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285/2024-01260 发布机构 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  号 有 效 性
平湖: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打造现代化灌区样板
发布日期:2024-06-17 15: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平湖市水利局

【本站6月17日讯】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发文公布第二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名单,平湖市成功列入第二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县。平湖市将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积极创新,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目标至2025年末,打造全域“灌溉管道化、管护专业化、节水数智化、沟渠绿色化”的“四化”现代化灌区样板。

迭代完备灌排工程体系。结合平湖市的现状实际及功能定位,高站位、高标准统筹全市圩区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持续完备农田灌排的工程基础,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雨水蓄集利用效率。计划完成5.463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和4.52万亩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更新升级农田灌溉泵站321座,配套计量设施180套,机埠自动化提升18座。

优化完善三项制度体系。深化水价形成机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基础上,合理制定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的供水水价,将农业水价逐步调整到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建立“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水价机制。完善补贴奖励机制。明确奖补对象、程序和补贴的形式,完善建立与种养结构、节水成效、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制定新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规范水费收缴制度。以行政村为单位,及时调查更新农作物种植结构,建立涵盖灌溉面积、农作物类型、灌溉方式的用水户基础信息库,实行“一户一册”管理,形成水费收缴账单,规范水费收缴,建立水费收缴机制。

创新构建三项机制模式。创新工程管护机制。统筹水费收入、奖补资金,由物业化公司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和用水管理,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创新投融资机制。围绕工程建设和工程管护,积极探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经营权”和“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保险+服务”的两种社会资本引入模式,提升流转土地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基础,确保灌排设施良性运行,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以典型示范区节水减排效益研究评估为基础,积极探索将节水减排带来的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充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仍用于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形成良好循环机制,为全市持续推进“零直排”工程、构建稻田节水减排技术为核心的绿色生态现代化灌区增添新动力。


索引号: 002482285/2024-01260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水利
发布机构: 浙江省水利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平湖: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打造现代化灌区样板
  • 日期:2024-06-17 15:54
  • 来源: 平湖市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站6月17日讯】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发文公布第二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名单,平湖市成功列入第二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县。平湖市将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积极创新,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目标至2025年末,打造全域“灌溉管道化、管护专业化、节水数智化、沟渠绿色化”的“四化”现代化灌区样板。

迭代完备灌排工程体系。结合平湖市的现状实际及功能定位,高站位、高标准统筹全市圩区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持续完备农田灌排的工程基础,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雨水蓄集利用效率。计划完成5.463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和4.52万亩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更新升级农田灌溉泵站321座,配套计量设施180套,机埠自动化提升18座。

优化完善三项制度体系。深化水价形成机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基础上,合理制定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的供水水价,将农业水价逐步调整到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建立“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水价机制。完善补贴奖励机制。明确奖补对象、程序和补贴的形式,完善建立与种养结构、节水成效、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制定新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规范水费收缴制度。以行政村为单位,及时调查更新农作物种植结构,建立涵盖灌溉面积、农作物类型、灌溉方式的用水户基础信息库,实行“一户一册”管理,形成水费收缴账单,规范水费收缴,建立水费收缴机制。

创新构建三项机制模式。创新工程管护机制。统筹水费收入、奖补资金,由物业化公司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和用水管理,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创新投融资机制。围绕工程建设和工程管护,积极探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经营权”和“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保险+服务”的两种社会资本引入模式,提升流转土地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基础,确保灌排设施良性运行,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以典型示范区节水减排效益研究评估为基础,积极探索将节水减排带来的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充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仍用于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形成良好循环机制,为全市持续推进“零直排”工程、构建稻田节水减排技术为核心的绿色生态现代化灌区增添新动力。

打印 关闭