一招是扩大水网“朋友圈”。2023年,浙东引水工程累计引水量突破8.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宁波及舟山地区的用水困境。宁波持续加快区域外引水的步伐,目前区域外引水量占全市可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坐落于四明山麓的桃源水厂,设计供水规模50万吨每日,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浸没式超滤膜水厂。作为宁波供水保障网的重要节点工程,桃源水厂于2020年正式运营。

“目前,宁波中心城区供水能力提升至200万吨每日,形成了‘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新格局。”宁波市水利局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波市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紧抓万元GDP(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再生水利用率、全民节水参与率三个重要指标,推动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2023年,宁波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14.8立方米每万元,再生水利用率达27.35%。

数字赋能 创新添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宁波市近年来以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为契机,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流域及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推进宁波水利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2024年1月,宁波市水利局印发《宁波市水利工程数字孪生建设方案(2023—2027年)》,明确水库、闸泵、海塘3大类35项工程建设任务,并清单化提出基础、示范提升两档具体建设标准。

围绕水利管理“可看”目标,全市已建成1.1万余处水利水务感知监测点位,基本覆盖水文监测及水库、堤防、海塘、闸泵、河湖、供水、排水等七大类水利工程。其中,大中型和重要小型水利设施实现全覆盖。

“在2023年防御台风‘杜苏芮’期间,宁波通过优化升级流域洪水演进模型,共制定出近百场调度方案,比原来方案沟通时间缩短10倍。”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还为城区排水防涝工作及市民出行提供支撑。“智慧水利”集成全市200余个积水监测点,打造内涝积水实时监测系统。2022年台风“梅花”影响期间,“智慧水利”系统访问量超2万人次。

河湖治理 秀水绕乡村

周末的沿山路上,游客往来如梭。一边是帐篷、美食,一边是绿水、稻海,宁波镇海区“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旅游线路以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水景画。

2023年年底,宁波市委市政府以总河长令形式发布了《宁波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实施方案(2023—2027年)》,建设安全、生态、宜居、文化、富民、智慧的全域幸福河湖,全面构建“点、线、面”三级串联的立体幸福河湖示范网络。

宁波市近年来通过实施江河安澜工程、引水活水工程等八大工程建设,推动河湖从“美丽”到“幸福”迭代升级,规划建设“十廊百河千村”的全域幸福河湖总体格局。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宁波市推出11条幸福河湖精品游线,同步开通首期“幸福河湖直通车”,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家乡河湖的生态蝶变,并带动沿线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2024年,宁波市计划建成40处“河湖网红”幸福风情点、50个高品质水美乡村、78个城乡亲水节点、1条幸福河湖特色廊带。

据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将“跳出水利谋水利”,强化与文旅、体育、住建、交通等部门合作,通过“水利﹢X”模式形成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合力,打造“各美其美”新模式和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幸福河湖标志性成果。

从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座大型水闸——姚江大闸,到浙江版“南水北调”——浙东引水工程,治水兴水始终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基本盘”。

浙江省宁波市把现代化水网建设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锚定全域“一城一水一网”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建设。

目前,宁波市宁海县清溪水库主体工程加速建设,浙东水资源配置通道宁波段工程、甬江流域南排通道工程、西岙水库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宁波市现代化水网建设工作开局良好。

高位推动 勇当先行者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甬江、姚江、奉化江贯穿。作为承接国家和省级水网建设任务的重要节点,宁波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将水利工作置于战略全局谋划,高位推动水网工程建设和机制创新,切实做好水网建设谋划、推进和保障工作。

市委召开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市政府印发现代化水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一城一水一网”建设目标,聚焦品质供水、安澜防洪、幸福河湖、数字孪生和现代化水管理支撑五项核心建设任务,加快构建“宁波大水网”。

如何构建?宁波市围绕水资源配置、流域系统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安澜保障四类项目,加快实施十项标志性工程,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六大示范引领样板。

近年来,宁波市以甬江流域系统治理为重点,加快形成“蓄泄兼筹、高速分洪、高标防御、高效强排”的安澜防洪体系;持续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海塘安澜行动开工任务……

“2023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量全省第一。”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节水优先 供水有保障

宁波依山面海,却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50%。

立足水资源实际破题解题,宁波深入推进区域内联网联调,扩大区域外引水,实施分质供水,加快实现城乡同质、同标、同服务一体化供水,建设“南水北调、东西互济、三源联网、分质分供”的供水保障体系。

破题的第一招是扩大水网“朋友圈”。2023年,浙东引水工程累计引水量突破8.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宁波及舟山地区的用水困境。宁波持续加快区域外引水的步伐,目前区域外引水量占全市可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坐落于四明山麓的桃源水厂,设计供水规模50万吨每日,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浸没式超滤膜水厂。作为宁波供水保障网的重要节点工程,桃源水厂于2020年正式运营。

“目前,宁波中心城区供水能力提升至200万吨每日,形成了‘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新格局。”宁波市水利局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波市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紧抓万元GDP(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再生水利用率、全民节水参与率三个重要指标,推动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2023年,宁波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14.8立方米每万元,再生水利用率达27.35%。

数字赋能 创新添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宁波市近年来以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为契机,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流域及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推进宁波水利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2024年1月,宁波市水利局印发《宁波市水利工程数字孪生建设方案(2023—2027年)》,明确水库、闸泵、海塘3大类35项工程建设任务,并清单化提出基础、示范提升两档具体建设标准。

围绕水利管理“可看”目标,全市已建成1.1万余处水利水务感知监测点位,基本覆盖水文监测及水库、堤防、海塘、闸泵、河湖、供水、排水等七大类水利工程。其中,大中型和重要小型水利设施实现全覆盖。

“在2023年防御台风‘杜苏芮’期间,宁波通过优化升级流域洪水演进模型,共制定出近百场调度方案,比原来方案沟通时间缩短10倍。”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还为城区排水防涝工作及市民出行提供支撑。“智慧水利”集成全市200余个积水监测点,打造内涝积水实时监测系统。2022年台风“梅花”影响期间,“智慧水利”系统访问量超2万人次。

河湖治理 秀水绕乡村

周末的沿山路上,游客往来如梭。一边是帐篷、美食,一边是绿水、稻海,宁波镇海区“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旅游线路以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水景画。

2023年年底,宁波市委市政府以总河长令形式发布了《宁波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实施方案(2023—2027年)》,建设安全、生态、宜居、文化、富民、智慧的全域幸福河湖,全面构建“点、线、面”三级串联的立体幸福河湖示范网络。

宁波市近年来通过实施江河安澜工程、引水活水工程等八大工程建设,推动河湖从“美丽”到“幸福”迭代升级,规划建设“十廊百河千村”的全域幸福河湖总体格局。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宁波市推出11条幸福河湖精品游线,同步开通首期“幸福河湖直通车”,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家乡河湖的生态蝶变,并带动沿线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2024年,宁波市计划建成40处“河湖网红”幸福风情点、50个高品质水美乡村、78个城乡亲水节点、1条幸福河湖特色廊带。

据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将“跳出水利谋水利”,强化与文旅、体育、住建、交通等部门合作,通过“水利﹢X”模式形成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合力,打造“各美其美”新模式和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幸福河湖标志性成果。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